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谷禾 《学术探索》2007,(6):34-37
国家民族政策与少数民族身份认同有着密切的关联,国家制度结构下少数民族身份认同的建构过程,直接影响着各民族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状况。国家通过开展民族工作和实施民族政策,建立公民"民族成份"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从而从制度上建构并确立了少数民族的身份认同。  相似文献   

2.
论清代“大一统”与避暑山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儒家“大一统”的政治主张 ,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恒久的影响。清朝更是在这一思想影响下 ,突破了“内外”与华夷之限的传统观念 ,坚持“满汉一体”的思想 ,开创了盛况空前的“大一统”时代 ,避暑山庄就是清代实践“大一统”的产物  相似文献   

3.
康熙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也是一名饶有成就的文学艺术家。他凭借帝王之尊的地位,实施了一套笼络汉族知识分子、有利清王朝政权巩固的文艺政策。具体表现为:明确文艺在其治国方略中的地位,开科取士以重铸文艺的创作主体,编纂文艺典籍以圈定士子的学习范围,优礼文艺人才以结其心,反对浮饰之言以提倡文质适中的文风等。  相似文献   

4.
王跃飞 《学术论坛》2005,4(9):110-114
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进行了大量的民族工作,把党的民族纲领和政策,在民族聚居区付诸实施,引导少数民族参加革命,使民族解放的斗争与中国民主革命紧密联系起来,有力地促进了革命的进程。少数民族为民主革命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5.
王记录 《河北学刊》2007,27(6):99-102
清朝是由崛起于东北一隅的满族贵族建立起来的王朝.少数民族的特殊身份,使其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民族问题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性,故而,清朝历任帝王都把民族问题放在一个重要位置上进行考察.  相似文献   

6.
中国传统的“大一统”理念包括以下内容:“大一统”的地理观—天下观,“大一统”的政治观—政治一统,“大一统”的思想观—思想一统和“大一统”的民族观—华夷一统.数千年来,“大一统”理念根植于中国各民族的心灵深处,得到包括少数民族在内的各民族的一致赞同,形成了一种无形而强大的向心力.思想和文化上的“大一统”始终存在于历史上各种类型的王朝之中,这是中华文明之所以数千年绵延不断的重要原因之一.“大一统”的中国是古代各族人们认同的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7.
康熙时期,清政府采取了较为积极的对日贸易政策。康熙开海,为处于夹缝中的中日贸易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中日贸易随之出现前所未有的繁荣局面。为了加强对日本的了解,康熙帝还派人密访日本,这为制定相应的贸易政策提供了依据。康熙帝还试图对日本采取进一步的外交行动,从而打破两国之间的外交僵局,虽然这种努力未获成功,但这种积极的外交态度是值得肯定的。1715年,中日贸易发生信牌风波,两国贸易一度陷入停顿状态。康熙帝力排众议,坚定地支持中日贸易,使这场风波得以化解,中日贸易得以继续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8.
语言活力、语言态度与语文政策--少数民族语文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道布 《学术探索》2005,(6):95-101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统一国家,许多民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党和国家以马克思主义民族观为指导,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的基本原则,制定实施了正确的民族语文政策,保障各民族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民族语文工作取得突出成绩,对促进各民族的发展进步发挥了重要作用。半个多世纪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变革,民族语文的使用和发展情况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在语言活力方面,除少数几种民族语文具有较强活力外,大多数民族语文由于使用人口少、使用范围窄、使用水平低而丧失活力,建国后新创制的一些少数民族语文由于难以适应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而面临困境,一些少数民族语文由于使用较少而成为濒危语言。在语言态度方面,为了适应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许多少数民族群众在保持、传承本民族语文的同时,自觉选择汉语文的学习和使用,双语学习和双语教育成为民族群众语文学习的一个普遍趋势。基于民族语文发展变化的特点和趋势,为了更好地促进民族地区的现代化发展,提高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群众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新时期的民族语文工作应把握这样几点:第一,必须高度重视民族语文在民族政策中的敏感性,增强大局意识,把坚持语言平等,保障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提倡各民族互相学习语言文字,作为维护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进步的重要纽带。第二,保持民族语文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依法开展民族语文工作。第三,从各民族的实际出发,分类指导,根据不同民族的需要和不同的语言态度,分别制定具体的民族语文规划,慎重、稳妥、积极地开展民族语文工作。对少数民族语言的学习和使用,要充分贯彻自愿自择的精神,切实尊重少数民族群众的意愿和选择。  相似文献   

9.
也谈中国民族政策的价值取向——与周平教授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政策价值取向受政策主体价值取向的支配,因而政策主体的阶级属性及其性质具有决定意义;中国民族政策的价值取向并非“民族主义”取向,而是以国家的统一和发展为最终目标,适当倾向少数民族权益的维护和实现,从根本上说,是“国家主义”取向;中国民族政策演进发展的基本逻辑的各环节对少数民族权益的确给予了应有的重视,但仅是作为中华民族利益实现的重要方面,其最终指向是中华民族整体利益,而不仅仅是少数民族权益.采取现行民族政策是否蕴涵着风险,蕴涵着怎样的风险,不能武断得出结论,而需要经过调查、实证.  相似文献   

