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乃至世界的知名企业无一不与体育有着密切的联系,借体育精神扬企业威名,用体育功效促企业腾飞。"更高、更快、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已是现代企业发展的目标,"团结,友谊,公平竞争"的奥林匹克宗旨更是现代企业发展与竞争所遵循的规则。体育在企业文化中的功效已得到越来越多有识之士的共识。因此,积极揭示体育在现代企业发展中的作用,挖掘体育的功能,不仅是推动体育运动本身发展的需要,而且也是现代企业深化改革与发展的需要。1.体育运动能增强企业员工体质,提高工作效率《吕氏春秋·尽数》中提出:流水不腐,  相似文献   

2.
在中华民族精神以及体育精神共同作用下形成了体育精神,并且体育精神成为国家体育的灵魂以及精髓。本文主要分析了现代体育精神在学校体育教学中的主要表现为团队精神、乐观自信精神、理性精神、竞争精神以及爱国主义精神,最终提出了在学校体育教学中现代体育精神的运用策略,从而使得现代体育精神能够更好的融入到学校的体育教学中。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精神、文化、物质生活水平要求的不断提高;对体育锻炼重要性的意识日益增强;体育锻炼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本文通过阐述什么是体育,体育与社会的关系,进一步说明体育在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所起的作用。体育运动的开展和体育精神的培育,对于促进人们身心健康、社会和谐发展都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功能及作用。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体育承担着重要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4.
中国体育精神是体育人在体育活动过程中形成的具有当代中国体育特色的社会价值观念,是体育活动文化成果在意识上的集中体现,具有高度的自觉性、实践性和理论性。以"爱国、创新、规则、竞争、协作"等为主要内容的中国体育精神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精神也属于精神范畴,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有着紧密联系性的。从基本内容上来看,体育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国家层面、社会层面及公民层面都存在多种观念表达的内在联系性。从思想形成上来看,体育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共同继承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吸收人类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发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导作用,使得社会发展的客观需求得到满足。从价值层面来看,体育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目标具有相当的趋同性。基于两者之间的内在关联性,本文分析了如何利用体育精神对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促进。  相似文献   

5.
中国乃至世界的知名企业无一不与体育有着密切的联系,借体育精神扬企业威名,用体育功效促企业腾飞,“更高、更快、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已是现代企业发展的目标,“团结,友谊,公平竞争”的奥林匹克宗旨更是现代企业发展与竞争所遵循的规则:体育在企业文化中的功效已得到越来越多有识之士的共识。因此,积极揭示体育在现代企业发展中的作用,挖掘体育的功能,不仅是推动体育运动本身发展的需要,而且也是现代企业深化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校园体育精神文化是校园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建设目标,是校园人的体育精神生活方式和意识形态。[1]因此,本研究将从体育观念、体育精神、体育知识几个方面对贵州省高校校园体育精神文化建设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  相似文献   

7.
《老年人》2014,(12)
正北京,伟大祖国的首都。随着中国的快速发展,北京正成为国际政治、经济、文化的重要舞台。在成功举办首届"相约北京"全国文学艺术大赛基础上,第二届"相约北京"大赛即日起在北京发出文艺创作邀请。华夏盛世景,共唱中国梦,以此展示全国文艺工作者与时俱进的精神风貌,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推动我国文学艺术的发展,唱响社会主义主旋律。"相约北京"大赛活动,将是一场和谐文化同放异彩的艺术盛宴、文学的大会、书画的雅  相似文献   

