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李一 《晋阳学刊》2009,(3):125-127
河南的文化是多方位的。河南民俗绘画形式由于历史长、品种多、规模大而在中华艺术长廊中影响极大,近年来河南民俗画不断在国内乃至国际上展示并获奖。查阅《第一批河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可以看到,朱仙镇木版年画(开封市)、舞阳农民画偿肇阳县、汝南县)、卢氏木版年画(卢氏县)、滑县木版年画(滑县)、陕县民间剪纸(陕县、灵宝市、卢氏县、辉县市、鲁山县)等都名列其中  相似文献   

2.
一 漳州木版年画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中国木版年画的一朵奇葩,而集漳州木版年画之大成者乃颜氏家族木版年画.近年来围绕着颜氏木版年画的传承谱系众说纷纭,如清代29世颜廷贯、颜廷福分别在潮汕、大田为官,因子嗣不旺和官场黑暗,先后弃官返漳.  相似文献   

3.
谈朱仙镇木版年画的传承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开封朱仙镇木版年画历史悠久,是中国年画的发源地,是中国民间工艺的瑰宝.在岁月的长河中,它凭借自己顽强的生命力延续了下来.当前促进朱仙镇木版年画的发展,需要从保护传承人、加大宣传、推进创新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4.
重庆梁平木版年画和湖南滩头木版年画分别于2005、2006年列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两地的木版年画有很大的相似性,但也有差异性,滩头年画与梁平年画的起源问题也是专家一直争论不休的学术问题。本文力求通过对两地年画图像的资料整理和研究,对梁平年画和滩头年画的差异性,以及发展性上做一个系统的分析与比较,并为今后研究和考察两地年画渊源、造型和工艺传承提供详实的文献信息资料。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木版年画的民俗特性与人文精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传统木版年画既具有鲜明的商品属性,又具有精神产品的特有品质以及独特的艺术属性,以此在传统社会中发挥着历史积存、民俗导引、社会整合、审美娱乐等方面的功能。近代以降,年画作为民间文化与时代精神的双重载体,深深地刻上了政治的烙印,并在大起大落的发展轨迹中最终走向衰弱。笔者认为,当代年画艺术不必完全依靠民俗怀旧情感来维系,还应积极探索出能够满足现代生活不同需要的类型化年画。  相似文献   

6.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历史与文明成果的标志。随着国家经济、技术的快速发展,不少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于自身的限制和束缚,不可避免地遭到其他文明的冲击,正逐步趋于消亡。在文化与科技融合的时代背景下,数字媒介高效、便捷的传播特点,可对文化传承效果带来直接的影响。以非物质文化遗产朱仙镇木版年画为例,基于文化论引入文化转译的概念和方法,根据文化中物质层、行为层、哲学层三个层次,逐一推演出每个层次与朱仙镇木版年画文化内容的关联性,结合符号学与情感化理论构建文化转译模型,以此为基础深化数字媒介的传播功能,探索数字化创新传播策略。此研究有助于保留朱仙镇木版年画完整的文化结构,并且由浅入深地将其核心文化符号转译进数字媒介中,以一个更适配于现代社会的全新形象重新被大众所认可,以此来提升朱仙镇木版年画在当代的传播效果,对我国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有益的探索与帮助。  相似文献   

7.
自 1945年朝鲜半岛南北双方分裂至今已过去 50余年。在这50余年当中,韩朝关系发生了变化:一、“冷战思维”下的对峙;二、三次对话高潮及南北几次高级会晤;三、梦醒时分的韩朝关系以及朝鲜半岛的未来趋势。由武装对峙让位于和平统一,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相似文献   

8.
郑遨的生平及创作翟传增生平与思想郑邀,字云叟,因避唐明宗(后唐.李直)庙讳,以字行,滑州白马(今河南滑县北)人。《旧五代史》称其为南燕人。南燕是晋时十六国之一,鲜卑族慕容得据滑台(今河南滑县治),称燕王,史称南燕。《新五代史》卷三四说,郑邀“天福四年...  相似文献   

9.
中国年画在中国乡村民间传承,距今已有千余年历史.年画萌芽于远古时期的原始宗教,成熟于唐宋,兴盛于明清,衰落于民国时期.20世纪为挽救年画曾出现过改良年画和新年画.中国年画的民间形态可从年画的名称、制作者、题材、种类、用色及产地分布、地域特征等方面去考量.中国年画的文化思考主要集中在文化结构、文化特征、文化功能、文化精神、文化价值等方面.中国年画的现实困境及衰落根源主要可归纳为:社会变革摧毁中国年画的传统社会基础;传统手艺面临失传,年画艺术后继乏人;消费市场流失导致年画产地萎缩.针对年画的保护,虽然已启动了对年画的普查,但还需在培育专业人才、保护传承人、注重创新、开发销售市场、激活年画产地、保护年画资源等方面做更多努力.  相似文献   

