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晴雯是曹雪芹塑造的一位血肉丰满、性格鲜明的人物。作者从美学角度来欣赏这一形象,既注重客观存在的内容,又注重审美主体对客观形象的超越,还阐述了审美形态的完整与和谐,以及悲剧所赋予人们的审美感受。  相似文献   

2.
晴雯在《红楼梦》中,虽然出场很少,但是却描绘得精彩绝伦,写活了晴雯的风流灵巧、机智活泼、纯洁美丽。尤其是晴雯与贾宝玉之间若有若无、令人扼腕的真情,打动了许多读者。因此,就晴雯跟宝玉之间感情关系及其发展的阶段和脉络进行分析探究,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相似文献   

3.
20世纪晴雯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 2 0世纪 ,从王昆仑发表第一篇晴雯专论以来 ,不少学者从不同的角度 ,运用不同的方法对晴雯的阶级地位 ,反抗精神 ,她与袭人思想性格的异同 ,与宝玉的关系 ,以及她的悲剧性格的成因等问题进行了多方面的分析与评论 ,使晴雯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并成为新世纪继续深入研究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一直以来,晴雯形象是《红楼梦》研究的热点和重点之一。晴雯因其独特的个性和极具悲剧色彩的结局,得到了广大读者的深切关注。不少学者倾注了极大的热情,对她进行了多方面的分析和评论。近十年来学界对晴雯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新的成绩,对之进行一番的梳理和总结,无疑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五个方面论述了晴雯的骨气及其社会意义:①鄙弃投机钻营,鞭挞现实社会中的投机钻营者;②没有奴颜媚骨,鞭挞现实社会中的软骨头;③求平等、争人权,感悟人格的真啼;④平生嫉恶如仇,张扬社会正气;⑤秉性刚烈宁死不屈,透视自我人生.结论是,正因为晴雯有骨气,她才以至善至美的人格享誉红接;正因为晴雯有骨气,她才以不朽的灵魂流芳百世;正因为晴雯有骨气,才令古往今来的读者从中受到启迪.  相似文献   

6.
<正>晴雯在怡红院也是个"闲人"状态,虽不至于旷达不羁,却也是自由自在,漫不经心,所以才保留了天然的少女之心。美丽之罪"只是一件,我死也不甘心的。"晴雯说,"我虽生得比别人略好些,并没有私情密意勾引你怎样,如何一口咬定我是个狐狸精!"虽然枉当了妖精的虚名,但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晴雯不畏尊贵地位,敢于抗拒主奴不平直到最后毁灭的人生遭遇的阐述,展现了晴雯大胆叛逆、威武不屈、特立独行、疾恶如仇、率性而为的性格特征.晴雯"心比天高、命比纸薄"的悲剧人生,蕴含着深沉凝重的美学价值,寄托着作家的人生理想和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8.
晴雯是《红楼梦》中很引人注目的一个奴婢形象。她聪明灵巧,纯洁美丽,很得贾母和宝玉的赏识。但她性格泼辣,勇敢叛逆,惹来了作为统治者代表王夫人等人的忌恨,导致了最后的悲剧命运。在大观园女性中,晴雯是纯洁美好善良形象而被吞噬的封建悲剧典型。  相似文献   

9.
《红楼梦》塑造了很多女仆形象,其中地位最突出、给人印象最深的,则是晴雯。“身为下贱”点明了晴雯的社会地位,“心比天高”赞扬了她的反抗精神。对晴雯这个人物,许多“红学”家,曾经发表过各种各样的见解。笔者认为晴雯是《红楼梦》中最耀眼的宝珠,她身为女仆,却始终自尊自爱,保持人的骄傲。她是一种精神,是一种理想,是划破乌云浊物的一道希望之光。  相似文献   

10.
《红楼梦》大观园中的丫环袭人、晴雯、紫鹃这三个人物中,袭人有一般意义上忠心耿耿的一面,但在忠心之中又包含自私、冷酷和虚伪的因素。晴雯则热情、泼辣、爽直,最后只有在抗争中死去。紫鹃天真无邪、光明磊落、侠骨柔肠,在宝黛爱情的发展中起着穿针引线的作用。这三个女奴形象反映了大观园中众多女性的悲剧命运。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很多读者都把晴雯等的被撵归咎于袭人的告密。但在《红楼梦》中,袭人并不是唯一有条件告密的人,她也没有陷害晴雯等的主观动机。从原文中袭人作为"金陵十二钗"又副册第二名的位次和"贤"字的定评来看,作者也没有把她当作一个告密者。宝玉挨打后袭人与王夫人的单独谈话,完全是就宝玉的前途而言的,与告密无关。至于晴雯、芳官、四儿的被逐,真正的元凶应该是大观园中的婆子们,袭人是清白的。  相似文献   

