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以湖南省长沙市为例,从人文长沙、生态长沙和活力长沙等三个方面分析了的城市文化;从大力发展湖湘文化旅游,构建人文支点;积极推广红色旅游,为提升旅游品位,务实旅游重点;发展会展旅游,打造新的旅游经济增长点;充分发展生态休闲旅游,塑造城市亮点等四个文化节点为长沙创建中国最佳旅游城市进行了一定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从生态长沙,人文长沙和活力长沙等三个方面分析了长沙的城市文化形象;以城市文化形象为切入点,从大力发展湖湘文化旅游,构建人文支点;积极推广红色旅游,为提升旅游品位,夯实旅游重点;发展会展旅游,打造新的旅游经济增长点;充分发展生态休闲旅游,塑造城市亮点;等四个文化点为创建中国最佳旅游城市提出了初步的策划.  相似文献   

3.
行政区划是国家权益的地方配置,行政区划对旅游经济发展的刚性约束称为行政区旅游经济。旅游城市行政区旅游经济有多种表现形式:某些旅游资源所在地的地方政府对资源无管辖权,行政等级关系混乱,造成行政飞地;旅游区跨越行政区边界,旅游区内部联系被行政分割,开发上以邻为壑;旅游城市地名变更提高了城市知名度,同时引发一系列问题;行政区划调整导致旅游资源在旅游城市之间分化与重组。解决这些问题的主要思路有:行政区划体制创新;淡化行政区概念,强调旅游区间固有内在联系;建立跨行政区域的旅游协作区,成立相应的管辖或协调机构。  相似文献   

4.
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活动是近些年由国家旅游局发起的一项全国范围的旅游建设活动。“创优”是现阶段旅游发展与城市建设一体化的客观需要 ,是深度开发旅游产品 ,实施品牌战略的有效手段 ,是实施政府主导型旅游发展战略的具体体现 ,根据福建省旅游业发展实际 ,创建优秀旅游城市活动与旅游业发展具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5.
欧洲各国城市高度重视整体传统建筑风貌的保护和旅游问询业、双层观光巴士的发展,历史文化类博物馆的旅游开发一直长盛不衰;高星级酒店特别注意保持和充分展示自身及其所在城市的历史文化特色,低星级酒店则讲究简约、实用,卫生条件俱佳,且员工数量少而素质高,服务理念突出以人为本;铁路旅游优势明显,方便游客;城市旅游宣传理念先进,促销手法到位。这些都值得中国城市借鉴。但欧洲城市旅游业也存在3星级及其以下的低星级酒店硬件设施相差悬殊、火车站候车设施和工作人员普遍不足、一些工作人员的业务熟练程度和服务质量有待提高等突出问题。中国酒店的规模和硬件一般超过欧洲,软件服务水平的差距也正在缩小。  相似文献   

6.
在综述国内有关城市滨水区旅游开发的文献基础之上,对苏州市沿江地区休闲旅游产品开发的必要性、开发策略和具体措施进行了探讨.希望能对我国城市滨水区休闲旅游产品开发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无锡作为一个有着丰富旅游资源和深厚文化底蕴的现代化都市,在发展旅游经济、提升城市形象方面面临着巨大的机遇与挑战。现代意义的"山水城市"具有生态性和时代性。目前无锡市的旅游形象设计缺乏个性,地域性不明显,缺乏整体性。应通过理念识别、行为识别、视觉识别设计提升无锡市的旅游形象,打造优美的山水城市。  相似文献   

8.
黑松 《新天地》2016,(5):40-41
近日,国家旅游局出台《旅行社老年旅游服务规范》,将于今年9月1日起正式实施。该服务规范对旅行社推出的老年旅游产品和相关服务做出了要求,包含行程设计、接待服务、后续反馈等环节,涉及了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要素。  相似文献   

9.
我们现在已经处于“任何一个地方都是潜在的旅游地,任何一个人都是潜在的旅游者”的旅游发展阶段,竞争的加剧使得旅游业由资源驱动、市场驱动进入到现在的形象驱动,旅游城市形象的塑造成成为具有旅游资源的城市发展旅游业、发展城市经济的关键因素,因此旅游城市形象的研究尤其是中小旅游城市形象的研究显得非常重要。本文通过对旅游城市形象研究的趋势、必要性,施秉县旅游城市现状、旅游城市形象现状分析,通过对施秉县旅游城市形象的定位——即“我是谁”的城市的自我定位和审视,提出施秉县旅游城市形象的经营策略。  相似文献   

