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郑功成 《职业》2010,(10):70-70
在中国社会保障论坛第四届年会上,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功成指出,我国社会保障发展的战略目标与任务,即是在坚持公平、正义、共享的原则下,尽快实现基本保障制度普惠全民的初级目标,再在逐渐缩小不同群体之间权益不平等现象的条件下,健全整个社会保障体系,最终迈向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福利社会,  相似文献   

2.
《社会保障评论》2020,4(1):F0002-F0002
2019年12月7日,由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主办,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养老金分会承办,太平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浙江省社会保障发展研究中心、浙江大学老龄和健康研究中心协办的“第二届全国养老金高峰论坛”在杭州举行木次论坛的主题为“高质量养老金体系建设”浙江大学党委副书记邬小撑教授、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长郑功成教授先后致辞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院长金维刚、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农村社会保险司副巡视员高帆、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郑秉文、西北大学教授席恒作主题报告。  相似文献   

3.
中国的社会保障改革已经走过了十多年的历程,但仍有待于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长远发展道路.最近,郑功成教授潜心撰著的(论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道路》一书由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它以三编十六章、计51.8万字的恢宏篇幅,描述了中国新型社会保障制度的理论篮图.著名学者、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雷洁琼先生特为本书作序,赞许这是“一项有中国特色的创新性理论成果”.《论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道路》一书分为引论、总体发展篇、体系结构篇和运行机制篇四大块.引论揭示了全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主题,对社会保障、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商业保险、社会保障基金等重要概念作出了科学的界定.总体发展篇以社会保障理论与实践的历史的发展为线索,透视了社会保障发展进程中的若干规律.在此基础上,作者提出了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道路的理论命题,并对这一命题的基本目标与总体特色等进行了深刻论述.体  相似文献   

4.
湖北人民出版社新近出版的武汉大学郑功成教授新著《中国社会保障论》一书,从社会发展与市场经济改革的研究视角出发,采用纵横结合的研究手法,以46万字的篇幅,全面、系统地探讨了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历史、现状及未来发展问题。 首先,该书剖析了社会保障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一方面,作者通过对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纵向考察,提出了“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社会保障是与国家的产生、发展相关的命题”的观点,介绍了中国历代社会保障思想及其政策实践的发展脉络,描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保障制度及其各子系统所走过的“从创建→调整→挫折→恢复发展的曲折的道路”;并联系当代中国的经济改革与社会变革,揭示了现行社会保障制度因其内在缺陷而在事实上已成为中国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和重要制约因素,从而必须加以改革和重建,另一方面,通过对世  相似文献   

