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八五九年五月十八日,恩格斯在就剧本《弗兰茨·冯·济金根》写给作者斐迪南·拉萨尔的信中,提出了悲剧的实质就在于“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悲剧性的冲突”的著名论断①。这一论断,对于正确理解各种悲剧矛盾冲突的特点和人物悲剧命运的真正根源,无疑具有深刻的启迪意义。然而,这里所说“历  相似文献   

2.
贵刊一九八二年第一期所载王达人同志《莫须有诠解求是》一文,引俞正燮《癸已存稿》中的成说,断“莫”字为语气助词,“莫”、“须有”分句读,确认“但那件事嘛,应当有”为莫须有三字的真诠。此论仍值得商榷。 一、考俞氏对莫须有一词的诠释,根据二条。一是秦桧讲话口吃,态度傲慢,即所谓“盖桧骄蹇,反诘世忠,谓其事体莫,示若迟疑审度之,而复自决言须有。”口吃傲慢与  相似文献   

3.
《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临别小姑时所说的四句话“新妇初来时,小姑娘扶床。今日被驱遣,小站如我长”,颇让古今学者费解。因为根据诗中的叙述,兰芝“十七为君妇”,与仲卿“共事二三年”后即遭遣归,也就是说,在短短的二三年里,小姑是无法从“始扶床”时的四五岁小女孩突然长到和兰芝一般高的。为了解决这个矛盾,宋刻《玉台新咏》、陈府诗集》删去中间两句,余冠英先生《汉魏六朝诗选》亦认之,这样就变成了“新妇初来时,小姑如我长”,然而,这种削足适履的做法造成了上下句语意突兀不畅。我认为这是由于‘叫\姑如我长”一句中有误…  相似文献   

4.
“退二进三”质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退二进三”质疑刘建武冯建友一些地方在自己的产业结构调整中提出:要收缩第二产业,发展第三产业,简称之“退二进三”。另有一些地方,虽然没有明确喊出这样的口号,但在实际作法上,也基本沿着这条路子。这表明,它已成为一项决策,决定着一些地方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正> 新编《词海》注“熊经鸱顾”为:“犹熊经鸟伸。古代的一种体育运动,可以养生延寿。《后汉书·华佗传》‘是以古之仙者为导引之事,熊经鸱顾’李贤注:‘熊经,若熊之攀枝自悬也;鸱顾,身不动而回顾也。”这里关于“熊经”的解释,不言而喻是赞同李贤的注。此说还见于新《辞源》、《中文大字典》、高等中医院校教学参考丛书《医古文》教材等书。然此说正确与否,有待商榷。“熊之攀枝自悬”,显而易见其两手当成上举貌。根据马王堆三号汉墓帛画导引图第28“熊经”图的摹本,其姿式为:一男子两腿直立,两手明显向前下方凌空环抱,如同熊之直立貌。经有关专家鉴定此为“西汉早期的导引图”,是目前离华佗时代最接近最可靠的  相似文献   

6.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由于技术进步,使原有的固定资产发生无形损耗。这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由于技术进步,生产同样的机械设备或其它劳动手段,其成本降低了;一种是由于技术进步,生产的机械设备或其它劳动手段,其效果提高了。于是,原有的固定资产必须贬值甚至提前报废和替换、更新。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这两种无形损耗是  相似文献   

7.
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口号,本来是资产阶级为了反对和消灭封建阶级提出来的。我们今天研究这一口号的正确与否,首先必须弄清楚资产阶级提出这一口号的历史背景及其实质。资本主义商品交换刚刚兴起的时候,资本主义就遇到了封建制度的束缚。特别是随着社会的经济发展,国内市场的扩大,以及海外市场的发现,封建社会中孕育的小市民阶层所从事的小手工业、小作坊生产,再也不能满足于日益增长的市场的需要,于是在最先进的国家里,手工业就为工厂所代替。可是社会政治结构,决不会身影不离的伴随着社会的经济生活的变化而变化。当历史激烈的演变为资本主义社会的时候,国家制度却仍然是封建  相似文献   

8.
“迷信”一词的含义,依据《辞海·迷信》辞条的解释,是指相信星占、卜筮、风水、命相和鬼神等;也指盲目地信仰或崇拜。站在科学的立场看迷信,它的确是麻醉人民的鸦片,是与科学根本对立的社会意识,如果任其泛滥,只能导致社会愚昧落后。因此,必须无情鞭挞,坚决反对。但我们在长期的反迷信宣传教育中,通常在“迷信”二字之前加上“封建”一词,不仅令人费解,也使人感到“迷信”一词的义旨非常狭窄。迷信本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社会精神、心理现象,从人类自身发展的历史来看,它源于原始自然观和神话自然观。之所以长期存在,代代相传,以至形成深厚积习…  相似文献   

9.
《史记·项羽本纪》中有“猛如虎,很如羊,贪如狼,彊不可使者,皆斩之!”之句。对于此句中的“很”字,一般注本均释为“通狠”,“羊性好斗,故云‘很’。”(中华活页文选合订本61) “很”不通“狠”,有的同志已言之,我亦深有同感,现补充其说。我认为宋义是针对“彊不可使者”而言的。“很”的本义,《说文解字》说是“不听从也。”这当本之于《庄子·渔父》篇的“见过不更,闻谏愈甚,谓之很。”唐成玄英疏云:“有过不改,闻谏弥增,很(?)之  相似文献   

