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化的多样性已经成为各个领域的一个热门话题,医疗保健业也不例外。不同文化背景的医患之间如何进行有效沟通在当今社会日趋重要。和谐的医患关系不仅可以建构双方间的信任、合作及良好的互动,还可以促进我国医疗保健业良性发展。本文从跨文化交际学的角度,深刻分析了我国医疗保健业的现状以及跨文化交际能力与我国医疗保健业发展之间的关系,并就目前的现状提出建议,旨在促进我国医疗保健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2.
当今,我国的医患关系问题,依然是急待解决、令人头痛的社会问题.医患关系的紧张和冲突直接影响着社会的稳定和安宁.政府、医院、医务工作者以及患者等应携手同心,共同努力,以完善和理顺医患关系,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3.
在传统的医患关系中,医者以为患者谋利益为己任,医务工作者享有较高的社会地位,被施救的患者也往往怀有感恩之心。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医疗资源的配置方式日趋多元化,医疗卫生系统在机制上具有很强的趋利性,导致医患关系日趋紧张。医患双方在市场与非市场中博弈,生命与利益的冲突,使医患关系成为最复杂的社会关系之一。  相似文献   

4.
“医患矜持”可以说是一个全球性问题,医患关系有着丰富的医学人文内涵。可以说,医患关系是目前在诊疗环境中最为活跃的关系。随着经济社会结构与体制的转变,医疗卫生领域出现了许多新特点,紧张的医患关系就是其中的一个困扰。值得一提的是,它不仅是我国卫生医疗领域的一个“特产”,而是世界范围内医患关系面临的一大困境。在此背景下,积极研究“医患关系”潜在因素,并针对可能影响提出针对性的应对策略,对于促进医患关系良性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文章就和谐医患关系的建立与危机对策,藏医如何看待医患关系等方面进行了初步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5.
在市场经济发展与医疗卫生改革的社会背景下,医患关系的性质、特点以及形式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如何处理日趋紧张的医患关系,促进医患关系的和谐发展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医务社会工作者,以其特殊的角色及发挥的功能,为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提供新途径.  相似文献   

6.
医患关系是医务人员与患者之间因为提供医疗服务所产生的人际关系。目前,我国的医患关系并不和谐,医患纠纷时有发生。作为社会人际关系中的必然成分,唯有和谐医患关系才能提高社会人际关系的和谐程度。对医学生医患交流与沟通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是基于医护人员医患沟通能力培养源头的审视与考量,提出的建设性对策是:把培养医学生崇尚医德的高度责任意识作为提高其医患交流与沟通能力的第一要素;把培养医学生待患如亲的情怀作为提高其医患交流与沟通能力的信任基础;把培养医学生敬畏法治的心理基础作为提高其医患交流与沟通能力的红线意识;把培养医学生良好的履职习惯作为提高其医患交流与沟通能力的职业素养。  相似文献   

7.
沿袭将医疗、教育等社会服务机构与服务对象间形成的社会关系归入行政保障体制与计划模式的传统认识,医疗机构与医疗行政机关认为:医患关系具有社会公益性,医疗机构不是经营机构,患者也不是获得生活消费的消费者。即便引入医患  相似文献   

8.
相关恶性事件频发,医患关系的紧绷与高危,似乎已经越来越"摆上台面". 事实上,"医闹"已经存在了很长时间,现在民众已经可以比较理性地看待.比如,医患关系紧张有多方面的原因,不能全怪医院,也不能全怪患者或者家属,这是社会综合因素在医疗卫生部门的反映.医患关系持续恶化显然对谁都没有好处,会造成医患双方都不满意.  相似文献   

9.
现今社会,医疗服务市场正在经历着日益紧张医患关系的猛烈冲击,并逐渐演变成危害社会和谐的不良因素。近些年,被媒体报道的重大医患关系事件层出不穷,其特点为医疗纠纷数量逐渐增多,涉及事件情节复杂,对社会和个人产生极为严重的不良影响,危害社会安全。本文主要阐述了医患文化的概念和由来,浅析了医患文化冲突的表现形式,从文化冲突的视角讲述如何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相似文献   

