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美国后现代作家托马斯.品钦在他的长篇小说《拍卖第49批邮票》中大量地运用了隐喻的表现手法。小说中充满了各种代码符号、科技术语、神秘言语、历史典故和各种比喻。通过解读这些极具象征意义的隐喻和意象,旨在揭示作家的创作意图和作品的深层含义。  相似文献   

2.
王莉 《南都学坛》2013,33(3):66-67
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描绘出了一个缤纷动人的女性世界,这些女性多才、情、色兼备,既具有超凡能力、拥有自己的意志,又保持着独立人格。蒲松龄尊重、欣赏女性,对她们身为女人的不幸给予了无限的同情和怜惜,主要表现在:一是对女性面临的诸多问题持同情、体谅、关心之情;二是在爱情小说中持"男女平等"的爱情观;三是女性广泛参与社会经济活动,有的居于主导地位。体现了一位进步思想者对封建时代女性问题的关注。  相似文献   

3.
文章应用原型批评的观点,对劳伦斯的名作《虹》的结构和意象进行原型分析,认为蕴涵其中的原型结构是圆圈型叙述结构,原型意象是虹;劳伦斯借《圣经》中的虹为依托,构建自己的和谐之虹。  相似文献   

4.
人文关怀就是要关怀每个具体人的幸福。《物权法》正是从平等原则、所有权、用益物权、担保物权以及自然资源使用权等方面对个人的生存与生活、价值与尊严、人性与人格、现实与理想以及可持续发展的全面落实。  相似文献   

5.
美国后现代主义代表作家托马斯.品钦擅长将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巧妙融合,他在小说《熵》中把物理的第二热力定律运用到对人类世界的观测比喻,隐喻支离破碎的后现代文化和混乱无序的后现代社会,诠释秩序的不复存在,生动地描绘了世俗凡人盲目、烦躁、错位的生活状况和茫然、虚幻的追求,指出人类能量破坏性的释放,将最终导致熵的增加,隐喻后现代文化热寂的可怕前景。  相似文献   

6.
托马斯·品钦在小说《葡萄园》中为读者展现了与传统文学截然不同的后现代空缺美学,是空缺艺术的典型文本。品钦小说中的人物面对的是一个失去了确定意义的世界,因此避免不了对人生存在主义的思考。意义不再是品钦小说中人物追寻的终极目标。小说中的人物本质的空缺表现为身份、性格、命运的千疮百孔,后工业时代使人们成为精神与物质上的无家可归的游魂。这些都是该小说空缺性的典型体现。  相似文献   

7.
《考工记》凝结着浓浓的科技人文关照情结。概而言之,即和谐是科技之本,实用是科技之经,生活是科技之源,艺术是科技之躯,生命是科技之脉,精确是科技之根,求真是科技之性,尚智是科技之脑等思想,其创新之处正在于他把自然、科学、文化、生命真正有机地贯通了起来,实现了科技生活的人文复归,避免了西方式的"主客二分"模式而造成人与自然的对立进而导致人类生存环境恶化的后果。  相似文献   

8.
花瓶是《赎罪》这部小说中的深层叙事动力。花瓶象征着古典、尊贵和高雅,它从完美到出现裂痕,再到完全破碎,从表层结构来看,这象征着塔利斯家族成员之间关系从完美和谐走向四分五裂;从深层结构来说,这象征着人类文化的命运:完美的花瓶象征着理性和谐的古典文化;裂痕的花瓶象征着与古典文化出现断裂的现代文化;破碎的花瓶象征着平面化、无深度和可任意拼贴的后现代文化。麦克尤恩借助花瓶这一隐喻向世人表达了自己对人类文化的深深忧虑:人类文化已经走到了无可救赎的地步。  相似文献   

