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青少年孤儿是小众弱势群体,但作为社会未来建设者和接班人一份子,他们的生存状况理应受到特殊关注。目前吉林省孤儿帮扶体系尚未完全建立,而这一浩大工程一方面要借助于长效爱心宣传机制的引导借以提高社会关注度,另一方面则更需政府牵头引领社会多方力量的广泛参与。同时地方性专项法规的制定和实行要为其保驾护航。本文以吉林地区为例,调查吉林省青少年孤儿的基本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进而提出长效机制建设和具体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2.
青少年是我们未来的接班人,承载着祖国的希望和建设的重托。可是青少年由于年龄比较小、知识相对较少、生活阅历和社会生活经验不足,对社会又具有强烈的探索欲望。作为孤儿,又没有父母在身边,在适当的时候及时教导他们,引领他们。所以作为一名特殊教育工作者,对孤儿的教育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3.
杨学伟 《现代交际》2014,(12):135-136
青少年孤儿作为社会上的弱势群体之一,大多数孤儿处在一个相对松散的教育管理环境之中,其人际关系、自身成长、自尊、自信等社会适应方面的问题比较突出。随着年龄的增长,增强社会适应能力便成为孤儿成长的重要内容。如何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融入社会、奉献社会,是我们广大教育者、决策者应该思考和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中国一贯关心和重视儿童的生存、保护和发展,尤其关心和重视孤儿的健康成长。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孤儿的生活状况明显改善,孤儿社会福利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政府始终把关心少年儿童的全面发展,作为国家建设的根本大计,并且通过立法、司注和行政手段切实保障儿童尤其是孤儿的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就保障包括现儿在内的公民生存权,作了原则规定。在国家制定的(未成年人保护法)、(收养法)、(残疾人保障法)、(义务教育法)、(民法通则)、(刑法)等法律或法规里,均有保护孤儿,发展儿童事业…  相似文献   

5.
张海燕  李巍  袁颖 《现代交际》2014,(12):141-141
21世纪,人类在科技进步、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同时,越来越关注精神世界的生活与自身发展。为了落实全体孤儿学生的发展,预防孤儿学生产生严重的心理问题,学校通过多途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力图保证孤儿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也为以后幸福的生活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艾滋孤儿是艾滋病预防控制工作中面临的严峻问题,不仅关系到我国艾滋病问题治理的成败,还关系到我国部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合理社会化,从而对和谐社会的构建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7.
近日,吉林省第一家由韩国慈善家金龙成先生鼎力资助建设的一座延边孤儿服务中心大楼隆重举行典礼。金龙成先生是韩国老人福祉协议会会长、韩国社会福祉协议会副会长。他以毕生精力从事国内外慈善事业,成绩卓著。他为了帮助延边州解决孤儿收养问题,自愿出资100万元人民币,与延边州民政部门联手营造孤儿院。已建成的延边孤儿服务中心占地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600平方米,楼内有宿舍、食堂、活动室等配套设施。大楼造型美观,功能齐全。开业后,一批社会孤儿将在这里集中收养,接受教育。这所孤儿服务中心将在延边州乃至全省发挥辐射作用。省民政厅…  相似文献   

8.
实现艾滋孤儿的发展和福利服务有赖于社会的共同努力,有赖于政府资金及人力上的投入,社会工作者应该积极推动政府艾滋孤儿福利方面的工作,帮助社会建立艾滋孤儿与一般儿童相区别的服务机制,建立相关机构,敦促政府、社区、非政府组织、家庭在艾滋孤儿基本教育、营养、卫生保健、身心发展方面的投入。  相似文献   

9.
浙江嘉兴海宁市春苗工作室成立以来,就致力于孤残儿童群体的专业社会工作服务.我们在工作中了解到,除了海宁市福利院的这些孤残儿童,海宁市尚有几十个孤儿分散在亲戚家中生活,为了解他们的生活、成长现状,我们逐户进行了走访,发现他们的需求. 经过走访了解,我们发现散居孤儿失去父母的原因各式各样,成为孤儿的时间也在不同的成长阶段,家庭的变故、父母的离世、舆论的关注都对他们的生活造成很大影响.基于此,春苗工作室以“与爱同行”孤残儿童成长项目为载体,对全市的散居孤儿在生活、学习、沟通交流、个人成长等多方面开展专业社工服务,让他们也能健康、快乐成长.  相似文献   

10.
中国正处在艾滋病大暴发的边缘,艾滋孤儿大量涌现并会继续增加,如何对艾滋孤儿进行救助成为当前基层艾滋病救助工作者的当务之急。本研究力求在全面调查艾滋孤儿帮助现实状况基础上,依据现代社会工作的理念和方法,建立起帮助艾滋孤儿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1.
俄罗斯有近70万名孤儿,且84%为父母健在的社会孤儿。面对严峻的社会孤儿问题,俄罗斯采取了种种举措。安置好社会孤儿,为孤儿的健康发展创造条件,是俄罗斯政权面临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2.
《雾都孤儿》是一部典型的批判主义小说,对世界文学产生了深刻影响。然而至今尚未有学者从批评话语分析的视角探究小说中人物角色的话语建构及其背后隐藏的意识形态。小说中奥利弗孤儿形象的塑造主要体现在及物性、词汇分类和情态的使用上,运用批评话语分析方法揭示当时作品写作背景时期英国社会资本家的腐败和社会底层人民,特别是孤儿的艰苦生活,呼吁构建公正和谐的社会,追求人性的真善美。  相似文献   

