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日本刑事司法在发展过程中,尽管受到多种法律文化的影响,但最终形成别国都不具有的"精密司法"的特质.周密的侦查、慎重的起诉及法庭细致入微的审理,造成了极高的有罪率.精密司法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由于过于追求实体真实而忽视了正当程序和人权保障,造成刑事诉讼价值的失衡.改革的出路,在于降低起诉标准,淡化精密司法,强化审判中心主义,扩大民众对司法的参与度.  相似文献   

2.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政府追随美国,执行一条敌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路线,极大地妨碍了中日两国国家关系的改善,限制了中日贸易发展和人民的友好往来。随着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实现,使中日关系,尤其是贸易关系在经历了坎坷之后,开始向着康庄大道前进。早在一九五○年日本就成立了中日贸易组织。一九五二年六月,日本又同中国签订了第一个《中日民间贸易协定》。接着,又先后于一九五三年二月,一九五五年五月和一九五八年三月签订了《中日民间贸易协定》。正当中日民间贸易顺利发展之时,日本少数人于一九五八年五月,非法制造了“长碕国旗事件”,迫使中日贸易中断。其后、中国政府从中日两国的长远利益着想,又考虑到贸易中断后,给日本的一部分依靠经营中国商品生活的中小企业造成的困难,于一九五九年二月,采  相似文献   

3.
中国居民储蓄高增长的经济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居民储蓄是国民储蓄的重要组成部分。居民储蓄的快速增长,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资金来源。但过高的储蓄,必然伴随着投资或消费的不足。本文通过对影响居民储蓄的主要因素进行定量分析,发现国民生产总值、利率水平、政府政策以及居民收入差距对储蓄水平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此基础上,通过进一步分析,针对我国偏高的居民储蓄提出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4.
文章采用计量验证的方法,分析了中国1985~1999年间储蓄增长与收入分布之间的关系,发现如果居民收入分布不合理,全社会的平均储蓄倾向必然会过大,因此不同收入阶层在总收入中的比重影响到平均储蓄倾向水平。当前的高储蓄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收入分布的不合理,应采取有力措施促进中等收入阶层的壮大。  相似文献   

5.
日本民事诉讼反询问制度评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交叉询问方式是诉讼当事人在法庭上获取必要证据的主要手段 ,而作为它组成部分之一的反询问是检测主询问中证人证言的真实性等。因此 ,它的合理使用对裁判结果将产生积极的影响。日本是从异类法律体系“移植”的交叉询问制度 ,它的“适应性”改良、发展对完善我国民事诉讼质证制度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面对居民个人储蓄的激增,对策之一是积极探索和开拓直接投资机会,使金融资产有一个良好的实际资产作基础;对策之二是促进投资多样化,以利分担风险。  相似文献   

7.
日本学界对马克思环境思想的研究源于战后不断加剧的公害问题。笔者以日本的马克思主义者的研究为核心,以日本战后马克思环境思想的研究状况为主线,特别是对其“生产关系理论”、“物质代谢理论”、“人与自然关系”等重要层面研究进展给予必要的逻辑梳理,这对正处于公害频发期的中国而言,无疑具有重要的参照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采用计量验证的方法,分析了中国1985~2002年间储蓄增长与收入分布之间的关系,实证分析表明:收入分布与储蓄水平的高低具有相关性。偏态的收入分布会造成过高的平均储蓄倾向。当前的高储蓄从侧面反映出收入分布的不合理,应采取有力措施促进中等收入阶层的壮大。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讨中国经济货币化对居民高储蓄的影响,梳理已有理论成果后认为中国经济货币化推动了居民高储蓄,并以居民储蓄率、经济货币化率等5个指标,用协整检验及误差修正模型实证分析了1985-2006年间的情况,结果显示:经济货币化率的提高和居民高储蓄正相关,利率及通胀率也会对高储蓄产生影响,最后提出了大力发展非银行金融体系部门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能否有效设计存款保险制度的保护,将直接影响到存款保险制度作用的发挥。基于我国高储蓄特征的情况,文章认为我国应当采用金额存款保险与部分限额保险相结合的设计方式;通过对我国居民金融投资构成分析,我国应设定较高的存款保险保护比例。  相似文献   