12.
在新冠肺炎疫情与人类长期共存的国际共识下,以连花清瘟胶囊(颗粒)为代表的抗疫中药成为践行“传承精华,守正创新”新理念的生动实践。基于现阶段最新的政策情势,目前国内关于中药注册与专利保护协同的专题制度已有所涉及,但是仍存在创新标准不适、专利价值低质量及体系衔接错位脱节等现实困境。因此,通过中药连花清瘟系列药品的新药注册与专利保护协同进路的实证分析,提出了专利创造性专属审查、高价值专利培育及注册与专利保护体系链接之中药注册与专利保护协同的构建对策,希冀为新契机下中药产业的高质量协同发展提供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3.
本篇是对<红楼梦>中人物宝玉、黛玉、宝钗、湘云、探春、平儿、晴雯、紫鹃、袭人、尤二姐、尤三姐等的歌咏,同时加以详解,以显明诗意.  相似文献   

14.
《红楼梦》第七十八回,贾宝玉祭奠晴雯,悲痛的审美体验之后,却是失重的情感分量。审美生存的内在悖论发人深省。这一生存模式在美学史和当代语境中高标独领,长久以来寄托着人们对理想化生存模式的期望。它的基本原则包括个体化、感性化和自由化。考察人们对审美生存的沉思录,我们发现其中不乏质疑和批判的视角。综合地来看,审美生存的局限性表现在:首先,它是一种虚无主义的解脱之道;其次,它伴随着感性的沉迷;最后,它指向对痛苦的疏离。  相似文献   

15.
帕梅拉、苔丝、晴雯三位美丽的女性有着许多的相似之处,她们美丽动人,出生低微;她们都是敢说敢言,不畏权势,极力争取平等权利来捍卫自己的尊严。但是她们却有着不同的命运,从中可以看出作者人生观以及社会背景的差异是造成她们不同命运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精明的小厮 宝玉的知音——略论茗烟的“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时阔 《南都学坛》2004,24(6):50-51
贾宝玉的贴身书童茗烟,处世机敏、聪明、伶俐,深得宝玉信赖。在大观园之外,茗烟的地位和作用不亚于怡红院里的袭人和晴雯。他处处保护小主人不受欺负,同时又善解人意,深知宝玉的心思。在宝、黛叛逆思想形成的过程中,茗烟起着重要的支持和催化作用。  相似文献   

17.
晴雯与小红,是或曾经是怡红院的就在出身、才能、性格、情感与命运诸方面具有鲜明的可比性.一个是无家孤女,刚烈率真,疾恶如仇,向往平等,从不献媚于主子,到死都没有改变问罪于天的姿态;一个是家生女儿,世故圆滑,努力钻营,抓住每一次能向主子献殷勤的机会向上爬,以实现自己的梦想,最后得到较好的归宿.她俩不同的人生轨迹,可以给予读者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晴雯虽然是一个奴婢,一个丫鬟,但却是《红楼梦》中最光彩照人的形象之一,是作家倾注了大量的感情塑造的一个艺术形象。她在贾府的命运虽以悲剧结局,但死后成了芙蓉神。芙蓉神形象具有丰富的审美价值,具体表现在:超越困扰的生活境界;表达情与爱;向往诗意的生命,永恒的人生。作家在展示晴雯的人生遭遇和悲剧结局的过程中,再现了封建统治的残酷;在芙蓉神形象上,寄托了作家对社会历史及人生的独特思考。  相似文献   

19.
汪道伦 《南都学坛》2002,22(3):51-54
“情不情”“情情”是情榜对宝黛二人具有结论性的评语。脂砚斋也认为宝玉有“情极之毒” ,此评不确 ,应予以辨正。因钗麝非宝玉情之所钟 ,而情之独钟是黛玉。弃钗麝为僧是宝玉的情极之变 ,亦是一种“情极之情” ,而非“情极之毒”。情不情的核心是儿女真情。宝玉对黛玉、晴雯之情就是天然情性去私净欲后的无瑕真情。“情不情”与“情情”不能分开 ,宝黛二人均可说是“情情”。  相似文献   

20.
研究采用问卷法调查了310名在校大学生,结果显示(1)容忍新颖正向直接预测网络就业意愿;(2)容忍复杂与问题解决负向直接预测网络就业意愿;(3)容忍新颖负向显著预测创业风险感知,容忍复杂正向预测创业风险感知;(4)风险倾向与风险感知对模糊容忍(包括容忍新颖与容忍复杂)与网络就业意愿的关系不存在调节作用;(5)风险感知对一般风险倾向与网络就业意愿的关系不存在调节作用。未来研究需要关注更多的影响大学生就业意愿的变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