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首先概括了什么是法制和法治,然后提出了从法制走向法治社会的途径,以期为国家执政者提供些许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法制新闻传媒异军突起为背景,在法治的视野下重新审视司法与传媒,尤其是与法制新闻传媒之间的冲突平衡关系,在挖掘二者对立统一关系的法理原因的同时寻求推动其良性互动的方法,使二者共同促进我国法治国家建设的实现。  相似文献   

3.
王运宝  付倩倩 《决策》2014,(12):33-34
<正>地方上很多领导干部把法治喊在嘴上、贴在墙上,没有真正抓在手上。所以,今后一定要把指挥棒高高举起,如果不做一些改变,没有硬考核、硬指标,法治不可能真正抓起来。"顶层设计一定要落地生根"《决策》:法治政府建设,基层推动和落实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目前,基层的法治政府建设存在哪些制约和问题?焦凤君:县一级的法制机构还很薄弱,存在很多问题。基层法制机构往往财力不足、活力匮乏。供给和需求是相对应的,在一些地方,相关法制工作很少,行政复议案件也不多,这样一来,领导就没有法制工作的需求,所以不可能重视。需求不旺盛,供给肯定也会越来越弱,造成  相似文献   

4.
西方法治文化中有一场著名的法治人治论辩。先哲亚里士多德主张“法治优于一人之治”.但他的老师柏拉图则主张由“哲学王”来治理国家。这场论辩的最终结果是.历经挫败的柏拉图终于放弃不现实的人治理想,转而求诸法治。他说:“如果一个国家由统治者的权力决定。法律自己不是主人,  相似文献   

5.
《决策探索》2008,(1):95-95
怎样写好调研文章;分歧与协调——美英关系中的承认新中国问题;“文革”前夜的中国;中国共产党执政新思维研究;政治文明与法治国家——中国法治实践论丛  相似文献   

6.
《咨询与决策》2013,(12):12-13
“12·4”全国法制宣传日是集中开展宪法学习宣传的重要节点,是开展全民普法的重要载体和平台。我省各级各部门紧紧围绕每年确定的主题,采用多种形式,普及法律知识、传播法治思想、弘扬法治精神、维护法律权威。“12·4”全国法制宣传日也逐步成为全民学法、用法、依法维权的有效载体和重要窗口。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法制现代化是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进行的一场中国法制由传统迈向现代的变革,也就是逐步实现法治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正> 依法治国,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的必然。市场运行应当遵循一系列交易规则,市场经济所需公正、平等、自由,不再或者不能依靠政治国家公共权力干预,只能依靠法律。所以,法治是市场经济的内在逻辑要求,是社会秩序在市场经济内部的自我扩展和外化,市场经济就是法治经济。然而,由于我国法制建设正处于建立和完善阶段,加之多层立法、重复立法,形成“令出多门”、 “法制冲突”的局面,给“依法治国”筑起了不应有的壁垒。  相似文献   

9.
秦德君 《决策》2006,(9):50-51
各种“免费型”行政大多率意而行。基本特征是把某种公共物品或公共利益,“恩赐”于特定对象,大有一种过去皇上一时高兴,就对叩首的臣子说“免了”的气度。这是政治与行政过程中一种充满变数的“人治”行为,与现代法治精神不相吻合。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十六大、十七大提出形成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十八届四中全会首次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从“法律体系”到“法治体系”,标志着党的治国理政的基本思路的重要转变,这是一个从静态到动态的过程,是一个从平面到立体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谢邦宇在94年第10期《党校科研信息》上撰文指出:币场经济在本质上应该是“法治经济”,而不是“法制”经济。“法治”和“法制”虽则只是一字之差,但本质殊异一是切不可等同或混问使用的。所谓“法制”.作为法律制度的统称,要么用来泛指国家的法律和制度,要么用来灾示国家的一种管理方式.通常不外乎被使用于这样两种意义。前一种意义主要指法律规范体系和调整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化的总和,其含义近似于“法”;后一种意义上主要体现民主原则的制度化、法律化,仅在某种程度上含有“法治”的意思。而所谓“法治”,则主要是指以法治…  相似文献   

