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鲁迅不仅仅是杰出的"文学家",也是杰出的"报刊活动家"。在中国文学史的研究领域内,从"文学家"的角度对鲁迅进行研究的成果早已汗牛充栋,"鲁迅研究"也已成为显学;但在中国新闻史的研究领域中,从"报刊活动家"的角度深入研究鲁迅的学者并不多。论文着力探讨方汉奇先生为什么在70年代研究鲁迅?他是怎样研究鲁迅的?他的"鲁迅研究"带给我们哪些启示?  相似文献   

2.
[说明]段可情是创造社后期成员,也是目前在世的唯一的创造社社员。他曾经参加、提倡过“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也曾见过鲁迅先生并与鲁迅商量过联合出版刊物的事宜;他本人也有不少诗歌和小说作品问世,并有一定影响。勿庸讳言,段可情也有过一段苦闷、徬徨的时期?蘼墼跹?作为一位历史的见证人,他是不应被遗忘的。根据以上认识,我们查阅了我们所能见到的一些报刊资料,并拜访了段可情先生,对段  相似文献   

3.
鉴于学界对于鲁迅杂文与报刊的关系大多从外部着手,或注重鲁迅杂文从报刊取材,或注重报刊对鲁迅杂文风格的影响,而对鲁迅杂文中的报刊符号缺乏研究的状况,该文将鲁迅杂文中的报刊符号按"目的"归类,分为思想文化性、商业性和政治性报刊符号,并且探讨鲁迅如何在杂文中把报刊(符号)内化为目的、精神与形式,批判文人的堕落,反抗权力,进行思想文化启蒙。  相似文献   

4.
杜鹏程与鲁迅,没有任何交往。1924年7月,鲁迅到陕西讲学,他当时3周岁;1936年10月鲁迅病逝,他当时也不过15周岁。此时的杜鹏程未曾到过西安,更未曾到过上海、北京,而鲁迅生前也不曾知道这世界上还有他这样一个穷苦人家的孩子。他们是两代人,甚或是三代人。但鲁迅是中国无产阶级文学的奠基人,是中国新文化的伟大旗手,其思想和著作  相似文献   

5.
这是作者在我院新闻系一次讲课的讲稿,其中比较系统地介绍了鲁迅在我国报刊理论和实践上的巨大贡献,着重论述了鲁迅在报刊的重要性、阶级性、战斗性和科学性等问题上的深刻思想。作者认为,在我国的报刊史上,应给鲁迅写下光辉的一页。适逢鲁迅诞辰,特发表此文,以示纪念。  相似文献   

6.
在鲁迅生前,许多进步青年真诚地把他尊为“导师”,也有不少共产党人由衷地把他引为“同志”,在鲁迅身后,不仅他的战友和追随者们又推崇他为“民族魂”,而且那些曾经反对过他的知识界人士也深深地觉悟到:事实证明鲁迅是正确的,而自己则是错了;至于心同鲁迅相通的毛泽东同志,更是明确地指出:鲁迅是一切革命者的“榜样”。的确,伟大的鲁迅是中国知识分子的骄傲和光荣,鲁迅的道路是中国知识分子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7.
鲁迅的仇猫     
在鲁迅的私生活中,他的仇猫是有名的。他曾经就仇猫写过好几篇文章,来反复解释他仇猫的原因,言语迂回而曲折。但仔细分析,我们就会知道鲁迅的仇猫恰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他心态隐秘的一面。由于婚姻的不幸,鲁迅长期独身,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他的性格上的某种缺陷,譬如说多疑、敏感。但从另外一种角度来看,这些所谓的性格缺陷又未始不是鲁迅的长处之所在。  相似文献   

8.
唐弢的鲁迅研究影响过一代人,他总是默默地与鲁迅"对话",始终围绕着读懂鲁迅这一思路,他又是一个把鲁迅研究推向新高度的学者.  相似文献   

9.
鲁迅虽长穆木天19岁,但他们同属于我国现代文学开创时期的作家.新文学开创时期穆木天是鲁迅的敬慕者、追随者.左联时期穆木天曾在鲁迅的直接领导下从事左翼诗歌运动的领导工作.后由于穆木天的被捕,在穆木天被释放后鲁迅曾对他产生过误解,后明白事实真相,很快化解了误解.鲁迅逝世后,穆木天非常怀念鲁迅,在几首怀念鲁迅的诗中,他都认为鲁迅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巨大财富.  相似文献   

10.
从“五四时期”(1918—1921)鲁迅开始他的新文学创作不久,到八十年代,关于他的评论、纪念、怀念、回忆、哀悼等等文章,何止几千篇!专书也在一二百部以上。同时用诗歌形式悼念的也不少,惜多散见于五十多年来的报刊,欲读全貌,很感困难!现由钦鸿同志长时期搜寻,编成了《悼念鲁迅诗歌选》一书,共收一百五十首左右;这些诗歌不只本身有它们的文学价值,其内容的思想感情,也可供研究鲁迅、学习鲁迅者的参考。而这些散见于几十年来报刊上的诗歌也得集中保存起来,传之后人了。这是一件有意义有价值的工作。  相似文献   