10.
论民族政策与西部民族地区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党的民族政策 ,在多民族国家的建设和发展中 ,在协调民族关系、解决民族问题、促进少数民族与民族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社会作用。它既涉及到基础理论的研究 ,又深入到应用理论的实践 ,既有静态结构 ,又包括动态结构 ;既要有一定的稳定性、延续性 ,又要有相当的创新性、开放性、预见性。在西部大开发中 ,如何发挥民族政策的中介、调控、标尺、催化作用 ,有效推动少数民族与民族地区的全面进步 ,是摆在理论研究、民族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也是关系到西部开发中民族政策的制定、完善和实施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1.
12.
少数民族生态利益与民族生态政策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地区生态环境不断恶化损害了民族地区的生态利益,导致我国民族生态政策的创新,这对保护我国民族地区生态环境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但由于生态建设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因此应该进一步完善生态保护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王鹏 《学术探索》2013,(5):30-35
从民族国家、苏联民族问题以及中国民族问题的性质与特点等几个方面,阐述中国国家构建应避免陷入民族国家的泥沼。借鉴欧美社会的民主共和思想,凭借中国多民族共处的传统经验,以及中国共产党建立的民族区域自治等制度框架,从民族个体和民族群体两个角度考虑,提出中国是构建多民族共和的国家。  相似文献   

14.
民族政策的价值取向决定着民族关系的状态,发展和谐的民族关系一直是党的民族政策的核心理念。作为一个多民族的边疆省份,云南在运用党的民族政策构建和谐民族关系中取得了良好成效,其做法对边疆多民族地区和谐民族关系的构建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但在当前深刻变化的国际、国内背景下,还有必要进一步强化"多元一体"的民族政策价值取向,构建权利义务对等的民族政策输出机制,构建必要的民族意识调控机制,建立边疆多民族地区公共危机应急处理机制,建立以法律手段为主的民族政策实施方式,以实现党的民族政策持续促进边疆多民族地区民族关系的和谐。  相似文献   

15.
多元文化教育政策在我国台湾已经实施了近20年,在原住民教育、移民教育、两性平等教育、母语教育和课程改革等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同时也存在课程设计不够合理、师资培育不足、公众多元文化意识淡薄、多元文化教育易被台独分子用于削弱中华民族认同感等隐忧。台湾的多元文化教育的某些经验值得借鉴,如扩大多元文化教育的主题、加强弱势族群的母语教育、加大课程改革力度、提高教师的多元文化素养等,其中,如何保持多元教育与一体化教育的某种均衡以增强各族群的中华民族认同感,特别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6.
综合考虑行业周期、专业特点、“特殊培养”目标及性别差异,科学、合理地确定“特殊培养”时间和地点,提高“特殊培养”效果;建议实施费用全包的“一揽子工程”,彻底解决“特殊培养”学员的后顾之忧,调动选派单位的积极性;选拔“特殊培养”学员,应严把汉语水平和专业技术标准关,保证选拔质量;加强与“特殊培养”机构的沟通,根据南疆三地州基层单位的实际需要和工作开展条件对少数民族科技骨干进行有针对性的“特殊培养”;建议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厅设立“特殊培养”管理机构,出台一整套少数民族科技骨干“特殊培养”工作管理制度;建议自治区人民政府设立“南疆三地州汉族科技骨干培训项目”。  相似文献   

17.
对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来说,虽然经济社会发展较为落后,科技创新力量相对较弱,但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具有一定基础,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仍是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认真实施国家科技政策,不断完善区域科技政策,是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基于此,本文分析了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出台的科技政策,提出了重点部署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科技工作、完善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科技政策的具体思路。  相似文献   

18.
我国西部地区宗教种类的多样性和宗教信仰者的普遍存在,决定了西部少数民族传统宗教文化产品的生产、消费等活动以及形成的相关市场存在的客观性。这个市场涉及政治、经济和文化诸方面的内容,直接关系到信教群众的利益问题、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贯彻问题以及民族团结问题。依法管理这个市场既是民族宗教工作的重要内容,又是增强管理的有效性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19.
20.
新疆双语教育的蓬勃发展,使大批"民汉兼通"的人才脱颖而出,新疆少数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得到明显提高,民族教育事业得到跨越发展,为促进新疆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稳定作出了突出贡献。实践证明,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成绩的取得,是中国共产党少数民族双语教育政策在新疆成功的实践和发展,对促进新疆民族教育,提高少数民族群众的科学文化水平,推动新疆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巩固和稳定各民族大团结,起到了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