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进入社会主义时期,各民主党派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仍继续存在,参加了人民政协,参加了国家政权,它们的代表人物在人民政协、国家权力机关和各级政府部门担任了许多重要职务。在社会主义改造即将基本完成时,毛泽东同志代表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同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并且提出共产党和民主党派“两个万岁”的口号。粉碎“四人帮”,后新的历史时期,胡耀邦同志又代表党中央在“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的基础上,补充了“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八个字,即形成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相互关系上的“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更加完整的方针。但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每当历史发展的转变时期,在民主党派是否继续存在的问题上,就出现怀疑和否定的认识。解放初期,有同志认为民主党派“可有可无”。在过渡时  相似文献   

2.
民主党派代表人士队伍建设是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民主党派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建立一支政治素质好、代表性强、年龄和知识结构合理、数量充足、充分体现!党派特色的民主党派代表人士队伍,是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内在要求,是推进统一战线和我国多党合作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保障,是一项具有战略性的政治任务。  相似文献   

3.
近些年来,高校民主党派成员的结构有了很大变化,建国以后成长起来的年轻知识分子源源不断进入民主党派组织,年轻代表人物迅速成长,并成为民主党派的骨干力量。客观认识和评价高校民主党派年轻代表人物的思想行为特点,进而有针对性的做好培养教育工作,把老一辈领导人...  相似文献   

4.
无党派人士是具备“党派性”的。无党派人士在不同时期代表不同的人群,而所代表的人群存在着自己的利益诉求,如何达到自己的利益诉求,这就需要通过政治诉求来解决,这种政治诉求就是他们的“党派性”,而无党派人士与民主党派在参政议政的渠道、方式、内容等方面均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5.
《论语》中的“君子”与“小人”是孔子文化精神上的两类人物。而“君子”,成为了生活在“礼崩乐坏”的春秋时期、历经政治失败而转入学术关怀的孔子企图恢复周礼而塑造的具有理想人格的化身,担负着复周礼而治国的神圣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笔者认为,不能将“君子”与“小人”简单界定为一种人格力量,而应该看作是以庞大的周礼文化体系为背景的一种文化现象,有其特定的文化内涵与重要的历史现实意义,从而成为了一种文化象征的符号。  相似文献   

6.
儒家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作为中国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核心是通过“育君子”与“化小民”的双重路径达到“至忠孝、明人伦、成君子”终极目标的思想教化模式.儒家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理念、目标导向和教化方式对于弥合当前思想政治教育中重“工具性”轻“目的性”、重“灌输”轻“内化”等偏差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多党合作思想内涵丰富,提出并论述了共产党处理同各民主党派关系的一系列正确方针:正确分析阶级关系,明确民主党派的性质、地位和作用,是多党合作的前提;坚持共产党的领导,是多党合作制的保证;贯彻“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是多党合作的策略;坚持民主党派的独立性原则和采取“团结—批评—团结”的方法,是多党合作的重要保障。这一思想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和民主政治的完善具有独创性的贡献和长远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是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重大课题。建国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后,民主党派在我国公民政治参与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民主党派在推进我国公民政治参与中有着独特的优势,其政治参与能力较强、政治参与热情较高、政治参与渠道广泛;应积极探索民主党派政治参与的新形式和新要求,充分发挥民主党派的利益代表功能和为社会公共利益服务的功能。  相似文献   

9.
明末政争是在众多复杂的以地域或师徒关系为纽结形成的政治集团间展开,而非以某两个固定集团为凝定的分野所进行的持久的政治交量。东林党非是以东林学派人物为核心的政治集团,而是一个涵盖极为广泛的政治概念,是作为“君子”派的对立派人物为打击对方而强加与之的。东林学派人物在学派未形成之先实直接参与了政争,而此时既未有东林学派这一学术团体,也未有“东林党”这一概念称谓。及至这一名目出现,直接参与政争者又非东林学派人士矣;此时东林学派人士的政争参与只是采取舆论影响的间接形式。  相似文献   

10.
《左传》叙事,往往夹叙夹议,并经常用“君子曰”与“君子谓”等形式直接议论.由于“君子谓”与“君子曰”在评论模式上很相似,所以往往被认为是“君子曰”的变格,并且与“君子曰”不加区别,一概而论.实际上,“君子曰”与“君子谓”在格式和语气及评价角度上有明显不同,二者在评价人物事件时有明确分工,不宜将二者等量齐观.  相似文献   