10.
1900年中国人民为挽救民族危亡所举行的震惊世界的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被沙俄等帝国主义国家绞杀了。沙俄侵略军的铁蹄践踏了中国东北的大好河山,制造了海兰泡、江东六十四屯等一系列惨绝人寰的惨案。沙俄还同英、美、德、日、法、意、奥等帝国主义国家勾结,组织八国联军,武装入侵直隶(今河北省),于1900年8月14日占领了中国的京城——北京。沙俄等帝国主义国家的侵略军凭借其优势武装,极其残酷地镇压了义和团和清军爱国官兵的英勇抵抗。  相似文献   

11.
真番郡考疑     
公元前108年,汉武帝灭卫氏朝鲜后,在其地设置了乐浪、临屯、玄菟、真番四郡,其中真番郡的地域方位究竟在今何处,学界历来是仁智互见,莫衷一是。有持“在北说”者,有持“在南说”者,本文运用比较史学的方法,将“真番郡”与“古朝鲜”、“高句丽”相比较,梳理真番地区历史变迁的脉络,对南北两说作进一步考释,将武帝所置真番郡比定为今朝鲜半岛黄海南、北道及京畿道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2.
宁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后魏徙入塞内之前,宁夏大部地区居住着汉族,北部边远地区有匈奴人从事游牧。后魏是以鲜卑拓跋氏为核心所建立的封建王朝.当汉、魏之际,拓跋氏初兴对,后魏始祖拓跋力微的长兄匹孤率领一支游牧部落,“自塞北迁于河西”(《魏书·鲜卑秃发乌孤传》),史称河西鲜卑,以秃发为氏。①他们的牧地,“东至麦田(今甘肃靖远县东北)、牵屯,西至湿罗(不详),南至浇河(今青海黄河南岸贵德县境),北接大漠。”②牵屯就是牵屯山。③这说明早在拓跋珪建立后魏王朝之前一百  相似文献   

13.
试析明代贵州军屯及屯堡人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代出于军事需要在贵州大量屯军,这些屯军及其后裔在特定的历史及自然环境中成为了后来被称为"屯堡人"的汉族支系,这个独特的共同体的构成有明初的屯军后裔,也包括各种各样的来源,但是,他们后来都成了有相同文化特征的特殊人群.  相似文献   

14.
悲怆的“受难的品格”──穆旦诗歌的审美物质李方考察40年代“中国诗的现代化”朱自清语)进程,(工能不看到穆旦(查良锋且9且百一且977)为代表的“新生代诗人”(今称“九叶诗人”)在诗的审美意识与风格上所显现出的惊人擅变。其中令人震颤之处,无疑是他们为...  相似文献   

15.
秦俭 《西部观察》2005,(7):41-43
年画,就是与年俗有关的版画,也是过年期间特有的民间工艺.它的起源和春联一样,都和古代的桃符有关.年画艺术,是中国民间艺术的先河,同时也是中国社会历史、生活、信仰和风俗的反映,曾经它的销路比任何美术作品更“旺相“.过农历新年买两张年画贴在大门上,也有贴在屋内墙上或厅房中的,成为一种新年点缀品.……  相似文献   

16.
刘荣琴 《殷都学刊》2008,29(4):141-143
滑县方言中有为数不少的合音词,这成为滑县方言词汇上的一大特点。本文试从滑县方言词中合音词的类型划分及形成原因两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7.
陈昊 《江西社会科学》2008,2(5):212-215
年画是人民大众参与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是中国传统价值追求的集中体现,是多元文化的融合物,是传承久远的历史积淀,集汉民族传统价值追求、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民族心理、审美情趣于一身.年画古朴清新,几乎不受外来文化干扰,也很少受文人学者雕饰的影响,是中华民族极富原生态意义的话语形式.  相似文献   

18.
韩朝两国新近颁行的国际私法,无论在总体构架上,还是在总则以及分则对相关法律冲突问题的规定上,均有其独特性.在有关公共秩序的保留、特定领域的法律适用问题、属人法连结点的选择、"最密切联系原则"的地位,以及国际私法立法的模式等问题上,韩朝两国国际私法均有值得我国借鉴和关注之处.  相似文献   

19.
上海语言的变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上海方言是自从有了上海浦、有了上海人的聚居才开始形成的。历史上的上海话我们只可从小说《何典》中看到一些清乾隆年间的语词,今上海郊区还使用着其大部分。上海地区的语言因地处海边,直到19世纪中叶还是北部吴语中发展最慢的语言,保存着不少古汉语的遗迹以至古百越语言的底层。上海在1843年开埠后,城区迅速扩大,人口急剧增多,上海城区的语言(即今称的“上海话”)在此以后的150年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可喜的是,英、法、美等国的传教士在上海刚开埠起就编写了大量上海话课本、音节表、词典等,使上海方言的历史资料比我国其他方言丰富得多,…  相似文献   

20.
对年画特征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中,相对直接的有制作工艺与工具、媒材(纸张、颜料、笔等等),还有当地的画诀理论,艺人设色的偏好等等.但种种这些又不可能与该地区的人文背景相割离,因此,追溯朱仙镇木板年画特征的形成也必须从地域、历史因素以及审美、俗信等人文因素入手,才能完整地发掘其艺术特色形成的必然性和偶然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