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韩非(约公元前280—前233年)是先秦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在哲学上他继承了荀况的朴素唯物主义和朴素辩证法思想,同时又以唯物主义的观点批判地改造了《老子》的“道”的学说,吸收其中“有无相生”论的合理部分,发展了“物生有两”的朴素辩证法宇宙观。他站在新兴地主阶级立场上“观德者得失之变”,在《韩非子》一书中较多地体现了辩证观点,特别是他提出的“矛盾之说”,同其前辈朴素辩证法思想相比,更具有新的战斗性特色。我们在《论荀况的朴素辩证法宇宙观》(载《哲学研究》1979年第2期)一文中曾说:“大家知道,春秋战国时代是奴隶制崩溃,封建制逐步形成的时代。在这个历史大变动的  相似文献   

2.
《福乐智慧》中天文学观点的民族文化根源一直可以追溯到古代维吾尔人关于万物由土水火气四素构成的观念以及对“腾格里(天)”的信仰。古代维吾尔人在观察天体气象的基础上,形成了“地中心说”的宇宙观,制定了“尤勒杜孜历法”和“穆切里历法”。民间流传的有关天体天象的大量农谚和传说,就是这种朴素自然观的反映。玉素甫·哈斯·哈吉甫在《福乐智慧》中阐述的天文学观点正是维吾尔民族文化中这种朴素自然观的继承和发展。其内容可归结为三点:1. 七曜;2.黄道十二宫;3.四素说。  相似文献   

3.
<正> 春秋战国,是我国古代朴素辩证法思想异常活跃的时期。在矛盾对立统一这个辩证法的核心问题上,当时的某些思想家曾提出不少可贵的见解。其中以老子和韩非的观点最为突出。春秋末期的老子的朴素矛盾观,是我国关于这个问题的最早的理论体系。韩非在概括战国末期社会变革的客观辩证法的同时,批判地继承了老子和荀况的思想,形成了自己的朴素矛盾观。  相似文献   

4.
《孙子兵法》系统地总结了我国古代战争的经验,深刻地揭示了许多具有普遍意义的战争规律,充分体现了丰富的朴素唯物论思想和辩证法观点。《孙子兵法》所言皆兵家之事,而其理之所及微独兵法;虽为当年所著述,却为百代所借鉴。其所述之兵法与学报有许多相通之处,可谓殊事同理,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5.
说龙     
夏秋之时,雷电发,其光宛转如腾虵,先民谓之为龙;因不明其真象,遂想象其为神通广大之鳞虫之长,故能乘云升天,变幻无常。并传说古代有人能豢龙、御龙。如左传昭公二十九年曰:  相似文献   

6.
咔哇咿     
爱拿撒娇当武器的咔哇咿女孩,是秀气、善良、纯洁的混合体,咔哇咿女孩相信快乐是靠自己找寻的,拥有一颗懂得欣赏,充满感激,安宁坚强的心,就会拥有真正的快乐。咔哇咿女孩是变幻无常的,恬静自然是她们的本色,纯洁真诚是她们的真谛。她们像一个个朴素优美的音符,点缀着社会这支动人心弦的变奏曲,成为生活中的主旋律。咔哇咿$山东省荷泽市牡丹区北城中学初三(1)班@贾梦真  相似文献   

7.
本文就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中表现出来的哲学观点和思想方法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认为段玉裁是一位具有进步思想和科学的研究方法的古代学者,他对宋明理学的唯心主义谬论的批驳,对朴素天道观的阐述,对语言文字理论的观点,以及重视实践,不迷信古人的态度,表现了他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而他用相互联系又相互转化的观点来研究词义的演变发展,从实际出发采用灵活方法解释词义的方法,以及他常用的分析综合的研究方法,表现出他的辩证法思想和科学的研究方法。本文同时指出段玉裁思想上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8.
重读邓析的两可之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析是刑名学派的创始人,也是春秋末期一位杰出的辩者,体现其思想精髓的"两可之说"包含着朴素的辩证观点和合理的逻辑思想,对其认真研究将对于建设和谐社会、坚持科学和谐的发展观具有极其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正> 关于培根科学方法论思想的基调,传统看法是经验主义的。如果对于培根科学方法论思想冠以经验主义只是为了强调经验方法在培根科学方法论体系中的地位,那么这种观点也有其合理之处。然而传统看法却是通过经验主义这一规定去揭示培根科学方法论思想的所谓局限,诸如培根扬经验、抑理性;重归纳,轻演绎等观点皆是由此衍生而来。我们认为,对培根科学方法论思想做如是评价是失之偏颇的。如果我们不是从传统的结论出发,而是从材料事实入手,那么就会看到,马克思对于培根哲学思想所做的总体评价同样适用于培根的科学方法论思想,即“在朴素的形式下包含着全面发展的萌芽”。  相似文献   

10.
亨普尔的《自然科学的哲学》在理性选择理论的明证中,逐层构建了一个较为理想的科学知识认识体系。这个理论融合了多种科学方法,隐喻了众多科学知识地方性的观点、案例和朴素思想:从本体论上回答了科学知识的来源具有地方性;在认识论上体现了知识地方性的实践方向;在价值论上以地方性的视野、态度回归和评估科学知识的确证、说明和还原过程。这种朴素的科学知识地方性思想为溯源科学知识地方性提供了丰富的思想来源。  相似文献   

