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河南方言中的不少词语历史悠久,弄清楚它们的来源,不仅是现代河南方言词汇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汉语词汇史研究的组成部分。河南话中蝉的幼虫有"爬叉"和"老故融"两种叫法,"爬叉"源于爬行义的"爬沙(扒扠)",最早见于唐代文献;"老故融"源于缓慢蠕动的"蛄融"(或写作"咕踊"),二者得名的缘由相一致。称锄柄为"锄橿"之"橿"在《说文》中已有解说,其实它与杠杆的"杠"原为一个词。表示等份的量词"亭(儿)"与"订""停"都表示均平的意思,它们有语源上的关联,方言中作为量词的用法也由来已久。"杌树"的"杌"表示截去、截断之义,在汉魏时已有用例,文献中的"杌树"与"兀树""髡树"意思一样,"杌""髡"与"兀"是同源词。  相似文献   

2.
东北方言“半”类词语群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所谓"半"类词语是指包括"半"在内的以"半"为语素或句法成分的一类词语。东北方言的"半"类词语既与普通话的同类词语相通,又有非常明显的地域特征。以语义为中心,从语音、语义、结构、功能等角度,可以较清晰地看到东北方言"半"类词语的系统面貌。  相似文献   

3.
河南方言中有一部分方言词语是从古代继承而来的,词义、用法后来发生了改变而具有方言特色.通过文献分析,笔者认为河南方言里词汇大体上是由短语结构、句法结构、跨层结构词汇化而来.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河南方言中不同种类的家禽和家畜雌雄称谓词语的梳理,显示动物性别称谓的特点,展现家庭养殖业在中原农耕社会中的悠久历史及其与人们生活的密切性。  相似文献   

5.
方言词汇研究的最高境界是弄清楚方言词汇的来龙去脉,而要弄清楚方言词汇的历史来源,又是一件十分艰苦的工作。就宁波方言而言,考索词源的工作前修时彦已经做了不少,但远远没有穷尽。本文拟以明清白话小说语料为依据,对《宁波方言词典》中未曾溯源的若干词条作些考源。这样做,既有助于宁波方言研究,又有助于汉语词汇史研究。  相似文献   

6.
本文考证关中方言词语28条,除“罨、眼罨、眼”一条外,其余27条都出自唐宋以前的文献中。通过古今联系,可以使读者更准确、更深入地了解古汉语的词义,同时也可以纠正对某些词的误释或补辞书之不足。  相似文献   

7.
方言是语言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地域分支,在一定时期内与通语共同存在.对方言的调查研究,有利于掌握方言与普通话之间的共同特征和对应规律,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加快普通话的推广,减少交流中的语言交流障碍,促进当地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收集合肥方言词汇词目约1 000条,按词类和词义相结合的分类法,名词分为天文、地理、时间,农业,植物,动物,房舍,器具、用品,称谓,亲属,人体,生理、病理,衣服、穿戴,饮食,红白大事,日常生活,商业、交易,文体、教育,人体动作,方位等19义类和代词,形容词,副词、介词、连词等,数量词4个义类,共计23个义类.  相似文献   

8.
信阳方言词语散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信阳方言是北方方言的一个分支,独特的区域文化背景,使信阳方言词语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表现在亲属称谓词、动物称名词和指代词等方面,与北方方言有显著的差异.通过对信阳方言在亲属称谓词等方面所具特点的探讨,说明其与所属的中原官话相比具有独特性.  相似文献   

9.
湘方言“打”类词语数量众多,有的不见或少见于其他方言区,独具特色。在特定的搭配中,“打”产生了一些不同于普通话的意义。“打”类词语正在发生变化,一部分旧词语已经消失,有些词语意义发生了变化,有些词语形式发生了变化。湘语“打”类词语的演变规律体现了汉语词汇发展演变的某些规律。  相似文献   

10.
安岳方言存在大量的"X到"类词语。从词性看,"X到"类词语可作副词与动词;从句法成分看,"X到"类词语可在句中充当谓语和状语;从使用频率看,"X到"类词语涉及人们的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X+到"类词语在安岳方言中的语义丰富,口语色彩浓厚,使用广泛。本文从句法、语义和语用价值等角度来分析安岳方言中的"X+到"类词语现象。  相似文献   

