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随着现代化的进程,城市文明已经毋庸置疑地嵌入乡村生活中.乡村所特有的文化在与城市文明碰撞的过程中被扭曲,被覆盖,而失去了自身的本来面目,传统中国的乡村文化正在消亡,而农民的新的价值体系又尚未建立.在已有文化趋于消失,而新的文化又不能承接的情况下,农民这个乡村生活的主体,则在这种文化空缺中表现得惶恐,不知所措.在<土地的黄昏>一书中,作者正是通过自身生活的经验事实,对乡土社会的微观经验进行重组和编码.因为不管乡土社会在城市经验和城市价值的影响下如何变迁,如何走向衰落,几千年的乡村文明还是具有根基性的作用.乡土社会在现代文明冲击下所产生的问题或不适,其根源还是要在微观生活领域中寻找答案,正如作者所提:"乡土问题不仅仅是经济问题,更是文化传承和改造的问题."③  相似文献   

2.
1991年10月发生在奥克兰地区的大火灾造成25人丧生,6000多人无家可归。幸存者用各种方式表达自己对这场灾难的认识,其中凸显了有关自然与文化、有序与无序、时间与空间以及传统的男女性别区分与生死等二元结构,尤其是对作为自然象征的母亲与作为灾难象征的魔兽二者之间的对立显示了自然与非自然力量的对比。人们为了解释灾难的去而复来,甚至认定灾难的发生是早已注定的、循环的,从而肯定了上帝对于自然灾害发生的控制权,由此,毁灭者也是创造者。奥克兰大火中隐含着如建筑材料的不当使用和居民区的不合理规划等技术性因素,因此其可部分归结为技术性灾难。而由于技术性灾难产生于一个文化的竞技场,而不是自然自身的,在这种情况下,能满足人们心理需求的合乎情理的灾难意象或隐喻非常少,因此,技术性灾难不会流变为神话,而是作为永远的历史而存在。综观上述过程,灾难被重新界定为"创造性的毁灭",从而被赋予了一种令人敬畏的美。尽管并非所有的文化都会以上述方式去象征地表达灾难,但所有的文化在描述与解释灾难时,象征都将会是他们行动的一部分。这些象征的建立缓解或消解了灾民对于灾难的恐惧,这也可以部分解释为什么灾难多发区的居民大多不愿意搬迁。  相似文献   

3.
旅游社会和消费社会将博物馆塑造为景观和符号,将旅游者和消费者吸引进博物馆的异域空间中,并改变着博物馆的知识权力结构和功能.博物馆的观众在这种改变过程中成为旅游者与消费者双重身份的存在.博物馆人类学视域中的观众不再只是展品表征意涵的建构者,也是将博物馆及其展品作为景观的旅游者,也是将博物馆及其产品作为符号的消费者.博物馆为生活于现代性社会中的个体提供了建构休闲情境与娱乐消费的场域.个体的旅游行为和消费行为将博物馆纳入到分化现代性社会的过程中.观众的参观行为将博物馆置于反思和批判现代性社会价值体系的视域中.  相似文献   

4.
5.
加拿大印第安人教育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红艳 《世界民族》2002,3(5):25-30
在加拿大印第安人争取土著民族权益和自治的过程中 ,教育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印第安人教育有着本身特殊的含义和内容 ,“神圣生命圈”作为印第安人崇尚团结、相互依存、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标志 ,直接影响到印第安人教育的模式及过程。在过去的 2 0多年中 ,印第安人教育取得了一定成绩 ,得到了加拿大主流社会越来越广泛的认同。但是 ,印第安人教育在帮助印第安人实现民族自治方面 ,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相似文献   

6.
In the last decade, Islamophobia and racism have become rampant in the West, particularly in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nd Europe. Muslims, whether they are immigrants or not, practitioners or not, are frequently prejudiced and discriminated against. The observer of the world scene is more likely to note that Sufis are valorized by a large audience. Compared to cults that identify themselves with the Salafi or Wahhabi ideology, the Sufi folk are usually defined as peaceful, tolerant and moderate. It is not a coincidence then to find that the Sufi leaders are working tremendously hard to promote love and peace worldwide. The present paper is an attempt to sketch out the reception of Sufism (Islamic mysticism) in the West. More particularly, it sheds light on the experiences of some Western converts, whose attraction to and fascination with Sufism is immeasurable. Central to this enquiry is the reception theory, which claims that people receive discourse in different ways.  相似文献   

