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瑶族的宗教信仰──祖先崇拜彭谦宗教信仰是一种古老社会意识形态的积淀。瑶族所信奉的宗教就其整体而言,是以道教为主体的巫、道及祖先崇拜的多元信仰。但是,由于瑶族内部有三大支系——“勉”、“布努”和“拉咖”,其宗教信仰就有了一定的差异。“勉”。瑶族所信奉的...  相似文献   

2.
神话史诗《布洛陀》的世界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壮族摩教经诗《布洛陀》作为民间宗教摩经的经典,赞颂了主神布洛陀这一神话人物,保存了许多原始神话的成分和元素,可以视为“神话史诗”;该史诗反映了人类社会文化历史的一般情形,具有普遍的世界意义;而作为民间信仰摩教的代表,揭示了民间宗教信仰之类,也具有世界意义。《布洛陀》是非常珍贵的文化遗产,对人类学、民俗学、历史学、神话学、社会学、宗教学等学科研究有巨大的科学价值,它不仅是壮族珍贵的文化遗产,也是世界珍贵的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3.
1997年 1月 3日 ,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同志在人民大会堂新疆厅接见新当选的全国基督教“两会”负责人时 ,曾提出过两个问题 :一是 ,世界有多少亿人口 ,有多少人信仰宗教 ?多少人不信教 ?二是 ,诺贝尔奖获得者中 ,多少人信仰宗教 ?多少人不信教 ?前者关乎群众观点和国际统战观点 ,后者关乎宗教信仰与科学的问题。世界 81%的人口信仰各种宗教 ,只是在中国 13亿人口中 ,近 12亿人不信教 ,信仰五大宗教的上亿人 ,还不到总人口的 8%。如果说 ,信仰宗教就反对马克思主义 ,那么共产主义还能不能实现 ?如果说信教就反科学 ,那么科学还能不能进步 ?作…  相似文献   

4.
党和国家之所以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是由以下原因决定的。 (1)只有采取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对待人们的宗教信仰,才符合宗教产生、发展和消亡的客观规律。宗教是一种具有一定历史必然性的社会现象,它的产生和存在有其客观基础。在社会主义社会里,宗教存在的基础和条件依然存在。在宗教赖以存在的社会根源和自然根源还远未消除的情况下,如果采取禁止人们信仰宗教的政策来人为地消灭宗教,这是违反宗发展的客观规律的。违反客观规律,对宗教实行所谓“开火”、“灭教”,在实践中无不遭到失败。这已被古今中外的历史事实所证实。马克思主义及其政党认为,只有采取宗教教信仰,也就是说允许人们有信教或不信教的自由,才是符合宗教发展规律的正确政策。  相似文献   

5.
当今西藏宗教信仰的特点及与现代化关系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向春玲 《西藏研究》2000,(2):102-106
宗教是人类社会进入氏族社会以来就普遍存在的一种文化现象 ,并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地改变自己的存在形态。旧西藏是一个政教合一、全民信教的社会。 2 0世纪 5 0年代 ,西藏实行了民主改革 ,随着西藏政治和社会制度的巨大变迁 ,其宗教信仰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 ,西藏与全国人民一样 ,迈开了现代化建设的步伐。本文结合在昌都地区实地调查所获得的材料 ,就西藏当前宗教信仰状况及宗教与现代化的关系进行初步的探讨。一、宗教信仰的特点1、从 80年代的“宗教狂热”基本上走向正常“文化大革命”期间 ,党的宗教政策遭到…  相似文献   

6.
有些出身于有宗教信仰傳統的少数民族的共产党員,对于宗教問題存在着一些糊塗覌念。他們或者認为宗教信仰和共产主义并不矛盾;或者認为宗教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并不發生坏的作用。这些看法,显然都是完全錯誤的。作为一个共产主义战士,不論他屬于那一个民族,都应該是徹底的无神論者。共产党人主張人民有宗教信仰的自由,主張同一切爱国守法的宗教信徒合作、共同把我国建設成为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这是我們对宗教問題的長期的坚定不移的政策,但是共产党人自己却不信仰任何宗教。共产主义者所以不信仰任何宗教,这是因为共产主义世界覌和宗教世界覌是根本对立的。共产主义世界覌是馬克思列宁主义的辯証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  相似文献   

