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学的观点”不仅仅是一种批评标准吴晓平“美学和历史的观点,是马克思、恩格斯现实主义文艺批评的基本观点”。蒋培坤先生在《马克思恩格斯现实主义文艺思想研究》中对“美学和历史的观点”是从批评标准的角度论证的,在国内所见的马克思主义文艺学方面的论著和教科书...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恩格斯的文艺倾向观,是以“美学观点和历史观点”为“最高标准”,建立在唯物主义与阶级斗争学说基础之上的。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文艺应当积极配合无产阶级革命和阶级斗争,在作品中体现无产阶级思想,“歌颂倔强的、叱咤风云的革命的无产者”。革命导师是强调倾向性与真实性的高度统一的。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文艺倾向性的观点,主要见于四封信:(1)1859年4月19日马克思给  相似文献   

3.
最近,甘建民同志发表系列文章,中心围绕马克思晚年俄国农村公社的观点,认为恩格斯所说的马克思在七十年代对俄国土地所有制进行“全新的专门的研究”看来主要指的就是——“马克思摆脱了西欧经验的框框,由一元的历史观转向多元的历史观”,马克思给俄国《祖国纪事》杂志的一封答辩信没有寄出,也是因为“马克思晚年的历史观和俄国公社观所发生根本性转变”“马克思表述于其中的新的历史发展观点和俄国公社的观点还没有成熟到可以公开发表的程度”,还认为,马克思没有实现《资本论》“地祖篇”原先的写作计划,不是恩格斯解释的“健康状况恶化”,而是“因为马克思的历史发展观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相似文献   

4.
标志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的重要文本——《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存在着马克思的原始稿和恩格斯的修订稿两个稿本,学术界产生了两种不同的观点;而这两种观点,都未能恰如其分地认识《提纲》的本真内容,也未能正确判断马克思、恩格斯之间的关系。以MEGA2中《提纲》德文的两个稿本为依据,通过对马克思、恩格斯关系的具体分析与重新阐发,发现两份稿本的基本思想是一致的;在思想、脉络根本一致的前提下,恩格斯对文本进行了细致的加工,这体现了恩格斯精神与其独特的历史作用。同时,两个稿本的两处细微差异(第三条、第十一条),说明今天重新研究马克思原始稿的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5.
我国理论界长期以来流行着一种观点,即认为马克思和恩格斯把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看作是“不断革命”的过程。这种观点引以为据的就是马克思曾经说过的“这种社会主义就是宣布不断革命”。其实,这种看法是离开了马克思和思格斯“不断革命”论的原意,是不正确的。 一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不断革命”论的科学内容,集中体现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彻底性,既区别于资产阶级革命的有限目的,又不同于一切社会改良主义者的革命停顿论。因此,“不断革命”是无产阶级的战斗口号。 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作中,比较集中提到“不断革命”思想的著作和文献,主要有下列几篇:《论犹太人问题》、《共产党宣言》、《匈牙利的斗争》、《恩格斯致燕妮·马克  相似文献   

6.
关于文艺批评的原则,恩格斯曾明确地表示过自己的意见。先见于一八四七年所著《诗歌和散文中的德国社会主义》,他在评价格律恩对歌德的评论时说:“我们决不是从道德的、党派的观点来责备歌德,而只是从美学和历史的观点来责备他。”“我们并不是用道德的、政治的、或‘人’的尺度来衡量……我们仅限于纯粹叙述事实而已。”十二年后,恩格斯在致拉萨尔的信中,又重申了这一思想。他说:“我是以美学的观点和历史的观点,以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重建个人所有制”理论涉及的是公有制条件下个人与公共生产资料或联合体的关系。本文试图在比较马克思对这一问题的两种不同表述的基础上,对这一理论的内容和实践形式给予一新的阐明。一、马克思的两种不同表述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对马克思重建个人所有制理论的解释,一直是主张“重建的个人所有制是消费资料所有制”的同志的重要依据。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引用了马克思的这样一句话:“在自由劳动者的协作和在他们的土地及靠劳动本身生产的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基础上,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然后解释说:“对任何一个懂德语的人来说,这就是,公有制包括土地和其  相似文献   

8.
<正> 马克思、恩格斯是怎样描写歌德的呢?恩格斯在《诗歌和散文中的德国社会主义》一文中说:要用“美学和历史的观点”来衡量他,要“结合着他的整个时代、他的文学前辈和同代人来描写他”,“从他的发展上和结合着他的社会地位来描写他”。这里所说的两个“观点”和两个“描写”,实际上概括了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的标准、原则和方法。我们总观马克思、恩格斯有关歌德的论述(据笔者统计,他们在一百四十多篇[部]著作和书信中论及歌德),他们正是按照上述的标准、原则、方法,来评论歌德的。  相似文献   

9.
辩证逻辑是列宁所特别重视的问题之一。他曾深有感慨地说:“要义:不钻研黑格尔的全部逻辑学,就不能完全理解马克思的《资本论》,特别是它的第一章。因此,半世纪以来,没有一个马克思主义者是理解马克思的!”所以,列宁曾经着重、专门地研究了马克思和黑格尔的逻辑。虽然,列宁在生前没有可能读到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但基于共同的马克思主义观点,列宁所发挥的辩证逻辑思想,却和恩格斯所阐述、肯定的观点惊人的一致。如果说,恩格斯直接使用“辩证逻辑”这一提法,还只见之于并非公开出版的《自然辩证法》中。那么,列宁就已经是在正式的著作中公  相似文献   