7.
We, the Editors and Publisher of National Identities, have retracted the following book review:

Pedro García-Guirao (2019)

Book Review of The victorious counterrevolution: the nationalist effort in the Spanish Civil War. National Identities, published online on 14th February 2019, DOI:10.1080/14608944.2018.1563986

The above-mentioned book review contained some inaccuracies in quotations and some statements which may be misleading as to the contents of the book. The book review was subsequently revised and re-published as DOI: 10.1080/14608944.2018.1563986

We have been informed in our decision-making by our policy on publishing ethics and integrity and the COPE guidelines on retractions.

The retracted article will remain online to maintain the scholarly record, but it will be digitally watermarked on each page as “Retracted”.  相似文献   

8.
世纪震荡:阿拉伯世界政治动荡的原因和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阿拉伯世界政治动荡的主要原因包括——社会经济问题的长期存在;政治民主化进展迟缓;地区人口的年轻化;公民社会的发展;全球化时代阿拉伯国家社会经济问题的进一步凸显;相关国家外交上缺乏主动性;信息化时代的政治影响;西方国家长期以来对“民主、自由”的鼓吹;阿拉伯世界的整体性。当前阿拉伯民众抗议的开端是社会经济性的,但迅速向...  相似文献   

9.
从1998年提议北京大学人类学专业开设"海外民族志讲座"课程起,①到2007年3月在北京主持召开"不同文化中的他者观念"国际学术研讨会,②再到2007年8月<西方作为他者>完稿,乃至2008年在<由此及彼由彼及此>的人类学随笔中<在他处思考>一文的发表,③王铭铭对于人类学世界中的"他者"的关注,就像是其学术生涯中一根难以断缺的线,随着时光的流逝一直在蜿蜒.2007年出版的<西方作为他者>作为他将中国文明与"他者"观念相结合的作品,作为论述"中国‘西方学'的谱系与意义"的著作,是他近年来对中国文明中"他者"观念史思考的重要成果.  相似文献   

10.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re-aestheticisation of hunger and poverty with the emergence of austerity blogs. These blogs, which chronicle personal narratives while re-directing gaze in creating food through limited budgets and in sharing the intimate brutalities of hunger, bring a renewed focus and interest to poverty through daily lived experiences of hunger. Beyond personalising hunger in a climate of austerity, blogs as a symbol of articulation of the laypeople for the general public become interstitial spaces between government rhetoric and media representations, making poverty an intimate, personal and present proposition. Blogs as peoples’ archives of social history are hybrid spaces of personal iterations amenable to public consumption and media scrutiny. In the process these can re-mediate and disrupt the social reality of first-world hunger, inviting a gaze through first-hand narratives. Poverty becomes a contested entity online where blogs perform both resistance and reiteration of the neo-liberal stereotypes about the unemployed and those on benefits.  相似文献   

