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在数字化媒体生活环境下,学生的思维方式、行为习惯都发生了空前的变化,为帮助新生较快地适应及规划大学生活,需积极探索适合民办高校特色的新生入学教育路径。学习国内外高校经验,传承传统教育载体,创新新媒体载体,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构建人本化、生活化和校本化三位一体的民办高校特色的新生入学教育新模式,实现教育效果最优化。  相似文献   

2.
戴华兴 《天府新论》2007,(6):151-153
为了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经中共中央的部署,规定于2006年下半年开始面向2006级全体新生使用《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新课程方案。新教材的体系建构,实际上意在从不同的层面,帮助学生完成自身生命空间的建构。为此,课程实施的重点也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精神维度:引导学生对生命内涵的理解;着眼于对学生道德境界的提升;注重对公共精神的倡导和加强法律意识的培养。  相似文献   

3.
高校新生是接受高等教育的起始人群,从源头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高校关怀学生发展,重视学生就业的必要举措。当前,高校新生在职业生涯规划中,存在着高考专业填报与未来就业缺少链接、对就业前景关注度不高、生涯规划意识淡薄以及高校开设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缺乏针对性与实效性的问题。对此,新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需应用帕金森的人—职匹配理论、霍兰德的职业性向论和舒伯的生涯发展阶段论,帮助学生建立终身发展思想,抚平新生不良情绪和态度;全程渗透职业生涯规划理念,培养新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注重大学新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针对性与尝试功能。  相似文献   

4.
入学教育是高校实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的起点和源头,也是帮助学生从中学生到大学生进行角色转变的重要途径。新生的入学教育应该从人生理想、道德观念、专业认知、学习生活以及生涯规划等方面进行,从而为新生在人生观、价值观、规范意识、发展意识以及心理适应等方面更好更快地融入大学生活,进而融入社会提供有力的指导。  相似文献   

5.
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是学校依据培养目标和大学教育的特点,针对新生在思想、生活、学习、心理等方面的变化和要求开展的一系列工作,是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当前,高校新生适应性教育中存在着内容固定、方式缺乏个性化、教育周期短等问题。为帮助广大新生开好头,可采取调查了解法、活动教育法、榜样示范法、环境陶冶法、谈话沟通法等方法来加强和改进新生适应性教育。  相似文献   

