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自毛泽东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以来,历史的车轮又向前滚动了半个世纪。沧海桑田,而它光辉永存。《讲话》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当时中国革命文艺运动的实践相结合的典范,尽管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艺实践的丰富,某些论述需要重新认识,但对于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艺,它所总结的科学规律、基本精神,仍然具有指导意  相似文献   

2.
个人化叙事可以被解读为一种否定性或消极性的公共性表意形态。作为对于宏大公共历史叙事的反拨,它通过一种否定修辞学的表意机制实现了文学公共性的否定性含义。这种机制对于公共诉求的否定表达主要有三个维度,即反抗公共叙事的个人之维,反抗男性叙事的女性之维,身体叙事的政治含蕴。  相似文献   

3.
延安文艺理论,特别是作为其主要标志的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是20世纪中国革命文艺史上的重要理论现象。它的出现,标志中国现代文艺运动中的一次重大转折,反映了文艺与革命、文艺与历史等关系转换的新趋向。《讲话》及延安文艺理论,作为一种新的美学体系,既是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五四和二三十年代革命文艺理论的直接继承,又是对中国新文艺理论的历史性的发展,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学说与中国革命文艺运动相结合的时代趋势。其巨大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是毋庸置疑的。  相似文献   

4.
吴中杰 《学术月刊》2012,(12):99-108
抗日战争胜利之后,重庆左翼文艺界发生了一场关于现实主义问题的论争。事情是由当时正在上演的两个剧本《清明前后》和《芳草天涯》引起的,但重点不在对于剧本本身的艺术评价,而是借此来讨论文艺与政治的关系问题。论争一方的何其芳从延安来到重庆,负有宣传延安文艺讲话的使命,他根据文艺必须服从政治的原则,认为大后方文艺界的主要问题是非政治化倾向,要求加强文艺的革命政治性;另一方的王戎受到胡风理论的影响,认为文艺界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主观公式主义和客观主义,要求加强文艺的现实性和作家的思想力量。当时胡风没有出场,但何其芳的批判矛头是对着胡风的,可以看作是批判胡风运动的前奏。这场论争之所以值得回顾,是由于它上承"左联"时期的文艺斗争,下启新中国成立后的批判运动,所以不可等闲视之,应该细加辨析。  相似文献   

5.
常河  史维文 《学术界》2004,(5):114-120
毛泽东同志1942年发表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光辉文献,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讲话》发表后,作为革命文艺的指南,对指导我国文艺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但在最近一个时期却有人把"文革"文艺形态的出现,如"三突出"原则等等,从理论上归因于《讲话》,这是极为错误的观点.本文认为,对《讲话》的理解,要从革命文艺理论的角度展开,由此可以澄清对《讲话》的一些错误观点和言论.  相似文献   

6.
从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在陕北会师到延安文艺座谈会召开之前,中国进步文艺工作者纷纷奔赴延安,延安文艺创作和批评空前繁荣,张闻天对这时期延安文艺的指导具有过渡性的历史意义。张闻天在毛泽东《讲话》前指导革命文艺的过渡性历史意义一方面表现为其早在1932年在上海对文艺战线上的关门主义的纠正;一方面表现在其在延安时期对毛泽东《讲话》前延安文艺界方方面面的具体指导。张闻天对毛泽东《讲话》前延安文艺的具体指导是由当时其在中国革命中的领导地位所决定的,因此,张闻天在毛泽东《讲话》前的文艺指导思想应该作为毛泽东文艺思想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这不仅有利于澄清延安文艺运动的历史史实,也有助于我们对延安文艺运动及其指导思想的深入研究和全面探讨。  相似文献   

7.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后,延安曾向国统区作家传播并征集意见,郭沫若作了"有经有权"的回应,据胡乔木回忆,这得到毛泽东的首肯。郭的这一观点实际上生成于1940年他对毛泽东《论新阶段》中关于"中国作风"相关论题的评论,是他思考民族形式问题所得出的结论。这个观点参与到了民族形式问题论争,并引起胡风、向林冰、王实味等人的回应。双方争议在于,胡风等认为,革命之"权"不能离开革命之"经",而郭沫若则从文学与时代关系的角度,认为文学之"经"与时代之间有内在关联,"经"应具体化为具有时代性的"权"。郭沫若的观点与毛泽东所提出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逻辑内在一致,这是他被引为知音的根源。四十年代,郭沫若及国统区左翼作家的观点,与毛泽东文艺观的生成与传播是一个良性互动的过程:毛泽东文艺观的生成是基于左翼知识分子实践经验的结果,在国统区的传播则借助了郭沫若、茅盾等新文学家的象征资源;郭沫若等人对《讲话》及创作成果如《白毛女》的评价,经历了从旁观者的评点到自我改造并认同的过程。郭沫若的相关言论对毛泽东文艺体系的最终确立具有关键作用,同时也完成了自我审美理念的转变,早先的新文学审美体系逐渐让位于工农兵文艺标准,《讲话》从新文艺的权变发展为革命文艺之"经"。  相似文献   