11.
12.
移动作为一种日常化、世俗化的行为与工具,是理解人们认知方式的关键要素。通过对"华夏体系"政治地理学概念及"新客运动"中族群认同关系的反思,结合移动作为社会属性的现代价值,指出移动性是客家文化历史结构的核心价值,是客家人身份认同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本文作者自1972年开始接触日本民俗学,不断来往于法国和日本之间的独特研究经历,让作者在本文中形成内外交织的理论视角.本文首先介绍了日本民俗学自建立之初以来的理论基础、主要范围和重大问题,然后从个人的研究经验出发,解释这一学科的实践内容,以及国际合作方式对研究带来的影响.最后,本文再次思考了人类学中重要的"主位"和"客位"概念,"主位"和"客位"问题不仅是日本民俗学面临的问题,也是民俗学和人类学共同面对的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14.
15.
西部地区是我国民族文化的主要发源地,众多江河源地区,文化和自然生态功能重要且独特。因此,该地区企业发展循环经济需要处理和利用民族文化的积极作用以及区域生态功能定位带来的机遇,并在此基础上制定符合西部地区人文特点的约束激励机制。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西部地区271家上市企业为样本,探讨企业利用上述因素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6.
This article analyses the proces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nationalist myths in the writings of French writer Robert Brasillach on the Spanish Civil War. Brasillach consistently presented the war through romanticised images that he intended to become nationalist myths. In particular, he built into his work a set of markers pointing to medieval epic poetry, which he thought embodied the Spanish – and French – national character. Brasillach envisioned a three-part process wherein myths mobilise the masses and inspire an elite to carry out new acts of heroism, which are then repackaged and presented, through commemoration, as new mythic images. Finally, individuals integrate these mythic images with their own memories, thus placing their lives within the national tradition.  相似文献   

17.
以色列自建国后没收了贝都因人在以色列南部内盖夫地区的大量土地,将这些土地犹太化,内盖夫地区的土地权争议与族群矛盾由此催生。与此同时,促进和保障原住民权利的国际组织机构相继出现;多元文化主义加剧了以色列的社会分裂;以色列知识精英不断批判犹太复国主义的霸权政治;非政府组织大量涌现,公民社会中的不平等现象日益引起关注。在此背景下,以色列贝都因人提出他们作为内盖夫原住民的话语,要求以色列政府承认他们在内盖夫的土地权。政府对此做出相关举措,解决贝都因人的土地权诉求。政府对待贝都因原住民的态度是以色列处理境内族群矛盾的缩影。  相似文献   

18.
生于1926年的美国杰出人类学家、诠释派大师克利福德.格尔兹(CliffordGeertz)先生因心脏手术并发症,于2006年10月30日与世长辞,享年80岁。在当代的人文与社会科学领域,格尔兹的学术研究有着世界性影响,他提出的“深描”与“在地性知识”(或译“地方性知识”)等概念深刻地影响着当代社会思想与文化研究。格尔兹说过:“理解本地人——请允许我再次使用这一危险的术语,理解他们内在的生活形式与压力,毋宁说更像是在掌握一句谚语,是在捕捉一个幻境,是在见识一个玩笑——或者一如我说过的那样,更像是在阅读一首诗,更像是在进行文化的礼拜与思想的交流。”他说过许多这样令人类学生辉,令人能从这门学科体验到生命意义的话。尽管这样的话翻译极难,但它还是在中国学界引起了广泛共鸣。格尔兹那些优美而深刻的语言,启发了中国人类学的新一代,使我们看到这门学科的巨大魅力,使我们深信哲学的“土著观点”有其存在的意义。于是,我们发了一组书评,以示纪念。  相似文献   

19.
环境与家族:塔吉克人文化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然环境对人类的社会组织形式会有一定的影响.当一个人类群体的生产力水平较低,又处于一个恶劣的自然环境中时,这种影响就较大,他们就只能选择那种能有效地帮助他们抵御自然环境所带给他们的重重压力和灾难的社会组织形式,血缘家族就是这样的一种组织形式.帕米尔高原上的塔吉克人所处的环境与其传统的社会组织,正可以说明以上的道理.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长期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对中缅边境拉祜西人的头人制度及其运作进行了描述和分析。低度分化的拉祜西社会以自然村(寨子)为传统政治组织的基本地域单位。四位头人(佛爷、着八、卡些和章利)分别管理本寨的佛事、寨神、世俗事务及工具的制造和使用。头人之间的分工大致明确,但分工的有效实施又依赖于头人的集体合作。随着国家力量不断下移至村民的生活中并构成规范性的影响,自然村中的头人与基层干部形成双重权威。至今,传统头人制度依然享有强有力的文化动员资源并努力维持着自身的边界,其作用蕴含在传统文化的脉络之中。笔者认为,地方政府应当有效利用当地民族传统组织而不是将其排斥于村庄治理的范围之外。这样,当地社区会更和谐,基层行政系统也能在低成本情况下获得更高的运作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