5.
李锐  刘明合 《现代交际》2023,(2):27-34+121-122
社会主义社会保障是推进共同富裕的重要制度保障。马克思社会保障思想在批判资本主义社会财富两极分化的基础上,指出社会主义社会保障要以实现共同富裕为实践指向,致力于缩小贫富差距,实现共享发展。在马克思社会保障思想的指导下,应不断优化公共服务,完善收入分配体系,发挥国家在社会保障中的主体地位作用,确保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发展完善,为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6.
2017年,社会保障研究在我国取得重要进展,产出不少有价值的前沿成果,这突出表现在如下方面: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研究习近平民生思想,丰富社会保障分析的指导理论;探讨社会保障和国家治理关系,梳理中国社会保障史,努力夯实社会保障研究的学理基础;聚焦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难点,回应政策完善的现实需求;分析国外典型国家的经验与教训,体现社会保障研究的全球观与世界史观。在未来,中国社会保障研究须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思想的指引下,进一步强化学理研究和国内外政策分析,讲好中国社会保障故事,为中国社会保障体系优化和向世界贡献中国社会保障文明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7.
2022年,中国学界对社会保障理论和政策的研究成果丰富。这主要包括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保障系列重要论述、共同富裕与社会保障、百年党史与社会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社会保障发展等中国社会保障重大理论问题的研究,中国经济、社会、人口等新环境特征下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社会保障、数字经济和新业态与社会保障、少子高龄化和银发经济、理性看待国外典型国家社会保障改革等社会保障理论热点研究,以及对养老保险体系优化、医疗保障制度完善、贫困治理与社会救助改革、社会福利体系升级、第三次分配和慈善事业发展等中国社会保障政策改革重点的研究。在未来,应当运用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努力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保障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进一步强化对社会保障理论和中国社会保障改革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2008年11月1日,一份由全国人大常委、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功成牵头、200多位专家学者参与的历时一年多时间完成的“中国社会保障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正式发布。该报告从全局及长远角度对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战略目标、步骤与措施进行宏观规划,同时就社会保障体制改革、政府责任与制度优化提出框架性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社会保障与之相适应,客观上既要否定单一层次的传统模式社会保障制度,也要更新西方国家的社会保障体制所固有的模式,实现制度和体系的创新;即要构建一个法制健全、各项制度完整、组织管理统一、基金运作规范、社会服务有序的纵横向之间相互协调,体现社会保障制度多层次,避免社会保障财务危机,保障人民基本生活需要,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适合国情、国力、可持续发展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体系。这是中国现阶段对社会保障制度进行总体改革并整体协调推进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目标。  相似文献   

10.
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是国家发展的基本任务之一,社会保障制度则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和建设取得了伟大成就,但从共同富裕的视角看,还存在诸多缺陷,因而要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以适应共同富裕的进程。具体而言,社会保障制度要实现三个“增强”:增强反贫困功能,增强收入再分配功能,增强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性。据此,现阶段的重点是:优化社会保障项目体系和层次结构,改进社会保障制度和政策设计,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运行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养老保障改革与发展战略——老有所养及其发展路径》是国家社会保障制度发展战略研究的分报告之一。该报告以《中国社会保障发展改革与发展战略(总报告)》为指导,以实现人人老有所养为目标,在客观分析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与挑战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养老保障制度改革与发展的宏观思路和目标体系,以及渐进的发展阶段与推进步骤,  相似文献   

12.
现代社会保障是伴随人类现代化进程而兴起的一种制度文明,它以依法确立的共享机制缓和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劳资矛盾、弥补了市场失灵、促进了社会平等,成为各国现代化进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制度安排。中国走的是有别于西方国家的现代化新路,创造的也应是与之相适应的中国特色社会保障新制度文明,它除具有遵循法治、政府主导、互助共济、促进公平等各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共同特征,更呈现出以坚持人民性为根本立场、追求目的性价值而非工具性价值、蕴含中华本土性元素、能够与时俱进地应对新问题新挑战,以及在中国特色政治、经济制度加持下更具可持续性等特征。基于这一目标导向,我国需要将社会保障完整地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在全面评估现行制度和借鉴国外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尽快厘清其建制理念、发展目标与功能定位,在不断优化现行制度安排的条件下,全面建成能够长久支撑起共同富裕的福利中国大厦的中国特色社会保障制度,为人类发展贡献出新的社会保障制度文明。  相似文献   

13.
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关键。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日益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作为化解社会成员社会风险、提升社会福利、保障社会保障权益的制度安排,以社会保障体系现代化和能力现代化的高质量发展,通过包容性、共享性和发展性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实现社会保障对共同富裕的收入增加、收入调节与政策赋能机制,从而有效促进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4.
本文提出了一个异质性劳动力市场中政府面临的“不可能三角”困境理论,即“收入公平”“经济效率”“充分就业”三个目标难以同时实现。“不可能三角”困境影响了各国的社会保障模式的选择:市场模式侧重“经济效率”和“充分就业”,但导致收入差距较大;福利国家模式侧重“收入公平”和“经济效率”,但存在较大失业缺口;国家保障模式选择了“收入公平”和“充分就业”,而牺牲了一定的经济效率。本文认为我国则采用了根据社会主要矛盾的判断动态调整社会保障模式的策略。破解“不可能三角”需要保持社会保障体系核心功能不动摇,推动教育医疗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在对本国国情的分析基础上,选择恰当的具体策略启动“第四维度”,从而解决当前三个目标之间的冲突。  相似文献   

