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城镇化进程中政府是投资的主体,在科技、教育、文化、公共卫生等方面的投资都需要政府的组织和参与.考虑到政府财政的局限性,需要城镇自筹资金来增强城乡的财政能力,改进和完善城市财政制度,完善公共财政职能,以促使我国的城镇化建设健康稳定地进行.  相似文献   

2.
传统财政分权理论认为,地方政府应该承担配置职能,中央政府执行稳定经济和分配职能。这一理论对于转型经济体的适用性是值得商榷的。从俄罗斯制度转型、财政调整、财政分权三者互动的研究中发现,地方政府在宏观稳定和分配方面职能加强。地方政府收入支出不匹配,财政赤字增加,既为地方政府非法获取财政收入创造了激励,又恶化了财政状况,扭曲公共品及服务的配置效率,造成区域间财政不平衡和福利差异,国家宏观经济的不稳定,阻碍了私有化的进程。进一步的改革方向应是审视财政分权管理,建立清晰、透明的预算联邦体系,这依赖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政府质量和政府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分析我国财政职能定位的现状 ,考察财政职能和政府职能史 ,指出财政的职能受政府职责的制约 ,是政府职责得以实现的基本途径之一。并对现阶段如何调整政府职能和财政职能的范围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地方政府财政困境与出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财政是政府实现其职能的重要手段和经济基础。目前我国财政状况相当严峻,财政压力日益凸现,成为现代化建设、市场经济改革的首要问题之一。与中央政府相比,我国地方政府运行困难更大,与之相伴的财政压力也更大,并且有加深的趋势,极大地影响了地方政府在维持地方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保证人民安康等方面的作为。本文试图从我国地方财政困境入手,探索其形成的深层原因,并提出了防范地方财政风险的制度、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财政是政府职能的化身,贯穿于政府各部门、各职能之中.财政体制是处理政府间财政分配关系的基本制度.我国在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时期,财政体制作为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进行改革.改革的目标是要建立起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由各级政府分级管理的财政体制.  相似文献   

6.
1994年我国实行的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虽然基本建立了比较规范的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间的财政分配关系,但地方各级政府间的财政关系并未理顺,由此成为导致省以下地方财政困难的重要原因.因此,创新我国财政体制,在中央、省、市(县)三级财政管理级次下明确界定和合理划分各级政府的事权和财权以及相应的财政收支范围,建立规范化的转移支付制度,最终保障各级政府行使职能的资金需要,这些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传统的财政分权理论关注的是为何要实行财政分权,如何分配众多的财政职能.而现代的财政分权理论则侧重研究财政分权的制度设计,以最大程度上发挥对政府行为的正向激励作用.我国的财政体制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的财政职权划分和行使还存在制度设计不合理、缺乏激励机制等问题.应该完善我国公共财政体制,在宪法和法律中明确财政分权制度,清楚划分中央与地方的事权财权关系,建立科学、透明、规范的公共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提高我国各级政府的财政行为效率和效益,促进全国范围内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8.
健全财政科技投入管理体制对于提高财政科技投入绩效至关重要,我国应当建立"顶层设计、统筹协调"的财政科技投入计划决策机制,建立职能分离、分工制约、权责明确的财政科技投入管理机制,推进财政科技投入管理的社会化,实现政府管理和社会化管理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9.
地方财政支出基本反映地方政府职能的履行情况。从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结构的不合理可以看出我国地方政府职能履行欠佳,应尽快实现政府职能的转变,加强地方政府的经济发展职能,强化其公共服务与社会管理职能,精简机构,发展社会中介组织,提高政府财政汲取能力,建立公共财政体系,用财政的预算收支来规范行政活动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国民收入分配不公平的现象日益突出,这是财政的收入分配职能弱化的表现。究其原因可追寻到政府内部的"部门利益"问题。部门利益的固化与扩张,带来横向的部门财力割据,主宰了政府财政分配的权力;加剧了纵向上的财力上收,使地方财政困难,公共服务能力不足。改革决策与行政不分的行政体制和零碎化的财政分配方式,破解部门利益切割,就能有效实现财政的收入分配职能。  相似文献   

11.
建立公共财政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趋势,但由于历史及现实的原因,我国公共财政的建立还面临着许多困难,而这些困难大多与政府职能的转变有关,公共财政是政府职能的具体体现,政府职能要以公共财政分配职能的实现为基础,所以,我国要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公共财政体制,首先要转变政府的职能。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 ,预算外资金的管理一直是困扰财政支出管理的问题 ,因此 ,必须对其进行改革。预算外资金支出管理改革的当前模式应当是 :规范市场经济中政府的分配职能及其各级政府职能的划分。  相似文献   