11.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创建了"三三制"政权建设的新形式,成功的实现了在抗日根据地的局部执政。"三三制"政权的实质是民主。"三三制"政权保障一切抗日人民的民主权利,建立起人民管理国家的权力机关——参议会,与民主党派实行政治协商,民主合作,以党内民主积极推动人民民主,建立起了广泛的民主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12.
"大正民主运动"亦称大正德谟克拉西,是日本近代以来,继"自由民权"运动之后的第二次民主运动高潮,是日本政治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历史发展阶段."大正民主运动"在不否定君主制的前提下,提出了普选制等进步主张,成为日本民主运动中的宝贵精神财富,极大地促进了日本资产阶级民主化的发展.值得注意的是,作为大正民主运动的重要成果的普选是有限制的普选.正是由于这种有限制的普选,为法西斯分子的上台留下了空间.  相似文献   

13.
参政议政是我国政治制度赋予民主党派的基本职能,完善民主党派参政议政信息平台建设是参政党履行自身职能的必然需要.自2015年李克强总理提出"互联网+"概念以后,"互联网+参政议政信息平台"为民主党派参政议政搭建了一个全新的平台.作为参政党的民主党派要紧抓"互联网+参政议政信息平台"这一发展契机,不断提高民主党派成员的媒介素养和运用网络技术的能力,不断构建新型参政信息平台,这将有助于提高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能力,提升其参政议政水平.  相似文献   

14.
古代“时”的本义为“四时”,即四季,内涵着周而复始循环之义。“四时”由二分二至的历法观测而来,在取法于天地的整体价值观念之下,“时”又引申出“时中”的哲理判断,以及“时政”的政治标准。“时政”意为依据季节、气候、历法而行政,而非“时事政治”的简称。“时政”思想根源于中国古人“天人和谐”的宇宙观与价值观,体现着取法自然、遵循自然规律的生存原则,对于古今政治均具有恒久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和平崛起”重要思想是新一届国家领导人对中国内政外交政策的新概括 ,是对中国国家总体发展战略的新规定 ,是对如何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新发展。目前中国所拥有的坚实的物质力量、强大的精神支柱、有利的国际环境和广阔的战略空间为“和平崛起”奠定了宏阔和雄厚的现实基础。  相似文献   

16.
政治合法性是一个政治系统存在、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在社会转型时期,政治国家会面临不同程度的合法性困境,处于转型期的中国,合法性困境主要表现在:腐败侵蚀着合法性基础.经济高速发展后可能出现的"政绩合法性困境",民主制度供给的有限与民众政治参与不断扩大之间的矛盾对合法性的挑战.坚持科学发展,以绩效性维护合法性,整合意识形态,建立共同的价值体系,强化社会共享的信仰,加强宪政与法治,强化法理型权威,是重塑我国政治合法性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7.
回顾了国民党退踞台湾后台湾政党政治的发展变化,分析了2004年台湾"总统"选举前后政党政治的发展状况,对选举后的台湾政党政治的发展趋势及其对两岸统一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和论述,认为当前台湾的政党政治格局已经从国民党一党政治,演变为两极(民进党、国民党)多元(若干小党)格局的多党政治,蓝绿政治仍将是台湾政党政治的主色调,政党政治的演化也导致台湾社会政治文化呈现出明显的二元对立特征,也导致两岸关系的变数愈加复杂.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学术界对新民主主义社会在中国存在的必然性所做的论述比较充分,但对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时限问题的讨论却并不充分,甚至认识还很模糊。“新民主主义社会应是一个长期发展阶段”,这是以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历史唯物论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结论,“新民主主义社会应该长期存在”是中国国情的客观要求,也是中国共产党对国情的正确认识,具有合理性。新民主主义社会提前终结会对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带来不利影响,不利于经济建设路径的选择,并导致对社会主义本质的错误认知。认真总结这一段历史经验,有利于我们了解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伦理社会主义及其几种衍生形态的分析,探讨了欧洲社会民主党等左翼党派的伦理思想流变、实践历程及执政经验,从"善治"和民主角度论证了欧洲社会民主党对经济政治全球化过程中的新问题作出的理性选择.本文由此得出结论伦理是当前治国的核心.德政是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理念、政党合法性和长治久安的实践基础和归宿.现代国家和政党的角色和功能在经历着由政治统治型向民主管理型和社会服务型的转变.  相似文献   

20.
高等院校做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进”工作 ,首先必须基于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性、指导性和实效性的高度认知 ;必须全面准确地把握“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这三个中心环节 ,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教材建设 ,处理好“一门主讲 ,多门渗透”的关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优化育人环境 ,改革教学方法 ,搞好“三个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