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超 《现代交际》2014,(3):77-77
《小说笔谈》是汪曾祺先生一篇非常重要的散文,《陈小手》是汪曾祺先生一篇脍炙人口的小说。本文便以《小说笔谈》为"剖刀",从语言、结构、叙事与抒情、悠闲和精细、风格和时尚五个角度,来解析《陈小手》的独特与成功之处。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弗兰肯斯坦》在文学体裁上一直被认为是哥特式浪漫主义小说和科幻小说。学术界普遍探讨的是《弗兰肯斯坦》作为科幻小说体裁上的革新之处。本研究将结合托多罗夫等关于奇幻文学的观点,从体裁上分析《弗兰肯斯坦》作为奇幻文学所体现的奇幻特征,从故事的整体框架、奇幻文学的定义和基本特征、奇幻话语和奇幻主题等方面,显示出《弗兰肯斯坦》作为奇幻文学的倾向和特点;有利于从一个新的角度去理解《弗兰肯斯坦》的体裁及奇幻效果。  相似文献   

3.
《麦田的守望者》和《挪威的森林》这两部文学作品在世界文学史上具有深远的影响力。本文主要以《麦田的守望者》和《挪威的森林》这两部小说为例,以时代和空间交错下迷茫特征对比作为入手点,分析了这两部小说在情绪与张力方面的不同表达,并探讨了这两部叙事手法之特征对比,以期为广大文学爱好者以及读者提供一些参考和意见。  相似文献   

4.
莫言,用他独特的文笔去解读历史,建立了一个以"东北高密乡"为主题的文学王国。《生死疲劳》是一部民间史诗,借鉴中国古典小说章回体的叙事形式,以动物的独特视角反应了20世纪50年代到新中国成立后的一系列的乡村巨变。从《红高粱》到《生死疲劳》,莫言显示了自己鲜明的创作个性,他在不断的变换叙事风格,成为新历史小说作家中极具有创作个性的作家之一。  相似文献   

5.
本文将借助列斐伏尔的空间理论,针对亨利·詹姆斯的短篇小说《华盛顿广场》的具体特点,将该小说的叙事空间一分为三,分别从物理层面、心理层面、社会层面详细分析作者詹姆斯在小说中所使用的空间技巧,并从而探讨作家由此表现出的人物女性主体意识建构的主题。  相似文献   

6.
张薇薇 《现代交际》2015,(1):164+163
本文通过对《英美概况》课程特点的分析,改变传统《英美概况》课程中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探索应用建构主义理论下"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并在此基础上提及了一个基于多媒体网络的人机结合的教学模式,对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运用吉尔斯·福康涅(Gilles Fauconnier)的心理空间理论对亨利·詹姆斯的《鸽翼》文本的叙事特点进行研究。福康涅的心理空间理论又称概念整合理论,概念整合理论是心理空间理论的发展。概念整合是指把来自不同空间的输入信息有选择地提取其部分意义整合起来而成为一个新概念结构的一系列认知活动。在心理空间视域中以文本的叙事时间和空间两个层面为切入点,旨在分析詹姆斯通过人物心理空间来进行叙事,并实现了对传统叙事时间和空间的超越。  相似文献   

8.
电影《霸王别姬》改编自李碧华的同名小说,这部影片延续了李碧华小说璀璨华丽、戏梦人生的特点,也继承了陈凯歌电影沉稳大气、追求纯粹的风格。电影和小说都是典型的叙事性艺术,同时二者又具有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从小说到电影,从文字到影像,电影《霸王别姬》是导演在小说基础上的再创造。叙事视角和主题的改变、部分人物和部分情节的调整,以及叙事手段的转换,让这部经典的小说以熟悉而又独特的方式呈现在荧幕上。  相似文献   

9.
莫言小说《蛙》,讲述了"计划生育"在中国一隅——高密东北乡的推行过程,来反映计划生育在整个国家推行的艰难过程。在小说里回响着两种以上不同的声音,形成了一部"多声部"的小说。本文从"计划生育"的执行者、反抗者、叙述者、作者和读者五个"声部"来阐述不同的身份立场对同一事件的不同观点和态度,以此来分析这种叙事造成的复调效果。  相似文献   

10.
传奇性的长篇小说《平民史诗》是埃及小说家纳吉布·马哈福兹小说创作第三阶段即哲理小说阶段的代表作。它和《三部曲》一样,代表着纳吉布·马哈福兹小说创作的最高成就。纳吉布在《平民史诗》的创作中,一反  相似文献   

