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单词通常被认为是语言存储和输出的最小单位,然而近年来的研究表明,那些程式化的、固定或半固定的板块结构,即词块才是人类语言交际的最小单位。从词块的分类和定义出发,对词块法和传统语法词汇学习法进行对比分析,探讨了词块习得对于减轻外语写作心理压力,提高外语写作能力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2.
在二语习得领域探究空间运动事件的表达尚属比较新的研究尝试。从运动事件表达视角出发,考察以英语为母语、以汉语为外语的高、中、低3组不同水平学习者如何习得汉语的复合动词形式,并与汉语母语者的表现进行比较。考察内容聚焦于3个方面:第一,从形式上看,学习者是否习得了复合动词的内部结构(即:成分组成及排序、词汇地位);第二,从词化模式上看,是否习得了复合动词中语义要素和语法范畴的对应关系(即:词化模式);第三,从句法环境上看,是否习得了复合动词出现的典型句法环境(即:单句)。结果发现,高水平二语习得者的表现与母语人群大致相似。首先,他们基本摆脱了英语中单极化动词的倾向,较频繁地使用复合动词形式,并能正确认知其词汇地位;其次,对运动事件中的方式、路径等语义要素均能在典型语法成分中表达;再次,基本掌握了复合动词出现的典型句法环境,能够以一种相对紧凑的方式在小句范围内进行语义信息的分布。相比之下,中、低水平的学习者未能习得汉语运动事件的典型词化模式,虽然大致掌握了复合动词的内部成分及排序,但很难正确选择特定的语法范畴和句法结构对语义信息进行编码。实验表明,二语习得过程不仅仅是语法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  相似文献   

3.
同义词的探讨多为内省法。我们采用内省和实证相结合的方法探讨词和语的异同。先从权威的词典释义入手,接着检索CCL语料库和BCC语料库词和语的历时分布,及其在不同语域中的词频分布,特别是不同语域的不同搭配特征,绘制出各自的用法使用图。总体而言,语的用法远远大于词的用法。词的使用不同语域情况各不相同,而语的使用不同语域的情况大致相同。当词与语同义并混用时,词表达的是词作为最小使用的语言单位的释义,强调的是语法或者语义;而语则是作为"语言"这一语义的表现,更注重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4.
语义应是英汉翻译中的基本问题,它是分析原语信息与译语信息的出发点和归宿,译者在汉英对译中要准确把握原语与译者语语言单位的语法意义,所指意义和实用意义,从而实现原语对语的灵活对等,充分再现原语信息。  相似文献   

5.
意义组合原理及汉语中的“词”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表层看,汉语中由字组词的情况很复杂,语法与语义之间不存在对应关系。以意义组合原理为依据,可把汉语中的复合词分为两类:一类是不遵循意义组合原理的原子词;另一类是遵循意义组合原理的组合词。组合词的意义可以从组成成分和语法结构的意义中求解出来。通过意义组合原理,描写并分析语素构词的主要形式,挖掘构词层面上语法与语义之间的对应关系,可为计算机处理未登录词提供语言学知识的支持。  相似文献   

6.
反响型动量词是碧约哈尼语的一个较为特殊的语法现象。其广泛产生于单音节动词中,语法化程度较低、语义功能单一,句法功能较为丰富。碧约话反响型动量词的产生和发展与语言中的反响型名量词和宾动同形结构有关,两者是促使反响型动量词产生的必要条件,也是推动其发展的语法化和类推机制。碧约话反响型名量词与动量词的语序分布与语序类型学中名、动量词的"互补分布"模式相符。反响型动量词来源问题的探讨或可为该模式产生的原因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7.
公式语研究在理论上有三个特点:词汇单位的再认识,语言研究的整体观,语法模式和心理模式的融合。公式语并不是静止的由若干词和短语组成的语料,而是动态的、开放的系统,公式化是语言的一个内在特征。受到近代西方语言哲学尤其是语料库语言学、心理语言学及认知功能语言学理论的影响,公式语的概念是围绕人脑处理言语过程提出的。公式语的界定和识别是开放式的,语法规则被淡化,词汇和语法的界限被模糊化,语言单位的边界也趋于模糊。而汉语的词语组合确定整体结构和语义的特点与这一理论核心相契合。公式语理念和汉语研究中的词组观及短语观的思想存在关联,体现在对语言单位的感知和整体结构语义的处理两个方面。以汉语为背景的公式语研究有很大潜力。  相似文献   

8.
宜昌方言"X人"结构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宜昌方言中的“X人”结构具有比较独特的语法特点和表意功能 ,在西南官话中有着特殊的共时意义 ,可以成为方言共性研究的一个参照。本文主要从语义分析和语值判断方面对该结构作多角度观察 ,结合语表 ,探讨该结构语义整体化、形容词性质、类词结构等特点  相似文献   

9.
“厥词”近年来使用频率非常高。“厥词”主要从成语“大放厥词”中分离出来,其原义为“其词”,是一个短语。但随着历时的发展,“厥词”已很难用“其词”来解释了,其语义有了新的发展且更具整合性,可理解为“谬论”、“狂言”等。因此,我们认为,“厥词”已经词化,其语法归属应该是词,而不再是短语。为此,我们从“厥词”的语法意义、语法功能特点及其语法归属三部分来论述这一观点。这一过程符合许多现汉双音词形成的规律。  相似文献   

10.
英语中没有作为独立语法范畴的量词词类 ,但履行量词功能的单位词结构普遍存在。在该结构中 ,单位词与计量对象的搭配受到认知主体不同观察角度和侧画方式的影响 ,产生不同意象和语境语义效果。单位词结构背后隐藏着一定的认知理据和复杂的语义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