10.
对待革命的群众运动,有两种态度。一种是“好得很”,一种是“糟得很”。这两种态度所以截然不同,根源于两种不同的相对立的世界观、阶级立场和思想方法。人类历史上的一切进步事业和革命斗争,都必然表现为一种革命的群众运动。没有千百万人民群众的直接参加,任何雄谋伟  相似文献   

11.
何谓“和谐社会”?一位人大代表说得好:“和谐社会”就是“人人有饭吃,人人有话说”。这用的虽是拆字释义法,却道出了和谐社会的根本。  相似文献   

12.
《天府新论》今年第三期上有篇文章,叫做:《“商品”和“商品学说”质疑》(以下简称“疑文”)。作者的观点和目的非常明确:马克思给“商品”下的定义,马克思的“商品学说”是完全错误的,必须予以根本抛弃。我读了之后不禁疑虑丛生,特写此文对该文进行再质疑 “疑文”作者反复提到马克思的所谓“逻辑错误”,但我觉得“疑文”本身的逻辑就很  相似文献   

13.
《社会科学战线》第三期刊登薛岚同志的《不可磨灭的功绩——略谈许广平同志在整理鲁迅遗产中的贡献》一文,看了很受感动。但我要议论的却与本文无关,可算是节外生枝之议。文章说:戚本禹“从旧文化部保险柜里抢走了  相似文献   

14.
“类哲学”质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类哲学”质疑乐曦近来“类哲学”引起了许多哲学同仁的兴趣,似乎哲学界又产生了新理论。但是通过仔细分析,我们看到,“类哲学”与马克思本人的思想并没有本质联系。首先,“类哲学”作为思维方式在形式上正是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主张加以抛弃的旧哲学。其次...  相似文献   

15.
“ 退出论”质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这里所说的“退出论”指的是一种颇为流行的“改革”主张.其要点是:在国民经济的公益性、自然垄断性和竞争性等几大类行业中,国有经济的范围应限定于“民间资本”不易或不愿进入、效益不高的公益性、垄断性行业,侧重发展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同时,从竟争行业中退出.与之相应,企业改革也应依据不同行业特点进行.留在前两类行业中的国有企业可实行国有国营或国有国控模式,后一种行业在非国有化条件下民营化,实行现代公司制.虽然一些学者已列出了“退出”方案的诸多优点,但我觉得有一系列问题值得商榷.1.还要不要通过深化改革,坚持国有经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不少同志把“矫枉过正”视为一条普遍规律,认为这是辩证唯物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并以此指导自己的工作实践。其实,“矫枉过正说”在理论上是站不住脚的,在实践上也是极端有害的。有必要加以澄清。 “矫”者指纠正,“枉”者指弯曲。矫枉过正的原意是指把弯曲的东西扭直,结果,又歪向了另一方。比喻纠正偏差超过了应有的限度。在我国古代,对“矫枉过正”也曾作过肯定的解释。《后汉书·仲长统传》记述:“逮至清世,则复入于矫枉过正之检”;《汉书·外戚传下》说:“盖矫枉者过直,古今同之。”似乎“矫枉过正”是一条古今都必须共同遵循的道理。事实上,它是违背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的。  相似文献   

17.
哲学界认为,假象是同真象相反的、以否定方式或从反面歪曲地表现本质的现象。我认为,这种“假象”之说是不符合客观实际的。 假象不是现象 列宁使用的假象一词,是从黑格尔的《逻辑学》一书中借用而来的,指的是“外观”,黑格尔使用的假象(schein)一词的原意是“映现”或“映象”、“外观”也好,“映现”也好,意思是同一的,都是指“本质自身在自身中的表现”,绝无假象也是一种现  相似文献   

18.
根据《山海经》郭璞注和《尔雅·释兽》所载,说明“赣巨人”是兽而不是人。同时通过对“赣”字形音义的探讨,说明“赣巨人”即“戆巨人”。  相似文献   

19.
<正> 人们在实践活动中,长期流行着“征服自然”、“人定胜天”的口号,片面强调人对自然界的征战挞伐,使人类与自然界对立起来,以致造成了资源枯竭、生态失调等严重后果。事实上,这一口号不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不利于指导人们改造世界的实践,应当予以澄清和修正。(一) “征服自然”、“人定胜天”的口号,过高地估计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不利于正确处理主观和客观、人类和自然界的关系,容易导致主观盲目性。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前,人们在说明自身同自然界的关系时,有两种错误的极端表现形式。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者片面夸大自然界的决定作用,忽视和抹煞人的主观能动性,将人和  相似文献   

20.
第一,“以工补农”的提法,使“补农”的路子只局限在发展乡村工业上,道路比较狭窄。诚然,发展工业,利润较多,这样乡村可以拿出工业收入中的一部分用于抵偿对群众的各种提留,一部分还可以用于对农田基本建设和各种农用机械添置的投入。但是在农村这个广阔的背景中,“补农”不仅仅只靠工业的发展。事实上“补农”是多方面的,所有村办企业都可以起到“补农”的作用。如果只提“以工补农”就往往容易把“补农”的视野圈定在一个窄小的范围内,障碍了“补农”的诸多因素的发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