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中国和平发展既面临机遇,又有挑战。虽然在美国重返亚太、中国与周边国家的领土争端和西方对中国崛起的恐惧和偏见等方面,我国和平发展仍面临挑战,但是国际形势总体上有利于我国实现和平发展。今后要按照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是重要舞台的外交总体布局,开展全方位的和平外交,才能走好和平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2.
历史的经验和发展趋势充分表明,坚持马克思主义,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紧紧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坚持马克思主义,结合中国实际提出了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和重大战略任务,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落实科学发展观必将会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3.
陈淑燕 《中华魂》2013,(19):16-17
道路问题至关重要。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在长期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在中国共产党几代人一以贯之的接力探索中,终于找到了一条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幸福安康的正确道路。这条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  相似文献   

4.
当代中国走上今天这样以共产党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相统一为主要特征的民主政治发展道路,是近现代以来中国的历史条件和国情下的必然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制度能够满足中国的历史与国情对政治制度提出的要求,在促进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体现出了明显的制度优势。中国未来民主政治发展的路径,主要是稳步扩大有序政治参与,积极推进政治协商和大力加强民主监督。  相似文献   

5.
6.
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改革开放至今,如果没有解放思想,就实现不了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发展密不可分;新的历史环境需要新的思想解放;解放思想的前提是继续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7.
杨煌 《中华魂》2012,(1):6-7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深入总结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文化建设的实践经验,深刻把握文化发展的规律、特点,第一次科学概括和明确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这是《决定》的鲜明主题和突出亮点,也是全会的一个重大贡献。学习贯彻全会精神,必须深刻领会这一精神,牢牢把握这一主题。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践取得辉煌成就,理论创新取得丰硕成果,制度日益完善定型,文化建设成效显著。纵观世界局势动荡、经济发展增速乏力、西方民主政治撕裂,我国取得了生产力显著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升等历史性成就,社会发生了历史性变革,愈加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正确,彰显了中国人民的高度自信,夯实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坚实底气。  相似文献   

9.
沙健孙 《中华魂》2014,(21):11-11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事件。中华民族从此进入了发展进步的历史新纪元。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这是新中国的国体。新中国的政体是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它的国家结构形式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和在单一制国家中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它的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而其中的国体,即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具有根本的意义和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杨煌 《中华魂》2012,(19):4-5
在这金色的收获季节,新中国迎来了第63个生日回顾新中国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看到,社会主义拯救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了中国,社会主义让古老的中华大地重新焕发了勃勃生机。今天,社会主义中国以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雄姿屹立于世界的东方,我们党第一代领导人提出的追赶世界强国的目标正在一步步成为现实。我们为伟大祖国的成就而骄傲。总结成功的经验,正如胡锦涛同志在"7·23"讲话中所强调的那样: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11.
全面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准确地理解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特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不能回避的一个问题,它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成败。从“国情的特色性”、“理论的特色性”、“实践的特色性”、“目标的特色性”和“历史地位的特色性”等五个层面系统地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特色”,有助于人们全面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进程中,社会主义建设总体布局蕴涵着空间、时间、实践和党建四个维度,呈现出一幅壮观的立体图景。在空间上表现为对内构建和谐社会与对外建设和谐世界的良性互动;在时间上表现为构建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相辅相成;在实践上表现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与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在党建上表现为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紧密结合。  相似文献   

13.
科学发展观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新开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深刻阐发了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内容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奋斗目标,推进了我们党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新探索,开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新境界,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新前景,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理论的第四大飞跃。  相似文献   

1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是以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为标志的,其历史起点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不断探索和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三大基本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发展和完善起来的;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认识和概括经历了一个不断深化、日臻完善的过程;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认识和概括既反映了理论创新的传承性又体现了理论创新的时代性,既源于改革开放的实践经验又成功地指导着改革开放实践的健康发展,既包容了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全部理论创新成果又为将来党进行新的理论创新预留了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5.
"三个文明"协调发展有着内在的规定性,这种规定性不仅是由"三个文明"之间的辩证关系决定的,而且是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本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人的全面发展以及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多重因素的必然要求。"三个文明"的协调发展,直接关系着社会秩序的稳定和社会全面的进步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发展是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上把"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概念表述为"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转变表明我们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已经进入到新的发展阶段.当然,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概念并不是对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否定,而是要以发展来促进建设,在建设工作中突出发展的重要作用,在发展中更好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与发展相互促进,最终目的是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稳步向前推进.  相似文献   

1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源于经典作家所设想的经典社会主义以及列宁、斯大林、毛泽东等创立和建设的传统社会主义,但又具有中国的特色。其“特”在基于中国国情,坚持主体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抛弃纯粹社会主义,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全面小康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助于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提高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的"三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哲学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近30年来的伟大理论成果都可以统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其哲学基础是毛泽东哲学思想,以毛泽东的《实践论》、《矛盾论》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三论为代表。具体说,毛泽东的实践认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开山斧";其矛盾分析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解剖刀";其群众史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奠基石"。毛泽东哲学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瑰宝,将继续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发挥其哲学指南作用。  相似文献   

19.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几个重要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创造性地提出并深刻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全面、正确、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过程、科学内涵、特色、精神实质等,对于深刻认识党的十七大提出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实现党的十七大确定的各项任务上来,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形成经历了酝酿与准备、艰难探索、初步形成等阶段,反映了近代以来无数先进中国人特别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的艰辛探索和伟大创造.尤其是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共第二代领导集体,顺应和平发展的时代潮流,结合历史、社会、文化和现实国情,努力突破僵化的计划经济模式,对上层建筑进行全面、系统地改革和完善,逐渐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主要框架和基本轮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