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奉命收复南沙群岛 民国三十五年(1946),我国对日抗战胜利后的第二年,9月下旬,我带领十一位海军各级初级军官,和一伙抗战期间服膺蒋委员长“十万青年十万军”号召,投笔从戎的大专学生,在青岛中央海军训练团接舰班受训完毕,接任了美赠我国坦克车登陆舰中业号舰长,我的军衔是海军少校。  相似文献   

2.
左景伊 《中外书摘》2010,(10):64-66
清光绪初年(19世纪70年代),左宗棠在新疆讨伐阿古柏,收复乌鲁木齐、和阗以后,被朝廷调回京师。左宗棠虽然走了,但他在荒凉的西北留下了一片美丽而壮观的景色,即世所艳称的“左公柳”。  相似文献   

3.
王文吉 《现代交际》2023,(3):60-66+122-123
抗战遗迹遗址是日本侵华时期在中国大陆及港澳台地区遗留的现实存在物,昭示并保存了日本在中国犯下的种种罪行。保护抗战遗迹遗址是我们当代人义不容辞的责任,不仅仅是因为它们受损严重且多数没有得到适当保护,更是因为抗战精神是当代宝贵的精神财富,弘扬了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是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不朽动力。本文追溯了抗战遗迹遗址保护的政策指引并枚举中国部分地区抗战遗迹遗址受损严重、亟待保护的情况,以此昭示保护抗战遗迹遗址的重要性和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4.
仁山 《老年世界》2014,(21):44-44
1月17日中共西北局决定宁夏工委与伊克昭盟工委合并为宁绥工委,朱敏为书记。宁绥工委与三边地委在一起办公,对外称中共三边地委统战部。2月27日人民解放军收复开鲁县城。  相似文献   

5.
易惟谦 《老年人》2011,(9):25-25
我喜欢古玩和收藏,始于上世纪四十年代。祖父曾在清朝为官,跟随左宗棠收复过新疆,身后留下了一些文物。幼年时,我常在家中的夹壁(藏文物的空间)把玩文物,一待就是大半天,慢慢地便培养起了对文物的喜好。  相似文献   

6.
台湾省彰化县秀水乡,有一个约三四百户人家的村庄,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人称“陕西村”。1655年,郑成功北伐抗清时,清将马信率兵投向郑军,被封为“建威伯”。几年后,马信随郑成功收复台湾。在与荷兰殖民者的战斗中,马信和他的陕西籍部下英勇抗战,立下了赫赫战功。台湾收复后,马信及其部下便在彰化县秀水乡安家落户。他去世后,原来的部下便在当地建一祠堂,纪念这位爱国将领。久而久之,祠堂变成了庙宇。由于马信面貌较黑,人称“乌面将军”,所以庙宇也名为乌面将军庙。由于庙旁的居民都是陕西籍人,人们就把此地称为“陕西村”。…  相似文献   

7.
今年是抗战胜利63周年。在此之际,我忆起了64年前的一段往事。 事情发生在1944年春天一个夜晚。在迁安县(现迁安市)东峡口村东有一排伪治安军驻防的炮楼,我八路军大队在炮楼门前从南向北通过。炮楼前宽一丈、深一丈的壕沟已由当地群众用柴草填平,上面又铺上木板。正在炮楼上站岗的伪军龙得泉,是一个早已不甘心当亡国奴,替日本鬼子卖命,  相似文献   

8.
战地断鸿     
今夜我在灯下想着父亲。 在灯下,我翻阅《滇西抗日血战纪实》,想起抗战后期,父亲在五十四军强渡怒江、仰攻高黎贡山的经历,又在一段段硝烟文字中看到他当连长时的身影。  相似文献   

9.
胡静怡 《老年人》2010,(5):44-44
八年抗战,亿万中华儿女勇赴国难,饮弹浴血,谱写出一曲曲爱国主义与民族精神的壮歌。1945年,抗战胜利后,驻湘七十一军在长沙举行追悼阵亡将士大会,会场悬联为:雪百年耻辱,复万里河山,秦汉无此雄,宋元无此壮;写三楚文章,吊九原将士,风雨为之泣,  相似文献   