13.
万里  于佳琦 《现代交际》2011,(8):151-151
孤儿是社会特殊群体,孤儿学校是集中抚养和教育孤儿的社会福利机构。本文作者通过调查研究,在借鉴孤儿学校55年教育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总结了孤儿学校学生情感方面的心理特点。研究发现:孤儿学校的学生在生活自理能力、自立精神、生活适应能力等方面存在着普通同龄学生所不及的优势,但同时在其他方面也存在着一些不足。本文从情感方面加以总结和探讨,初步分析了孤儿情感成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教育对策,希望能为孤儿群体养教工作提供有利参考。  相似文献   

14.
张维国 《现代交际》2010,(12):271-271
家庭教育是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其中首先是父母)对子女所实施的教育,也包含生活中家庭成员(包括父母和子女等)之间相互的影响和教育。家庭教育是社会大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基础。家庭教育是终身教育,孩子上了小学、中学后,家庭教育既是学校教育的基础,也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延伸。孤儿学校因其特殊性,承担着孤儿家庭教育的重任。本文详细探讨了孤儿家庭教育的内容。  相似文献   

15.
教育学视域下的中国孤儿教育救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2005年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次全国孤儿登记排查行动统计.全国孤儿总数为57.3万人。其中农村户口的孤儿占总数的86.3%。也是从2005年起。中国孤儿状况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中国孤儿救助渐渐地从以前偏重生活和替代性养护救助扩展到生活、养护、教育、医疗、心理等全方位的救助。但是,对于孤儿的教育救助因为受当前中国儿童福利制度发展阶段的限制,还存在着诸如缺乏教育界学术研究关注、忽视教育本质、违背教育规律以及救助模式缺乏教育学视域内评价维度的问题。百年大计,教育为先。教育救助对于孤儿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亟待学界尤其是教育学界的更多关注。  相似文献   

16.
何金玲  任威 《现代交际》2010,(10):156-156
作为一名孤儿教师,我已经在这块特教事业的土地上耕耘了三年。面对这群自尊心强、敏感、个性鲜明的孤儿学生,我们作为孩子们的老师和母亲,每天都在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快乐生活而努力工作着。在吉林省孤儿学校这所特殊的教育单位,孤儿学生的自主管理不仅体现在让学生在综合素质上能够得到全面发展,重点在于师生能够创造一个和谐家园氛围,使学生安心学习、乐观生活。  相似文献   

17.
成年也孤儿     
一个人无论多大年龄,没了父母,他都成了孤儿。他走入这个世界的门户,他走出这个世界的屏障,都随之坍塌了。不论承认与否,即便我们成年已久,有独立的经济收入,甚至已组建家庭生儿育女,但在情感结构和生活需求上,我们对父母仍有着过多依赖甚至索求。家庭的亲密关系,把父母的奉献形象理所当然地根植我们心中。然而当有朝一日我们不得不面对他们过世、成为"成年的孤儿"时,那些倾巢而至的疼痛、失落、焦虑、自责,却几乎让我们的心灵和生活迷失方向……  相似文献   

18.
齐书春  任威 《现代交际》2011,(10):186-186
坐落在吉林省长春净月经济开发区的吉林省孤儿学校是一所集养教为一体的特殊教育单位。这所学校收养了近千名的来自吉林省的孤儿,他们的年龄段在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生活来源主要来自政府拨款。许多的爱心人士对孤儿学生捐款捐物,以表达对孤儿学生的关爱。正是在这样的生活环境下,孤儿学生应有比普通家庭出身的学生更有感恩之心,以回报社会。但是部分孤儿学生却对他人的帮助无动于衷,他们的感恩思想越来越被现实淡化。因此,对孤儿学生加强感恩教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9.
艾滋孤儿家族抚育模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农村部分贫困地区出现了“地下卖血”现象,受此影响感染艾滋病毒而死亡的人数不断增加,艾滋孤儿也随之增加。根据国务院防艾办2006年对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的不完全统计,我国因艾滋病致孤儿童已有8644个。而艾滋孤儿人数也将随着艾滋病人死亡数量的上升而增加。湖北省均川镇自1998年首例艾滋病人死亡以来。截至目前,艾滋孤儿总数达140余人。艾滋孤儿在人生历程中将经历严重危机,如家庭结构缺失、经济贫困、缺乏心灵上的关爱等等。为了帮助他们度过危机.最重要的手段是要对他们进行合理科学的抚育。合理科学的抚育有利于孩子过上正常的生活和健康地成长。本文通过对湖北省均川镇艾滋病家庭的实证调查,全面分析家族抚育模式的运行条件及运行效果,证实该抚育模式的可行性与适用性。  相似文献   

20.
大龄孤儿教育救助是孤儿发展型福利中的薄弱环节,关系到其能否摆脱福利依赖,实现自立自强。同时,大龄孤儿长期滞留孤儿院引起福利院人满为患的问题亟待解决。大龄孤儿"增能型"教育救助模式注重挖掘大龄孤儿潜在能力和优势,在救助主体和救助客体分工协作的条件下达成一种良好的救助循环,实现大龄孤儿教育救助理念的转变,同时构建个体主动增能和外力推动增能相互补充的合理救助结构。因此,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及教育机构的引导作用,促使孤儿福利向青年乃至成年阶段延伸。大龄孤儿"增能型"教育救助模式对于消除贫困的代际传递,完善我国儿童福利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