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葛志毅先生的《周代分封制度研究》一书,是当代西周史研究的一部重要著作,今年初作为《金景芳师传学者文库》第一辑的一种由黑龙江人民出版社修订出版。这对于西周史的研究当是一件极有意义之举。西周的分封制度是一个很有价值的重要研究课题,它涉及到中国古代社会早期的国家起源及西周的政治体制问题。关于分封制与郡县制的研究与争论,自秦汉至明清不绝于史,近代从学术上研究分封制而又有较大影响的首推王国维先生的《殷周制度论》。但他对分封制的研究尚比较粗略,只是有开拓之功。而葛先生的《周代分封制度研究》对周代分封制度的起源、性…  相似文献   

2.
宦官,指被阉割失去性机能,在宫廷内侍奉帝王及其家属的官员,古代即有“宦者四星,在皇位之侧”(《后汉书·宦者列传》)的说法.宦官的称谓甚多,有寺人、阉(奄)人、阉官、宦者、中官、中涓、内官、内待、太监、内监、内珰等种种名目.我国阉宦制度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以前.周代置官,宦者已在其列,《周礼》对阉宦的职责规定是“寺人掌王宫之内人及女宫之戒命”;《左传》记载,春秋时阉官掌理王之内政、宫令,曾直接介入齐、楚、晋、宋等国国君的更迭废立大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告诉我们,赵国名臣蔺相如本为宦者令缪贤的舍人(食客),是缪贤将其推荐给赵王出使秦国  相似文献   

3.
《史密簋》铭文中的齐师、族徒、遂人———兼论西周时代乡遂制度与兵制的关系方述鑫关键词:史密簋金文西周乡遂制度兵制1986年出土于陕西省安康县的《史密簋》,其铭文记载了西周王朝与东夷、南夷的战争。迄今,已有好几位同志撰文考释探讨本铭内容①。对本铭中的“...  相似文献   

4.
研究西周的法律制度,历来以凭藉文献资料居多。古代文献记载固然能为我们勾划出西周法律制度的基本轮廓,但由于文献不全,加之不少文献系后代儒生追记,这就给研究西周法律制度造成一定的困难。随着西周青铜器的大量出土,其铭文记载就逐渐地为我们弥补了这一缺憾。在青铜器研究专家、上海博物馆馆长马承源先生主编《商周青铜器铭文选注》的过程中,笔者有幸参加其中部分工作,有机会接触了一些西周铜器铭文,深感铭文为研究西周法律制度提供了极为丰富的材料。这些铭文或可以同文献材料相印证,或可以补正文献记载之不足。本文试就铭文材科,对西周的刑事法律规范,作一个初步的考述。  相似文献   

5.
“五行”最早见于《尚书》的《甘誓》和《洪范》篇。《洪范》篇中的“五行”是被当做治理国家的根本法则提到的,可以说至迟在西周时期,五行观念已被运用于国家政治领域。阴阳观念在西周中末期与时令、自然灾害相联系,开始臧否王政,预测王朝命运,与后来的阴阳五行思想体系比较接近。阴阳、五行分别在物质生产、礼仪制度、灾异应对、社会思想等方面影响西周国家政治。  相似文献   

6.
《西周纪年研究》是张闻玉、饶尚宽、王辉先生合著的一部学术著作,由贵州大学出版社2010年出版。全书由六部分构成,其中的《西周历谱》是饶尚宽所谱,《西周铜器铭文图录及译文》是王辉所撰,其余部分是张闻玉的研究成果。此书集西周年代学研究、王年历谱、西周时期有历日铜器图像及释文,是近年来研究西周纪年的一部重要著作。  相似文献   

7.
西周青铜器铭文是礼乐制度的遗存实物,宝鸡作为周文化的发祥地和中国青铜器之乡,出土的众多青铜器铭文在内容上反映了西周时期的祭祀、赏赐、册命、盟誓、约剂、征伐等方面的历史事实;将其与《尚书》对比,可以印证诰、誓、命、典等《尚书》类文体在西周时期的实际运用,旁证《尚书》中与西周相关文献语言的真实性。宝鸡出土西周青铜器铭文呈现的独特鲜明的文学特质和体式美、伦理美、实用美三者统一的艺术精神,奠定了中国文学现实主义的基因。  相似文献   