11.
采用计量验证的方法 ,对中国 1985 - 2 0 0 2年间储蓄增长与收入分布进行了相关分析 ,发现 ,如果居民收入分布不合理 ,少数人占有多数的收入 ,即高收入阶层比重过高 ,而中等收入比重相对较低时 ,全社会的平均储蓄倾向必然会过大。因此 ,当前的高储蓄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收入分布的不合理 ,应采取有力措施促进中等收入阶层的壮大 ,改变目前的偏态收入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12.
论"高储蓄两难"困境及其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中国正面临着“高储蓄两难”困境。由于中国的金融体系具有明显的脆弱性,在存在“FDI的中国偏好”和“中国的FDI偏好”前提下,资本账户开放度越高,则国际资本流入越多、贸易顺差越大、外汇储备越高、“高储蓄两难”困境就越严重。如果人民币只能选择继续升值,则消除“高储蓄两难”的过程必须与资本账户可重新恢复管制的过程相联系。适当强化对资本帐户的管制、限制和疏导国际资本流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控制人民币升值幅度、加强东亚汇率协调是在不同环境前提下可选择的弱化和消除“高储蓄两难”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3.
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的高储蓄、高投资和中国经济增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扬、殷剑峰在《经济研究》2005年第2期上撰文指出,剩余劳动力由农业向工业(工业化)、由农村向城市(城市化)、由国有向非国有(市场化)的持续转移是我国经济能够长期、高速增长的关键,而高储蓄率和高投资率既是这种增长模式的必然结果,也是劳动力得以持续转移乃至这种增长模式得以维持的关键原因。为了防止效率低下的金融部门阻碍劳动力的转移,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引入纯粹金融意义的国际直接投资也就成为了必然。与此同时,本国金融部门也将持有一个规模逐步扩大的外汇储备。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的高储蓄、高投资和中国经济增长@宣文…  相似文献   

14.
15.
2006年初,我国城乡居民储蓄高达16亿元,居民储蓄的高速增长,一方面为我国经济建设提供了资金储备,另一方面也影响了资金向投资的转化。高储蓄现象的形成,主要受我国居民收入水平、消费水平、投资渠道、生命周期等因素的影响。而要改变这种现象,既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又要调整国民收入分配关系,还需转变居民个人理财观念。  相似文献   

16.
实证分析表明我国储蓄—投资转化效率低下的问题比较突出,主要原因是:第一,我国储蓄—投资转化的渠道存在障碍,表现为住户储蓄向实物投资的渠道不畅,储蓄—投资转化的政府渠道存在障碍,国外部门储蓄对国内投资的替代;第二,储蓄—投资转化机制失调;第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促进储蓄—投资转化的制度(包括非正式制度)供给不足。  相似文献   

17.
利率下调 ,储蓄存款上升的主要原因是投资渠道单一 ,存款实际利率较高 ,消费需求受到制约 ,居民的储蓄倾向加强  相似文献   

18.
整个富裕世界,人们越来越不节俭。这是不是重要信号? 节俭是美德,但在许多富裕国家,节俭已经不流行了。近年来许多经合组织国家的家庭储蓄率急剧下降。盎格鲁-萨克逊国家——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家庭储蓄率最低。美国人如今的平均储蓄连税后收入的 1%还不到,而1990年代初是7%。  相似文献   

19.
中国居民储蓄高速增长的主要原因包括,居民收入增加,信贷消费没有得到全面普及,居民消费水平处于长级储备期;城乡居民的投资渠道狭窄,消费制度改革迫使居民将储蓄作为最钟情的投资方式;消费领域信用水平低下,价格心理预期走低,使居民即期消费下降;高收入阶层消费饱和,投资渠道不畅,货币沉淀于长期储蓄。因此,消化这些巨额资金的有效途径是,加快发展直接投资;尽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增强居民即期消费行为;尽快建立和规范信用体系,推动消费信贷全面普及;调整产业结构和供给结构,转化高收入群体的长期储蓄为有效购买力;加大规范市场秩序力度,提高消费领域信用水平  相似文献   

20.
德国和日本同为二战轴心国,战后,它们对于人类历史上最黑暗的一页却表现出完全不同的历史态度。一个认真反省,吸取教训,取信于世;一个百般歪曲,不思悔改,欺骗世人。这是由德、日两国不同的历史和认识所造成的结果,由此形成了迥然不同的国际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