10.
1947年5月我军收复通辽,只是击溃了敌人,未能彻底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原驻守在通辽的敌人达理扎布匪部已狼狈地向彰武方向逃窜。而田久安所指挥的通辽县保安团和辽北骑兵十八师、二十五团盘踞于钱家店、大林站一带,窥伺战机,妄图顽抗。田久安部是敌人在通辽地区的指挥中心,熟悉当地情况,有电台,美式装备,有一定的战斗力。  相似文献   

11.
孙纯福 《老年人》2009,(2):28-29
一位仍健康活着的远征军老战士,名字竞被刻上烈士陵园的墓碑?这听起来有点不可思议,但却确有此事。这位老战士就是原籍长沙、现居住在云南腾冲县的周光永老人。  相似文献   

12.
抗日战争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反侵略战争,也是一场关系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在这场誓死保卫国家、勇于牺牲的正义战争中,中国人民表现了大无畏的精神,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抗日团体和抗日英雄,这为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这一精神财富也成为我们现代影视剧创作的源泉,一大批具有艺术高度和审美新体验的抗战题材电视剧呈现在荧屏上,成为我们铭记这段历史,认识这场战争的最直接的形式。进入新时期抗战题材得到了不断的发掘和拓展,逐渐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和特点。  相似文献   

13.
抗战时间从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开始算起,至1945年结束,共十四年抗战,中国人民取得了近代以来史无前例的反侵略的胜利。战争的胜利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物质条件极其匮乏的情况下,精神食粮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中等教育入手,围绕抗战这个主题,逐一分析发展中等教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红军顺利入驻陕北之后,张闻天的表现愈发积极,在中共中央所主持的会议上多次发言。对此学术界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对于1937年后张闻天的理论成果则很少讨论,因此具有理论层面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9·3阅兵向全世界展现了"中国力量",唤起每一个人对和平的向往和坚守;9月28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70届联合国大会发表重要讲话,强调继承和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国际舞台上奏响了中国人民热爱和平、珍惜和平的时代强音,让抗战精神再放光芒,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注入了不竭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6.
柯胜雨 《中外书摘》2014,(11):76-78
公元7世纪中期,东北亚霸主高丽(即高句丽)在维持了两三百年的统治后,面临着日渐崛起的中原帝国——大唐的严重挑战,唐太宗、唐高宗父子为了收复辽东失地,先后发动了八次讨伐高丽的战争。同时,高丽的仇敌新罗与大唐帝国结盟,共同对付高丽。倭国为了控制半岛,加入到高丽阵营,与高丽的另一盟友百济结成丽一济一倭联盟,对抗唐一罗联盟。终于,白江口一役,唐军击溃倭军,彻底将倭国的势力驱逐出朝鲜半岛。  相似文献   

17.
陈清清 《公关世界》2008,(11):23-24
在中国抗战期间,深谙公关之道的宋美龄曾先后访问过印度、美国、加拿大、埃及等国,为抗战的中国助过一臂之力。  相似文献   

18.
王心文 《当代老年》2011,(12):29-30
八路军“夜袭阳明堡飞机场”的英雄事迹,存八年抗战中几乎家喻户晓。 1937年10月上甸,侵华日军突破山西省北部国民党军防线,侵占代县、崞县后,继续南犯。国民党军退守忻口一带,阻止日军进攻太原。为配合国民党军作战,八路军第一二九师第三八五旅第七六九团团长陈锡联奉师长刘伯承的命令,率该团在代县、崞县以东地区,执行侧击南犯日军后方的任务。  相似文献   

19.
李来财 《当代老年》2006,(10):31-31
1945年8月12日,“芷江受降”宣告了侵华日军的彻底失败,这个振奋人心的消息立即传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当时,北城重庆召开了一个有各界人士参加的庆祝会,热闹非凡,会上的猜灯谜节目更是吸引了大批文人,竞猜者众。其中有一条谜语令与会者饶有兴趣,争论不休。  相似文献   

20.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发出投降诏书,宣布日本无条件投降,经过八年浴血抗战取得胜利的中国人民与国共两大党,顿时面临“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是和是战,不容不当即作出抉择。美苏两个大国也在密切关注着形势的发展,并促使这一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