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0 毫秒
1.
秋放自育鱼种七月份水稻栽完,在稻田中套养夏花鱼种。培育三个月,10预分起捕,消毒处理后投放到池塘中,每亩放养鱼种270公斤,其中草鱼占4096,白鲢35%,鲤鱼15%,鲫鱼花鲢5%。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稻田养鱼规模的扩大和单产的提高,许多地方鱼病防治工作没有相应跟上,鱼病的发生与蔓延日益严重,造成稻田养鱼重大经济损失,也挫伤了部分养鱼户的积极性。为遏制鱼病发生,确保稻田稻、鱼双丰收,应加强鱼病防治措施。(一)、严格消毒。第一,稻田消毒。多年养鱼且鱼产量较高的稻田,鱼病病原体种类复杂,数量较多,更要严格消毒,在养鱼前7—10天,亩用50—70公斤生石灰,  相似文献   

3.
在秧苗返青后,每亩可放养规格10厘米的大口鲶鱼种30尾,其它鱼150尾左右,按常规格的稻田养鱼方法管理,每亩可获大口鲶成鱼40公斤以上,其它成鱼50-100公斤。其技术指导是:(一)饲养管理。(1)饲料投喂:大口鲶的饲料有冰鲜鱼、螺蚌肉、  相似文献   

4.
王志谦 《小康生活》2002,(11):23-23
(一)供鱼种越冬的稻田要求蓄水深,避风向阳;最好是东西长而南北窄,呈东西走向,且要光照好,水源充足,保水保肥力强。(二)要在稻田四周开好鱼沟,中间挖“十”字沟,做到沟沟相通。在田块西北面挖一个比田底深50~80厘米,面积为5~10平方米的水凼,上面用稻草盖棚,用以遮挡寒风霜冻。用从沟内挖出的泥土加高、加固、加宽田埂,一般沟水深60厘米。(三)以草鲤鱼种为主要的田内需投喂精饲料和少量青草或菜叶。寒冬还可用煮熟的山  相似文献   

5.
池塘80:20养殖模式,源于美国斑点叉尾(鱼回)的养殖,是以吃食性鱼如鲫鱼、草鱼、鳊鱼、青鱼等为主养品种,以滤食性鱼(花白链)为搭养品种,最终产出占总产量80%的主养鱼和20%的搭养鱼的一种养殖模式。1、养殖条件:(1)池塘。面积5—10亩为宜,水深1.5—2.0米;池底平坦,少淤泥;四周洁净,无杂草;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溶氧丰富,pH 值7.5—8.5;池埂坚实,不渗不漏。(2)设施。增氧机、水泵等,进排水口设拦鱼栅,进水口用20—40目的筛绢过滤,阻止  相似文献   

6.
一、南方大口鲶的养殖在秧苗返青后,每亩可放规格10厘米的大口鲶鱼种50尾,搭配其它家鱼200尾,每亩可获大口鲶成鱼30公斤以上,其它成鱼100—150公斤。1.饲料投喂:饲料有蚯蚓、动物内脏等。一般日投饵2次,即清晨6:00左右一次,下午5:00再投一次。2.鱼病防治:发现病情后,将全部鱼种集中,用20ppm 高锰酸钾溶液浸洗15分钟,将鱼散开后换新水,第2—4天用  相似文献   

7.
江苏稻田养鱼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是对传统稻作农耕的合理发展,其发展经历了唐代的挫折,至迟在明代,已经成为一种比较普遍的复合农业生产方式,放养鱼种逐渐多样化。民国时期,江苏出现了专门机构指导稻田养鱼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后,经过了4个阶段的发展,江苏稻田养鱼走向了成熟。稻田养鱼作为一种农业多种经营,是生物多样性在宏观系统层面上的有效利用,在江苏稻田养鱼系统中,水稻是主体,鱼类是绝对优势种群。结合江苏稻田养鱼的历史和生物多样性的思想,提出了江苏稻田养鱼今后进一步发展的对策:遏制水体污染,保护稻田养鱼的生物多样性;增加养殖对象,加强稻田养鱼的生物多样性;强化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稻田养鱼的技术水平;健全服务体系,规范稻田产鱼的市场管理行为;改善生产条件,完善稻田养鱼工程的硬件设施。  相似文献   

8.
新挖鱼塘放养鱼苗要注意四个方面的问题。(一)要投放大规格鱼种。鲤、鲫鱼种应在8厘米以上;草、鲢、鳙鱼种应在17厘米以上。投放前几天,将池塘水深加至20厘米,每667平方米水面施生石灰75千克,清塘消毒,预防病害。(二)要重施基肥。鱼种放养前,每667平方米水面应施经过发酵的人、畜、禽混  相似文献   

9.
我站经多年反复实验证明,稻田养鱼若提早放养季节,分两段时间放养,能使一亩田年鱼产量增加一倍,具体方法如下:(一)、将常规的一季放养时间改为两段放养,即以惊蛰至芒种为第一段,夏至至处暑为第二段。选用越冬后50克重以上的鲤鱼苗在第一段放养,50克以下的留着第二段放养。(二)、第一段放养方法:惊蛰过后,将种有绿肥的越冬田块翻犁,亩施  相似文献   

