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应用伦理学发展迅速,研究范围不断扩大,它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为学校德育提供了丰富的可利用资源。学校德育应积极有效地利用应用伦理学资源,使德育更贴近生活;汲取应用伦理学理论成果,提高学校德育实效;借鉴应用伦理学研究方法,注重对学生道德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2.
学校德育是专门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活动,要适应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生产力发展的需要,要遵循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本文结合对德育传统模式弊端的解析,就提高学校德育实效性进行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3.
校园欺凌现象隐蔽地存在于大学、中小学时期,通常在曝光后才引起重视.欺凌行为与道德教育相关,表现为家庭道德教育中父母责任缺失、家庭反欺凌教育意识欠缺.学校道德教育中重成绩轻德育,考试分数仍旧视为评价教学成果的重要标准,教师在治理欺凌行为中的权限不足;社会道德教育中德育理念与客观社会现象存在脱节,不良网络风气影响学生行为;自我道德教育中学生认知能力缺乏,道德行为控制存在缺陷.德育重塑能召唤人文关怀的情感,引领道德认知回归.家庭教育要重视励志教育、家风建设、仁爱思想培育;学校教育要在教学内容、教师道德、道德评价上重视德育;社会教育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文化育人;学生自身也要注重个人品德的修养.  相似文献   

4.
荣辱观教育是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的特定历史时期对公民进行的一项思想道德教育,它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民族院校大学生的荣辱观教育对于促进民族大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丰富和发展各民族传统道德文化,促进各民族道德文化的交流和认同都有重要的意义.在民族院校大学生的荣辱观教育中要注重与少数民族自身的荣辱观念相结合,注重民族文化的共同性和差异性.在教育的过程中要根据民族院校自身的特点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教育.  相似文献   

5.
我国封建道德中无视个体价值和道德主体地位、割裂个体权利与义务的观念、风俗习惯、行为方式和将道德政治化、礼制化的教化模式是对学校德育产生负面影响的历史文化根源.延缓着青少年学生新型道德观和道德行为方式的形成.学校德育必须树立现代人的价值观和人格尊严意识,摈弃封建德育的负面影响,坚持人的义务和权利的统一、个性和社会性的统一,培养受教育者的优良德性和健全人格.  相似文献   

6.
德育生态:学校德育价值的新取向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当前,我国学校德育低效问题突出,究其原因,从生态意义上看,在于德育生态的失调。将生态学原理渗透到学校德育中,用生态的世界观及方法论来定位学校德育,需要把握主体原则、和谐原则、整体原则和发展原则,坚持以人为本,优化德育的自然生态,关注自然与人的和睦相处;优化德育的社会生态,满足学生道德生长的内在需求;优化德育的文化生态,实现时代精神与民族传统的融洽;优化德育的心理生态,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创新的健康人格。  相似文献   

7.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文化传承创新与教育质量已成为业界关注的热点。从高校的外显、高校的内涵、高校的俗解3个方面阐释了对高等学校的认识;认为高等学校人才培养应包含培养学生和培养师资的二维目标,而一个好的人才,首先要有好的人生观、世界观、是非观,要有信仰和道德底线,第二要有智慧;高校通过把好招聘人才的门槛、注重培养过程、注重学习、注重文化氛围建设等措施来培养高质量的人才;最后通过球体上下坡的比喻解读教学、科研工作的运行规律。  相似文献   

8.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灵魂 ,政治课是实现学校德育目标的重要途径。探讨了如何改变我国知识性德育 (仅通过对学生道德知识的传授来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 )现状、重视道德情感在德育教育中的价值、增强政治课德育功能实效性、培养学生道德情感  相似文献   

9.
朱励思 《新天地》2011,(10):34-35
宿舍文化是学校德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班级文化的延伸。对住校生的教育和管理,影响着学校的育人质量.,把文化引入学生宿舍,让文化占领宿舍,其实质就是让学生从“做”中学,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优良的道德情操和自主管理、自主发展的能力。让学生学会生活、学会交往,促进学生思想、道德、情感、心理等各方面的健康发展,充分发挥宿舍文化的育人功能。近年来,我校对住校生的情况进行了认真地分析研究,结合学校文化建设的基本要求,明确了宿舍文化建设目标,采取多种途径构建宿舍文化,确立长效机制,营造温馨港湾,取得了的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香港“中大模式“的通识教育与德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香港中文大学以德智并重、重视通才培养、强调人文教育与专业教育而著称.在香港高校中,中文大学是开设通识教育最早且又较为成功的典型,并形成了"中大模式".通识教育作为一种基础教育,注重对学生进行文化熏陶,被誉为均衡教育,目标是达到兼顾专业与通识均衡发展的理想.中文大学认为,通识教育可以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不但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且可以具备较高的社会认识能力,领会丰富的价值观和理解较为深刻的道德含义,具备较强的工作能力和生活毅力;其通识教育重点是道德教育、文化教育与人性教育.  相似文献   

