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媒体链接     
求职切勿上网滥发简历应届毕业生网上求职,最需克服“全面撒网”溢发简历的问题。“不要过多地投递简历,找准自己的目标再发。”在四川大学日前举办的校园招聘会上,中国人才热线剐总裁黄路真如是说。他还介绍道,与现场招聘相比,通过网络求职很便利,且无成本,但网络的虚幻,使应届毕业生很难判断招聘信息的真实与否,加上近两年网上求职毕业生的增加,很多学生便随意滥发简历信息,造成用人单位堆积大量应聘简历,流失的人才信息也随之增多。黄路真认为,网上求职与现场招聘的成功率差不多。为避免在简历筛选中落马,应届毕业生发在网上的简历一定要真实详尽,还需经常刷新,切勿随意滥发简历信息。《天府早报》  相似文献   

2.
面对就业压力,很多学生采取的求职策略是"天女撒花",即不管什么公司招聘什么岗位,看到有招聘信息就投递简历,赶集似地应聘。曾听一位应届毕业生小张说:"管不了这么多了,先找份差不多的工作吧!现在哪有完全适合自己的好工作,先随便找一个,  相似文献   

3.
小张是某高职院校行政管理系的应届毕业生,现正面临着求职就业的重要阶段。然而,就在其他同学紧张地奔走于各个人才招聘市场投简历、找工作的时候,小张同学显得十分轻松。原来,小张的简历早已被几家大型企业的采购部门相中,他也相继通过了沃尔玛、百安居等公司的首轮面试。同班同  相似文献   

4.
方慧是上海建桥学院应届毕业生,现在正面临着求职就业的重要阶段。然而,就在其他同学紧张地奔走于各个人才招聘市场投简历、找工作的时候,她却显得比较轻松。原来,方慧的简历早就被多家媒体相中,并通过了不少单位的第一轮面试。对于自己未来的职业发  相似文献   

5.
去年10月份的一天,某高校本科生小林收到了妈妈寄来的2000元钱。汇款单上,妈妈这样写道:“要找工作了,花销少不了,该花的钱一定得花。希望你早日找到理想的工作。”时下绝大多数毕业生都有这样一笔“找工作基金”。随着我国人事制度改革的推进,高校毕业生“毕业等分配”的日子已一去不返。于是,毕业生们要忙着制作简历、跑招聘会、参加面试,还要随时注意自己的仪表形象。这一切除了耗费心思和精力,花钱的地方也真不少。那么,就让我们帮这些即将离开校园的学子们算一算,找工作到底要花多少钱。  相似文献   

6.
媒体链接     
过早投简历可能是做无用功一天投好几份简历,每周都要跑招聘会。新学年伊始,一些刚刚顶上“应届毕业生”头衔的学生就忙碌起来了,早早启动了找工作的各项程序,希望能在求职大军中成为提前被企业“割”走的“早稻”。不过,一些业内人士表示,企业进校园招聘一般在10月底之后,学生们  相似文献   

7.
暑假临近,2014届毕业生即将踏上职场,而新一轮的校园招聘季又未开始。在这个传统的求职淡季里,不少学校的求职就业活动却热火朝天——有学校搭建了高质高效的实习平台,让学生提前走上工作岗位,了解未来工作所需的技能;还有学校和用人单位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创造更多的沟通机会,从而让学生做好走向社会的准备;"模拟招聘""简历大赛"等一场场校园求职技能比拼,也在"准求职期"的校园内吸引着众多学生参与。求职淡季的求职高温,你感受到了吗?  相似文献   

8.
节俭求职法     
眼下又到了求职高峰期,找工作成了毕业生们的头等大事,因此不少同学连相见时的问候语都变成"你嫁了吗"、"婆家找到了吗",意思就是工作有着落了没有。 求职之路需要用钱来"打点",如制作简历、添置服装、购置通讯工具等。听隔壁寝室的同学说,他们班的一位男生为找工作已经投资了几千元钱,明细账目如下:铜板纸制作的全彩个人简历,10本共计500元;名牌职业套装,两套共1500元;时尚手机1500元;考驾驶执照花费3500元;个人形象发型设计  相似文献   

9.
日前,杭州葵巷社区向日葵网上招聘博客正式开通,不少辖区单位将岗位信息挂上了网,而正在找工作的社区居民也跃跃欲试,近20名高校毕业生和一批失业人员将自己的情况公布于博客。社区专门开设洽谈室,用工单位与求职人员在网上招聘  相似文献   

10.
案例:小张是一名行政管理专业的应届毕业生,由于缺乏工作经验.工作一直还没着落。一天,他在网上看到一条很诱人的信息。某家公司在招聘电话调度员,薪资将近三千元,并且缴纳四金,年中年末还有奖金,关键是对工作经验没有要求,招聘启事上写着“欢迎应届毕业生前来应聘”。小张喜出望外,立即投递了简历,并顺利得到了面试机会,还一路通关似地进入了最后一轮面试。  相似文献   

11.
企业在线     
日前,本栏目收到不少外地院校毕业生的求职简历,我们将定期集中刊登。另外,《成才与就业》编辑部,已经推出I才卡(零售价:5元)。求职者可以依照I才卡上用户名及密码,登陆我们的I才网站,上传个人简历信息,直接获得企业选才机会。外地读者可以邮购,具体相关信息,请登陆I才网查询。(I才网址:http://i.relia.org) 各企业用人单位若有招聘意向或需要实习生,请致电本编辑部;各院校若需推荐优秀毕业生,也可联系本编辑部。简历投递电子信箱:liuxialiang7@sohu.com 联系电话:62525555×483 联系人:刘夏亮  相似文献   