8.
中华体育精神是对中国体育实践的升华,是具有深刻内涵的文化力量,体育青年是国家体育建设发展的重要人才储备,弘扬中华体育精神是提升体育青年的个人素质品质和对国家、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手段。本文以体育青年为研究对象,运用文本分析法,从个人精神、社会认同、国家建设三个层面论述弘扬中华体育精神能够锻造体育青年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意志品质,使体育青年站在体育文化视角形成坚定的文化自信,增强体育青年未来建设体育强国的责任担当,由此体现出弘扬中华体育精神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焦苗苗 《现代交际》2014,(6):128-128
众所周知,延安是抗日战争的"出发点",同时也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落脚点",而以延安为代表的陕甘宁边区体育是红色体育运动中的关键部分。随着新中国成立以后,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而这时如何提高全民身体素质显得越来越重要。而为了实现全民健身的可持续发展,应继承和发扬延安体育精神。本文对延安体育精神进行研究和探讨的基础上,提出全民健身应有效结合延安体育精神,并且以此来推动我国全民键身的可持续发展。下面会对延安时期全民健身的具体特点以及目前我国全民健身的现状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0.
梁峰 《职业》2014,(24):119-121
通过对体育精神内涵的分析,本文认为体育精神培养的内容为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顽强拼搏和敢于竞争精神、无私奉献精神、培养遵纪守法观念和意识。建议体育精神的培养要和体育与健康教育的目标和任务、职业核心能力、职业技能的培养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1.
王秀艳 《现代交际》2012,(3):119-120
旨在为推动大众体育与竞技体育和谐发展提供理论依据,符合现代体育及新时期国家和谐、科学的发展观。随着社会经济的大踏步发展,体育的地位和作用得以凸显。开展体育运动和培养体育精神,有利于全民健康和社会的和谐发展。因此,在和谐社会主义的构建进程中,体育担负着不可替代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2.
陈志洪 《现代妇女》2014,(4):336-336
高度重视高校校园体育精神文化的作用,必然会超越体育的实际行为,上升为精神力量,它不仅成为提升体育品质的推动力,而且更会贯通于体育之外,与高校的德育、美育以及智育相渗透融合,相辅相成,取得高质量的教育效果。作为体育文化一个重要方面并具有融思想性、竞争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的特性,使篮球运动成为高校体育活动中最普及也是最受欢迎的体育项目。  相似文献   

13.
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成为了社会的急需人才。体育事业的发展同样也需要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因而,培养高质量的、具有创新能力的研究生成为了体育学院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任务。由于体育研究生的教育带有体育运动的特性,体育专业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方法,总结体育专业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经验,在研究生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在总结和反思过去研究生创新工作的得失时,更利于我们理清今后研究生创新工作的思路和做法。  相似文献   

14.
排球作为一项重要的体育运动,深受人们喜爱。在校园中,将排球运动发展起来,对学生锻炼身体,培养学生团结奋斗的精神都会有巨大的帮助。因此,文章对校园排球运动的发展取向及有效发展途径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阐述,希望能为体育教育同仁们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5.
我们喝彩     
很长一段时间,我们习惯将体育赋予各种意义。过去我们的体育运动,实际上承载了太多的"历史悲情"——我们将体育作为一种象征.希望能用它证明一个曾饱受欺凌的国家的奋斗和进步,一个现代化后来者的国力和精神。所以面对北京奥运会,曾有人感叹:"这是中华民族扬眉吐气的日子。"  相似文献   

16.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在"更高、更快、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激励下,各国的竞技体育水平也在不断提高。随着运动水平的提高,运功损伤也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训练和比赛中。体育运动中损伤的发生率日益增高,从心理学的角度研究运动损伤的发生和康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7.
牟丽平 《现代交际》2014,(12):114-114
本文通过查阅大量资料对体育文化内涵多派理解后,提出应该依据体育文化概念的基本理论,对体育文化内涵与中国先进体育文化内涵进行归纳、总结和分析,在此基础之上界定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文化内涵应以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强身健体、振奋精神,建立积极生活方式为主旨的体育运动及其产生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统体育“天人合一”的思想是以追求养生和高尚人格精神为目的,这成为了东方体育的代表;古希腊体育推崇竞技、娱乐、公平竞争和健美的体魄,这成为了西方体育的代表.在完美世界文化的同时,加强自身水平的提高,对中华民族体育运动的发展,甚至我国政治、经济、文化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不仅是从心理的角度对人类的一次巨大的突破,更在文学艺术等领域开花结果。基于这一学说,许多以往的文学作品中的心理描写有了科学依据,而此后的一些文学家则有意识的运用这一学说,在塑造人物时,深入到人物心灵之中,挖掘其中的激情。本文从一些经典的文学作品出发,论述了精神分析学说与茨威格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精神分析文学的关系;弗洛伊德"本我"理论与堂吉诃德矛盾的悲喜剧命运的关联;潜意识理论与现代派戏剧的兴起的关系这三个方面的问题;以此来表达本文的主题:精神分析与文学的关系,乃是这种科学促使人们意识到、并去自觉地探索心灵的激情。  相似文献   

20.
体育精神是由体育运动所孕育出来的意识形态;和谐班级是师生都向往的精神的乐园,是人才的摇篮。本文旨在通过阐述体育精神对创建设高校和谐班级建设的作用,提出构建充满爱意的和谐大学校园环境,人人参与、公平竞争、民主管理的和谐育人环境和构建和谐的文化氛围等三条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