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打造和平女神文化品牌让昭君文化走向世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昭君文化是三峡地区品位很高的文化资源,其文化内涵丰富,精神影响广泛而深远,值得大力弘扬和进行开发.文章诠释了昭君文化生成的原因,分析了当前深入研究昭君文化的时代背景,指出了昭君文化开发重大的现实意义,认为,开发利用昭君文化是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促进民族团结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需要;开发利用昭君文化,应在境界上予以提升,将昭君作为东方人类的和平女神与西方世界的自由女神呼应和对话,把昭君和平文化品牌推向世界;在开发上应有大手笔的规划,并与旅游产业紧密结合.  相似文献   

2.
美丽经济:昭君文化价值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昭君文化是亟待开发的重要人文资源,挖掘昭君文化的经济价值,发展美丽经济,不仅是振兴地方文化产业的需要,也是弘扬和传承昭君文化的需要.在阐明美丽经济的特点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剖析了昭君文化的美及其时代价值,提出了挖掘昭君文化的美丽内涵、顺应美丽消费的时尚需求、大力发展美丽产业集群、开发"昭君之路"旅游线路等对策.  相似文献   

3.
在三峡旅游地众多的文化类型中,三峡地区的巴文化是三峡文化发生与发展的根基。而处于三峡腹心地带的忠县,是古代巴文化发展、建树的历史重地,在古代巴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在三峡巴文化旅游开发中,应以忠县为主要根据地进行开发。  相似文献   

4.
论景区的旅游文化开发--以宜昌三峡车溪民俗旅游区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三峡文化是长江三峡地区重要的有待开发的旅游资源。车溪民俗风景区突出三峡民间农耕文化,实行旅游与文化一体化开发,不仅形成和保持了景区持续竞争力,而且还成为抢救和保护三峡民间文化的基地,实现景区发展与文化传承的“双赢”效益。以旅游与文化一体化原理为指导,归纳总结得出景区旅游文化开发理念及方法。  相似文献   

5.
三峡地区独具特色的自然环境、长期以来多族群文化互动的传统以及社会大变迁和大发展等多重因素为特色鲜明的饮食文化的产生提供了可能,这些因素又进一步模塑了三峡饮食文化的平民化、社会化和神圣化特征。饮食文化是三峡地区重要的文化资源,注重三峡饮食文化资源的开发与传播,对促进三峡文化旅游以及地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对王昭君出生地在兴山和“家家”(外婆)家在巫山进行历史考证,探讨巫山两个昭君村的地理方位及其文化影响,认为昭君“家家”家在巫山的传说是昭君文化在跨省域(蜀楚)三峡地域间,由于经济文化(婚姻)的交往形成的昭君地名及传说,说明昭君文化是三峡地区共同的文化财富和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7.
三峡旅游文化概说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主持人话语随着举世瞩目的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的兴建 ,三峡文化作为一种区域性文化 ,正在受到日益广泛的关注。界定三峡文化独特的内涵、结构和特质 ,开掘三峡文化潜在的人文价值和精神价值 ,弘扬三峡文化的优良传统 ,让三峡文化为三峡地区当下的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服务 ,已成为时代赋予我们三峡地区文化学术工作者的一项重要历史使命。本栏目组发的七篇文章便是我们三峡地区部分专家学者顺应这一历史潮流做出学术选择的结果。这些文章从文献整理、民俗考察、山水审美、文化心理、口承文化、旅游文化和三峡学等不同的角度对三峡文化进行全方位的审视和观照 ,提出各具特色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这对于拓展三峡文化研究的理论视野 ,提升三峡文化研究的整体水平 ,无疑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8.
主持人话语随着举世瞩目的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的兴建 ,三峡文化作为一种区域性文化 ,正在受到日益广泛的关注。界定三峡文化独特的内涵、结构和特质 ,开掘三峡文化潜在的人文价值和精神价值 ,弘扬三峡文化的优良传统 ,让三峡文化为三峡地区当下的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服务 ,已成为时代赋予我们三峡地区文化学术工作者的一项重要历史使命。本栏目组发的七篇文章便是我们三峡地区部分专家学者顺应这一历史潮流做出学术选择的结果。这些文章从文献整理、民俗考察、山水审美、文化心理、口承文化、旅游文化和三峡学等不同的角度对三峡文化进行全方位的审视和观照 ,提出各具特色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这对于拓展三峡文化研究的理论视野 ,提升三峡文化研究的整体水平 ,无疑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9.
主持人话语随着举世瞩目的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的兴建 ,三峡文化作为一种区域性文化 ,正在受到日益广泛的关注。界定三峡文化独特的内涵、结构和特质 ,开掘三峡文化潜在的人文价值和精神价值 ,弘扬三峡文化的优良传统 ,让三峡文化为三峡地区当下的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服务 ,已成为时代赋予我们三峡地区文化学术工作者的一项重要历史使命。本栏目组发的七篇文章便是我们三峡地区部分专家学者顺应这一历史潮流做出学术选择的结果。这些文章从文献整理、民俗考察、山水审美、文化心理、口承文化、旅游文化和三峡学等不同的角度对三峡文化进行全方位的审视和观照 ,提出各具特色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这对于拓展三峡文化研究的理论视野 ,提升三峡文化研究的整体水平 ,无疑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主持人话语随着举世瞩目的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的兴建 ,三峡文化作为一种区域性文化 ,正在受到日益广泛的关注。界定三峡文化独特的内涵、结构和特质 ,开掘三峡文化潜在的人文价值和精神价值 ,弘扬三峡文化的优良传统 ,让三峡文化为三峡地区当下的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服务 ,已成为时代赋予我们三峡地区文化学术工作者的一项重要历史使命。本栏目组发的七篇文章便是我们三峡地区部分专家学者顺应这一历史潮流做出学术选择的结果。这些文章从文献整理、民俗考察、山水审美、文化心理、口承文化、旅游文化和三峡学等不同的角度对三峡文化进行全方位的审视和观照 ,提出各具特色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这对于拓展三峡文化研究的理论视野 ,提升三峡文化研究的整体水平 ,无疑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两千多年来,围绕昭君出塞这个典故形成了丰厚的文化积淀。昭君文化日益显示出其巨大的政治价值、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昭君文化的哲学基础是中华“和合”思想;昭君文化的核心价值是“追求和谐”的理念;其重要价值是“坚持和平,反对战争”。昭君文化蕴涵丰富的人生哲理,具有鼓励人性追求完美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和文化”既反映了人与人、人与自然以及民族与民族之问的依存关系,更体现出物质、制度和精神文化的有机组合,是草原文化特别是昭君文化最独特的核心价值,是人类最难得的文化资源,也是人类最可贵的文化资本。“和文化”的核心内涵,集中表现为和平、和睦、和顺、和乐、和美、和谐、和衷共济,正是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昭君文化的深入研究和节日打造,对于建设内蒙古文化大区和呼和浩特文化大市,发展民族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吸引国内和国际的注意力,增强自治区和首府城市的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理解文化及其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文化是相对稳定的人为程序和为人取向的统一。体现人的超越性和创造性的文化是非自然的存在 ,但不应处于反自然状态。自然界不能容忍过分异化的文化。可持续发展的文化是自觉协调人与自然关系和保持生态平衡的文化。要摆脱人类文化的困境 ,必须从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的“战争状态”转向“永久和平”。由“战争文化”向“和平文化”的转变 ,是人类面临的最具深刻意义的文化转型  相似文献   

