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略说四气诗     
古代有一类型的诗叫四气诗,亦称四时诗,是将春、夏、秋、冬四字按顺序嵌用在一首诗中,每句诗各写该季景色.四气诗的形式皆为五言四句两联.  相似文献   

2.
苏轼因诗构陷被贬黄州,但他并不因此而放弃诗的创作,这与他道理贯心肝,忠义填骨髓的信念、伟大独立人格分不开,更是因为,他已将诗歌的创作视为生命的一部分。黄州时期,苏轼诗大致可分为咏物诗、反映其穷窘生活诗作、戏作诗歌、佛禅诗等几类,而这些诗歌对有宋一代的诗歌有着深远影响。其在黄时期的处世方式和态度,更是对现今人们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历代文人笔下曾留下不少妙趣横生的诗,规劝人们莫吸烟,今日读来仍不失其艺术魅力。 清代康熙皇帝认为"吸烟能耗人精气",所以他自己带头戒烟,并颁旨禁止酗酒与吸烟,一时颇有成效。当时著名诗人、山西绛县令汪沤亭,曾作《戒烟诗》一首,以赞戒烟。其诗云:“碧碗琼浆潋滟开,肆筵早已戒深杯。瑶池宴罢云屏敞,不许人间烟火来。”  相似文献   

4.
美国诗人兰德尔·贾雷尔德在一首诗中说:“即便世界明天就要结束,我也要栽我的小苹果树。”美国新奥尔良水灾时,有位叫约翰的年轻人被突发的洪水困住了,他只得爬到屋顶上避难。有个邻居漂浮过来说道:“约翰,这次大水真是可怕,不是吗?”约翰答:“不  相似文献   

5.
古人做诗,最忌同一首诗中字词重复,而“一字诗”却是要“一”字多次乃至十几次反复出现,不仅不能有重复与拖沓之感,而且诗的内容还要与一定的事物相应.这本是难而又难的事,可是,古代一些名家却竞相玩起“一字诗”来.  相似文献   

6.
戴望舒是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抒情诗人,他的代表作《雨巷》称得上是中国现代新诗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这首诗既追求古代诗歌的意境,又借鉴现代诗的象征艺术,在抒情上含蓄蕴藉,无论是诗情内容上,还是艺术表现上都透着一种迷惘幽深的美。从古至今,若即若离的朦胧美是中国文学的永恒追求。《雨巷》一诗,在隐晦、有暗示性的象征手法下,给予读者丰富的审美感受与想象空间。  相似文献   

7.
中华 《人才瞭望》2011,(10):28-28
"诗家天子"是对唐代诗人王昌龄的美称。王昌龄,字少伯,汉族,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世称王龙标,有"诗家天子王江宁"之称,存诗一百七十余首。王昌龄的籍贯,有太原、京兆两说。王昌龄家境比较贫寒,开元十五年进士及第,初授汜水尉。开元二十二年(734年),王昌龄选博学宏词科,超绝群伦,于是校书郎。  相似文献   

8.
电影《红高粱》里张艺谋出神入化地创造了一个令电影行家称赞不已、至今仍津津乐道的经典性场面,曾被人称做全片的"诗眼"。透过"诗眼",让我想到了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在关于人的需求方面,两者或许有交集的内容产生。  相似文献   

9.
耶律楚材西域诗思想情感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耶律楚材是我国元代著名政治家。他创作的西域诗表达了丰富的思想情感。有抒发希望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有功业未竟的失落之情,还有贯穿诗中不变的孤独寂寞和漂泊天涯的伤感。他的西域诗代表了其诗歌创作的最高水平。  相似文献   

10.
专门用诗写病历的医生也许没有,但含有病历内容的诗歌数不胜数。公元751年,40岁的杜甫旅居长安时,由于蚊虫叮咬,染上了疟疾,他在给朋友的信中叙述了自己的病状:"疟疾三秋孰可忍,寒热白日交相战。头白眼暗坐有胝,肉黄皮皱命如线。"这次疟疾的折磨让杜甫没齿难忘,以致八年后给高适的诗中,还提到当年患病的心情和症状:"三年犹疟疾,一鬼不销亡。隔日搜脂髓,增寒抱雪霜。"56岁时,杜甫开始失聪,耳朵有了问题:"眼复几时暗,耳从前月聋。"耳聋加白内障,伴随杜甫后半生,直到临终前一年,杜甫还在为此痛苦。"右臂偏枯半耳聋""老年花似雾中看"等诗句,都是他当时病情的写照。  相似文献   