11.
笔者认为面对改革开放的新形势,学校的德育教育必须加强。在学校德育教育中,要确立教师在德育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坚持把《规范》教育作为学校德育教育的基础工作来抓,坚持课堂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坚持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加强对学生的正面教育和正确引导,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  相似文献   

12.
十多年的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缺乏对由此带来的农村学生道德成长风险的关注.儿童道德成长风险是指儿童道德发展结果的不确定性和某种危害性后果出现的可能性.农村学生道德成长风险主要体现在家庭教育与亲情的缺位、学校内部道德环境趋于复杂、学生易遭社区不良道德文化的侵蚀等方面.文章指出,为引导学生趋向道德成长风险的正向发展可能性,规避负向可能性,使学校撤并这一教育事件成为他们道德创生的触发点,要摒弃经济理性主义,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为最终目的;加强调整合并学校后续建设,为学生道德成长创造有利条件;营造良好亲子关系,增强家庭教育的道德内涵;加强学校周边环境建设,创建良好的社区道德文化.  相似文献   

13.
工业文明时代的思想观念对道德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工业文明时代的道德教育在目的方面重视培养学生的道德能力;在教育内容维度,强调人类中心主义、个人主义、国家主义;在品德心理发展维度注重道德认知的发展,忽视情感、意志、行为习惯方面的培养;在道德教育过程方面注重促进学生道德品质不断从他律过渡到自律、从一个阶段向更高级的阶段发展;道德教育方法最突出的特点是反对灌输方法。  相似文献   

14.
论毛泽东农民教育思想对培养新型农民的指导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和前提是培养新型农民,毛泽东农民教育思想对于培养当代新型农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要培养新型农民,必须:第一,高度重视农民教育;第二,加强农民的政治思想教育;第三,注重提高农民的文化知识和科技水平;第四,选择适合农民特点的教育方法.此外,在教育农民的同时满足农民物质等方面的利益等等.  相似文献   

15.
试谈高校德育工作的方法傅国本《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教育学生,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摆在首位,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是学校德育即思想政治和品德教育的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16.
强国先强教的战略部署公布于全国,告知于全民,上海更将人才和智力作为发展的第一资源。作为一所学校,必须努力建设有利于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现代学校,不断强化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注重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引导学生学习道德知识,培养道德意识,遵守道德规范;要研究和把握独生子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人的体验本质出发,审视了以往德育忽视学生的道德体验的现象,进而从三个角度提出了体验对于学校德育工作实践的重要价值,并且强调了学校教育中要重视学生的道德体验问题。  相似文献   

18.
"学会选择"的道德教育,是教会学生面对各种道德情境甚至道德冲突时,学会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进行道德选择,在自主选择的基础上形成牢固的、充满活力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并在道德实践中勇于承担与此选择相适应的道德责任."学会选择"的道德教育体现了学校德育主体性价值的确立,是学校德育面向新世纪的必然走向.学校和教师必须科学定位德育目标,尊重学生的道德选择,培养学生的自主选择意识和责任意识,充实德育内容,更新德育方法,建立民主、互动的新型师生关系,全面构建"学会选择"的道德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9.
对中学生进行责任教育是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我国社会转型与发展的必然要求。南宁三十七中通过责任教育的"六心"工程,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开展有本校特色的责任教育活动,培育学生做新时期有道德的人,塑造了德育品牌,促进了教育发展,为学校德育提供了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就是要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面对文化领域里一边倒的消费主义和娱乐至上,学校教育中忽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忽视学生的个性发展与人格培养的现象普遍存在。学校教育只有“才”的培养,而不见“人”的教育,这直接导致了人们情感的疏远和冷漠。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濡染、浸润学生心灵,提升学生道德价值观,重构人文精神,是教育必须完成的命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