10.
费尔巴哈对马克思、恩格斯世界观转变的巨大影响,国内外理论界是公认的。但对费尔巴哈的重要著作《基督教的本质》对马克思、恩格斯世界观转变的影响,却存在颇大歧义。一种意见认为,《基督教的本质》对马克思、恩格斯“影响最大”;另一种意见认为,它对马克思、恩格斯“影响最小”。对这个问题的评价,直接关系到马克思、恩格斯世界观转变的动因和时间问题。本文拟就这个问题作一些粗浅的分析。认为《基督教的本质》(1841年夏出版)一书对马克思的“影响最大”,具体地说,即认为马克思在这一著作的影响下,在1842年春以前,已经是一个费尔巴哈唯物主义者了。持这种观点者往往援引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  相似文献   

11.
刘纲纪同志关于“美是人在改造世界的实践创造中所取得的自由的感性具体表现”这一新界说,就目前我国美学界对美的本质问题的研究来看,是一个值得注意的新观点。它贯串在刘纲纪的一系列著作——《美学与哲学》、《艺术哲学》、《美学对话》以及和李泽厚同志合著的《中国美学史》中,实际上已经形成了一个可以称之为“实践自由说”的美学新学说。这个学说,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研究美学所取得的一个重要成果,对于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对黑格尔哲学,尤其是《精神现象学》作过精深的研究。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中,马克思曾称《精神现象学》是“黑格尔哲学的真正诞生地和秘密”,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又把它称为“黑格尔的圣经”。我国学术界对马克思在这里使用的“诞生地”一词含义的理解,没有什么重大分歧,然而对“秘密”、“圣经”这两个词,尤其是“秘密”一词的理解却并非如此。通常流行  相似文献   

13.
恩格斯在1847年提出了"美学和历史的观点",1859年在写给拉萨尔的评《济金根》一信中又提出了"美学观点和历史观点",并明确地把它界定为文学批评的"最高标准"。绝大多数论者都认为恩格斯提出的标准就是马克思主义的文学批评标准,其实不然,因为不但马克思主义的另一个创始人马克思对文学批评标准有不同的理解,而且恩格斯本人前后两次提出的标准的内涵也不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14.
经济基础是马克思、恩格斯提出,并确立其内涵的。重温马、恩对这一范畴的论述,对于准确把握它的涵义,从而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基础是颇有益处的。我国理论界的传统观点,把经济基础定义为“同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并且把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的一段话“……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作为理论依据。本文想指出,这种传统观点只承袭了马克思关于经济基础的中期理论。为了说明这一点,我们有全面考察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经济基础论述的必要。  相似文献   

15.
恩格斯的重要著作《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以下简称《起源》),写于1884年3—5月,发表于同年10月。恩格斯写作此书的直接动机,是为了执行马克思的遗言,实现马克思的遗愿。这一意图在《起源》第一版序言中作了明确交待:“以下各章,在某种程度上是执行遗言。”①马克思生前曾打算运用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来阐述摩尔根的研究成果,以进  相似文献   

16.
历史唯物主义的创始人之一,马克思的忠实战友恩格斯,为适应无产阶级革命实践的需要,“执行马克思的遗言”,于1884年3月底至5月底,完成了一部不朽的历史唯物主义的经典著作——《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以下简称《起源论》)。恩格斯在该书第一版序言中,根据原始社会结构的特点,精确地概括了一个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原理。他说:“根据唯物主义观点,历史中的决定因素,归根结蒂是直接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但是,生产本身又有两  相似文献   

17.
斯大林一九二六年曾说,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社会主义在单独一个国家内的胜利是不可能的,要使社会主义胜利,必须在几个国家内,至少在几个最发达的文明的国家内同时爆发革命”。列宁在帝国主义时代,用“无产阶级革命可能在个别国家内胜利的新公式”代替马恩的“旧公式”,“向前发展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学说”。去年以来,有的文章提出:“‘社会主义革命不能在单独一国胜利’并非马恩观点”;一国胜利是马恩的“一贯思想”;恩格斯说的革命“同时发生”,马克思著作中“没有见到”,从《共产党宣言》起就“抛弃了”。本文拟对此发表一些不同意见,供讨论。  相似文献   

18.
历史唯物主义的创始人之一,马克思的忠实战友恩格斯,为适应无产阶级革命实践的需要,“执行马克思的遗言”,于1884年3月底至5月底,完成了一部不朽的历史唯物主义的经典著作——《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以下简称《起源论》)。恩格斯在该书第一版序言中,根据原始社会结构的特点,精确地概括了一个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原理。他说:“根据唯物主义观点,历史中的决定因素,归根结蒂是直接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但是,生产本身又有两  相似文献   

19.
早在1844年《神圣家族》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批判青年黑格尔派布·鲍威尔时,就明确指出:“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的著名观点。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无产阶级能够而且必须自己解放自己。”这表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对群众创造力和群众主动性、是给予充分的肯定与重视的。列宁也说:“生气勃勃的创造性的社会主义是由人民群众自己创立的。”(《列宁全集》第26卷第269页)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革命的长期实践中,把马克思主义有关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基本原理,系统而灵活地运用到党的全部活动之中,从而  相似文献   

20.
恩格斯的重要著作《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以下简称《起源》),写于1884年3—5月,发表于同年10月。恩格斯写作此书的直接动机,是为了执行马克思的遗言,实现马克思的遗愿。这一意图在《起源》第一版序言中作了明确交待:“以下各章,在某种程度上是执行遗言。”①马克思生前曾打算运用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来阐述摩尔根的研究成果,以进一步发挥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但他未能实现这个计划就与世长辞了。恩格斯写作《起源》的直接原因,就是要完成马克思未能完成的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