8.
金文书法,在整个书法艺术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以金文为代表的西周书法被后世奉为大篆的典范。《大盂鼎铭》、《散氏盘铭》和《虢季子白盘铭》是西周不同时期的代表作品。正确认识和理解西周金文的笔法、结字和章法是学好大篆书法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笔者曾撰《周代昭穆制度源流》一文,认为昭穆制度起源于西周鲁国"一继一及"继承制度,并随继承制度的演变而演变。西周兄昭弟穆是原生形态。春秋时代,规整的一继一及制谱系被打破,出现了既有兄昭弟穆,又有父昭子穆,个别还有弟昭兄穆、兄穆弟昭的不规则次序,属于昭穆制度的次生形态。进入战国,父子相传成为定制,与之相应昭穆制度出现了父昭子穆的格局,这是昭穆制度的再生形态。该文草成后,投稿某编辑部并进入外审程序,笔者有幸收到署名赵光贤的外审意见。赵光贤先生是研治西周史的著名学者,专著《周代社会制度辨析》为学界熟知。可惜的是该书未涉及昭穆制度,因此,关于拙稿《周代昭穆制度源流》的审读批语,某种程度上应该能代表其对于昭穆制度的一些观点,更显珍贵。鉴于批语中的不同意见,深感许多问题如昭穆指受祭者还是祭者、能不能表兄弟关系、鲁制与周制的关系,以及昭穆史料的辨伪等方面,很有进一步阐释的必要,并期望由此引起更为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中国素以“礼仪之邦“享誉天下,早在西周时期便开始大规模礼仪建设。西周以礼为治国之本,形成淳朴的民风,百姓安居乐业。西周灭商后能迅速取得如此大的成就,很大程度上归结于他们大力推行的礼仪教育。《礼记》、《周礼》、《仪礼》等古代书籍中记录了西周礼仪教育的原貌,西周礼仪教育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方法灵活。时至今日,仍可为现代礼仪教育提供重要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11.
《周颂》是西周特定时代之特定文化背景下产生的诗篇,具有突出、鲜明的时代特征。《周颂》中的周初诗篇强调继承文德、保守天命,体现了周初统治者突出的敬业意识;而西周中、晚期《颂》诗则只强调求福禄于神祖,这反映了周代统治者在不同时期的不同的思想和精神状态。《周颂》宗教色彩、神灵意识淡薄,抒情、描写多针对现实,具有突出的理性特征。这种理性特征是西周思想文化背景的反映,它与《尚书》等史籍中所反映的西周统治者的理性思想是相符的。《周颂》在艺术形式上显示出中国诗歌在形成之初的诸多原始性特征,这与《鲁颂》《商颂》形成鲜明的对比。  相似文献   

12.
《战国策》一书中东西二周的辨别,始自南宋人鲍彪。鲍彪注释《战国策》,以西周王城为周赧王所都,秉封建社会尊王之义,谓西周为正统,东周不得先于西周,遂变乱《国策》高诱本次序,升西周策为首卷,降东周策为次,以形成对史实失考的误失。嗣后,吕袒谦著《大事记》对东西周君分治,略加考释,以纠鲍彪之误;(元)吴澂著《东西周辨》,亦因鲍彪之误而发;而吴师道校正《战国策》引吕子《大事记》之说,开卷大讥鲍彪之谬。  相似文献   

13.
孟子所谓“王者之迹熄而《诗》亡”即西周之礼乐制度崩而《诗》亡。孟子以王道一统天下为政治理想,所以他强调孔子作《春秋》是秉承了《诗》之礼乐血脉,《春秋》所叙即为“天子之事”,这也就是他说“《诗》亡然后《春秋》作”的深层用意。  相似文献   

