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一、高校学报的内涵学报是什么?从哲学的角度看,学报是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形态和社会意识形式)的物化形式,是意识的物质载体,是对社会的一种反映。具体而言,学报的“学”是指学问、学说、学术、学派;“报”就是告知、报告的意思。把“学”和“报”两个字连缀起来,就是报道学问、学说、学术。因此,凡是以专门报道学术成果为宗旨的学术期刊均可称为学报①。《现代汉语词典》的界说就是:“学报:学术团体或高等学校定期出版的学术性刊物”②。  相似文献   

2.
认知改变是重要的心理调节办法之一。青年编辑应调整职业认知偏差,正确看待高校学报编辑职业:编辑为他人做“嫁衣”的同时也可为自己做“嫁衣”,学报编辑工作过程是参与研究的过程,高校学报编辑部是青年编辑成长的极佳平台。青年编辑应克服消极职业心理,追求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统一。  相似文献   

3.
一、高校学报的内涵 学报是什么?从哲学的角度看,学报是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形态和社会意识形式)的物化形式,是意识的物质载体。具体而言,学报的“学”是指学问、学说、学术、学派;“报”就是告知、报告的意思。《说文广义校订》说:“凡下复上、上答下、及彼此答书皆日报。”把“学”和“报”连缀起来,就是报道学问、学说、学术的意思。因此,凡是以专门报道学  相似文献   

4.
学报商品属性探析方集理学报商品属性问题,巳成为当前学报界议论的热点之一。弄清这个问题,对于深化学报改革,明确办刊方向,建设编辑队伍,办好高校学报,具有重要意义.在这场讨论中,许多同志认为学报和一切书刊一样是商品,应实行企业化经营。有的认为学报是特殊商...  相似文献   

5.
写作能力,是学报编辑的基本素质之一。学报编辑除了组织、整理、加工、配置稿件、安排版面,甚至参与校对等复杂的劳动外,也要从事大量的日常写作.这种写作是学报编辑在选题、组稿、审稿、文章评价、学报宣传等一系列工作中所进行的写作,是学报编辑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目前对这类写作的专门研究尚少,本文就此略作粗浅探讨。一学报编辑的日常写作,属应用文写作范畴。“应用文”这一名称,初见于清代学  相似文献   

6.
学术腐败严重影响学术研究的良性发展,它的产生有其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高校学报作为重要的学术载体之一,理应在抵制学术腐败的行动中做急先锋。学报抵制学术腐败的主要对策:学报应高度重视自身在抵制学术腐败、净化学术风气、倡导和树立良好学风方面所肩负的使命和责任;学报内部要建章立制,奖优惩劣,强化管理;采取多种措施严肃处理已见刊的学术腐败现象,以儆效尤;兄弟院校学报建立网络系统互通信息,共同抵制学术腐败;加强学报编辑的职业道德教育,不断提高编辑的学术素养;拓宽编辑的业务学习渠道,强化编辑鉴真辨伪能力;主办单位应给予学报充分的扶持;社会有关领域应建立一套科学的个人学术水平和资格评价体系,形成积极正确的学术导向,为学报“减负”。  相似文献   

7.
《社会学报》是由入选"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名刊工程"的期刊联合主办的"中国高校系列专业期刊"10种网络专业刊之一,也是中国第一本社会学专业网络期刊。它的独特性在于由多家大学学报提供稿源,与纸质学报同时出版,集众家学报社会学栏目之所长,采各学报编辑风格之精华,为读者提供社会学研究的新成果和新动态。  相似文献   

8.
试论高等学校学报编辑人员的角色转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高等学校学报编辑人员所处地位、状况出发,阐述了高等学校学报编辑人员角色转变的涵义,提出了高等学校学报编辑人员只有完成向志士、"博士"、勇士、谋士和卫士的角色转变,才能适应市场经济、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化所带来的挑战,抓住新的发展机遇,实现高等学校学报编辑人员的自身价值,推动高等学校学报产业的兴旺发达。并对促进高等学校学报编辑人员角色转变所应建立、健全的机制等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学报特色栏目与编辑思维创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特色栏目是高校学报的生命力与价值所在。学报特色栏目的形成、稳定和持续发展离不开编辑的思维创新。最大程度地发挥编辑个体和编辑群体的思维创造性 ,使特色栏目形成品牌效应、名牌效应是特色栏目建设的理想境界 ,也是学报应追求的目标之一  相似文献   

