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职业时空》2009,5(5):126-127
民事审前准备程序是民事诉讼的一个重要诉讼阶段,然而我国目前的民事审前准备程序存有一些缺陷。通过对审前准备程序的价值构建,可以实现民事诉讼的公正与效率。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矛盾日益突出,民事纠纷的数量不断增多。如何在司法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及时化解民事纠纷成为各国司法界关注的对象。民事审前调解制度在解决民事诉讼纠纷中能更好的减少诉讼成本、提高诉讼效率,对实现司法为民、简化办案程序、减轻办案压力均具有重要意义。文中通过对民事司法调解制度历史发展的介绍。及审前调解的价值分析.提出规范我国民事审前调解的建议,以此来提高解决民事纠纷的效率.发挥民事审前调解程序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1982年的《民事诉讼法》中并没有规定督促程序,但在借鉴国外立法的相关经验的基础上,并结合我国的司法现状,于1991年全国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四次会议通过了如今的民事诉讼法督促程序。督促程序以快捷、成本低、简便的特性,适应我国市场经济的需要,也符合司法改革精神,因此说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合理性,现实中的很多因素与督促程序的内在本质不相协调。目前,法院的超职权主义诉讼模式及其适用的环境会随着法治的不断完善而克服不利因素,诚信体系的建立、司法环境、社会环境的好转,督促程序应该在民事诉讼中长期存在,成为人民法院大部分经济纠纷案件首选的适用程序,帮助人民法院快速解决部分金融案件,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4.
肖泽龙 《现代妇女》2013,(10):59-59
审前程序。是指法院受理案件后至开庭审理之前为开庭审理所做准备和寻求更广泛多元纠纷解决机制而进行的一系列活动的程序。在实践中,法院审判最先形成了谈话-调查-调解-开庭的诉讼程序。为解决司法腐败曾一度使用案件受理后直接开庭的诉讼程序,但这又导致诉讼效率低下和证据突袭等问题。为完善该程序,在审前建立相对独立的准备程序,但由于在制度上设计得不完善,特别是当事人和法官的权力分配有失合理,当事人权利受到很大的限制,致使审前准备程序的独立价值未能充分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5.
在民事诉讼领域,如何对待非法证据的排除问题对于保障当事人的实体权利和程序权利具有重大意义。由于法律制度、法律思维、诉讼模式、法律价值观念等方面的不同,各国民事诉讼对待非法证据的态度及处理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也有所差异,并形成了四种不同的模式,即宽松模式、证据关联模式、法官心证模式、严格排除模式。我国民事诉讼中对这一问题采用的是严格排除模式,但立法与审判实践衔接度不高。我国民事诉讼对此问题规定过于严格,在审判实践中难以适用,通过明确非法证据排除界限,加入重大违法评判这一内容,然后制订配套的非法证据排除程序,使得对非法证据的审查合乎规范。  相似文献   

6.
一般而言,解决国际民商事争议的方式主要有二:其一,国际民事诉讼;其二,国际商事仲裁。相对于国际民事诉讼,国际商事仲裁具有低成本、高效率之特点,亦更能体现当事人之意思自治,因而受到越来越多当事人的青睐。国际商事仲裁临时措施制度是国际商事仲裁中的一个程序制度,对于保障仲裁程序顺利进行和仲裁裁决有效执行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先就我国国际商事仲裁临时措施制度的现状进行分析,进而针对其不足之处提出一些浅陋建议。  相似文献   

7.
2012年修改的我国《刑事诉讼法》实施后,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可能存在“合适成年人”无法作为民事诉讼法定代理人以维护有关未成年人民事权益、适用“当事人和解的公诉案件诉讼程序”时将被告人赔偿与否作为量刑情节而造成对被告人不公、适用“简易程序”时法官施压调解而干预阻碍被告人行使民事诉讼权利、审判人员能否兼备审理刑事案件与民事案件的专业素养等问题。为了在发挥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优点的同时一定程度上控制其缺陷所造成的不利影响,司法解释应规定在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不适用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民事部分标的金额较大的情形、被告人可能被判处较重刑罚的情形、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刑事部分与民事部分审级不一致的情形、案件审理时间较长的情形。  相似文献   

8.
2012年修改的我国《刑事诉讼法》实施后,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可能存在“合适成年人”无法作为民事诉讼法定代理人以维护有关未成年人民事权益、适用“当事人和解的公诉案件诉讼程序”时将被告人赔偿与否作为量刑情节而造成对被告人不公、适用“简易程序”时法官施压调解而干预阻碍被告人行使民事诉讼权利、审判人员能否兼备审理刑事案件与民事案件的专业素养等问题。为了在发挥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优点的同时一定程度上控制其缺陷所造成的不利影响,司法解释应规定在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不适用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民事部分标的金额较大的情形、被告人可能被判处较重刑罚的情形、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刑事部分与民事部分审级不一致的情形、案件审理时间较长的情形。  相似文献   