11.
南宋浙东学派的学者在教育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关于教育和教学的理论和观点 ,形成了具有朴素唯物主义色彩的比较系统的教育思想 ,其中有不少精辟、独到之处 ,对于今天的教育实践仍具有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最近,我院政治系七八级一班在《中国哲学史》任课教师的具体指导下,进行了一次关于墨子“三表说”的学术讨论会。同学们在讨论会前都作了认真准备,会上踊跃发言,有以下四种观点:第一,墨子的“三表说”是朴素的唯物主义真理标准观。墨子的“三表说”在中国哲学史上第一次以朴素唯物主义的直观方式接触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个认识论上  相似文献   

13.
荀子的人性论是对先秦关于人性问题的争论的一个批判的总结。他在这个批判的总结中,提出了不少朴素唯物主义和朴素辩证法的观点;但最值得我们注意的是,荀子联系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和人类历史的发展来考察人性,直接提出了或潜在地隐含着许多富有价值的思想。(一) 荀子以人性论为依据,阐发了对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问题的看法。荀子认为人与人之间的道德品质上的差异,不  相似文献   

14.
弗兰西斯·培根在对旧逻辑批判的基础上,创立了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归纳法--科学归纳法.培根归纳法的问世,创立了近代归纳逻辑的第一个形态.培根归纳法的特质包括其归纳法是一种排除归纳法,突出了分析方法,注重证据的质量,与实验自然科学的兴起相适应,其归纳方法论包含着某些朴素的辩证法因素.尽管,培根的归纳法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培根的归纳法在近现代归纳逻辑的发展中的影响和作用是不容低估的.应当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和方式,对培根的归纳法进行认识和评价.  相似文献   

15.
高尔吉亚是古希腊智者学派的创始人之一,是当时著名的怀疑论哲学家。他在《论存在或论自然》一文中,针对早期希腊哲学的朴素唯物主义观点,提出了三个著名的怀疑论命题,即“第一,无物存在;第二,如果有某物存在,人也无法认识它;第三,即便可以认识它,也无法把它告诉别人。”他运用反证法,对这三个命题进行了比较严密的逻辑论证。  相似文献   

16.
生物循环变化思想是建立在化生说基础之上的中国古代探讨生命起源和演化的自然哲学思想。本文首先分析了生物循环变化思想的产生、发展过程 ;然后对生物循环变化思想与生物进化思想的联系与区别进行了比较 ;最后对生物循环变化思想作出了客观的评价 :认为生物循环变化思想虽有其缺陷 ,但是它仍为中国古代生物学知识的积累和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发展清除了某些思想障碍 ,其系统的、整体的观点为现代保持生物的可持续性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7.
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是一部影响较大的词论,历来评价不一.有些同志认为《词话》的基本体系是唯心主义的,它鼓吹脱离现实的纯艺术的文艺观.而笔者却认为,《词话》虽然存在着某些自相矛盾和错误的观点,但基本体系是朴素唯物主义的,其“境界”说是符合艺术规律的美学理论,在今天仍然有借鉴的价值.本文仅就《词话》中有关“境界”创造的几条理论的评述,从一个方面来说明《词话》基本观点的正确性,以求教于学长.  相似文献   

18.
早先,古人们是从生存和道德的角度极力倡导朴素美的,如“我无欲而民自朴”《庄子·天运》;“故食处常饱,然后求美;衣必常暖,然后求丽;居必常安,然后求乐。为可长,行可久,先质而后文。”《中国美学史资料选编(上)附录·墨子佚文》这里,“质”与“朴”意思是相近的,都是强调朴素的。大概在同时或稍后,提倡朴素的反面——华丽和文饰的观点也出现了。如‘唁之无文,行而不远”《左传·襄公二十五年》。晋代的葛洪对当时的雕饰美就持肯定态度:“且天古者,事事醇素,今则莫不雕饰,时移世改,理自然也”《抱利、子·钧世》。受儒…  相似文献   

19.
大钢琴家霍洛维茨说:“我用了一生的努力,才明白朴素原来最有力量.”霍洛维茨的演奏节制,没有任何花哨与噱头.他手下的乐音宛如从心里流出来,没有多余的动作和表情.霍洛维茨着装普通,神态像一个儿童. 作为好的艺术家,其朴素何止于衣衫,曼多在心灵.心灵朴素,犹如兰生幽谷,不香自香.追求朴素近于追求真理.因为真理朴素.它如此本真地显露自我,而无须在自我之外再加修饰或解释.河水、青草、太阳和月亮都没有包装,都可以用朴素或真理命名.  相似文献   

20.
庄子是中国早用哲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强调的在物质和精神的统一中去探求世界的本质、本原,去追寻“道”的宇宙本体精神和万事万物的真谛的“物化”观点与西方以胡塞尔为代表的“现象学”思潮有异曲同工之妙.庄子的“物化”说虽然不如西方现象学那样系统完备,但它避免了西方现象学客观唯心主义的倾向,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和朴素辩证法因素,从而形成了中国和西方在思维方式和认识方法上的差异和倾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