9.
在儒家的思想体系中,孔子的人文关怀精神始终闪动着别样的光彩。它以“仁”字贯穿始终,通过修身治学的博爱精神、积极入世的实践理性以及快乐主义的生活理想,形成了一套理想化的个人生存模式和社会发展模式,对后世影响深远。重新探究孔子的人文关怀之精粹,对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和构建当代人文关怀之殿堂,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后现代小说家托马斯·品钦的小说《拍卖第四十九批》讲述了女主人公奥狄帕执行一大批遗产的故事。真实是后现代文学的显著特征,由于后现代文学对不确定性的追求,以致对真实的寻找越来越难以掌控。通过解读主人公、读者和作者三个不同身份对真实的寻找,认为只有不断地追求真实、追求人自身的价值,人们才能从中得到打破封闭系统的希望。  相似文献   

11.
墨子主张"天志",在天人关系的二维结构中,人在天的意志主宰之下.墨子主张"尚同"思想,在君民关系的二维结构中,君权相对于民权具有绝对的权威.但墨子思想中的天人关系是天、鬼、君、民的四维结构.借助于"天鬼"的中介,实现了民意对于君权的制衡,墨子政治思想具有民本思想的倾向.借助于民本思想,墨子的天人关系观走出了原始宗教的桎梏,体现了人文主义的精神.  相似文献   

12.
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它还广泛影响着语言和思维。本文通过调查非英语专业学生的隐喻能力现状,揭示学生的隐喻能力与其英语水平的关系,为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隐喻能力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从知识经济时代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谈起 ,论述了高校人文教育的特定要求 ,并就人文精神的核心地位和内涵作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五四"以来,尽管对"人文主义"(humanism)有不同的理解,但一般都认为人文主义的论述与知识分子是分不开的。知识分子是一种启蒙式的人文主义者,自古到今,在中国的社会文化领域里始终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特别是知识分子自己觉得他永远站在一个中心位置来影响社会。这个基本的立场,在20世纪70、80年代后开始受到挑战。随着知识的工业化、专业化或体系化,人文精神变得离我们越来越遥远,知识分子的社会承担也变得越来越无足轻重。对于传统的知识分子的身份定位问题,有必要重新解构,作出新的思考。知识分子应该从文化实践中产生出来,他可以在现代社会里扮演多个角色,通过这些角色营造对社会、对文化有影响力的论说空间,这种影响力不同于原来的社会承担,更多的是知识的推广。当代知识分子可能会向两个方向分化:一些人以专业知识为主,更加专业化;另一些人会成为文化型的行动知识分子。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描述后现代教育思想的基本内涵,讨论后现代教育怎样把“人”纳入了视野,如何在学生的情感需要、消解教师话语霸权及激扬生命等层面体现人本主义。  相似文献   

16.
唐代是儒、释、道三教相互融合的时期,道教作为国教,对唐代的乐舞艺术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霓裳羽衣舞》是唐代极著名的舞蹈,它采取唐大曲结构形式,其舞蹈体式充满了道教的意象与意境,并以不同方式表现了崇尚仙道的感情倾向,具有浪漫的风格神韵和向往成仙长生的思想倾向,是那个时代的社会氛围和文化心理的写照。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非人类中心主义困境的简单论述以及对生态伦理学以人的利益为根本出发点的阐述,肯定了生态伦理人本精神的存在基础;并通过对个人伦理和群体伦理的否定,提出了新时期生态伦理人本精神在类人层次上的体现。  相似文献   

18.
当前我国理工科院校在人文教育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对人文教育内涵的理解肤浅,价值导向不明确;注重知识的继承性而实践性和开拓性不足;内容设计追求多样性而统一性、协调性不足;在人文教育的精神领域忽视民族精神和国际视野;教学模式单一,教育资源整合不足。要实现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和谐发展应重塑理工科院校的人文教育理念和客观环境;树立整体文化观,构建完善的理工科院校人文教育课程体系;发挥好“两课”的人文素质教育功能;将传统文化融入“两课”教学;在理工专业教育中融入人文精神;发挥校园文化环境的熏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