14.
周代用鼎制度研究(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篇周代用鼎制度的变化同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有其发生、发展、衰亡的过程一样,用鼎制度也有这个过程。《上篇》所述夏铸九鼎,迁于商、周,秦时遭到覆没的传说,暗示出这种制度大约发生于夏代,商、周继而用之,秦以后则崩坏殆尽。在周文化以前的陕西龙山文化遗存中,从不见鼎类陶器,估计周人的用鼎制度最初是受商人的影响而产生,以后又发展起了自身的特点。它在武王灭商以前究竟发展到什么程度,至今仍很不清楚。但已有考古材料可以表明,在西周前期就已经有了象《上篇》讲的那种完整形态,并受到周王室和五等爵的两套等级关系的约束;从西周后期开始,原有的制度则走上  相似文献   

15.
西周、春秋地方行政制度略论范学辉.吕仁祥作为阶级国家逐渐演进、形成的西周、春秋时期,王权对地方的控制权与影响力主要建立在“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二宗”(《左传》桓公二年)的宗法分封制基础之上的。受封的各级宗主皆以政权、宗法的双重统治者身...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以周原甲骨、西周金文和《诗经》的趋向动词为研究对象,进行了穷尽性的分析统计。周原甲骨和西周金文中的趋向动词与《诗经》趋向动词的主要语法功能是相同的,当时民族共同语已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同时,《诗经》趋向动词的语法功能明显比周原甲骨和西周金文趋向动词更为丰富且灵活。《诗经》语言反映的是周代民族共同语,其深受商民族语言的影响,而周原甲骨文和西周金文则是周民族语言的典型代表。西周趋向动词可与其它动词构成连动式,能带宾语,但不带宾语的情况更为常见。趋向连动式仍以趋向动词位于其它动词之前为主,位于其它动词之后的仅一见。  相似文献   

17.
西周春秋狱讼中的"要",又称"要辞",指记录狱辞的狱讼文书。西周春秋狱讼有"合要"制度,指将"要契"剖为两半,命狱讼双方各书狱辞于其上,再将两半考合,以对验狱辞。《论语·颜渊》"片言折狱"的"片言"即指半片"要契"所书狱讼一方之单辞。西周春秋狱讼有"代坐"制度。从西周金文看,代坐分为属吏代坐和子弟代坐两种。贵族虽不亲自坐狱,但是是否命他人代坐,则根据狱讼情况而定。传世文献记载西周春秋的狱讼由"司寇""士"等专门职官负责,但是从西周金文看,西周狱讼并无专官管理,审断狱讼由争讼双方共同认可的具有权威之人进行,这些人并不固定,往往是争讼双方的上级或周天子、太子、执政大臣等地位较高之人。  相似文献   

18.
中国成文法产生于西周。《九刑》和《吕刑》是西周时期编订的刑书,其性质是综合性法典;《九刑》和《吕刑》的体例并非"以刑统罪",它们是以违礼行为的类别为线索编纂的;西周并非实行"秘密法",其法律是公开的。西周成文法的样式对中国古代成文法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正> “雅颂派”的史诗情结 “雅颂派”凡诗71篇,其中《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大雅》31篇。《周颂》和《大雅》的大部分产生于西周初年(约公元前1066—前988年间),《大雅》的少数篇章产生于西周后期的厉、宣、幽三朝(前857—前771年间);《商颂》产生于西周晚期至东周初年的宋戴、武、宣三公时期(约前799—前730年间),为宋人追述殷商祖业之作;《鲁颂》产生于春秋时代  相似文献   

20.
《论语》是研究孔子思想的基本资料,《周书》(指今文《周书》中《秦誓》以外的十九篇。下同)是反映西周传统思想的典型资料。这篇文章准备将以上两种资料中的主要观念作一番比较研究,考察其异同,分析西周传统思想在孔子学说中发展的方向,从而为确定孔子这位西周文化继承人在中国古代思想发展史上的位置,提供一个方面的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