10.
导致医患关系紧张的因素诸多,如医疗卫生体制不健全、社会文明环境不佳、医患双方对医患关系认知度差异、医患双方自身存在的道德风险、个别媒体导向的偏颇等。因素诸多,意味着只有各方都主动担责,才能早日使医患关系趋于和谐。本文认为: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医院作为公共关系主体,不仅其主导作用更显重要,必须率先垂范,而且相对松散的患者群体而言,医院作为社会组织,需要在和谐医患关系中集体有作为。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我国非政府组织发展迅速,作为社会治理的多元主体之一,其凭借独特优势在政府对社会治理过程中逐渐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我国非政府组织自身发展以及在社会治理方面与政府的行为模式研究才刚刚起步,需要在发展过程中不断进行总结和反思,结合我国的实际,探索出一套有利于我国非政府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模式结构。本文首先对非政府组织以及政府与非政府组织关系的现状进行简要论述,结合实际,指出我国非政府组织与政府间应该建立一种互助合作的关系模式。其次,分析了我国非政府组织与政府合作关系模式构建面临的困难,最后提出了构建我国非政府组织与政府合作关系模式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李瑶 《现代妇女》2014,(5):262-262
中国医疗体制的改革在推动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医患关系的各种矛盾,医疗纠纷的频繁发生,不仅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也将医患关系推向了风口浪尖。在多数医患事故中,舆论和大众都将批判的目光指向医院和医护人员,与此同时一些重大恶性伤医事件的持续上演以及职业医闹的出现,又将人们的视线重新拉回到医患关系的构建上。社会工作作为一种综合性的专业助人活动,应该保持中立的态度,对医患矛盾进行客观理性的评价,通过对医患双方进行积极有效的沟通互动,实现医护人员与患者之间的相互尊重与信任,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相似文献   

13.
我国的医疗改革背景下,加强医患关系的和谐发展是促进医疗发展的重要基础,对于医患之间的关系良好保持要通过交际会话。医患关系是以治病救人为目的的,并通过言语交际作为中介所形成的社会关系,这一交际和一般性的言语交际的特征规律也是相符的。基于此,本文主要就医患交际会话的重要性及疾病叙事的特征功能加以阐述,接着就医患会话和日常会话的差异性进行分析,再对医患会话中交际双方话语特征加以分析,然后就叙事基础上的医患交际会话进行详细的探究,希望对实际的医患交际和谐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问思:医务社工难以涉足公共卫生机构 在社会急剧变革的时代背景下,医疗资源分配问题、医患关系问题日益突出,疾病的社会性特征日益凸显,医疗模式也逐渐从传统的以技术为主的生物医疗模式转变为生物一心理一社会治疗模式。尤其是步入21世纪以来,人们对于疾病预防、健康保健等公共卫生方面的需求日益突出。  相似文献   

15.
丁红 《职业》2011,(6):93-93
医患关系是指医务人员与患者在医疗活动中形成和建立起来的人际关系。其特点是以医疗职业为基础,以道德为核心,在医疗实践这个特定的活动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种人际关系。我国医疗行业曾经长期处于“以医为尊”的状态,在医疗过程中,病人完全处于被动的无条件服从的位置。但是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以患者为中心的主体意识得到社会的普遍承认,患者希望在医疗过程中得到平等的参与权、人格权。  相似文献   

16.
医患关系紧张的现状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要改善紧张的医患关系,需要更高素质的医学人才,这对中职卫生医学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不断深化医学教育改革,才能构建健康、和谐的医患关系。文章分析了当今我国医患关系现状及成因,并从和谐医患关系的视角,探讨了深化中职卫生医学教育改革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罗董文 《职业》2015,(10):75
沟通,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群体之间思想与感情的传递和反馈的过程,以求思想达成一致和感情的通畅。医患之间的沟通,就是医患双方为了治疗患者的疾病,满足患者的健康需求,在诊治疾病过程中进行的一种交流。目前,我国医患关系紧张的趋势不容乐观,且实习医生“被拒”的现象存在颇多。因而医学院校应着重加强本科医学生沟通能力的培养。医患沟通技能的提升不仅可以更好的协助临床工作,也为逐步营造和谐医患关系具有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医患沟通在影响语言康复患儿家长对治疗师信任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对某大型康复医院中言语治疗科的患儿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其医患沟通和患方信任度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患儿家长对治疗师的整体信任度相对较高;医患沟通的频率、沟通语言和情感沟通都和患方信任呈现正相关性。结论:增进医患沟通可以提高言语康复患儿家长对治疗师的信任度,重视医患沟通、提高沟通质量,可以更好地促进患方信任,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相似文献   

19.
医患纠纷与冲突的频发致使社会各界对医患关系愈发关心,医患关系紧张、医患矛盾激化成为学界共识,医患信任呈现"断裂"状态。而医患双方的认知差异,决定了医患关系的互动状况,影响着医患信任关系。基于此,以内蒙古自治区R医院为例,在分析医患双方认知差异的基础上,提出了如何通过减少医患双方的认知差异来提升医患信任。  相似文献   

20.
随着强调人本主义精神新型医疗模式的普及,引起了社会各界、政府、医护人员、病患与家属对医务社会工作服务的关注,医务社会工作已经成为现代医疗服务体系中不可缺少的环节。随着医患关系愈发紧张,传统的医疗服务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医务社会工作得到重视。我国通过借鉴西方和港澳台地区的理念与经验,逐渐总结出一套符合我国国情的工作方法与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