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中俄贸易史上,俄国一直试图通过建构中俄条约体制,不断扩展中俄贸易的边界。19世纪中叶以后,俄商终于成功突破边境小镇恰克图一口通商的局限,深入中国内地产茶区——湘鄂赣地区直接经营茶叶贸易。1860年,俄商伊万诺夫(Иванов)等即到汉口地区考察商务;1863年,俄商伊万诺夫、奥库洛夫(Окулов)和托克马科夫(Токмаков)三人在湖北崇阳产茶区率先创立了俄国茶贸洋行和制茶厂,直接制茶销茶。俄国茶商在制茶销茶的过程中,亲履茶区,与中国官、民发生频繁的地方层面的法律交涉。俄商通过这种地方层面的交涉实践了不平等条约体制所赋予的在华权益,中国政府亦通过这种地方层面的交涉表达了对列强高压的有限抗争。就整体视野而言,俄商的经营活动无疑直接加速了湖北尤其是汉口地区的经济近代化历程。  相似文献   

2.
一八八○年曾纪泽出使俄国,改议“多失利权”的《里瓦几亚条约》(《崇约》),重新签订了《中俄伊犁条约》。此次改约,成功地索回了一些重要的界务、商务等方面的权益,这在半殖民地的中国外交史中是绝无仅有的。在此交涉过程中,除曾纪泽在俄都大智大勇的斗争、左宗棠扶榇出关鼎力支持外,身为文华殿大学生、直督兼北洋大臣的  相似文献   

3.
光绪四年(1878)中俄伊犁交涉,崇厚奉命赴俄谈判。于光绪五年年底签订《中俄伊犁条约》,交涉意在收回伊犁全境,可崇约并未达到此一目的,通往南疆之重要孔道———帖克斯川(又称特克斯川)被割予俄国,这也是光绪六年中俄伊犁再次交涉之起因。另外该约还使中国损失颇多利权。虽该约并未实行,但其对后曾纪泽所议之改定条约影响极深,故此约亦不可轻视。时人多骂崇厚颟顸昏聩,近人亦对其多加臧否。本文就崇厚其人及签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作一剖析,进而能对这一段历史有一个比较客观的看待。  相似文献   

4.
康熙二十八年(1689),清王朝和俄国政府签订了《中俄尼布楚条约》,划定了中国和俄国的东段边界.它的诞生标志着“一个平静的纪元在1689年左右来临”.在签订这个维持了一个多世纪中俄东段边界和平的条约时,在中方的使团里有两名耶稣会士参加.他们是葡萄牙人徐日升(Thomas Pereira,1645—1708)和法国人张诚(Jean—Francois GerbiUon,  相似文献   

5.
从中俄《尼布楚条约》到《恰克图条约》,在将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两国基本上保持和平相处的状态。在双方频繁的交往中,俄国方面显得积极主动,清政府则表现得消极、迟滞。康熙帝采取谨慎、保守的睦邻政策,既有军事斗争,借以打击沙俄的骚扰和扩张,也有不亢不卑的外交活动。与之同时,俄国彼得一世对外政策的基本出发点是扩张。但由于它忙于西略,无暇东顾,不敢贸然出兵南下。  相似文献   

6.
关于《中俄密约》的性质,史学界一致认为是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李鸿章签订此约是卖国行为。本文则认为此条约是一个平等条约,李鸿章是代表清政府签约。从缔约背景上看,《密约》并非不平等条约,因为当时俄国既没有对中国发动战争,也没有以武力相威胁,而是清政府根据甲午战后面临的国际局势,主动自愿与俄签约,这与不平等条约签订背景截然不同。从《密约》的内容上看,更进一步说明了条约是中俄双方针对日本所签订的军事同盟互助条约,其性质是平等的。而以《密约》签订后产生的客观效果来判定其性质是不正确的,也不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  相似文献   

7.
在清代,中俄两国的边界线长达一万多公里,是世界上两国间最长的边界线。在有清一代的260多年间,中俄两国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有着复杂而频繁的关系。清朝初年,俄国曾入侵黑龙江流域,从1689年中俄订立《尼布楚条约》后,至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前,中俄两国的关系虽然也有比较紧张的时候,但一般说来,还是比较友好的。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渐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成为西方列强和俄国竞相侵略的对象,俄国和中国的关系,主要是侵略和被侵略的关系。我国对清代中俄关系的研究,如果从康熙时期的萌芽状态算起,至今已有300年的研究史了…  相似文献   

8.
中俄伊犁谈判是曾纪泽外交生涯中的显赫一笔,对于曾纪泽的交涉和部分权利的挽回,学界中人大都给予了高度评价。但近几年,一些学者提出了不同观点,认为曾纪泽在“重界轻商”思想下对俄国陆路通商特权的让步给近代中国西、北边疆造成了很大损害。然而,从当时的情况出发,要求曾纪泽在伊犁交涉中“商界并重”看似对中国主权有利,实则难以达到。清政府在中俄陆路通商交涉中的节节失利,事实上是晚清政府边疆危机在经济上的表现,不能因此而苛责曾纪泽的修约交涉。  相似文献   

