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庭审是人民法院公正司法的核心程序载体,集中体现法官的审判业务能力、司法功底以及做群众工作的综合素养。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后,庭审全程录音录像已成常态,势必对法官庭审驾驭能力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如何使每一次庭审程序都成为展现法院司法形象以及法官司法能力的有效平台,成为向社会宣传法治的权威媒介,成为培育公民法治信仰的有效载体,这是全国法院和法官都应该深入思考的现实  相似文献   

2.
法院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法官担当着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职责,被喻为“正义的象征”、“公正的化身”。从某种程度上讲,公众对公正司法的认识,往往来自于对法官廉洁自律、良好操守的判断。为此,渝北区法院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从教育、监督、查处、激励四个方面着力,狠抓法院廉政文化建设,积极探索构建符合司法特点的“不想为”、“不能为”、“不敢为”、“不愿为”的司法廉政机制,倾力打造廉洁型法院,确保了司法公正,  相似文献   

3.
要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形势的要求,坚持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积极稳妥地推进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努力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民事审判制度,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  相似文献   

4.
法官职业伦理是在法官职业化过程中产生的,法官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法官在从事裁判事务的职业活动过程中,必须要无条件地遵守制约其行为的特殊伦理规范。本文探讨如何推动法官职业化建设,促进法官职业伦理的内化,真正实现司法的公正。  相似文献   

5.
正作为最高法院确立的司法改革试点法院、司法公开示范法院、全国反家暴试点法院、全国法院法官培训现场教学基地和未成年人案件审判试点法院,重庆五中法院将以党的十八大精神、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始终以抓好审判执行第一要务,以实现"让人民群众在每一起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为目标,坚决把案件质量放在审执工作首位,坚持司法为民公正司法,充分履行职能,全力化解社会矛盾,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新需  相似文献   

6.
南阳市卧龙区人民法院法官马俊顶,一个农民的儿子,他有着朴实的外表和一颗憨厚的心,他对人充满热情,对工作充满激情,在工作中认真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围绕"公正与效率"这一司法灵魂,把"人民法官为人民"作为司法为民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平时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高自身思想修养,不断提高执法能力.3年来,共执结各类执行案件137件,在全执行局办案数量上名列前茅.  相似文献   

7.
司法是公民权利的最后一道保障线。人们之所以委托司法机关裁决纠纷并信任其决断,就是因为其公正与不偏不倚。司法的公正要求法官在审理案件时严守职业道德,保持中立与一定程度的消极。如果法官违反了中立与消极的原则,司法机关也就不能保持其公正性,从而也就失去了自身存在的社会基础。本文拟从一件看似简单的案件出发,就法官的中立性与消极性提出笔者的见解。  相似文献   

8.
厉行司法改革,实现公正司法,是当代中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面临的迫切任务,本文认为确保司法独立是实现公正司法的重要前提,尊重与维护当事人的诉讼权利是保证公正司法的重要方式。我们应对中国现行的司法体制中制约和影响公正司法实现的制度进行深入的改革。  相似文献   

9.
正重庆市渝北区人民法院紧紧围绕"司法为民、公正司法"这一主线,忠实履行审判职责,服务全区经济建设大局,助推民生改善,圆满完成了全年的目标任务,为渝北区的改革发展、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提供了有力的司法保障。据介绍:全院2013年共受理各类案件28200多件,比上年增长10.3%;审批执行结案25100多件,增长8.3%,一线法官人均结案335件,  相似文献   

10.
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今天,“舆论监督”不断地出现在人民群众身边,它借助各种各样的媒体形式,向民众表达一种有关公民政治权利的声音,与此同时,“司法公正”在舆论监督的各种声音之下也在和谐稳定的行使着它应有的功能。舆论与司法是两种看似对立却又能够相互协调的社会存在形式,本文着眼于舆论监督与司法公正的冲突与协调这正反两方面关系做出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1.
任斌 《决策与信息》2010,(12):19-19
反诉是一项重要的民事诉讼制度,它能够避免产生相互矛盾的判决,平等地保护双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彰显诉讼公正;而且能提高诉讼效益。我国反诉制度失衡现状的考察集中分为两部分:起诉与反诉制度性规范的失衡的考察,法官审判权与当事人反诉权的失衡的考察。  相似文献   