6.
如何尽快提高大学新生对大学生活的适应性,一直是大一辅导员的重要工作之一,而这项"适应性教育"工作做得好坏,将会直接影响到所带学生的健康成长和顺利成才.本文从大学新生的心理和思想状态、造成大学新生不适应的因素分析以及提高大学新生适应大学生活能力的具体措施三个方面,对辅导员如何通过"适应性教育"尽快提高大学新生适应大学生活的能力进行了阐述,进而得出积极引导学生调整心态、逐渐培养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协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帮助学生进行客观的自我评价以及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是有利于辅导员提高大学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能力的重要措施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高等学校,担负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任务,为了使新生在进入大学时,能尽快地了解学校,适应大学环境、生活,从思想上、观念上、行为上尽快地完成从中学生到大学生的角色转变,在新生入学之际,对学生进行入学教育是必要的。近几年来,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入,一些高校在入学教育中加入了健康教育的内容。通过在入学教育中加强健康教育,能够使新生在一入学就掌握一定的健康知识,增强健康意识、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提高自我保健能力,心理适应能力,以良好的身心健康状态,投入到大学学习生活之中。因此,在入学教育中加强健康教育有其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程莉莉 《南方论刊》2012,(7):105-106,25
大学新生入学之初,伴随而来的学习环境、生活环境等方面的变化引起大学新生一系列不适应。作为新生大学启蒙老师的辅导员,应该从各方面了解并做好新生的教育工作,帮助他们顺利实现角色转换,确立新的人生目标,为他们四年的大学生活及成长成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南方论刊》2013,(Z1):45-47
学生由小学升入初中,是其成长过程中的一个新起点。迎接他们的是全新的学习环境:新校园、新老师、新同学和新课程,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在班集体中,强化新生的纪律意识,培养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重视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帮助他们适应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10.
陈近 《云梦学刊》2010,31(5):155-156
图书馆作为高校的信息中心,是校内读者了解外部世界的信息窗口。引导学生,特别是刚跨入大学校园的新生成为图书馆的忠实读者,搞好一年一度的新生入馆教育就显得十分重要了。纵观各种入馆教育的形式,并在历届新生中经过实践,在网络环境下借助现代化的设备,以班级为单位,开展课堂教学,效果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1.
大学教育的专业化特点,决定了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的必要性。高校德育教学有利于大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使之在职业生涯中摆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帮助学生充分认识德性修养乃是立身之本,是形成良好职业道德素质的坚实基础。要加强德育教学的针对性,德育教师要重视自身的师德建设,掌握必要的方式方法,从而推动大学生职业道德素质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2.
高校全员育人机制是高校为实现全员育人目标使德育机构和根据高校德育目标、原则、内容、方法制定的高校德育制度的有机结合。研究高校全员育人机制是为提高高校德育组织及所有教职员工活动的有效性,实现高校德育目标高校全员育人机制创新主要表现为"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具体化、制度化",全面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13.
“以人为本”的理念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它对社会各领域都具有着普遍的指导意义,高校德育的发展同样需要“以人为本”这一理念,这就要求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根本,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需求和主体发展,使高校教育与学生的幸福感紧密相连,发挥高校德育的功能性。  相似文献   

14.
促进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化是时代的精神诉求和高校德育新使命。针对当前大学生价值取向的新特点,在内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过程中,须遵循以人为本、价值主导的一元性与价值取向的多元性相统一、先进性要求与广泛性要求相结合、传承文化与创新求变相结合等方法论原则。并以此为基础,积极探寻其内化的有效路径:注重高校德育内容的整合和价值观教育方法的创新,优化教化平台;注重“知”与“行”的结合,优化体验平台;注重校园和谐文化建设,优化情境平台;注重师资队伍建设和强化学校管理服务,优化机制保障平台。  相似文献   

15.
构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体系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是高校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构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体系,必须加强教育体系建设和教育机制建设,形成完整的、科学的思想道德教育的目标、内容和实现体系,循序渐进并持之以恒地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切实发挥思想道德教育功能,发挥思想道德教育在实际生活中的引导和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6.
当代大学教育始终坚持“教书育人,德育为先”的核心准则,可见让大学生全面综合发展,把大学生培养成社会所需的人才是大学教育的育人目标。基于“仁”思想对于学生本位和学生管理者本位的德育工作都具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邹长青  周伟 《学术探索》2014,(5):147-151
大学精神是一所大学的灵魂,是体现一所大学办学理念、理想追求及核心价值的独特气质。大学生品格教育是高校思想品德教育的重中之重,对塑造大学生良好品格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本文试图以我国大学精神的回顾为经,以大学生品格教育在我国的历史、现状、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为纬,探析大学精神在构建大学生品格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问题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大学新生的适应性教育是大学教育的开始,是整个大学教育过程中十分重要的环节.研究大学新生在适应大学生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对于帮助广大新生开好头,起好步,使其能够顺利地完成大学学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建立和健全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长效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长效机制建设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落实到各种相应机制与保障的建立和完善上。一是要加强领导,建立健全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工作机制;二是要从高校德育创新、课堂教育主渠道、实践育人等环节出发,建立健全教育机制;三是要最大限度激发学生道德接受的积极性、主动性,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四是要充分发挥先进人物、道德典型的榜样作用,建立健全示范机制;五是要与法制教育、纪律制度建设、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以及监督评价体系建设相结合,建立健全制度机制;六是要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全方位育人体系,建立和完善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环境育人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