11.
伟大的诗人李白登上黄鹤楼,看到楼壁上崔颢的许《黄鹤楼》时,据说李白很是欣赏,或许是他同诗人崔颢达到高度共鸣的缘故,高傲的李白认为有了这样完美的诗句,自己再写也是多余,也就放弃了写诗的念头。当然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李白在诗歌方面造诣较深,不愿再浪费过多的笔墨,更不愿去生产文化“垃圾”,李白的这种精神真是可嘉,我每每想起这个典故时,从心里更加钦佩李白伟大的人格风范。 如果一个不精于诗歌研究的人,一个诗歌的门外人士,他大概会在崔颢的诗旁,题上自己撰写的诗歌。这主要的原因是他对于诗歌的“无知”,写完诗后他或…  相似文献   

12.
欣赏中国画,我们常常会被其特有的空白之美所震撼,它美得纯净,美得富于内涵;在欣赏中国古典音乐的时候,我们常常也会产生一种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感悟;品味文学作品,我们更会产生一种诗在有字句处,诗之妙在无字句处的言已  相似文献   

13.
著名老作家,上海老年书画会会长杜宣同志讲话 叶尚志同志,是我的老朋友,我们家乡也很邻近。十年前他的书法展,我也出席过,这次又举办八旬诗书画展,我又特来祝贺。 叶尚志同志对诗、书的钻研,老而弥坚,这些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他的诗,政治情绪饱满,反映出他对党、对祖国的热爱和对人民的无限衷情。这是近年来的一些展览会中很难看到的。 祝贺叶尚志八旬诗书展成功!中共上海市委老干部局副局长王遐同志讲话 今天在青松城举办叶尚志八旬诗书展感到很有意义,在此,我首先代表市委老干部局、市老干部大学,对叶尚志八旬诗书展表示热烈…  相似文献   

14.
人们经常用"两袖清风"一词来比喻为官廉洁.关于这一成语的出处,流传最广的说法是出自于明代廉吏于谦的《入京》诗:"绢帕蘑菇并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其实早在元朝文学家魏初的《送杨季海》一诗中就已出现了"交亲零落鬓如丝,两袖清风一束诗".魏初,字太初,号青崖,著有《青崖集》五卷,曾任元朝中书省掾吏、监察御史、南台御史中丞等官职,品性清廉,颇有政声.此外,元朝陈基在《次韵吴江道中》一诗中也有这样的句子:"两袖清风身欲飘,仗藜随月步长桥.  相似文献   

15.
"问梁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句诗出自明朝大学者朱熹的《观书有感》。诗之本意在于以汨汨流入之源头活水而致满塘清澈如镜,比喻要获得新知识就必须不断学习。而这句诗却引发了我另一番思考:如果说,保护满塘水清清如许,在于有源头不断流入活水。那么,能不能给一个班注入活水,使她青春常驻?充满活力的源头又在哪儿呢?经过多年班主任的管理经验,我得出一个结论:这个源头在变硬性管理为激发式管理,提高学生自主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16.
诗歌有着极为独特而崇高的地位.诗歌,是人类抒情表意最为重要的方法之一.《诗大序》评价古诗,"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可见,国人早就认识到诗歌是抒发情感、表达意志的重要方式;有人说,诗歌是文学语言的最高形式;有...  相似文献   

17.
唐宋 《人才瞭望》2010,(5):73-73
古时诗人的作品.不能直接拿去换钱.但有时可作“代金券”。李白在家乡岷山读书时.喜欢玩鸟。他见黄山胡公有两只白鹇,“以名呼之,皆就掌取食”。如把它们拿到鸟市,价钱可想而知。当时李白想要,但无钱。胡公说:“你不必为难.写首诗给我得了。”  相似文献   

18.
阅读和写作,都既是思维的活动,也是情感的活动。与思维活动一样,情感对阅读和写作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一、情感是写作的根因文章不是无根之水,文章总是有感而作的。《毛诗序》中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意思就是说,诗是情感的语言表达,情感是诗语言表达的原因。司马迁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说:昔西伯拘羲里,演  相似文献   

19.
金虎 《人才瞭望》2013,(1):16-16
从古书记载中发现,古人“发表”文章的形式主要有三种: 其一,通过驿站传递文章。即以书信发表,称为“简”。据《诗话》载:“元微之(元稹)守会稽,白乐天(白居易)牧苏台,置驿递诗,往来谓之诗简。”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从语言、意境和象征意义几个方面简单分析了一下华兹华斯的《黄水仙》。主要是表述了自然和这首诗的关系。自然在华兹华斯的诗中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