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路振是北宋初年一位很有成就的史学家,其史学论著有《楚书》、《乘招录》、《九国志》等。本文较为详细地探讨了路振史著的源流、存佚及其史料价值,并根据现存的路振著述分析了他的治史特点。  相似文献   

2.
作为著名的古文字学家,容庚先生一生著述甚丰,熟知容庚先生的人一定不陌生其在广州时期的学术成就及其深厚的书法功底.但奠定容先生金文学家地位的却是其在北京求学任教的那一段时期的学术成就.这一时期不仅让容庚更坚定了金文之路,且让容庚遇见了对他的金文成就有直接指导和帮助的三位良师益友.  相似文献   

3.
黄滔是唐末闽籍文士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家,其人生经历与生活心态亦可为其时闽地文人的缩影。以黄滔24年科举生活中及稍后所创作的诗文为例,对其读书与科举心态加以研究,可以管中窥豹,探究唐末一代闽籍士人之风貌。  相似文献   

4.
陈黻宸(1859—1917),字介石,浙江瑞安人,是近代著名的教育家和颇有成就的历史学家。曾先后在上海速成学堂、杭州养正书塾、京师大学堂师范科等校任史学教习,1913年后任北京大学史学教授。其史学著述主要有《独史》、《地史原理》、《京师大学堂中国史讲义》和《中国通史》等。然其史学成就久被湮没,现仅就陈氏的历史观和新史方案略加论述,以期能有益于陈黻宸研究。笔者就所见陈氏著述,对其历史观和新史方案略作论述,以期能有益于陈黻宸研究。  相似文献   

5.
勤耕博采 宏图大观——试说文彬治“红”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胡文彬治红学,著述颇丰,成就卓著,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治学风格。胡文彬曾学历史,所以历史的眼光成为他考察《红楼梦》及红学研究的一个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视角,因此他的红学成就得益于他的历史感觉、宏观视野。同时,他非常注重搜集资料、整合资料和编辑出版红学资料,体现出他的实证工夫。他是一个淑世主义者,有一种与生俱来的社会参与意识和积极入世情怀。这样的品性和个性无不体现在他的治学和著述之中。学术著作往往质朴少文,但胡文彬却能做到在质朴之中文采飞扬,显示了他扎实的文学功底和淬炼语言的功夫。胡文彬痴迷红学、执着于红学。他不仅是有成就有影响红学家,也是为红学呕心沥血的活动家和组织家。  相似文献   

6.
清代学术大师钱大昕一生治学严谨,著述颇丰,他于天文、历算、地理、金石、制度、音韵、训诂、史学、诗文及少数民族文字等多门学科均有建树,其史学成就尤为辉煌  相似文献   

7.
元末明初儒医王履在医学上成就甚巨,有关他的里籍,在当代著述中几乎均标注为江苏昆山,当是受《明史·王履传》的影响。而正解是明弘治十年(1497)割昆山、常熟、嘉定部分乡镇成立太仓州,据弘治版《太仓州志》,王履里籍当为太仓。他的著述在明代名医葛哲作的《溯洄集叙》中列为五种,即《医经溯洄集》《标题原病式》《百病钩玄》《医韵统》《小易赋》,经考现存著述有《医经溯洄集》和从日本回归的《小易赋》。他的医学成就得益于人文艺术成就,其影响因素主要是太仓当时作为“六国码头”,海商开通海上漕运致富后亲近文化及文化人,修建林园聚拢文人墨客,收藏名人书画,由此形成的人文环境伴随着王履的成长而成为影响其人文艺术成就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根据有关文献著录,古代甘肃学者、作家有两千多人,著述典籍三千余种.由于科举取士,甘肃学者普遍研习经学,在《诗经》《尚书》方面取得了一定成就,除大量论札之外,有文献记述的《诗经》类著作14种、《尚书》类著作8种,大体反映了甘肃地区在《诗》《书》研究领域的学术成就.  相似文献   

9.
周作人曾是新文化运动的一员,与鲁迅一起被人誉为“周氏兄弟”而声震文坛。作为一个理论家、翻译家、散文家、诗人,他著述极丰,成就斐然。在中国民俗学发展史上,周作人同样是占有重要地位的,日本学者称他是“中国民俗学的先驱者”。这是很中肯的评价.本文拟介绍评价周作人早期(指1928年以前)歌谣活动及其理论主张,这是其民俗学活动和成就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0.
对于清代百科全书式学者李调元(1734-1803)的研究,在近代以来呈现逐渐增多的态势。系统回顾近代以来李调元及其著述的研究成果,总结李调元的学术贡献,可以为今后的学术研究提供有益的镜鉴。本文拟从生平事迹、学术成就、文献整理与研究、巴蜀文化研究等几个方面,综述相关研究成果,并展望今后李调元的研究方向,以供学术界参考。  相似文献   

