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唐代通俗诗派是一个带有佛教性质的派别,由一群游离于统治阶层之外,具有独立人格和自由思想的民间知识群落组成,其诗以佛教意识形态为代码,表达了下层百姓的社会意识。在诗歌形式上蓄意摒弃了传统的诗教文化,采用民间话语,拒绝、颠覆依附于主流意识形态的贵族诗歌规范和审美方式,使诗歌语言重返社会底层最纯朴本然的生命状态,对唐代大众文化语境的形成以及文人通俗诗创作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4.
5.
6.
7.
8.
9.
论唐代宫怨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唐代诗苑繁荣.抒怀言志,山水田园,边塞讽谕之作自不必说,宫怨诗的创作也呈现出活跃发达的景象.就从《全唐诗》统计,标题为“长门怨”、“婕妤怨”、“雀台怨”、“昭君怨”、“旧宫人”、“宫人斜”等的宫怨诗,共有300余首.若加上宫词中属于宫怨性质的和以宫怨为内容而不标明宫怨的诗,唐代宫怨诗至少达到500首.许多著名诗人,如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维、杜牧、刘禹锡、李商隐等,都写下了不少宫怨佳篇.“宫怨”这一题材,并非唐人的独创.早在齐梁以前,民间已出现官怨性质的乐府诗.但是象唐代这样有众多诗人参与制作,并且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却是任何朝代都没有的.鉴于此,笔者试图 相似文献
10.
11.
在唐代姹紫嫣红的诗坛中 ,边塞诗历来备受推崇 ,而边塞特有的地域文化形成的边塞乐舞诗更具有特殊的韵味和魅力。这与唐代昂扬向上的时代风貌 ,无拘无束的自由精神和宽容博大的审美意识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2.
13.
唐代送别诗的结尾往往是诗人着力用心雕琢的一笔,蕴含了诗人最真挚的情感,这种情感的表现是复杂的,可以分为“盼见问归”、“伫立怅望”、“长忆相思”、“想象追随”、“劝慰勉励”和“祝福规劝”等多种表现。唐人送别诗的结句大都如空谷余音,不绝于耳,令人赞叹心仪,影响了后世的文学及生活告别语,形成了送别诗独具特色的结尾艺术。 相似文献
14.
唐代题壁诗的传播学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题壁是书写传播时代的审美化大众传播行为之一.唐代题壁诗的传播主体主要是皇室人物、文人、僧人、妓女、良家妇女等;传播媒体主要有石壁、驿壁、寺壁、屋壁和厅壁及桥、亭、叶、树、竹等;传播意图有嗟贫叹厄、戏谑行乐、感物即兴、留言留念、扬名延誉、讽时刺世、传情达意、伤逝悼亡八大类型. 相似文献
15.
唐代送别诗的自然意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古代诗歌长于将具体物象上升而人格化为某种较为固定的审美意象,这在唐代的送别诗中尤其明显,唐代送别诗中的青草、白云、明月、雨珠等自然意象,被诗人人格化后而具有了与送别相关的文化内涵.青草萋萋满别情,白云飘飘寓离思,明月浩浩如离心,雨珠滴滴似离愁,物我融为一体,提升了送别诗的深厚韵味和丰富蕴含. 相似文献
16.
一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中经济文化最发达的一个朝代。国势强盛,声威远震,它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国家。唐太宗不仅实行了均田制、文化开放等开明政策,还克服了“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的偏见。他极为重视兄弟民族之间的和睦相处和邻国之间的友好关系。由于他对华夷一视同仁,“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太宗“如父母”。据《旧唐书·太宗纪》载:贞观四年,“断死刑二十九人,几致刑措。东至于海,南至于岭,皆外户不闭,行旅不赍粮焉。”这就是被历史上所称道的“中国既安,四夷自服”的“贞观之治”。唐太宗在他的诗中也每每自诩这个政绩。他说:“指麾八荒定,怀柔万国夷。梯山咸(一作盛)入款,驾海亦来思”(《幸武功庆善宫》);“虽无舜禹迹,幸欣天地康。东轨同八表,书文混四方”(《正日临朝》)。当时邻近各国,对唐朝莫不仰慕。其中最突出者为日本。他们首先派遣使者犬上御田锹等 相似文献
17.
唐人送别诗中由于送别情感的激发和送别情景的感染,催生了许多突发奇想和妙语佳句的开端,约略可以分为铺陈赋笔起句、摹物写景开篇、感兴议论发端三类模式,展现了送别诗开端的蕴藉诗意。 相似文献
18.
寒山的身份与通俗诗叙述角色转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内外学界之所以对寒山及其诗作存有种种怀疑,主要认为寒山诗的内容性质不一,思想驳杂矛盾,而以《寒山诗集》中一些具有自叙性质的诗来描述其人生经历,也有不尽吻合处。其实寒山的全部作品和生平资料表明,他的一生经历过儒士、隐士和编外僧三种身份转换的不同阶段。随着身份的变化,诗人的志趣亦发生改异,其生命历程和精神历程显得格外复杂和特殊。 相似文献
19.
马嵬坡,位于唐代都城长安以西一百余里。唐天宝十五载六月十八日,这里发生了一件震惊朝野的大事,在“六军不发无奈何”的情势下,唐玄宗被迫下令赐死他最宠爱的杨贵妃。马嵬这个地名由此而名扬天下,马嵬事件亦成为后来文人不断关注吟咏的主题。笔者近日翻检《全唐诗》... 相似文献
20.
唐人送别诗色彩缤纷,情深意长,成绩显著,意象使用的个性化是主要因素之一.不同的诗人,受理想愿望、个性气质、情感类型、审美趣味等主体品质因素的影响,其诗歌在取向方面不尽相同.观照唐人送别诗中诗人取象与意象营造方面的特征,对于探寻诗人熔铸在意象中的深层意识,挖掘诗歌作品的文化内蕴,评价诗歌的美学风格,均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