10.
广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四把镇思平村养鱼专业户吴大选,88年曾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并出席在北京召开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表彰大会。90年再次被评为全国农业劳动模范。他每年出售的新花(即当年培育出的鱼苗)约20多万尾,出售过冬老口鱼种5万多尾,每年春天还到南宁,都安等地引进杂交鲤等新品种数万尾鱼苗进行培育以满足养鱼户改良品种需要,每年出售商品鱼  相似文献   

11.
草鱼网箱快速养殖、是近几年兴起的一项养鱼新技术,它周期短,效益高,好管理,易推广。一般0.2—0.3公斤的鱼种、经过4—5个月的网箱精养,每尾可达到1.5—2.5公斤。一个网箱(30平方米)可产鲜鱼750公斤左右,产值8200—8500元、利润达4500—5200元、确是当前的一条生财之道。  相似文献   

12.
1、水蜈蚣,主要吞食鱼种。可在鱼种投放前一个月,亩施茶麸60公斤,杀死水蜈蚣。放养期间发现水蜈蚣,可将鲫鱼和水蜈蚣一起捞入网箱,洒适量煤油,水蜈蚣触及煤油后可窒息死亡。2、虎纹蛙,吞食鲫鱼和鱼饲料。在投放鱼苗前半个月,亩施石灰20公斤,能杀死全部虎纹蛙蝌蚪;过3—5天,再用5公斤鲜猪血加100克40%乐果乳剂并加2公斤面粉制成颗粒,撒入稻田,毒杀虎纹  相似文献   

13.
一、抓鱼种放养。开春以来,水温逐渐上升,鱼类从冬眠期进入了生长阶段,因此应抓紧时间进行鱼种放养,并根据当地水质和饵料条件,确定主养品种。例如水旱草丰富宜主养草、鳊鱼;若肥源充足,可主养鲢、鳙、白鲫、罗非鱼;螺、蚬多的可主养青、鲤鱼。放养量视池塘条件和饲养管理水平确定,一般精养水面亩宜放养1500—2000尾,粗养亩放500—1000尾。为提  相似文献   

14.
鱼类巧运输     
一、塑料袋充氧密封运输第一步:检查塑料袋是否破裂漏气。第二步:往不漏气的塑料袋内注水至袋体的1/3。第三步:装鱼。长70—80厘米、宽35—40厘米,容积约为20升左右的塑料袋,水温25℃左右可装鱼苗约5万尾或夏花4000—5000尾,运输时间不超过24小时,可不再换水充气。第四步:充氧。  相似文献   

15.
吴健 《小康生活》2000,(11):21-21
网箱养殖大121鲶,一般当年3—4厘米的鱼种,经过半年饲养,成鱼可达1—15千克,每立方米网箱产量可达50—80千克。  相似文献   

16.
许驰 《小康生活》1999,(9):20-20
寒绿冬甘蓝是山东菏泽高新农技研究所从进口甘蓝品种中选育而成的露地越冬新品种。经过四年来华北、华东、华南等地试验,表现出抗寒性强、产量高、经济效益显著等特点。(一)主要特征、特性及产量:植株开展度65厘米左右.外叶12—13张,圆球型品种。叶色浓绿,蜡粉中等,叶球高20—40厘米,横径15—20厘米.  相似文献   

17.
秦豆6号是由陕西省农垦科研中心豆类研究室选育成功的一个新品种,于97年3月份经陕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20次会议审定通过并为之命名。(1)特征特性:秦豆6号株型直立紧凑,株高55厘米,主茎12节8片叶,基茎粗0.5—0.52厘米,有效分枝1—2个,叶片深绿,花色暗黄,单株结荚20多个,多则40—50个,荚长10厘米,黑褐色、宽0.55厘米。每荚13粒  相似文献   

18.
苏北农村池塘水浅,泥深,池塘四周生长着大量水旱草,已不适宜专门养鱼。笔者从自己池塘网箱养殖黄鳝中得到启示,大胆地在池塘中套养黄鳝,98年5月投放每公斤30尾幼鳝,于99年8月开始轮捕,捕大留小,平均尾重150克,每亩多增收入800元,是养鱼亩效益的2—3倍,具体做法如下:  相似文献   

19.
据调查,当前许多养鱼专业户一般只是通过加强饲养管理、增投饵料、搞好防病等途径来提高养鱼效益,而不懂得通过巧妙利用各种鱼类生活习性之间的互补性,在主养品种中适当套养部分有利品种,从而达到调节水质,防治病害,以鱼养鱼的目的。这种以鱼养鱼新技术,在一不增加投饵,二不增加投资的基础上即可提高养鱼产量,增加养鱼效益,同时还降低了养鱼成本。现介绍这一以鱼养鱼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20.
投放的鱼种,由于运输途中过度颠簸,体力消耗过大而产生昏迷翻白现象,若不及时抢救,极易死亡。现介绍一种效果好并且简单的徒手急救法。具体方法:当发现鱼种昏迷翻白,立即把鱼种放在水温为5—10℃的避风向阳的清水中,用手在水中浇水,使水花均匀地撒在鱼肚面上,浇水频率接近鱼的呼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