10.
以"一带一路"沿线中国16个沿海主要节点城市、19个内陆主要节点城市为研究对象,借助修正的万有引力模型分析节点城市旅游经济空间网络的联系度,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从网络密度、网络中心性、核心-边缘模型三个维度研究节点城市旅游经济空间网络结构。研究结果显示:"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了主要节点城市旅游经济联系度的提高,沿海节点城市中的上海与杭州、内陆节点城市中的重庆与成都在2012年与2016年均保持了最高的旅游经济联系度;沿海节点城市旅游经济空间网络中,上海是核心节点,广州、厦门是次核心节点,共同控制沿海节点城市联系网络;内陆节点城市旅游经济空间网络中,重庆、武汉是其双核心节点,协同控制内陆节点城市联系网络;位于城市群内部的节点城市具有更稳固的网络中心地位。因此,应着力提升节点城市旅游经济实力,强化节点城市旅游资源优势,强化节点城市旅游经济空间网络联系,以推动中国旅游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本文试图通过“穿青人”、“银水寨”和“藏羌村”的“个案”分析 ,说明中国“旅游民族”的产生及其影响。因开发“民族旅游”而派生出来的“旅游民族”现象是多向、多因的互动过程 ,既有政府为发展、加速增长、解决中西部少数民族地区与东部发达地区差距增大的政治、经济和社会考虑 ,也有被“开发”的少数民族借此突出并推进自身地位及价值的历史、文化意图。“民族旅游”拓宽了中国旅游行业的“产品”范畴和客源种类 ,有利于境内外市场的未来竞争 ,“旅游民族”的出现则强化了中国社会“多元一体”结构中的族群身分及其各自不同的文化分野。由于“开发”在目的上的短期功利色彩以及参与“开发”双方之主体性的不对等 ,“旅游民族”每每处于商业化的“被表达”状态 ,他们的想法和声音不同程度也受到干扰和扭曲。如何解决此类可归为具有普遍意义的“发展与保护”的问题 ,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构建"美丽中国"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对全面提升美好乡村建设水平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美丽中国"乡村旅游能盘活乡村旅游资源,是乡村旅游未来发展的方向,能提高人民幸福指数。"美丽中国"乡村旅游发展模式主要有三种:以区域旅游资源为基础的发展模式,以开发经营主体为导向的发展模式,以及以旅游产品项目类型为依托的发展模式。"美丽中国"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应创新旅游资源依托,拓展开发经营主体,丰富产品项目主题。  相似文献   

13.
[摘要]2012年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国家“五位一体”建设高度,并明确提出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基础,努力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的“美丽中国”诗化愿景。2013年“美丽中国之旅”正式成为我国整体旅游形象,进一步强化了生态文明建设对旅游发展的重要作用。旅游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充分考虑旅游利益相关者各方现实情况,强化生态文明开发观,确保旅游开发合理有序;倡导生态文明消费观,提升旅游者的生态文明意识;树立生态文明认知观,推动利益相关者各方积极参与;形成生态文明利益公平观,实现代内和代际公平。  相似文献   

14.
《女人世界》2008,(8):89-89
2008—2009年度第八届世界城市旅游小姐国际大赛广东总决赛新闻发布会于7月6日在深圳市深航锦江国际酒店隆重举行,本次活动由中华民族文化交流工作委员会、蓝天国际文化产业集团、深圳市雅途文化传播有限公司、F1摩托艇中国运营商深圳天荣投资有限公司、香港皇冠国际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联合主办.深圳雅途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承办,  相似文献   

15.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目前至少有100个城市提出了打造"低碳城市"的口号,没有一个省份缺席。但有专家指出:"我国并没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低碳城市。"这位专家的意思很明确,中国的低碳城市大多名不副实,有一种"大泼冷水"的味道。中国的低碳城市名不副实,固然在一定范围内存在着,但中国低  相似文献   

16.
张筱萱  袁伟 《金陵瞭望》2011,(14):11-12
2010年度.全市旅游总收入完成951.61亿元.旅游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5.7%。在已经确定的全市“十二五”旅游发展规划中指出.到2015年.全市旅游总收入要超过2000亿元.旅游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要达到7%。作为六朝古都,  相似文献   

17.
近来,不少大陆游客到台湾旅游后,都有这样的第一观感:看起来台湾已经远远不如大陆了——街道狭窄、设施陈旧、大城市中人流拥挤、偏远山区则贫困落后……然而,在台湾旅游,我却有一个小小的发现。在台湾,地铁有一个别样的名字叫做"捷运"。捷运车厢中的座位颜色是不一样的,普通的座位是浅绿色的,而车门附近为"老幼病孕"  相似文献   

18.
在不断升温的中国城市研究中,传播学基本处于缺席状态.然而传播的各个面向——信息传递、公共交往、意义生成等等,都在现代城市的情境中得到彰显.以“上海再造”的研究为例,无论是城市物理空间的更新,还是城市精神文化的重构,在具象空间再生产和抽象精神新阐发两个方面,传播的视野都可能提供别开生面的阐释.  相似文献   

19.
《北方人》2009,(9)
如果说,美国学者约瑟夫·奈十几年前提出软实力概念时,人们还不太理解其要义的话,那么在今天的中国,软实力正成为国家形象和城市力量建设的一个重要指标和路径。中央高层将提高文化软实力提升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而很多城市管理者也对此投注热情。但很多城市在对软实力概念和  相似文献   

20.
超大型城市社区的“城市病”及其治理是当前我国城市治理面临的重要难题。北京“回天地区”作为世所罕见的超大型城市社区,呈现出人口过度膨胀、交通严重拥堵、公共服务资源严重匮乏、社区配套及街区公共设施严重短缺等一系突出的“城市病”问题,成为北京以至全国城市化进程中城市治理的最典型难题之一。基于全周期管理理论视野,“回天地区”城市病的成因主要表现在城市功能空间全周期的分裂,从而导致“单工”城市与“城市功能孤岛”;市民生活全周期的割裂,从而导致主体的消解;城市文化全周期的断裂,从而导致场景的消弭;城市治理全周期的撕裂,从而导致权力与权利的失衡。有鉴于此,在超大型城市社区更新改造中应注意把握如下政策路径:缝合既有城市功能空间,构建全周期复合型城市功能区;重新确立市民的主体地位,完善全周期市民公共生活服务体系;强化场景营造,打造全周期城市文化体系;坚持共建共治共享,赋予城市治理新动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