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的“母亲河”黄河 ,自巴颜喀拉山北麓卡日曲发源 ,象一条抛向远方飘逸多情的哈达 ,轻波荡漾 ,浅吟低唱 ,润泽了青海省南部这块幅原辽阔、民情独特、丰腴美丽的草原。黄河绕过西倾山 ,奔腾向北 ,形成了黄河九曲第一湾 ,这里 ,黄河蜿蜒多姿 ,草原水草丰美 ,牛羊如云 ,黄河九曲第一州———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 ,就位于第一湾右弦部。郎国清 ,这位毕业于青海民族学院的43岁的藏族汉子 ,就是黄南藏族自治州的第九任州长  相似文献   

2.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读苏轼的这句千古绝句,会把人带到芳草萋萋的天涯。作为黄河长江发源地的青海高原,在古代人的眼里就是天涯。“黄河之水天上来”、“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留传下来的这样的名句不胜枚举。在古代,这里交通闭塞、地广人稀,只有少量的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大面积的草山原野人迹罕到,成为野生动物的乐园,碧草红花在那里一岁一枯荣地生长着。那真可谓“天涯何处无芳草”! 在四十多年前的1958年,曾出现过一次向西部进军,其中一项重要的开发就是向草原荒地要粮。但垦荒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黄河之水天上来”,这条哺育中华民族的生命之河、母亲之河,咆哮奔腾,万里九曲,却披上一个“黄河百害”的恶名!人们在缅怀、感慨之余,不禁要问:为什么“天下黄河富宁夏”呢? 翻开宁夏地图,就会看到弯弯曲曲的黄河斜穿  相似文献   

4.
河源行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朋友,你到过黄河的源头吗? 去年初夏,我们在黄河水利委员会张在厚同志的陪同下,从青海的西宁出发,晓行夜宿,直奔河源所在地曲麻莱县的麻多乡。  相似文献   

5.
阿坝州素有“长江和黄河上游绿色生态屏障”和“天府之国水塔”的美誉,系黄河水系和长江水系的分水岭。黄河在其境内流经阿坝县、若尔盖县126公里,形成了著名的黄河九曲第一弯,集水面积达25万平方公里,其支流黑河、白河、贾曲河由南向北注入黄河;长江在其境内集水面积达6万多平方公里,有分属大渡河水系的杜柯河、梭磨河、大金川河、小金川河四条支流,有分属嘉陵江水系的白龙江、白水江二条支流,还是岷江、涪江的发源地。因此,全州治理水土流失,增加森林植被,对改善生态环境,促进黄河、长江流域和四川盆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  相似文献   

6.
宁夏今昔宁夏——“塞上江南”,这片66,400平方公里的土地,象一块翡翠镶嵌在九曲黄河中腰;似一枚碧玉在祖国宽厚的胸脯上闪耀。这是一个古老而有魅力的地方。连绵数百里的贺兰山,象巨大的自然屏障,屹立在西部边界上,南部重峦叠嶂的六盘山,激起人们绵绵的遐想;黄河斜穿而过,带来丰收和希望。这里,秦代的蒙恬曾经带兵屯垦戍边;这里,唐、宋的张说,郭子  相似文献   

7.
战国、秦汉之际 ,月氏和乌孙活动的“敦煌、祁连间”即指今河西走廊敦煌至酒泉、张掖一带 ,分布于河西走廊东西部的沙井文化和骟马文化就是月氏和乌孙活动的遗存。不久 ,月氏打败乌孙而独占了河西走廊。约在汉文帝时 ,由于匈奴的崛起 ,月氏又被迫退出河西。此后 ,一直到汉武帝元狩二年以前 ,河西始终处于匈奴控制下。  相似文献   

8.
<正>啊!原来就在这里,就在眼前!这就是“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黄河的源头吗?这就是“古老的东方有条河,他的名字就叫黄河”的黄河的源头吗?这就是“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的那条大河的源头吗?您一泻千里,奔腾不息的身姿,竟是源于远方巴颜喀拉山北麓的雪峰……那透过岩石和山崖渗滤出的无数条涓涓溪流,汇集而成约古宗列盆地的那泓碧水,是如此的晶莹澄澈,娴静温润,柔顺舒展……  相似文献   

9.
我国古代通往西方的陆路交通最东段,基本形成于秦汉,主要有两条路线:一是“河西路,”即是从关中过陇山,经河西走廊入西域;另一条是“居延路”或称“草原路”,即是从关中或今河南北上经阴山至河西走廊北面的居延海。其中“河西路”成为主要的干线。由于历史的前进,至公元九六○年,后周政权为赵匡胤夺取,当时的中西  相似文献   

10.
黄河金岸赋     
王正伟 《回族研究》2011,(1):前插一-前插八
悠悠千古,浩浩然大浪惊涛拍岸;生生不息,荡荡乎卷云堆雪御风.黄河远上白云间,其势壮也,九曲八弯,高峡平湖,玉带生烟,浪淘千寻.  相似文献   

11.
<正>在甘肃、青海、新疆三省区接壤处的戈壁大漠中,有一片绿洲,她就是驰名中外的“丝路明珠”——敦煌。“敦,大也;煌,盛也”,敦煌乃盛大辉煌之意。这一名称最早见于《史记》:“始,月氏居敦煌、祁连间。”春秋时期称敦煌为瓜州,以出产美瓜而得名。西汉武帝时期,张骞的“凿空”之行打通了影响深远的丝绸之路;“列四郡,据两关”则在保障丝绸之路通畅的同时,促进了河西地区的发展以及中原和西域的交往交流交融。作为“河西四郡”之一的敦煌,也因此见证了历史的风云际会。  相似文献   