12.
读图     
《成才与就业》2011,(5):2-2
求职"微简历"悄然流行 只要在微博上搜索求职、求实习等相关字样,就能找到一连串的信息,其中既有用人单位发布的招聘信息,也有求职者打出的求职信息。职业指导专家认为,"微简历"随着微博应运而生,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旧式简历繁杂冗长的弊端,言简意赅地表现自己的优势和特点,易引起招聘单位的关注,但微博求职也要注意验证信息真实性,防求职陷阱。  相似文献   

13.
现阶段,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是政府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一些专家认为:现在不少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存在很多误区,这些是导致他们求职失败的直接原因。对企业一无所知很多毕业生对待应聘的态度很不认真。在一次招聘会上,一家化妆品公司的招聘主管让应聘者说出几款该公司代理的品牌,没想到求职者一个都答不上来。这位招聘主管说:"应聘者在求职前不去了解公司的相关情况,很难想象他对自己的职业生涯会有一个合理的规划。这样缺乏责任  相似文献   

14.
《可乐》2006,(11)
4月25日星期三晴上午10点,我准时来到探索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招聘现场。本来我带着很漂亮的打印的简历,可那家公司的主考官说公司规定要手写简历。我花5元钱买了份应聘表格,后来又到招聘现场外买了支"真彩"笔,准备填写简历。我一不小心写错了。又买了一份;一不小心又错了,又买了一份,填到第十份的时候才勉强过关。我礼貌地向主考官送上简历,他扫视了几下,便问:"你对我们公司了解多少?"我说:"还可以吧。知道是新近的  相似文献   

15.
明年要毕业了,如何利用这个假期为实习就业做好准备,先来听听招聘单位人事秦经理是怎么说的--"现在大学生的求职简历让人眼花缭乱。自荐信上的实践经历常常让我难以鉴别真伪,而且很多如出一辙,与之相比,我更倾向于有些大学生简历中递交的一份测评报告,这能让我很省力地挑选出合适的人才。"秦经理一番话,道出毕业生求职过程中一个值得注意现象--随着人才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许多用人单位注重的不再是以往那厚厚一叠证书和自荐信,取而代之的是一份由权威机构为求职者度身定制的人才测评报告。其实,也很简单,企业用人的标准是看求职者是否真正适合这份工作,一份客观的测评报告最具说服力。  相似文献   

16.
简历是求职的"敲门砖",直接影响着求职成败。然而,不少求职者对简历不太重视,认为简历就是写自己的经历,"记流水账,没什么花头"。因此,在招聘现场,常会看到这样的简历:有的是从某招聘网站直接下载而来,网站的水印还留在上面;有的太"简"了,只写了时间、工作单位、岗位;有的则太长,基础岗位就描述了三页纸;还有的简历上用的照片是大头照,甚至有错别字……这些问题都直接影响后续的面试邀约几率,因为用人单位人事可以从一份简历中,看出求职者最基本的职业态度。试想哪家单位愿意录用一个连简历都马虎应付的人呢?  相似文献   

17.
眼下又有一批应届毕业生即将走入职场。大型招聘会是找工作的最佳途径,其优势是招聘企业众多,岗位选择面广。求职者在投递简历过程中能与用人单位面对面沟通,让简历和求职者本人的形象充分结合;同时通过企业与企业、自身与其他求职者之间的比较能进一步了解一些职场和行业的相关资料,给自己进行明确的职场定位。可是,不少毕业生进了大型招聘会后被数以千计的岗位信息弄得眼花缭乱、举棋不定,最后走马观花、草草了事。  相似文献   

18.
眼下正值招聘求职旺季,各个校园内的招聘会都热火朝天地进行着。由于受金融危机影响,今年的应届毕业生就业不容乐观,有些毕业生抱怨:“我参加了很多场大大小小的招聘会,投了上百份简历,为何收效甚微?今年的工作怎么这么难找?”索迪斯(上海)管理服务有限公司华东区招聘经理栾齐家针对这个问题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有人将职场比喻为战场,说的是,战场变幻莫测,所以古人作战得讲究天时地利人和;同样要想在求职路上成为成功者,择业时也得讲究职场的天时地利人和。天时关键词:避高峰抓住机会择业的时机该如何把握?职场上有所谓的淡季与旺季之分,很多求职者都会想当然地避开淡季,等待旺季。尤其是春节前,对于招聘信息,很多人都"不太起劲",还异口同声地说:"快过年了,过完之后会迎来新的招聘高峰,那时工作岗位多,我到那时再找工作吧,过年前也没什么希望了。"  相似文献   

20.
求职是收获也是付出。对于求职,近来有人提出了个新名词--求职成本。所谓"求职成本"就是指毕业生们为择业而付出的各种开销,如:制作简历、添置服装、购置通讯工具等。对于"求职成本"一说,有同学完全认同,因为"高投入才能换来高回报";但也有同学认为"求职成本"完全是一种畸形消费,求职根本没有必要投入那么多成本。那么对于这些争论,如今已经offer在握的毕业生们是如何想的呢?他们的求职又花了多少成本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