7.
信仰习俗是传承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人们长期生活实践中所形成的信仰的习俗惯制,这一特殊的文化现象是有别于宗教信仰的。宗教是有明确的创始人的,例如佛教是释迦牟尼所创立,基督教是耶稣所创立的,伊斯兰教是穆罕默德所创立的。而在民间所传承的信仰则不然,它没有创立它的单个人,而是群体所为的,宗教都有明确的教义,有形成于文字的经典,而民间信仰则没有文字的记述,多是由巫师们口传身教,是  相似文献   

8.
我国是一个有多种宗教的国家,主要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和基督教。这些宗教都有悠久的历史,在我国特别是在某些少数民族地区至今为广大群众所信仰,其中伊斯兰教和佛教的喇嘛教派、小乘教派,在某些少数民族中有广泛深远的影响。因此,全面正确地贯彻落实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是正确处理民族问题,作好民族工作,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部分。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处理人民群众信仰问题的一项基本的、长期的政策。早在民主革命时期,解放区及人民军队所到之处,就实行这一政策。在两万五千里长征途中,红军经过少数  相似文献   

9.
宗教的本质或什么叫宗教这一问题,马克思和恩格斯做了科学的解释.恩格斯说:“一切宗教都不过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在这种反映中,人间的力量采取了超人间的力量的形式”.马克思说,宗教是“颠倒了的世界观”,“只有当实际日常生活的关系,在人们面前表现为人与人之间和人和自然之间极明白而合理的关系的时候,现实世界的宗教反映才会消失.”  相似文献   

10.
苯教拯救了佛教在西藏 ,虽然佛教徒占主导地位 ,但仍有不少人信奉苯教。就苯教教义、寺院生活、宗教仪式和修行方法而言 ,初看上去几乎与佛教难以区别。然而 ,佛教徒和苯教徒都认为佛、苯二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信仰体系。有关这两种宗教最基本的区别 ,涉及到宗教的权威性和合法性问题。尽管苯教的传播仅限于西藏 ,但苯教徒认为 ,就苯教教义对所有人都具有真实而有效的意义而言 ,苯教是一种世界性宗教。苯教徒还认为 ,正像苯教传统的宇宙观所表达的那样 ,苯教从前在世界的许多地方被传播。因此 ,苯教被称做“永仲苯” ,意即“永恒的宗教”。根…  相似文献   

11.
吴秋林 《民族学刊》2017,8(3):37-44,107-109
基于学界饮食文化意义本身研究的丰硕成果,以宗教人类学的视角对物质文化进程中的食物信仰性进行探究.专就族群赖以生存的基本食物的文化属性详加分析,窥探其在体制性宗教信仰与民族民间宗教信仰文化观念的建构过程中,表现路径之不同和所承载的重要作用.无论是体制性宗教的特殊标志,还是民族民间宗教信仰中以祭品加以改造的方式,都相当程度阐释出信仰食物在与神灵互通实践中的精神营养内涵,以及于此两种文化信仰氛围之下的饮食男女的意义关系.  相似文献   

12.
:《布洛陀经诗》是壮族的一部宗教经典 ,是壮族民间多元信仰文化的总汇集。它不仅保留了壮族原始崇拜的真实面目 ,如自然崇拜、祖先崇拜等多神信仰 ,还具有浓厚的巫文化色彩 ,并且渗透了阶级社会中的人为宗教信仰 ,糅进了儒、道、佛等宗教因素 ,反映了不同历史阶段壮族多元信仰文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13.
宗教是一种意识形态,是人类社会中很普遍的历史文化现象。世界上,几乎所有的民族都信仰宗教。宗教不但隐含在古代埃及金字塔旁边司芬克斯的笑容中,也出现在当今变幻不定的国际风云中。 “宗教”,一词是外来词语。一说是拉丁语中的“religare”,意为联结或再结,即“人与神的联结”;一说是拉丁语中的“religio”,意为敬神。“宗教”一词的含义即人与神的联系,人对神圣者的信仰。随着历史的发展,“宗教”一词被赋予了越来越广泛的含义。  相似文献   