11.
一、从孔乙己的命名,领略鲁迅的“大家风度”鲁迅生前的挚友孙伏园先生曾经说过:“我曾问过鲁迅先生,其中(《呐喊》)哪一篇最好,他说他最喜欢《孔乙己》,所以已经译成了外文。我问他的好处。他说能于寥寥数页之中,将社会对于苦人的冷淡,不慌不忙地描写出来,讽刺又不很显露,有大家的风度。”(《关于鲁迅先生》)这可视为把握本篇美学价值的肯綮。《孔乙己》堪称鲁迅的得意之作;  相似文献   

12.
今年是鲁迅的挚友范爱农逝世七十周年。他是光复会首领徐锡麟烈士的学生,与鲁迅有过一段令人难忘的亲密交往,在中国近代革命史上,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人物。可是,关于他致死的真正原因,却始终是一个  相似文献   

13.
一、跋涉者的精神绿洲一九八二年,在彭定安五十四岁的时候,他的力作《鲁迅评传》出版了。他送走了自己风华正茂的年华,却迎来了自己学术上的风华正茂的岁月!是的,在鲁迅研究领域,彭定安既是一个新人,又并非一个新人。说他是新人,因为在我看来,《鲁迅评传》是他研究鲁迅的第一部有影响的学术著作;说他并非新人,因为他不但于一九七九年出皈了《鲁迅诗选释》,而且早在一九五四年就发表过学习、  相似文献   

14.
一,必须重视鲁迅杂文的教学在鲁迅的全部作品中,杂文是他创作的精华之一。鲁迅共写了十六本杂文集,写作时间前后历经十八年,直到逝世前他从未间断过杂文的写作。也正因为鲁迅杂文的杰出成就,使我国五四以后杂文勃兴而享有盛誉。鲁迅杂文是思想性和艺术性完美统一而独具艺术风格的优秀作品。它是鲁迅伟大思想的结晶,是锐利的战斗武器,也是我国现代  相似文献   

15.
陈赓是中国解放军将帅中最富有传奇色彩的一位,他的经历之丰富令人眼花缭乱,创造了很多解放军的“唯一”或“第一”. 陈赓1922年就入党了,在十大元帅十大将中,只有萧劲光可以和他比肩.他是黄埔军校一期毕业、“黄埔三杰”之一.他曾救过蒋介石的命.何香凝曾想把廖梦醒嫁给他.他参加过南昌起义并差点牺牲.他到苏联学习过特工并担任过中央特科的情报科长.他既在四方面军当过师长,也在一方面军当过师长.他是唯一见过鲁迅也是鲁迅唯一见过的红军将领.  相似文献   

16.
《鲁迅全集》新版六《答徐懋庸并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题》的“题解”谓:“‘左联’的解散曾经由茅盾征求过鲁迅的意见,鲁迅曾表示同意,但是对于决定和实行这一重要步骤的方式比较简单,不够郑重,他是不满意的。”题解的意思似乎是说,鲁迅曾向茅盾表示过同意解散“左联”的意见。这其实是不符合事实的。  相似文献   

17.
鲁迅与张承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张承志是当代明确对鲁迅表示过尊崇的一位,鲁迅的思想和精神深深地影响着他的文学创作。无论是从张承志的小说创作还是散文随笔中都能感受到鲁迅的气息。张承志和鲁迅小说文本中的精神联结首先体现为“母亲情结”,但张承志对母爱的情感意识不但满足了他个人生命的需求,而且寄托着作家的个人理想;而鲁迅对母亲的主体意识更趋向一种爱与孝,认同与批判的双重精神世界。张承志由母亲而生发的“人民情愫”,体现了人道主义和民族主义精神,但他远不如鲁迅的“立人”思想体系完整和深刻。张承志在精神层面上延续着鲁迅的决绝姿态,他“以笔为旗”,而鲁迅是“以笔为枪”。张承志是用笔来寻找文学的存在意义,鲁迅则是托命这支笔来开拓存在意义的人生。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文学史上,使用笔名最多的作家当首推鲁迅先生。频繁地更换笔名,完全是为了革命斗争的需要,是一种斗争艺术。鲁迅一生使用过的150多个笔名体现了他的韧性作战精神,同时也深刻地展示了鲁迅与敌斗争的历程。  相似文献   

19.
黎锦明作为鲁迅赞赏过的"湘中作家",和鲁迅有过密切的交往。鲁迅曾经亲自教诲黎锦明,因此无论在思想上和文学创作上黎锦明都深受鲁迅的影响。他继承了鲁迅现实主义题材的创作,又开启了革命小说的先河。在现实主义的基础上,黎锦明和鲁迅一样旁出一支"反抗复仇"的主题,最终成为20世纪20年代一位重要的小说家。  相似文献   

20.
张恨水编辑过很多种报刊 ,他认为 :报刊编辑肩负着反映和引导社会舆论的重任 ,其思想意识决定着报刊的政治水平 ;报刊工作是一种教育工作 ,报刊工作者必须具有较高的道德修养 ,能客观公正 ,甘守寂寞 ;具有丰富的学识和较高的文字驾驭能力 ,精通编辑工作的各种技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