8.
以“五四”文学革命为源头的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列四十年代,开始出现了新的局面。这就是在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引下的解放区的文艺运动和创作,它以新的姿态、新的成就,揭开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新的一页。解放区文艺的发生和发展、成就和不足,都带着鲜明的时代印痕,与当时的历史条件有关,也与毛泽东同志的《讲话》密不可分。因此,对解放区文艺的回顾和研究,正是我们对《讲话》、对毛泽东文艺思想的再学习,以期使我国社会主义文艺沿着《讲话》所指引的方向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文艺思想体系,是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文艺事业的集体智慧的结晶,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而《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下文,简称《讲话》)则是毛泽东文艺思想体系成熟的标志。五十年过去了,《讲话》精神指引着中国无产阶级文艺事业,从一个胜利走向一个新的胜利。其伟力之源泉是人类认知科学史上最先进、最科学的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10.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阐述了延安文艺工作和革命工作的关系,强调了革命文艺要为人民大众服务。它第一次科学系统地阐述了党的文艺主张和文艺思想,深刻论述了文艺与人民、文艺与政治、文艺与生活、普及与提高、世界观与文艺创作等重要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创造性的理论观点,确定了党领导文艺工作的基本理论、路线方针,体现了毛泽东文艺思想的实践品格,对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具有深远地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个人化叙事是一种新的公共性表意模式。作为一种功能性的公共意义模式,它主要指涉个人与公共历史的互动关系。在性质归属上,它是一种以审美形式呈现的个体性的意识形态。在比较语境中,它表征着女性主义话语的伦理立场。在主题选择上,它言说着日常生活的公共历史意义。它本质上是一种文学公共性的无意识存在。  相似文献   

12.
五十年前,毛泽东发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号召一切革命文艺家深入生活,同人民相结合,反映人民大众进行革命斗争和生产建设的时代,用自己的创作,为最广大的人民大众服务,帮助群众推动历史前进。这是毛泽东文艺思想的核心,也是我们党和我们国家制定文艺方针政策的理论基础。在今天,坚持文艺为人民服务的方向,仍然是繁荣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艺的根本问题。  相似文献   

13.
二十年前,毛泽东同志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阐明了文艺工作和一般革命工作的关系,肯定了文艺运动中的根本方向,使我国革命文艺得到正确发展,并大大地推进了革命工作。这个《讲话》成为我国文艺运动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的标志。  相似文献   

14.
《讲话》是一部紧密结合中国实际并独具体系的马克思主义美学论著,它根据解放了的新时代的人民大众对文艺的要求,提出了表现“新的人物,新的世界”的中心课题,并在此基础上归纳出“文艺为人民”这一“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围绕这一问题,《讲话》就普及与提高、文艺与生活、政治与艺术、歌颂与暴露、世界观与创作方法、批判与继承、艺术家与群众等一系列对立统一的矛盾范畴进行了辩证分析,从而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美学思想。因此,从理论上讲,《讲话》是对于马克思早期《手稿》中所包含的以唯物实践观为基础的美学思想的重大发展;而半个世纪的实践证明,《讲话》是无产阶级的思想武器和培养几代革命文艺工作者的马克思主义的教科书。  相似文献   

15.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已经整整五十年了。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毛泽东同志捍卫了马克思主义的文艺思想,结合中国的革命实际,特别是五四以来革命文艺的实际,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文艺思想。半个世纪以来,《讲话》一直是我国文艺工作的指针。 《讲话》提出问题的中心是文艺“为群众”和“如何为群众”的问题,毛泽东同志指出:“什么是我们的问题的中心呢?我以为,我们的问题基本上是一个为群众的问题和一个如何为群众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文艺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文艺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毛泽东文艺思想主要体现在《新民主主义论》《反对党八股》《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同音乐工作者的谈话》《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等著作里,其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则可以说是一本毛泽东文艺思想的专著,是毛泽东文艺思想的集中体现。《讲话》在现代文学史、当代文学史上的划时代意义和理论指导地位,早为文学史所确立。但是,随着这两年文艺界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泛滥,一些同志为了达到否定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否定毛泽东文艺思想,实现所谓文艺指导思想多元化的目的,采用各种颠倒是非、歪曲事实的手法,对《讲话》进行全面系统的攻击,诬蔑《讲话》是“圣  相似文献   

17.
为纪念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50周年,广西师范大学社会科学联合会5月19日举行座谈会。师大社科联顾问、委员以及下属各学会、研究生、本(专)科生的代表和其他文艺工作者70多人出席了座谈会。座谈会由师大社科联副主席黄绍清副教授主持,与会者踊跃发言。与会者认为,《讲话》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全面、系统而深刻地阐述了革命文艺的一系列根本问题和基本原理,揭示了文艺、特别是无产阶级文艺发展的根本规律,是马克思主义的光辉文献。有的同志指出,《讲话》不仅批判地吸收了人类几千年文艺实践和理论成果,而且总结了无产阶级革命文艺创作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科学的理论形态,形成了社会主义文艺建设的科学理论体系。有的同志在发言中结合自己下乡锻炼的实际情况谈了学习《讲话》  相似文献   

18.
今年是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50周年纪念日。重读《讲话》,倍感亲切,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它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历史作用和划时代意义。承前与继往,是指《讲话》继承、发展了五四新文化运动和以鲁迅为代表的30年代文艺思想的优秀成果;启后与开来,是指《讲话》启示、推动着后来的革命文艺运动和创作。这里,我想从一个小的视角,着重谈谈毛泽东《讲话》对鲁迅的《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的继承与发展,以及这些观点对今天的社会主义文艺的影响、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同志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是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与中国革命文化运动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文艺思想形成的标志。《讲话》的全部论述贯彻着一个基本精神,就是革命的文艺一定要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服务,首先是为工农兵服务,这是革命文艺运动的唯一正确方向。今天,我们来认识《讲话》精神所显示的历史与现实价值,对于在新的历史时期发展社会主义的文艺,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同志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是一部划时代的历史文献。它不仅科学地、精辟地总结了“五四”以来新文学运动的历史经验,而且结合中国革命文艺的实践,解决了一系列重大的理论、方针、政策问题,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