11.
《妖猫传》是近年来陈凯歌导演的一部代表性作品。从《霸王别姬》开始,传统文化素材一直是陈凯歌导演关注的重要内容之一。《妖猫传》是根据日本著名奇幻小说家梦枕貘的小说《沙门空海》改编而来,其中富有传统文化意蕴。一方面,《妖猫传》的叙事主线,李隆基与杨玉环的爱情故事以及杨贵妃之死是传统文化史的重要母题之一,构成了一整条诗史的叙述链条,而《妖猫传》是这一母题的最新表现形式。另一方面,《妖猫传》中涉及的主要中日人物,均是在中日文化交流史上有着重要影响的人物,如晁衡、空海、李白、白居易等,《妖猫传》是以遣唐使为代表的中日文化交流的影视叙述。  相似文献   

12.
《极花》是贾平凹2016年发表的一部长篇小说;与他以往小说不同的是,贾平凹在书中尝试了第一人称的虚实叙事。从叙事学的叙事角度,研究《极花》的叙事视角及韩斌的英译策略及方法发现,《极花》除了第一人称视角,还使用了第三人称叙事视角,而韩斌在翻译时主要用了"斜体表示、直译、意译、省译"等方法,用地道的表达译出了原文创造的意境。  相似文献   

13.
艾丽丝·门罗是当代短篇小说大师,其文章有着鲜明的特征。本文以门罗的短篇小说《忘情》为切入点,结合小说具体内容,从人物形象、叙事结构、立意思想等几个方面对门罗的写作特点进行的简短的解析。  相似文献   

14.
乔伊斯的短篇小说《阿拉比》以精湛的语言与情节揭示主人公的追梦之旅,以及在幻想与现实差距下他梦想的破灭.本文将以主人公面临的幻想与现实差距为基础来分析它的叙事策略,从而更加深刻地揭示人物形象特点以及小说主题.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小说《太阳照常升起》为个案研究对象,从空间理论中的地理空间、社会空间及心理空间的三个维度出发,来探讨小说中人物的迷茫生活状态,让读者进一步了解他们迷茫的根源所在。  相似文献   

16.
小说《大卫·科波菲尔》是英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狄更斯的代表作,这部小说以主人公大卫·科波菲尔的人生轨迹为叙事线索,寓意"有奋斗才会获得成功"的哲理,激励人们敢于挑战命运,做生活的勇士;表达明确的"爱憎分明"的处事态度,警示人们"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玄机,做向善之人;对比向善和作恶的结局,褒扬智慧和正义的个性品质,抨击丑恶的社会现实,感召人们回到欢笑和仁爱的生活中。  相似文献   

17.
艾丽丝·沃克的小说《父亲的微笑之光》在文本的写作技巧上体现了前所未有的大胆和创新。本文试从叙事结构到叙述声音对该小说体现的写作艺术上的颠覆性进行分析,探讨艾丽丝·沃克如何借助各种叙事手段来表达自己的创作意图,以期揭示该作品独特的审美价值和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一个人的遭遇》是20世纪俄罗斯伟大小说家肖洛霍夫的代表作品,小说对法西斯发动的侵略战争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无情的控诉,文中主人公索科洛夫的个人悲惨遭遇,其实也是千百万苏联人民的遭遇,这部小说一经问世就产生很大的反响,引起同样受到战争残酷迫害读者的共鸣,前苏联评论界给予这部小说极高的评价,把它誉为"长篇史诗式"的短篇小说。本文试图从人物形象的角度对小说《一个人的遭遇》进行简要分析,从而去进一步了解他们身上所体现出的俄罗斯民族性格,目的是进一步去铭记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痛苦,缅怀为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做出贡献的人们。  相似文献   

19.
当代杰出英国女作家卡丽尔·丘吉尔的戏剧创作,深受布莱希特戏剧理念的影响,其代表作《天之骄女》运用布莱希特提倡的"陌生化"手法,分别采取史诗式叙事、事前出场顺序的非线性安排和角色重叠,创造陌生化的间离效果。角色重叠是该戏剧的一大亮点,即同一演员以不同的角色身份出现多次。该剧共15位女性,但是角色重叠后,演员只有7位,除了女主马琳,其他的演员均分饰好几个角色。在此基础上,将角色分为7组,分别从人物的性格、身份、命运等方面来探讨角色的共同点及其关系的成因。  相似文献   

20.
阿莉·史密斯的《秋》入围布克奖短名单,小说以英国公投脱欧为时代背景,由丹尼尔的梦境、伊丽莎白的回忆和公投后英国公民的生存现状三部分组成。以叙事学的视角转换和空间转换两方面分析阿莉·史密斯的叙事手法,通过多变的角度和叙事手法,引发读者对英国的政治形态、民众的生存状态和心理情绪变化等一系列问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