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曾贞 《办公室业务》2014,(19):232-233,239
提高和发展中国警营文化,必须要在正确看待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和文化自强的视角下,才能实现对警营文化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一方面要正确认识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和文化自强,提高和发展中国警营文化的发展,另一方面,要将警营文化与文化"三自"相结合,研究警营文化建设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孙莉  许起科 《办公室业务》2023,(24):158-160
文化自觉是一种对本民族自身文化的自我认识,是一种对本民族自身文化生命力的信心,因为相信,才能将本民族文化内化于心,才有定力能够成为引导本民族前行的强大精神力量。推进文化自信自强是厚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之根,是融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源,是铸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魂。  相似文献   

3.
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要树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高职院校图书馆文化建设研究成果表明,图书馆文化建设工作机制的研究还是一个全新的课题。以文化自觉的理念构建高职图书馆文化建设是有力的举措。  相似文献   

4.
2012年,龙年。“从前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这个龙年,周身上下都透着一股子浓郁的文化气息。举国上下在思考文化——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在讨论文化——文化发展、文化改革、文化繁荣,在建设文化——文化立国、文化兴国、文化强国。对内,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对外,积极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化建设取得了重大发展,新世纪以来,国人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意识日趋强烈。围绕努力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奋斗目标,本文从制度体系、政府素质、主体作用、五大抓手等几个方面对农村基层文化建设进行了简单思考。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的情况下,在卫生院中进行民族自尊、自信和自强精神教育有重要意义.以辩证唯物主义的态度对待历史和现实,是教育大家树立民族自尊、自信和自强精神的重要方法.激励大家以高度责任感努力学习,积极投身于发展经济的实践中,是进行民族自尊、自信和自强精神教育的最终目的.1983年召开的中国妇女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自尊、自爱、自重、自强"的口号,至今已整整20年了.在这20年中'"四自"的内容与内涵不断丰富和发展."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和"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四自",已经成为中国人自觉追求的人生目标,并且与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相融合,成为不断发展、充满生机的理论.这种理论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组成部分它指引并激励着大家奋发有为、自强创业,充分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相似文献   

7.
王育琨 《经理人》2007,(8):52-56,58-60
中国企业家还没有找到灵魂和信仰,还没有进入自觉、自知、自信、自强、自胜这样周而复始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文化认同是一种感性体验,是文化主体基于感性体验自由选择的过程。文化自觉是一种理性接受,是文化主体基于理性判断自主选择的过程。文化自强是一种积极实践,是文化主体通过创新实现文化自信的过程,也为下一轮文化自信中新的文化认同创建了更丰富的文化遗传基因库。三者的不断循环构成了文化自信得以形成的理论逻辑进路。  相似文献   

9.
发挥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培养大学生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要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潜在教育作用培养大学生文化自觉。  相似文献   

10.
高层言论     
《领导决策信息》2011,(39):2-M0001
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相似文献   

11.
在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召开之际.北京市委书记刘淇10月15日在《人民日报》上以《提高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推动首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题撰文指出,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对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了重要论述。深入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北京要在首都建设具有重大国际影响力的国家文化中心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都的实践中,切实提高文化自觉。  相似文献   

12.
彭渝 《经营管理者》2022,(11):35-37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党的二十大报告为文化发展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将成为今后一个时期文化工作者的光荣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3.
企业文化是一种员工发自内心的自觉性,正所谓“制度管不了全部,只有文化才能发挥作用”。但是,文化在形成之后虽是一种“自觉”,但并不意味着文化的形成过程也是一种“自觉”,或主要依靠员工的自觉。任何一个组织的文化形成,在教育和引导之外,总是需要一些外部制度的强制性。  相似文献   

14.
<正>中共河北省第八次代表大会上,张庆黎同志指出"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大力推动文化改革发展,全面提升河北文化凝聚力、影响力和竞争力,实现由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的跨越。"白求恩精神曾激励了中国几代人,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面对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时代主题,白求恩的中国岁月主要在我省度过,我省开  相似文献   

15.
<正>文化自信主要是指国家、民族对其自身文化价值的肯定认同和积极践行。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是各个国家和地区不同时期政治、经济、社会、生态等情况的集中体现。本文在简要梳理中国建筑文化的历史发展脉络的基础上,阐述当代中国建筑坚持文化自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对文化自信引领中国建筑设计的实现路径进行初步探索研究。  相似文献   

16.
在文化强国建设背景下,中外合作办学需要树立正确的德育教育观,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才能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外合作办学模式。文化自信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源头,是新时代中外合作办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途径。基于此,本文在明确文化自信内涵的基础上,详细阐述了文化自信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并针对文化自信视域下中外合作办学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从激活文化基因、营造文化氛围、创新文化教育手段等方面探索中外合作办学高职院校加强文化自信教育的有效策略,旨在构建具有中国特色和学校特点的中外合作办学文化教育体系,实现文化自信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相似文献   

17.
王能宪 《决策探索》2011,(22):23-24
"文化自觉"是费孝通先生晚年一个重要的思想贡献。这是学者的文化自觉。中央高层的文化自觉,以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提出的"两大一新"为标志。"两大一新"即"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  相似文献   

18.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办公厅调研视察时强调:坚持绝对忠诚的政治品格、坚持高度自觉的大局意识、坚持极端负责的工作作风、坚持无怨无悔的奉献精神、坚持廉洁自律的道德操守。“五个坚持”是推动各级办公厅(室)建设的指南针和路线图,我们要以此对标定位、寻找差距、反思不足、自觉提升,只有“五个坚持”做好了,才能形成贯彻执行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才能心无旁骛地把抓落实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9.
《经营管理者》1991,(4):32-34
多年来,我厂坚持把培育企业精神作业企业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生产经营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的结合点,通过培育“奋进自强,争创一流”的眉厂精神,规范职工行为,引导职工自觉当主人,自觉维护以厂长为中心的生产经营系统管理权威,建设一支过硬的职工队伍,从而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和活力,有力地促进了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和企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孙丽萍 《科学咨询》2023,(1):175-177
在我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的背景下,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也有显著提升,文化自信也逐渐受到重视。但是现如今,在高校教育背景下,尤其是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文化自信的缺失已然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这会对中外文化交际人才的培养造成影响。由于当今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又是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主力军,若是他们都缺乏文化自信,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反映出我国国民对中华文化不自信的现状。因此,高校教师如何在课堂中凸显英语教学具有人文情怀的一面,将文化自信淋漓尽致地展现,从而由内而外地浸润学生,是值得每一位英语教育工作者下功夫思考的问题。本文将以文化自信作为立足点,阐述当前高校英语教学的现状以及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基于当前现状,进一步探究在文化自信背景下,中国文化与高校英语教学融合的策略方法,并以此帮助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增强教学效果,最终达到树立和增强文化自信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