14.
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的12卷巨著《历史研究》,通过比较近六千年的人类史,阐发了文明形态理论,他的历史哲学体系给人的启示,就是他把宗教信仰作为价值体系的基础,潜心深究宗教与文明社会的关系,宗教决定着文明社会的全部活动“一种文明形态就是其宗教表达的方式”。在他那里“宗教”一词是指古往今来的一切人生态度与信仰。  相似文献   

15.
佛教止观法略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佛教较之基督教、伊斯兰教等,更注重宗教实践。赖永海同志说:“与其它宗教完全以信仰为基础不同,佛教的解脱,除信仰外,还可靠智慧来获得。”①佛教的最终目的是求得解脱,解脱要靠智慧,而这种智慧又是从宗教实践中获得,即“定生慧”。佛教不仅有美好的理想世界,有高尚的奋斗目标,而且更重要的是有为实现理想、达到目的而进行宗教实践的各种途径和方法。丰富多彩、精深高妙的佛教理论,是千百年来无数的佛教徒经过长期艰苦的实践,勤奋的修行,根据真情实感的体证心悟而总结出来的  相似文献   

16.
神山崇拜是藏族地区普遍流行的一种带有浓厚民间氛围的传统信仰模式,在世界宗教信仰范围内,既异于自然崇拜,又别于图腾崇拜,也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正统宗教信仰,它兼顾世俗世界和神性世界.因而既有神圣性的一面,也有世俗性的特质.本文主要解析迪庆藏区的神山崇拜这一古老民间信仰模式,从而说明藏族人通过神山崇拜,不仅在人与自然之间建立了一种有章可循的秩序,而且同生物界构筑了一种平等和睦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大家庭文摘     
《民族大家庭》2015,(1):38-39
朱维群:"党员不能信教"原则不可动摇《环球时报》2014年11月14日刊登全国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主任朱维群的文章说,共产党员不能信仰宗教,本来是我们党从建立之初起就一贯坚持的原则,是没有任何疑义的。但是近年这一原则屡屡遭到质疑和否认。一个常听到的论点是,说共产党不能信仰宗教,是将政治信仰与宗教信仰混为一谈,是对信仰人士的专制与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民族与宗教有着密切联系,但两者有着很大的区别,且不能混同。在理论层面,民族更多的是基于历史,并没有天然的排他性,同时具有相对稳固性;宗教更多的属于思想领域,排他性较强,同时个体可以自由选择宗教信仰。在实践层面,如果将民族与宗教混同起来,就会忽略中国相当多民众不信仰宗教、不少民族内部有多种宗教信仰的事实,并与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有一定背离,可能不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及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一种普世性的宗教,伊斯兰教在保持信仰核心一致性的基础上,包容信仰者之间存在的对宗教的多样性理解,吸纳不同地区和不同民族信仰者文化传统的特点,从阿拉伯民族的信仰发展成为真正的世界性宗教。多样性与一致性的共存,既是伊斯兰教经典和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们所认可的,也是上千年历史的事实。今天,穆斯林应承继这一传统,在维护信仰核心理念的基础上,为弘扬伊斯兰教的伟大精神和世界和平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20.
宗教作为文明的一种表现形式,是人类精神信仰的集中体现。不同宗教之间的对话古已有之,是不同宗教文明交往历史长河中的主流。虽在西方文明史上,确有不少借着宗教名义发动的宗教战争,但宗教对抗不是人类发展史的本质。尤其是在中国这样一个传统的、历史悠久的多宗教信仰国度,文明之间、宗教之间也曾很好地实现过对话和融合。中国自古"汉唐气魄"为标志的文化包容性,形成了一种影响深远的国家胸怀。作为一个多民族多宗教的国家,在"以和为贵"的文化传统影响下,多种宗教和平共处,一直远离宗教冲突和战争。宗教本身是和平的而不是暴力的资源。因此,我们应充分挖掘这一资源,使它为人类社会的和平发展发挥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