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在多元教育主体教育交往活动的持存必须和共识相伴随这个意义上,在教育秩序这个意义上,教育制度如同命运一般,是不可选择的。但教育秩序的必然性并不意味着教育调控机制只有一种方式,并不意味着教育共同体构成形式、教育组织方式的一元化。教育调控机制必然有教育习俗、教育习惯、教育传统或道德规范、教育制度(包括教育法律)等制度基础,教育发展的过程是一个教育制度形态不断走向丰富与完善的过程,但这并不等于所有教育共同体之间的教育习惯、教育习俗、教育传统、道德规范、教育制度等制度的内容与形式都完全一样。也就是说,教育制度存在的必然性不等于教育制度形式的单一性。  相似文献   

2.
杨柳 《江汉论坛》2007,(6):87-89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科学,深入探索其内在规律和外部联系,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有效性的必要途径.从教育目标、教育主体、教育课程、教育过程、教育内容、教育策略、教育环境和教育评估等环节入手,分析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特征--和谐性,为我们认识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规律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完善社区教育的内部系统,可以从社区教育管理体制、社区教育内容与形式、社区教育师资队伍三个视角展开。完善社区教育管理体制是开展社区教育工作的前提,丰富社区教育内容与形式是增强社区教育吸引力的基础,优化社区教育师资队伍是推动社区教育健康发展的保障。  相似文献   

4.
雷好利 《兰州学刊》2005,(6):316-317
从教育的历史渊源来看,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是不分彼此,血肉相连的;二者的分化和决裂是现代社会中的一个特有现象,出现了科学教育受到强化而人文教育被淡化甚至缺场的局面,而其原因则在于现代科学教育对于古代科学教育中属于人文教育范畴的艺术教育的遮蔽和遗忘.因而,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的可能性依赖于找回失落的艺术教育,艺术教育的复兴和回归将会对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融合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5.
论创业教育的耦合性与兼容性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创业教育是以教育现代化、教育大众化、教育国际化为背景的一种现代教育,它作为一种先进的教育观念和载体,对推动高校创造型人才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高校的创业教育耦合了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和就业教育等教育理念,兼容了专业教育、理想教育等教育内容,推动了高等教育与社会的对接与融合.  相似文献   

6.
当前,高校人文教育存在教育理念的误读、教育内容的误导、教育主体的误置、教育方法的误用、教育评价的误设等误区。加强高校人文教育,就要转变教育观念,树立人文教育新理念;重设课程体系,构建人文教育新体系;扩展教育主体,建设人文教育新队伍;改进教学方法,探索人文教育新方法;改革评价体系,建立人文评价新标准。  相似文献   

7.
马和民 《南京社会科学》2012,(12):119-123,130
教育公平尽管已被高度关注,但仍存在诸多认识偏差进而导致歧义纷争;教育公平、教育平等、教育公正、教育正义四个相关概念既存在紧密的交叉关系,又存在合乎逻辑的循环关系,但皆从属于教育民主化的动态发展过程;教育平等是指公民受教育权利的平等;教育公平是指公民受教育机会的均等,其关键是受教育机会均等的保障规则能否得到公认;教育公正是指符合社会整体利益的受教育机会均等;教育正义是指符合个体发展利益的受教育机会均等;教育公平是建立在教育平等基础上的诉求,教育公正是对教育公平的超越,教育正义则是最高的教育理想诉求.  相似文献   

8.
教育制度是影响教育模式和人才素质的重要因素,教育制度的创新是整个创新教育的先导。教育创新首先应是教育制度的创新。培养出高素质的有用人才,源自教育过程,创造性人才必定出自创新教育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孔子的教育理念与当代教育理念有着某种内在关联性,依然具有当代价值。透过孔子关于教育方法、教育途径、教育过程、教育态度、教育作用等方面的论述,不难发掘出举一反三、以身作则、教学相长、学诲不倦、富民后教的教育理念蕴含启发教育、隐性教育、双向教育、兴趣教育、国民教育的现代意蕴,为当代素质教育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资源和支援意识。  相似文献   

10.
教育创新与德育创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田建国 《齐鲁学刊》2000,(1):101-103
创新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中国的发展在于创新,而创新的基础在于教育。教育创新包括教育观念创新、教育方法创新、科学技术的创新和德育创新。其中德育创新是教育创新的首要问题,创新的德育教育应包括做人的教育、合作精神的教育、奋斗精神的教育、人文素质的教育和心理素质的教育等。  相似文献   