15.
《社会保障评论》2020,4(1):F0003-F0003
2019年11月23—24曰,由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社会保障学会联合主办,华东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中国社会保障学会社会救助分会承办的“第六届中国社会救助研讨会”在上海举行。本次会议的主题为“中国社会救助制度的改革与立法”、华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梅兵教授、我会会长郑功成教授、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副代表马杰先生致辞。民政部社会救助司司长刘喜堂、民政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王杰秀、中国社科院研究员唐钓、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杨立雄、南开大学教授关信平、南京大学教授林闽钢等作大会报告。  相似文献   

16.
中国社科院发布《2012年产业蓝皮书》称,中国当前的产业国际竞争力处于第一位。同时,中国已迈入中上等收入国家行列——2011年我国人均国民总收入为4260美元。对此,一些网友公布了自己的收入,为自己拖了国家的后腿感到"羞愧"。  相似文献   

17.
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保障制度是基于国情的历史选择。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在引入到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后,充分发挥出在市场经济中的积极作用,较好地化解了市场经济改革带来的社会风险,并不断探索中国社会保障的制度模式,但在总体上还是一种被动的适应性发展。这种被动适应性发展包括:回应国有企业改革,成为市场经济的配套机制;为应对国企改革和经济危机冲击,呈现出边缘地位和应急的特征。21世纪以来,我国公共政策的重心实现了从经济政策到社会政策的历史性跨越。中国式现代化为社会保障自主性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多种可能。社会保障制度将进入自主性发展的新阶段,主要表现为:进入国家推进共同富裕政策体系的中心,成为国家整体性治理的重器;形成较强的自适应能力,充分发挥出协调作用;主动选择多目标集成,实现多目标的协同发展。社会保障制度自主性发展形态也具有多样性,即以人民为中心的社会保障、大国的社会保障、实现共同富裕的社会保障、家国一体的社会保障。  相似文献   

18.
杨翠迎 《科学发展》2010,(12):54-70
本文以促进上海城乡社会保障协调发展、提高上海社会保障效力为目标,研究完善上海社会保障机制的方法和策略,在对上海现行城乡社会保障机制进行现状评估的基础上,重点从三个方面进行突破:一是对上海社会保险项目重新进行目标定位、对覆盖的人群进行重新界定,进而对上海社会保障体系进行“顸层设计”,提出完善的上海城乡社会保险制度体系及内容;二是着重探讨上海社会保障城乡待遇的合理梯度和各基本社会保险项目之间的衔接机制,以探寻实现社会保障目标模式的路径及其手段;三是提出“十二五”时期上海市城乡社会保障机制建设的主要目标、任务,以及实现目标任务的时间表和保障措施,以期为政府决策提供咨询和参考。  相似文献   

19.
武汉大学社会保障研究所是于1995年12月正式成立的一家以社会保障及其相关领域的理论研究与人才培养为已任的独立研究机构。它的成立是武汉大学适应市场经济改革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进一步加快社会保障建设与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有专、兼职研究人员11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1人。所长为郑功成。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统价值观念的践行与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传统社会保障制度的内容、形式及其功能构建是价值观认同的重要基础,其形成与发展以深厚的中华文明为底蕴。本文试图从传统文化与价值观的视角出发,揭示中国传统社会保障制度变迁的思想线索和内在机制,同时对其精神内核和价值向度进行深入的刻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寻传统社会保障价值观与现代社会保障核心理念的相互推动与耦合,从而把握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构的内在逻辑,为下一步社会保障制度体系的高质量发展提供经验智慧和思想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