11.
1856年,黄式三亲自重新修订的定海黄氏谱三修本,忠实地记录了黄氏家族在特定历史阶段出现的人物与事件。祖先黄晟曾在唐明州刺史位上,外筑金汤以卫民,内置馆校以兴学,聚江东儒学尚礼士,是多次受朝廷嘉奖的一代英杰。黄式三、黄以周是中国晚清著名的礼学大师。定海黄氏以族谱形式传承家族保国卫民、崇教尚文、孝悌传家等家族文化,为我们今天的黄氏父子及黄氏家族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原始材料。  相似文献   

12.
关于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生平事迹的记载 ,基本上集中在《旧唐书》、《新唐书》和《资治通鉴》三部书中 ,但三书所述多有差异 ,甚至同一部书中也自相矛盾。本文就黄巢生平的 2 2件大事进行了考证 ,指出了各书记载之谬误所在 ,并澄清了事实的真相。  相似文献   

13.
关于中唐文学的研究在中国古典文学的专题研究中,可谓佳作如林,然而人们对于一生经历了整个中唐,且在政治和文学方面颇有建树的中唐诗人王涯的研究甚少,本文通过对王涯的政治作为和文学活动的研究,让读者对王涯在中唐政治和文学中所起的积极作用和影响有更新更多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黄宗羲是清初著名思想家,同时他对中国古代戏曲理论也有一定的贡献。黄宗羲前期对戏曲持肯定态度,其戏曲观的核心是重本色当行、重情、重俗重真,是晚明戏曲观的延续;晚年则极力排斥戏曲。黄宗羲戏曲观前后的转变,与其前后期学术思想的转变有关。其学术思想的转变是由早年的明学转向后期的清学,其戏曲观的转变也与此相对应,由明人戏曲观向清人戏曲观转变。  相似文献   

15.
黄道周是明末著名大儒,他在政治、哲学思想、文学艺术等领域都有着重要影响,同时以人品气节为时人和后人所称颂。由于家乡漳州的朱子文化氛围以及父亲对朱子的崇敬,黄道周早年受到朱子学的很大影响,这使他终生都对朱子非常尊敬。但黄道周身处明末的复杂思想格局,他并不是一位纯粹的朱子学学者,由于他对朱子甚至宋明儒在一些根本问题上都有过尖锐的批评,黄道周在一定意义上已经超越了宋明理学的藩篱,成为一位兼具汉宋风格又有突出特色的独立思想家。正是出于这种原因,黄宗羲《明儒学案》把他归到诸儒学案。  相似文献   

16.
“诗格”类的诗学著作在唐及五代时期特别繁盛,作者众多,作品繁富。不过,其多集中于初唐、中唐及晚唐五代,盛唐则仅有王昌龄一人写出了《诗格》一书。王昌龄之所以要在青春而浪漫的盛唐时期进行诗歌创作的同时又去写作《诗格》,乃是为了承负起“诗家夫子”的使命和职责,同时也是为了抚补自己任江宁县丞时心灵上的空虚和无奈,消解其难耐的悲怨和痛苦。这也正是王昌龄成为盛唐时期唯一一位写作“诗格”类诗学著作的诗人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17.
光化三年(900)唐王朝授予罗隐检校户部郎中兼御史中丞官职;唐亡后,罗隐未曾接受后梁授予的给事中官职,至死都以唐臣自居;又屡劝钱缪“兴唐宗社”。其历史定位当为大唐的“忠义”之臣,而非后梁或吴越之臣。其“忠义”人格一以贯之,从未动摇。  相似文献   

18.
宋代学者任渊受江西诗派"无一字无来处"、"以故为新"、"点铁成金"、"以俗为雅"等创作理论的影响很深,在<黄陈诗集注>中,他通过对黄庭坚、陈师道所用大量典故的分析,展示了黄、陈对上述理论的运用之法,在宋代诗歌注释中有较高声誉.  相似文献   

19.
一般认为,明代的前后“七子”尊唐诎宋,而胡应麟在《诗薮》中更进一步,全盘否定了宋诗。实际上,胡应麟基于其盛衰相继的诗史观点,认为“衰世”也蕴含了勃发的生机,对宋诗在否定中又有所肯定,对宋诗的代表黄庭坚诗歌也多有论评,特别对其学杜与用事进行了多向度的考察,较早地打破了明代对黄庭坚诗歌“缺席审判”的坚冰,直接导引了明末的宗宋诗风。  相似文献   

20.
僧伽和尚是初唐一位传奇式的佛教人物,因其生前在泗州一带传法,被后世尊奉为“泗州大圣”。自唐宋以来,关于僧伽的传奇故事和神异事迹在民间广为流传,在一大批佛教居士的推动下,历经唐、宋、明、清,更形成了全国性的僧伽信仰。僧伽信仰作为一种宗教现象,是佛教与中国居士阶层特别是唐宋的居士活动融合的产物,唐宋的居士佛教造就了僧伽信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