11.
陈柳钦 《江淮论坛》2010,(2):174-180
我国教育经济学已经取得的主要理论贡献,诸如教育与社会生产之间的关系、教育投入与经济发展关系、教育投资短缺、教育资源合理配置、教育经济效益、教育产业化与后勤社会化等问题的研究;当前我国教育经济学研究存在的问题与改进的地方主要体现在:教育与经济互动关系需要继续深化、教育经济学的学科制度结构需要完善、教育经济学理论体系亟待逻辑化以及教育经济学研究中偏颇的方法论要矫正等等;新时期我国教育经济学研究的趋势为:教育经济学研究视野更宽、学科体系更开放、教育经济学研究内容将扩张到消费领域、教育经济学日益与培训经济学的融合、教育与经济、社会等协调发展问题持续探索等等。  相似文献   

12.
张秋立 《学术论坛》2008,31(1):191-194
现行教育政策对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满足人们的教育需求,培养人才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是有目共睹的,但是我国的教育改革与发展仍然面临着许多复杂矛盾和亟待解决的难题.这些难题使我国现行教育政策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文章指出,维护教育公平,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系统发展;调整教育单一化倾向,促进教育多元发展;变革教育理念,促进教育终身发展;完善现代教育体系,促进教育协调发展,将是我国教育政策调整的未来取向.  相似文献   

13.
一个负责任的政府应当将教育问责纳入政府治理的范畴.教育公平和教育质量业已构成当前我国教育中的主要问题,政府教育问责的主题涉及质量监测、科学决策、公共服务、教育投入效益与教育公平等问题.导致政府教育责任缺失的主因在于公众监督的缺乏、决策依据的失实、质量观念的误区以及教育质量长效机制的匮乏.政府治理教育的对策涉及教育行政绩效考核、教育数据库建设、科研兴校行动、教育公共服务、质量评价变革等八种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4.
关于我国教育公平几个焦点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教育公平是教育的内在要求 ,主要涵盖三个层次的公平 :教育权利的公平、教育活动的公平和教育结果的公平。我国教育公平存在的焦点问题主要有择校的不公平 ,教育活动有形投入方面的不公平 ,教育者对教育对象未能实施应有的教育 ,以及对教育结果的筛选体系的不公平。  相似文献   

15.
存在主义教育思潮是现代西方教育思潮的一个重要流派,其以人为本的教育发展观,以师生互为主体的师生观,对理解教育的研究、对死亡教育的探索以及对时间问题的拓展等都对当代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文章仅就存在主义教育思潮关于教育的本质、教育的目的、教育的过程、教育的方式、教育的内容等作一些简要评述.希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对我国当前的教育改革和发展起到积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6.
可持续发展与教育的使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使人类社会真正步入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必须创建支持可持续发展理论.我们提出的支持可持续发展理论认为,可持续发展的人类社会需要教育的有力支持,而且,在可持续发展的支持系统中,教育无疑是最重要的支持系统.要想建构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支持系统,使教育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大业提供强有力支持,必须从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功能、教育发展、教育属性、教育观念和教育过程等事关教育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上进行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取向的改革.  相似文献   

17.
现代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全方位的结合。教育目的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前提,教育制度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重要保证,教育内容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核心,教育手段、途径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使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更充实。  相似文献   

18.
运用社会系统研究方法分析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者、教育对象、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情境六个要素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厘清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结构,探索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功能,有利于把握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内部联系和发展规律。在此基础上,可以从开放性、整体性、层次性和预见性四个方面优化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9.
教育现代化本质上是指教育事业发展所达到的一种水平和状态,也是教育发展事业发展的理想目标和未来趋势。教育现代化体系就横向而言,教育现代化包容的教育体系应该是相对完善的国民教育体系;就纵向而言,教育现代化包容的教育体系应该是相对完善的终身教育体系。构建和完善教育体系与教育现代化的关系,构建和完善教育体系是教育现代化建设的组成内容,也是实现教育现代目标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20.
随着生命教育在我国的深入开展,生命教育的价值及重大意义逐步显现,生命教育已经成为高校德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对于促进大学生个体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个体与社会的和谐发展、个体身心的健康发展发挥着重大作用.当前,可从情感教育、死亡教育、生存意识教育、人文精神教育、赏识教育、挫折教育等方面切入,进一步推进生命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