9.
我国的民事诉讼简易程序是由《民事诉讼法(试行)》和《民事诉讼法》规定的,是指基层人民法院及其派出法庭审理第一审简单民事案件适用的诉讼程序。相对于普通程序而言,它是一种简便易行的诉讼程序,对于保障和便利当事人行使诉讼权利、减轻当事人的讼累,保证人民法院及时审理民事案件,均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当前,我国关于简易程序的笼统原则和抽象的规定已经不能满足对简易民事案件审判的要求,简易程序的改革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对环境的破坏也在不断加剧,这就产生了许多关于环境的法律诉讼。传统的民事诉讼制度已经不能适应新的时代发展要求,随着近年来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件的大量增加,有关部门也在积极完善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制度,坚持做到有法可依。然而现在对环境民事诉讼的有关问题在社会上存在不同的态度和观点。环境民事公益诉讼要借鉴民事诉讼的宝贵经验,系统分析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具有的特殊性,对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定义重新进行阐述。使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制度更好地保护我们的环境,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群众,使我国的法律体系更加健全。  相似文献   

11.
法院调解是我国离婚诉讼中的一个必经程序,但目前我国的相关立法存在缺陷,导致离婚调解的实际效果不够理想.应该结合我国实际,借鉴西方各国有关离婚调解制度的经验与制度,首先确立离婚调解中的和解制度;其次对参与离婚调解案件法官的综合能力设置明确标准并注重对其进行法律以外社会经验的培养;最后实行离婚调解和离婚判决的分离,加强我国离婚诉讼中调解的功能,最大限度地保护妇女及未成年子女的权益.  相似文献   

12.
我国的代表人诉讼制度,是以共同诉讼制度为基础,并吸收了诉讼代理制度的机能,在民事诉讼过程中具有积极的意义和功能,但在管辖问题、产生方式、代表人权利等方面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因此完善健全我国代表人诉讼制度对于我国民事诉讼制度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伴随着智能通信技术的产生与迅速发展,微信正在引发信息传递过程中的一次技术革命。同时,微信使用过程中遗留下的各种"痕迹",也被作为证据在民事诉讼中使用,微信证据也逐渐成为民事诉讼领域证据中的一个"新生力量"。对微信证据这种表现形式开展相关研究,对于微信证据的相关法律规定的进一步补充与完善,有助于促进其在民事诉讼中证据作用的进一步发挥。  相似文献   

14.
我国过去的司法活动由于受“重实体轻程序”观念的影响,对程序正义强调不多;今天,程序正义已逐步受到立法者和民众的重视,并认为程序正义应高于实体正义,在实体正义和程序正义发生抵触时,以程序正义为重。程序正义观在英关法中的出现和发展并非偶然现象,此次刑诉法修改在强制措施、审判制度、简易程序等方面的较大幅度的修改彰显了立法者对程序正义的重视也同时体现了我国立法的进步和逐步完善。  相似文献   

15.
文中对小额速裁程序中博弈进行法理分析,并以青山湖区法院的司法实践为例,结合法律经济学理论从四方面对小额速裁程序中博弈的实践意义进行阐述,以力求为民事诉讼程序改革提供借鉴性思路。  相似文献   

16.
李瑞丽 《现代妇女》2014,(5):122-122
民事诉讼模式在一国的诉讼体制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是一国建立诉讼体制的基础。我国的民事诉讼模式基本体现了这样一个局势:不断弱化法院职权,强化当事人在诉讼中的主导地位。在各种理论观点下,我国应当在国情的基础上发展"亚当事人主义"诉讼模式,并向协同型民事诉讼模式迈进。  相似文献   

17.
举证责任的分配应当符合公平原则。法制社会重视对处于弱势地位的受害者的保护,也体现在民事诉讼举证责任的分配上。我国现行的法律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饲养动物致人损害的侵权诉讼,由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就受害人有过错或者第三人有过错承担举证责任。  相似文献   

18.
确定涉外离婚诉讼管辖权是法院解决跨国婚姻诉讼的前置程序,它对国际民事诉讼程序的进行、冲突规范和准据法的确定和适用,以及最终的判决结果具有重大影响。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各国解决离婚诉讼管辖权冲突的立法体系尚不完善,对诉讼竞合的放任态度,对管辖权的肆意扩张等问题,深深地影响着该类案件中诉讼当事人的利益。  相似文献   

19.
曹利兰 《现代妇女》2014,(5):114-115
调解原则贯穿于民事诉讼的全过程,对整个民事诉讼活动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随着司法实践的发展和人们维权意识的强化,民事调解原则的缺陷逐渐暴露,其中的法理困境和对司法实践造成的误区最为典型。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改革民事诉讼调解原则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杨亚南 《现代妇女》2014,(7):131-132
民事诉讼证据失权制度克服了证据随时提出主义的弊端,它的建立是我国司法制度的一个巨大进步,也是我国司法制度科学化的重要体现。证据失权制度可以提高诉讼效率和有效的防止证据突袭,从而更好的保障司法公正。但作为一个新生制度,无论是在理论研究上还是在司法实践中都依然存在的诸多问题亟需解决,需要我们不断地研究和完善。本文结合国外民事诉讼法律规范关于证据失权制度的规定以及通过对我国证据失权制度的分析,对我国证据失权制度的完善提出若干设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