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马克思的宗教世俗化理论是最彻底的宗教世俗化理论,它用当今世界本身的世俗化来说明宗教的世俗化,认为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传统宗教教义的可信性丧失;现代社会功能—结构的巨大变迁使宗教边缘化;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使"天国需要"变成了"尘世需要",对宗教的信仰发展为"对实践理性的信仰",商品货币拜物教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宗教";现代社会人的"角色专门化"和需要的多样化,使宗教信仰成为私人的事情。但是,宗教世俗化并非宗教的消解,它是现代宗教回应现代社会的存在方式。当代世界"宗教复兴"的种种表现,并不能否定当代社会是一个日益世俗化的社会,不能否认宗教世俗化的历史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台湾地区儿童电影创作,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现实题材电影文本,但目前海峡两岸学界对此并未做系统的梳理。通过从电影发展史视角对这一时期的现实题材儿童电影进行界定与梳理可知:乡土与都市成为了叙事的核心意向,呈现出乡村书写、都市书写以及乡土与都市书写相融合的三种形态。从社会文化视野透视,这种儿童叙事表达与台湾地区经济、社会的历史变迁紧密相关;同时,其艺术创作又有着显见的成人省思特质,传达着创作者浓郁的人文关怀。从审美文化视野透视,这与台湾地区新电影以来的艺术审美风格紧密相关,是我国现实主义创作美学的继承与延续。  相似文献   

3.
黄飞鸿、李小龙、成龙、李连杰等叱咤于中国和美国好莱坞银幕的功夫巨星已成为中华武术、中国民间英雄的标志.有关洪拳大师黄飞鸿的武侠传奇叙事活动在岭南、港澳、台湾、东南亚、北美的传播历时百年,成为和新派武侠小说及影视系列、霍元甲小说及影视系列并列的三大中国现代武功文化叙事系列之一. “特型电影艺术+学术性+中国特色文化产业”特征使黄飞鸿叙事活动兼具元甲系列民族与时代主题和小龙系列跨国文化沟通之长,而避免了元甲题材在海外传播相对不广与小龙题材乡土民俗趣味甚少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在全球化时代,世界各种文化的相互融合和斗争,使宗教的姿态变得扑朔迷离。日益增多的世界范围内的宗教性事件为宗教的发展埋下了隐患,也脱离了宗教的本质,宗教愈加成为各方利益主体角逐的工具。改变这一局面的根本途径是追本溯源,还宗教本来面目。信仰是宗教的源泉,同样也是宗教发展的动力,回归信仰之路是人类宗教存在的终极诉求。  相似文献   

5.
当今中国较之西方社会不存在法律和宗教意义上的二元对立,但社会特有的另一种现实的二元对立——官方主导的意识形态,却以一种引导性的信仰体系为社会所选择。在社会转型时期,初创的法治正面临着普遍存在着的法律情感薄弱和法律信仰的缺失。因此,有必要对法治国家语境下的宗教及其角色定位做进一步探讨,从宗教的独特作用中确认其功能性定位,以发挥宗教在教育提升、完善道德规范中的作用,推动国家在构筑具有民族特色的现代法治社会时与宗教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6.
张强 《理论界》2010,(8):94-96
西美尔的宗教社会学思想与其生命哲学及现代性文化理论密切相关,以"宗教性"和"社会化"为基本线索加以展开,着重讨论现代社会中宗教的地位和作用,复杂而深刻。本文力图准确评述西美尔宗教社会学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影响,展现西美尔宗教思想之独特风貌。  相似文献   

7.
儒道互补及其对中国社会之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儒道互补奠定了中国人的文化生命形态,铸造了中华民族精神和中国人的国民性,形成了中国人独有的阴阳互动、刚柔相济的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儒道都是"推天道以明人事",只是两家的落脚点不同,儒家在中国社会中起到了动力机制作用,道家起到了平衡机制作用,儒道互补表现为动力机制与平衡机制的对立与统一.儒道均具有宗教的超越性,但与西方的宗教性不同,主要体现在"安身立命"、"终极关怀"和人格的"内在超越"等方面,其内在的根据是道德精神.中西方不同的宗教性对科学、民主和社会政治的演化产生了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作为青春题材电影的一部分,少女题材电影以少女为叙事主体,以她们的青春成长为叙事内核,表现其生活经验与精神世界。近年来出现的一批现实主义走向的少女题材电影开辟出青春电影发展的新路径,影片将少女置身于家庭、学校及社会的多重生存空间中,表现她们与外部世界的冲突以及身份认同的困境,在姐妹情谊、父女及同龄异性关系中展现多面少女形象。在国产少女题材电影的现实叙事中,少女们不再是活在怀旧型青春片中男性记忆里被美化、被凝视的消费对象,女性成为欲望主体。直面女性身体特征,进而表现其深邃多元内心世界的创作手法,成为近年来国产少女题材电影建构女性主体意识的途径之一。少女题材电影的现实叙事将少女成长的独特体验与社会议题相结合,影像内涵突破了个人私语式的感性表述,具有了更多的社会反思价值。  相似文献   

9.
《白鲸》是一部蕴涵深邃的宗教哲理的小说。麦尔维尔在小说中表现了他的"神的至高无上"、"上帝决定一切"和"天佑"等为核心的加尔文主义宗教观念的同时,也表现了他对社会现实的宗教性思考,即对基督教的质疑。而这种质疑与他的加尔文主义宗教思想共同反映了麦尔维尔的宗教困惑。  相似文献   

10.
朱斌 《新疆社会科学》2011,(6):100-105,158
敦煌艺术主要是一种宗教艺术,体现了坚定的终极信仰精神。然而,它也有关注现实、反映现实的一面。这是一种充满张力的宗教文化精神:既追求终极信仰又关注世俗体验,既神秘而虚幻又真切而现实。这种张力充盈的宗教文化精神,至今仍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是当代艺术的敦煌题材创作应该继承并发扬的一种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