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戴兆国  毕亚琴 《江淮论坛》2022,(1):93-100+193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共产党宣言》所阐发的世界历史理论的继承和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世界历史意义生成的前奏包括:对自然共同体观念的终结、对虚幻共同体认识的扬弃、对真正共同体思想的确立。在此基础上,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世界历史意义得到了真正的开显。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在政治、安全、经济、文化和生态“五位一体”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人类文明发展新形态,是超越虚幻共同体走向真正世界历史的必经阶段,是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是中国共产党人立足新时代续写的21世纪的《共产党宣言》。  相似文献   

2.
“世界历史”是唯物主义历史观的一个重要范畴 ,它对传统的自在自发的活动主体向现代的自由自觉的活动主体的转变以及对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实现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华文明从古至今的发展与渐进,从历史到现实,彰显了中华文明的世界文明意义。无论是按照历史发展的轨迹,还是按照人类文明推演的足迹,中华文明都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一颗璀璨的、宝贵的明珠。在古代史中,中华文明就体现出了其先进性和创新性;经历了近代创造性转化之后,其智慧性和革新性进一步得到体现;面对世界大发展和大变革,中华文明又再一次体现出它的时代性和兼容性。  相似文献   

4.
劳模是一种中国文化现象。劳模文化为推动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奠定了思想根基,提供了精神力量。同时,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神表征和马克思主义劳动理论的时代表达,劳模文化亦具有重要的世界历史价值,为无产阶级获得劳动解放积累实践经验,表征社会主义劳动方式发展进入新阶段,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对世界发展道路的指引。在当前人类追求解放的步伐愈加稳健、劳动与劳动者地位日益彰显的时代背景下,深入阐释劳模文化的世界历史价值对于在全世界范围内弘扬劳动精神、推动无产阶级劳动解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恩格斯关注与研究中国问题的时期,正是中国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时代。在马克思恩格斯眼中,正是侵华战争、太平天国运动、甲午战争不断打破中国闭关自守的排外状况,促使中国顺应时代发展与历史潮流,从而使中国历史具有世界历史性。马克思恩格斯在历史唯物主义阐释过程中,把中国作为“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典型案例。中国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过程,就是摆脱民族和地域局限、纳入国际分工与世界市场、实现大工业化生产、从而密切中国人民同世界人民相互联系的过程。中国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是完全物质的并且能够通过经验证明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列宁世界历史理论的建构集中在两个时段:一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列宁创立了帝国主义理论,提出了一国胜利论等新学说、新观点,在继承前人思想的同时构筑了具有时代特色的世界历史理论。十月革命胜利后的七年是第二个时段,列宁进一步阐发了世界历史时代人类历史运动的规律和特点,重点探讨了全球化背景下如何展开社会主义建设等问题,进一步为马克思主义的世界历史理论增添了新内容。列宁世界历史理论的现实意义在于:一方面,各个国家特别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应当具有世界历史眼光,在积极参与全球化进程的过程中努力实现本国的发展目标;另一方面,各个国家在参与全球化的过程中必须坚持自身发展道路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7.
傅汴玲  李乐刚 《中州学刊》2008,3(2):112-114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以超过人类总数五分之一的人为主体的伟大实践和历史运动,必将成为21世纪对人类世界产生巨大、全面和深刻影响的一件大事,其所带来的影响无论是在时间上还是在空问上都将具有极大的穿透力和超越性,具有极其伟大的世界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站在唯物史观的高度,指出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交往的普遍化,出现了资本主义开辟世界历史的进程。在21世纪的时代背景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拓展了马克思世界历史的新内涵,实现了世界历史的新发展。在理论层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展现了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丰富了社会主义发展史,在世界历史中宣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地位和意义。在现实层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世界历史的发展主要体现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它将世界历史的研究推进到实质性阶段,为通往共产主义提供可参考路径,更是提供了"世界历史该往何处去"的现实化解答。  相似文献   