11.
徐森 《宿州学院学报》2011,26(12):46-49
萧县方言为中原官话洛徐片的一个方言点,是历史上较悠久的方言之一。萧县方言中保存了大量极具当地特点的古语词,这些词语在当地的使用范围非常广泛。在查阅古书、词典、现代方言材料的基础上,通过对萧县方言中部分常用词语进行举例分析.借以研究这些词语在萧县地区使用的一些特点:大多数词语在保留原来意义的基础上又有所引申,或者在使用的过程中,原来意义基本不用,只使用引申义;这些词语的使用,还往往呈现出双音节化趋势。  相似文献   

12.
新洲位于湖北省东北部,可以划归江淮官话区。新洲方言中有些常用词语与普通话不同,它们听起来似乎有点“土”,但是如果将这些活的方言与古典文献用例相结合,并对它们进行考释,可以看出,它们其实是古汉语的遗留,例如“巴家”、“板”、“避鼠”、“心厚”、“肉奶奶”等词语在很多古代文献中都可以见到,像《说文解字》《台阳笔记》《醒世姻缘传》等等。这些词语在《汉语大词典》等工具书中有的没有出现,有的释义不准确,可以据此,《汉语大词典》等工具书进行补充完善。  相似文献   

13.
东北方言"白"类词语群初探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所谓"白"类词语是指包括"白"在内的以"白"为语素或句法成分的一类词语。东北方言的"白"类词语既与普通话的同类词语相通,又有非常明显的地域特征。以语义为中心,从语音、语义、结构、功能等角度,可以较清晰地看到东北方言"白"类词语的系统面貌。  相似文献   

14.
利用现代方言资料可以有效地对古代的一些词语进行解释说明。从方言的角度对敦煌社会经济文献中的几个词语进行考释,可以补充辞书对这几个词语解释的不足。  相似文献   

15.
所谓"不"类词语,是指包括"不"在内的以"不"为语素或句法成分的一类词语。东北方言的"不"类词语既与普通话以及北京话的同类词语相通,又有非常明显的地域特征。以语义为中心,从形式、释义以及语义引申的本体与层次等角度,可以较清晰地看到东北方言"不"类词语的系统面貌。  相似文献   

16.
试论现代汉语方言词语的理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词的理据是词的表达形式与词义存在的某种内在联系,现代汉语方言词语的理据可以分为显性理据和隐性理据两大类。分析方言词语的理据,既要注重共时平面上的分析、概括,又要结合社会文化,民俗风情等方面从历时的平面上来揭示其深层的内涵,从而更准确地把握词语的含义,不至于错误地理解词义。  相似文献   

17.
许多研究方言的文章,往往把方言中的词语与现代汉语中同音的相关词语相比较,以寻求二者间的共性和差异.本文试就一些文章中比较的不合理或失当之处提出来讨论,以期得到更为科学、更为准确的认知.  相似文献   

18.
文章探讨了绍兴方言词语构词方面的特点,指出绍兴方言中常用的几种构词方法,如倒序(与普通话相应的词语语序相反)、重叠前缀+词根、词根+后缀"头"以及合音合形合义构词等.文中着重讨论重叠前缀+词根这个构词现象,并分析其构成类型、意义及表达作用.  相似文献   

19.
山东方言特殊词语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山东的历史、地理、社会文化、生活习惯和民俗以及民众心理等方面,对山东方言的特殊词语进行分析研究,以探索其发生、发展的过程乃至未来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0.
试论《红旗谱》中方言词语的运用特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词彩学角度出发,从地方色彩、形象色彩、感情色彩等方面对小说《红旗谱》中运用的方言词语进行研究,探讨其方言词语的运用特色:地方色彩浓重,折射出冀中平原特色的地域文化;形象色彩浓郁,叙述、描写形象生动;感情色彩浓重,表达出强烈的爱憎之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