12.
法治是和谐社会的基本构成要素,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保障。老子的“无为而治”思想与现代宪政理念下的“法治”在内涵上有一定的联系。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代大背景下,提倡“无为而治”,对建设法治国家的“有限政府”有着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心中有数     
《领导决策信息》2010,(40):27-27
法制水平和政府规模制约服务业发展 清华大学的汪德华、张再金、白重恩通过对114个国家数据的研究发现,一国的法治水平和政府规模对该国的服务业发展有着显著的影响。通过对各国的法治水平政府规模评分结果的研究发现,若一国的法治或政府规模评分高于另一国10分,则其服务业比重相应高2.3%或低1.9%。  相似文献   

14.
时下“问计于民”成了我们政治生活中的一大亮点。中央领导和地方各级领导下农村,到工厂,在田间地头,在市井马路,与普通老百姓促膝谈心,集思广益。“问计于民”体现了“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政治理念,是国家民主法治的进步。诸葛亮说过一句话:“故为政道,务于多闻,是以采纳众下之言,谋及庶士,则万物当其目,众音佐其耳。”这句话的意思是广开言路,博采众议,可成大业。历史上因“问计于民”成就大业的事例很多:周文王在渭水边上问计于姜子牙而兴周八百载;刘备听从了诸葛亮“隆中对”策,三分天下而得其一;朱元璋采纳老儒朱升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霸”的建议,很快完成了明朝的统一大业。今天,我们在运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决策时闻计于民,是以“万物当其目,众音佐其耳”来实现现代化的伟业。  相似文献   

15.
《咨询与决策》2013,(12):17-21
法制宣传教育是提高全民法律素质,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湖北省第十次党代会把法治湖北纳入“五个湖北”建设总体部署,是贯彻落实依法治国方略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6.
今年的“一号文件”再次聚焦“三农”,这是中央连续7年将“三农”作为“一号文件”的主题。元旦期间,胡锦涛、温家宝等国家领导人在河北、黑龙江考察时还专门谈到这一文件,凸显其特殊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17.
“依法治国”是邓小平理论的一个重要部分,是邓小平民主法制思想的精髓。近年来,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多次强调“依法治国”的问题。在十五大报告中江泽民又明确提出要“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并将“依法治国’提到“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的高度。可以说,这是党中央在领导全国人民努力实现经济体制改革的新突破的同时,对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重大决策,是我国民主法制建设新的里程碑。一、“依法治国”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法治(即依…  相似文献   

18.
汪洋  牛宝顺 《决策探索》2011,(16):95-95
近日,郑州市中原区法院深入开展“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并以此为契机儡进法官队伍建设。 通过深入学习,干警们认识到,人民法官必须筑牢“三观”,即捍卫法治的职能观、信守职德的伦理观、执法为民的宗旨观,才能为促进郑州都市区社会经济建设作出积极贡献。牢固树立捍卫法制的职能观,要求人民法官理性看待法制,大力弘扬法治,坚定维护法治,奋力推进法治;  相似文献   

19.
法制现代化运动是一个从传统人治社会向现代法治社会的转型过程。中国长期以来的传统法制与现代法制却是迥然不同的,源远流长的人治主义传统.盛行于世的义务本位思想.法律效益及法律权威的低下,国民法律意识的淡薄,都严重地阻碍着中国法制现代化的进程,并决定了中国法制现代化道路必然是艰巨的、曲折的。  相似文献   

20.
夏自钊 《决策》2014,(12):24-26
<正>如果说违法行政是"火星",法制办就是一个防患于未然的角色,而不是等火势大了去做消防队员。"法制办就像耳朵一样,在有些重视法治的地方,耳朵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很敏锐,在有些地方就变成聋子的耳朵了。"一位基层法制工作人员对记者打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对于公众来说,法制办是一个陌生和"低调"的部门,或许那些有过行政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