14.
无锡旅游文化建设引入吴地茶文化的设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地茶文化是中华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从多方面论述了茶文化对有效提升旅游文化品位的重要作用。在大力发展传统文化以加强旅游文化建设的今天,在无锡这个全国重点旅游城市深入挖掘、传承吴地茶文化,对发展无锡旅游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文化艺术旅游是以有形的和潜在的文化艺术资源作为旅游载体,具有一定艺术性、鉴赏性和传承性的旅游体验形式,它是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开发的重点。探讨文化艺术旅游的概念内涵和基本特征有助于界定凉山彝族文化艺术旅游的开发范围。凉山彝族文化艺术旅游丰富多彩,神话传说、音乐舞蹈、信仰婚嫁和服饰美术皆是凉山彝族的文化瑰宝。在尝试民族文化主题公园、旅游主题节庆和文化艺术博物馆等开发模式后,实景舞台剧是文化艺术旅游开发成功模式的又一发现。因此,建议策划《彝·印象》实景舞台剧以填补凉山彝区文化艺术旅游开发生动性和真实性的文化缺失。  相似文献   

16.
王昭君深明大义,胸怀君国大局,置个人祸福于度外,请缨远嫁匈奴,其精神是可歌可泣的;其业绩赢得安边息民,致汉匈间长期和平亲善,更具深远影响和历史意义。昭君与呼韩邪由长安至单于庭的路线,当东渡黄河北上,循涑水、汾河、桑干河三河河谷一线,经蹄窟岭至杀虎口出塞,是蹄窟岭、红沙岩口实属很可珍贵的历史文化资源与可资开发的旅游资源。  相似文献   

17.
湖南红色旅游资源十分丰富.要使湖南省红色旅游成为社会主义思想文化阵地的同时成为全省旅游业新的增长点并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红色旅游必须和而不同地锲入湖湘文化,实施"12345"工程战略,即建设1个龙头旅游区、面向2大客源市场、突出3大主题板块、发挥4大旅游功能、打造5条精品线路,才能实现红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更是旅游业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其在旅游中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对旅游文化概念的研究多年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明显存在人为性与泛化性,造成了旅游文化研究的混乱局面,极大地阻碍了旅游学术研究的进步。鉴于此,亟待对旅游文化概念进行清晰的思辨。在总结分析前人对旅游、文化、文化学、文化资源、旅游文化资源、旅游文化产品等相关概念的基础上,认为旅游文化的概念应以旅游活动本身为主体来界定,因此,以旅游活动为核心而形成的一切文化现象和关系都可称之为旅游文化。  相似文献   

19.
自昭君出塞以降,其寂寞情怀得到诸多诠释,而昭君哀怨于史学渐备其体,民间传说延其命脉,至文学而成大观之势,演变为一种文化主题。韩国学者赵钟业于《韩国诗话丛编》辑录南羲采《龟磵诗话》,其所录昭君怨诗,以歌探心,对昭君怨文化主题演变有着弥足珍贵的补益价值。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以中国传统文化中“和”的理念为分析视角,从历史、现实和未来的三重维度分析中国和合文化的内涵,认为历史上中国是一个爱好和平的内敛型国家,现在选择的是和平崛起的发展战略,共建和谐世界是中国实现崛起的终极目标。文章对“中国军事威胁论”进行驳斥,认为中国的和平崛起不会对其他国家构成威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