10.
学报编辑的职业倦怠是影响学报质量的关键因素。围绕着如何防范学报编辑职业倦怠这个问题,采用层次分析法对高校学报编辑职业倦怠的成因和各影响因素进行定量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高校学报编辑的职业倦怠主要来自编辑的工作特性、工作环境、知识结构三个方面,基于工作特性的不可转变性,克服编辑职业倦怠的重点应放在改善其工作环境和完善其知识结构上。  相似文献   

11.
高校学报具有学术性、专业性强的特点.高校学报学术产品的专业性要求学报编辑应是一名对某一专业有较深入研究的学者型编辑.学者型是高校学报编辑应具有的基本素质.学报编辑应是学者与职业编辑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2.
试论体制性因素对学报编辑的消极影响及优化思路王长乐高校学报编辑的职业环境,主要是自己所在的学报编辑部,但也不限于学报编辑部。因为学报编辑是个社会性很强的工作,不仅其稿件作者、学报读者处于社会的各个阶层,就是编务工作中的印刷、校对、发行也超出了编辑部的...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现在学报界流行的“高校学报反映本校教学科研成果”、“学报稿件不能逆审”、“质量面前人人平等”三个定论提出质疑,认为:高校学报应主要反映本校科研的最高成果,促进本校的科学研究;学报的稿件是可以逆审的;质量面前人人平等作为约束编辑人员不徇私情的道德规范是可以的,但若将其具体化,不考虑稿件的实际情况而一味要求人人平等则有失偏颇。  相似文献   

14.
学报编辑从事的是复杂的精神生产的劳动。为了适应人类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卓有成效地进行精神生产的活动,学报编辑应当具备哪些方面的思维素质——意识? 一是政治意识。政治意识主要是指编辑对刊物、作者及共稿件的思想倾向、观点、主张做出的政治反映。这应成为学报编辑的首要意识。政治意识包含两个层次的内容:第一,编辑  相似文献   

15.
编辑工作是一种中介性的工作 :编辑中介于作者和读者之间是一种参与 ;编辑中介于写作和阅读之间是一种引导 ;编辑中介于选题和社会意识之间是一种责任 ;编辑中介于社会意识和社会效果之间是一种义务。在编辑工作者积极参与、主动引导、承担责任、履行义务的中介劳动中蕴含着创造性因素  相似文献   

16.
任何事物都具有形象。公共关系所讲的形象是社会公众对一个组织、一个单位的总体认识和评价。其内容是客观的,而不是单纯主观的印象。大学学报是学报编辑组织经过系统的劳动之后的精神产品。学报的形象是由学报编辑塑造的,代表了编辑组织的整体形象。对一家学报形象的评估,也就是对这家编辑部形象的评估。对学报群体形象的评估,也就是对学  相似文献   

17.
分析学报学研究的现状和困难,提出建议,并强调学报编辑是研究学报学的科研主体  相似文献   

18.
论高校学报编辑的社会功能定位及职业素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法、对比分析法、逻辑推理等研究方法对高校学报编辑这一群体的社会功能及其应具备的职业素养进行了比较详尽的归纳梳理,认为要正确履行高校学报编辑的社会功能,该群体就必须全面加强自身职业素养的完善和提高。  相似文献   

19.
在当前高科技信息为主导的知识经济时期,高校学报发展面临着许多机遇和挑战。因此,学报编辑人员亟需提高自身素质,全方位提高自身的专业品质服务水平。结合现今高校学报编辑队伍现状,提出高校学报编辑应具备的综合素质,并从建设学习型编辑部、加强业务培训等方面探讨了提高高校学报编辑素质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20.
群体意识是高校学报编辑必须具备的素质之一。这是由高校学报本身的内在规定性所决定的,是学报读者的群体特征的要求,是克服编辑个体的局限性的要求。正确处理学报编辑个体与群体的关系,在工作中培养学报编辑的群体意识,对于加强学报编辑队伍建设,提高学报办刊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