12.
据史料记载,在晚唐五代北宋初期,屡有少数民族部族在灵武路上劫掠使团、商旅,甚至攻击政府军队、抢夺边防物资,汉文史籍笼统地将这些少数民族部族称作“河西杂虏”。唐宋之际,在黄河以南、关内道北部的少数民族的活动区域、生存状态如何,各少数民族之间关系是如何演变发展的,唐宋政府对他们的民族政策如何,目前缺乏细致的研究。本文将以传世文献资料结合敦煌文献去研究灵武路上少数民族的历史活动,探讨河西少数民族迁徙、杂居于灵武路对于唐五代宋政府的民族政策、边防政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尚书·禹贡》中称“导河自积石,至龙门,入于沧海”,其中所言“积石”,即今甘肃省境内的积石山。也就是我国人口较少的少数民族之一──保安族的聚居地。 据有关史书记载,古代有不少文人骚客为积石山、黄河留下很多佳句,有一首诗写道:“双峡中分天际开,黄河拥雪排空来。奔流直下五千尺,怒涛终古轰春雷。”虽然,现在积石峡中的黄河已失却了古时的磅礴,但充满传奇色彩的保安民族及其朴实的民风民俗,为这块土地披上了五彩的霞衣。 一绺儿山来两绺山 三绺儿山 保安人来到黄河的岸边…… 天下的黄河往东淌 积石峡 落下了一对的凤凰…  相似文献   

14.
千年河曲马     
千年河曲马/李城在青藏高原的东北部,黄河第一弯环绕着一片美丽的草地,素称亚洲最优良的天然牧场之一。河曲马,便是这片草地的骄傲。这里是甘南藏族自治州玛曲县。“玛曲”,藏语“黄河”之意。躺在黄河首曲的臂弯里,领受黄河乳汁的哺育,倾听黄河波涛的摇篮曲,“玛...  相似文献   

15.
在内蒙古自治区最南端,黄河揽月似地环抱着一片浩瀚的沙漠——这就是以歌海著称的鄂尔多斯高原。回溯三万五千年前,鄂尔多斯人民在这里创造了灿烂的“河套文化”。日月轮转,放逐过多少被历史忠实地谛听过的悲壮呼号……今天,我们看到了鄂尔多斯人民在召唤着世纪风,鄂尔多斯的土地上已绽开出象“河套文化”一样灿烂的花朵。它就是含笑在毛乌素沙漠深处的民族教育之花——陶利小学。  相似文献   

16.
翻开中国地图,就会看到蜿蜒曲折的黄河发源于高山峡谷,汇集于大海汪洋,它从远古滔滔而来,向来滚滚而去……当湍急的黄河流到甘肃兰州时,便急转北上,然后在河套平原和土默川之间“刻”下一个“儿”字,就从陕、晋、豫三省交接处咆哮着向东流去,再折向东北注渤海。“儿”字形下面87428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就是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  相似文献   

17.
唐五代河西佛教与藏传佛教后弘期“下路弘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西佛教源远流长 ,唐五代时期 ,敦煌、甘州、凉州及炳灵寺等地 ,皆为佛教文化之中心。河西佛教经过唐朝和吐蕃王朝时期的发展 ,到唐末五代时期呈现出多民族交融的特点 ,当时河西各民族中佛教极为盛行 ,正与河西佛教的这种地方特点不无关系。藏传佛教后弘期“下路弘法”的兴起 ,就深受河西佛教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中国民族博览》2022,(18):37-39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在每代中国人的成长历程中,都少不了对黄河的大河情结。无论从自然还是从文化角度,黄河都是绕不过去的坐标。对于复旦大学教授葛剑雄来说,黄河更是有着天然的吸引力。黄河如何成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葛剑雄通过实地考察,撰写《黄河与中华文明》一书,揭开黄河不为大众所知的来龙去脉。  相似文献   

19.
在历史上,汉藏之间一方面存在着由统治阶级挑起的纷争、攻伐,一方面又适应着人民之间友好团结的要求,存在着经济上相互依赖和支援的关系。茶马互市,就是这种相互依赖和支援关系的一种体现。藏族,自称“博日”,汉文典籍称为“吐蕃”、“西番”、“乌斯藏”、“唐古特”、“图伯特”,十七世纪以后,才逐渐称为藏族。公元六世纪以前,藏族社会还处于原始公社发展阶段。七世纪初,藏族首领松赞干布建立起奴隶制政权——吐蕃王朝。九世纪中叶,走向崩溃。十世纪初,逐渐向封建社会过渡。吐蕃王朝基本上与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代——李唐王朝相始终,其势力曾先后伸展到河西陇右、凉州,最盛时北  相似文献   

20.
弃地争议     
东汉初年,对是否继续经营湟中地区,发生过一场弃地争议。赖熟悉边情的马援的力争,说服东汉朝廷,方重设郡县,继续经营。 王莽乱政,各地纷扰,农民起义,群雄割据。“西羌寇边”,金城属县,多为所有,“寇金城、陇西”。先零羌封何种人“杀金城太守,居其郡”。隗嚣割据天水,占有陇西,慰纳羌酋,与汉相拒。窦融称“行河西五郡大将军”割据河西,“抚结雄杰”,怀辑诸羌。公元25年刘秀称帝,建元“建武”,定都洛阳,是为东汉。然后分兵征讨,削平群雄。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