12.
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政法工作会议代表和全国大法官、大检察官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对党、对人民、对法院事业绝对忠诚的态度,在思想上始终清醒、政治上始终坚定、工作上始终尽责、作风上始终务实,真正把好政治方向、抓好执法为民、守好公正底线、带好法官队伍,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进步提供强有力的司法保障。  相似文献   

13.
正11月27日,广东省召开司法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动员部署会,正式启动广东司法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内容包括1个总方案和6个子方案,总方案明确了改革试点的总体目标、基本原则和推进步骤等,子方案则介绍有关改革试点任务的详细内容、具体细节等。目前,已确定深圳、佛山、汕头、茂名四市为司法体制改革试点市。建立以主审法官和合议庭为核心的审判权运行机制。主审法官对其独任审理的案件自行签发裁判文书,承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刑罚裁量的公正与个别化的阐述;提出在坚持罪刑法定原则下;肯定法官的自由裁量权,建立公平、公开的诉讼机制,适当引入如特敕、罚金等抵刑制度;并辅之以必要的司法判例作指导,实现刑罚裁量公正和个别化。  相似文献   

15.
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而人民的拥护和信仰的前提是良法公正的实施。司法公正对社会公正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司法不公对社会公正具有致命的破坏作用。在全面深化改革攻坚新常态下,提高中国司法公信力,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和全力保护人民利益的社会根基。社会公正视域下,努力推进司法活动利民化,强化公众对司法公正的信仰性;全面推进司法活动民主化,强化公众对司法程序的理解性;科学推进司法制度规范化,强化公众对司法结果的信任性;积极推进司法案件公正化,强化公众对司法行为的依赖性;加快实施司法主体职业化,强化公众对司法主体的监督性;合力建构司法文化立体化,强化公众对司法权威的认同性,可以有效提高中国司法公信力,谱写中国梦的法治新篇章。  相似文献   

16.
法院保障律师依法履职、构建法官与律师良性互动机制,是创新司法管理和深化司法改革的重要课题。本文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结合具体实例,分析存在的问题,以法官与律师良性互动为重点,深入实践探讨法院保障律师依法履职、建立法官与律师良好关系的现实状况,从法院管理的角度提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并提出法院下一步工作安排。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司法改革的不断深入,司法公正越来越成为人们期待和关注的焦点,但现实中许多因素又在影响着司法公正的实现。这里所说的司法公正主要是形式公正,即对符合实质公正的法律和制度的严格、一贯和不偏不倚的执行。运用法律推理的方法指导法律适用过程既是形式公正的保证,也是实质公正的要求,因而应当是司法改革的重要方面之一。  相似文献   

18.
当前,司法不公问题仍然是我们司法改革的难点问题,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司法体制障碍、地方保护主义严重、司法环境不理想等问题,也有法官的职业道德素质问题。就法院系统内部而言,法官道德水准不高仍是影响司法公正的一个主要因素。因此,切实加强法官道德建设,确保司法公正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9.
卡多佐法官是美国伟大的上诉法院法官,也是二十世纪美国社会法学派的重要人物。本文从卡多佐的法哲学思想,即以实用主义为基础的现实主义法哲学思想的角度出发,介绍其法官造法的司法理论,并阐述了卡多佐的实用主义司法理论给当代中国司法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蔡云刚  汪洋  曹剑 《管理与财富》2009,(12):104-105
中国法院的现状与依法治国的要求还有很大的距离,但社会的发展步伐要求法院不断对自身进行改造,法官职业化是法治国家对法官队伍建设的唯一选择,司法职业化寄托了法律人崇高的职业理想,职业化进程总要有具体落实的立足点,建立一支主要从事审前程序的法官助理队伍可以成为司法改革的有力措施,是职业化进程的重要步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