9.
以人为本的现实依据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常守柱 《理论界》2005,(3):14-15
以人为本是适应我国经济改革和发展的需要以及提高党的执政能力需要而提出的。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实现共同富裕不仅是全体人民群众的期盼,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和重要特征。中国共产党在探索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实现了对资本主义悖论性贫困的超越,逐渐形成了对共同富裕“是何义”“倚何成”“向何去”的创造性回答,并不断深化了对共同富裕的理性认识。中国式现代化的共同富裕之路是一条区别于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且独具中国特色的发展之路,不仅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重要意义,而且是在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中具有开拓性意义的现代化探索,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发展趋势和格局,具有广泛而深远的世界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1.
论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是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总体目标,且有不同的时代主题和现实意蕴。当今时代,以人为本的主题是摆脱人对人的束缚,消除公共权力的异化;以人为本的现实意蕴在于在现实世界里、在我国现存思想和制度条件下,构筑个体追求自身自由发展的同时促进全人类自由和解放的思想基础与微观制度。  相似文献   

12.
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今天,如何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全面、协调、和 谐的发展,已成为今天改革的重中之重。强调以人为本的改革之道就是要把人作为一切发展的动力和前提,最 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3.
王新军 《社会科学》2005,(10):73-78
当前城市无序扩展引起了环境破坏、土地资源的巨大浪费等严重问题。为此,在城市增长的过程中,要把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作为城市规划的核心,协调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人文三者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以人为本:中国共产党科学执政理念的价值诉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人为本作为党的科学执政理念,是党在新时期把握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总结党执政经验教训而得出的重要结论,是党在执政理念上的与时俱进.毛泽东思想确立了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邓小平理论指出了社会主义根本目的是不断满足人民的利益需求,实现共同富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强调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科学发展观提出以人为本,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一历程彰显了党对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不断丰富和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彭玲 《社会科学》2004,(2):124-128
数字化为人类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与影响 ,人们开始思考 :什么是数字化文明的核心内涵 ?我们将如何与数字化时代俱进 ?本文试从教育学、心理学的角度探讨“以人为本”的数字化文明的核心内涵以及如何建构数字化文明平台。  相似文献   

16.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造就既有崇高的道德理想又有丰富科学文化知识和健康素质的“小康新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新目标,同时也是小康社会获得成功的必不可少的保证。  相似文献   

17.
冯兵 《殷都学刊》2007,(4):145-148
《太平经》作为道教的主要经典之一,具有较为丰富的民本思想,其中糅合了儒、墨、道等学派的民本观念。具体表现为:广开言路的朴素民主观念;君、臣、民三相须;平均主义的物质分配原则;重德轻刑;客观对待民众饮食、男女之事,提高妇女地位;反对统治者穷奢极欲。而对《太平经》一类道教经典现代价值的抉发,不仅可赋予道教本身强大的生命力,也有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建设。《太平经》的民本思想对于解决当前的民生问题、真正贯彻和实践"以人为本"的执政伦理观念等均有着一定的伦理价值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从跑马厅到人民公园人民广场:历史变迁与象征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海赛马在1945年停止,以后关于禁止赛马、改变跑马厅功能的舆论持续了很长时间,1951年尘埃落定,跑马厅被改为人民公园人民广场.关于跑马厅功能改变的过程,张宁博士已经作了很好的研究,本文主要从思想史角度,说明随着跑马厅自身功能的变化,随着时代思潮的变迁,跑马厅的象征意义一变再变,起初是比较单一的休闲场所.后来变成骗财害命的赌场、歧视华人的场所、帝国主义炫耀武力的地方,变成众恶丛集的魔鬼象征.改变跑马厅的呼声与反对帝国主义、收回租界、向往文明、向往民主的斗争一起高涨.从20世纪30年代至50年代,尽管执政党发生变化,政权发生更替,但思想领域、意识形态方面存在着明显的连续性.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的以人民为主体的价值观,认为人民群众是价值创造和价值评价的主体,并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共产党人的根本宗旨和他个人的行为准则、奋斗目标。重温毛泽东的社会主义价值现,对我们处理好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的关系,教育全党和干部关注民生,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尚书·无逸>是反映西周初年思想建设的一篇重要文献,其产生有着特殊的历史背景.周初政局可谓内忧外患,既有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问题,亦有统治者自身执政能力建设问题.对此背景加以分析探讨不仅能加深对<无逸>的理解,同时也能对周公人本思想有更为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