9.
中俄密约的正式名称是《御敌互相援助条约》,1896年6月3日由李鸿章与俄国外交大臣洛巴诺夫(罗拔诺甫)、财政大臣维特(微德)签订于莫斯科。由于此约是两国在清光绪年间秘密签订的,故习称光绪中俄密约。中俄密约是十九世纪末远东国际关系中的一件大事,是帝俄侵华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是国际外交史上的一次大骗局。它的影响至为深远,不仅与当  相似文献   

10.
清末民初,中国动乱,在俄国的支持和煽动下,外蒙古宣布"独立",中国北疆风雨飘摇。1912年初,受外蒙古"独立"的影响,在俄国支持下,呼伦贝尔的蒙古封建主亦趁机作乱,宣布"独立"。对此,中国政府旗帜鲜明地反对:一方面,对呼伦贝尔封建主势力采取了剿抚并用的策略;另一方面,与俄国严正交涉,并充分利用国际因素,最终于1915年11月6日签署《中俄会订呼伦贝尔条件》,俄国承认中国对呼伦贝尔地区的主权。1917年底,俄国发生十月革命,中国政府抓住时机,于1920年初恢复对呼伦贝尔的行政控制,结束了呼伦贝尔的动乱。  相似文献   

11.
从哈尔滨方言中的俄语借词看俄语与汉语的相互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中,不同文化的交流体现了人们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历史潮流,在吸收外来文化的态度中体现了不同民族的包容精神和学习兴趣,这种交流必然伴随着语言的交流和相互影响.对两种语言相互影响的分析,能够为两者文化交流的考察提供充分的根据.通过对哈尔滨方言中的俄语借词的考察和分析,使我们看到两种文化相互作用的历史和发展轨迹,为双方更进一步的交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末的俄罗斯小说体裁多样,出现了具有时代特征并开新趋势之先河的改写、恐怖和幻想等新的创作手法,本文在对俄罗斯20世纪末的文学进行总体概括的同时,主要地是对这些创作进行品评.  相似文献   

13.
杨明明 《浙江社会科学》2012,(2):121-125,159
世纪末俄罗斯社会的急剧转型极为深刻地影响了当代俄罗斯文学的发展进程.面对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的挑战,有着深厚传统积淀的现实主义文学并未如某些批评家预言的那样走向灭亡,而是勇敢而顽强地克服了自身的危机,完成了从封闭、机械、单调的艺术模式向灵活、开放、多变的艺术形态的过渡,在保持了传统思想维度的同时,沿着传统型、隐喻型、另类文学和后现实主义四个轨度开始了新的探索.  相似文献   

14.
俄罗斯文化与俄语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阐述语言与文化不可分的同时,分析俄语教学中昀文化差异,并以科学理论为依据,提出俄语文化内涵教学以及将文化知识的教学融入俄语语言教学之中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5.
基于最新出版的《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俄语考试大纲》,本文阐述了新俄语考试大纲的特点 ,并同旧俄语考试大纲从题型、题量、考查内容、计分等方面进行了对比 ,以此为出发点说明了今后外语考试的走向问题。  相似文献   

16.
俄语成语数量繁多,具有丰厚的文化内涵,其中反映俄罗斯民族风俗的成语俯拾皆是。只有了解这些成语的来龙去脉,才能准确地使用它们。  相似文献   

17.
1861年农民改革是俄国历史的转折点。尽管在过去的一个半世纪,有关改革的研究成果大量问世,但与农奴制废除相关的问题尚未完全解决,俄国学者因此而继续围绕这一问题展开争论。这些争论主要包括:农民改革的历史背景,尤其是改革前农奴制是否遭遇危机以及19世纪上半期农奴制危机的表现和成因;社会舆论尤其是俄国知识分子在何种程度上影响到政府的决策;沙皇、官僚、贵族在改革准备过程中的力量对比及作用;对改革总体评价的演变趋势以及改革对俄国社会经济和政治发展的具体影响。随着国内政治气候和学术环境的改善以及一系列国际学术会议的召开,俄国和西方学者逐渐密切交流、相互影响,不仅使研究课题呈现交叉态势,还促使俄国学者重新审视以往的研究方法,积极采用新的研究范式,推动相关研究的进一步开展。  相似文献   

18.
如何评价革命前工业化的性质和后果是当前俄罗斯史学界最具争议的话题之一。历史学家们就工业化主要持两种观点,第一种观点(即传统苏维埃派)悲观审视俄国革命前的工业化,第二种观点则相对乐观得多。工业化可以被视为现代化框架中的一个概念,据此可以得出如下结论:俄国工业化尽管面临重重困难,但却是后起现代化中比较成功的范例。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是工业增长率比较高的西方国家之一。  相似文献   

19.
情浓俄罗斯     
《优雅》2006,(1)
  相似文献   

20.
从俄文法律文本的特点看俄文法律文本的翻译原则及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分析俄语法律文本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俄文法律文本翻译的原则,译文必须在法律内涵上和原文保持一致,并且符合法律语言的特征和目标文本的语言习惯,对复杂长句的翻译技巧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