13.
我国曾经长期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在这种体制下,经济运行服从政治目标,行政原则支配经济原则。政府的一切活动都从属于政治目的,政府的所有职能都具有政治色彩。改革开放以后,计划经济逐步向市场经济转变,社会经济体制发生了重要的变化,在社会转型时期,迫切需要优化我国政府职能配置,建设服务型政府。  相似文献   

14.
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金融资源配置权博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金融资源配置经历了一个中央政府集中配置到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共同配置的过程.在现有的中央政府配置金融资源的成本与收益条件下,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共同配置金融资源成为博弈的纳什均衡.这一博弈结果意味着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可以在不改变国有金融制度的产权结构下,通过扶植(或至少不压制)非国有金融机构来实现.  相似文献   

15.
日前,新疆乡镇政府在职能定位中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是:“缺位”与“越位”现象并存,该营的不管,不该管的却管;乡镇财政困难,只能养人不能“养事”;条块分割,使乡镇政府事权不清;考核方式欠科学,影响干部的积极性。这种现状与新疆乡镇政府应承担的职能相去甚远,直接或间接廷误了新疆农村经济的发展,应对症下药予以有效解决。  相似文献   

16.
我国高等教育财政拨款方式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我国高等教育现行财政拨款方式存在着政府财政支出能力的有限、高等教育拨款方式依据不够科学合理、缺乏有效的高等教育资金筹措政策这三个方面的问题.我们应从切实提高教育经费在GDP中的比例、建立科学合理的财政拨款模式、开辟多元化筹措教育经费的渠道等方面来努力完善我国高等教育财政拨款方式.  相似文献   

17.
中国农村金融改革:基于金融功能观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年来中国农村金融改革所遵循的是金融机构观,这使得农村金融体系未能有效发挥金融资源的配置功能;背离金融功能观的农村金融改革,仅仅局限于既有金融结构内部的修补,而不是按照市场经济的原则,根据外界经济环境的变化,发展出能够实现金融功能的规则、制度等具体的金融形态,并且进行金融结构的优化;农村经济的发展需要农村金融体系正常金融功能的复归。中国农村金融改革应实现农村金融发展模式的多元化;放松对农村非正规金融的管理;推动一个竞争性农村金融体系的形成。  相似文献   

18.
中国作为一个正处于转型过程中的发展中国家,创业活动类型和创业环境都与成熟市场经济国家存在很大差异,经济体系中呈现"强政府、弱市场"的资源配置格局,金融市场化尚不完善。研究中国的区域创业差距问题必须基于中国目前转型经济条件下的特殊背景。文章旨在解决以下两个问题:政府行为和金融约束对中国区域创业差距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中国转型背景下政府行为和金融市场的特殊性是否会对中国区域创业产生不同于成熟市场经济的影响?文章在研究框架上对流行的创业折衷框架进行修正,创新性地引入政府的行政规范程度、非税负担变量和宏观流动性约束变量,建立省际面板数据模型,实证分析了政府行为和金融约束对中国区域创业差距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政府管制程度的提高,无论对生存型创业还是机会型创业都将产生抑制作用;信贷环境方面,在目前金融市场化尚不完善的背景下,银行信贷资金在中国整个企业融资体系中仍然占据主导地位,信贷约束的放松和信贷可获得性的增强对中国的机会型创业行为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政府职能的转型迟缓正在成为中国进一步发展的瓶颈,而现有的讨论多集中在形而下的执行层面,难免出现头疼医头的痼疾。将政府视为公共产品的提供者,从公共产品需求结构变迁的角度厘清政府职能的发展脉络,特别是强调公共产品需求结构决定政府职能的原则。市场实际上是制度构建的产物,是典型的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因此,政府与市场之间不是同一层面的相互替代的关系,而是上下游的供给与支持的关系。在市场经济发展初期,政府就应该积极提供发展型公共产品,推动市场机制的形成与发展;但当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当弱势群体的生存成为主要的公共产品需求时,政府的主要职能就是社会保障体系的构建,因此,一个理想的现代政府职能结构应该以兼顾生存与发展的双元财政模式为基础。  相似文献   

20.
“量入为出”和“量出为入”作为政府的两大理财原则,具有对立与统一的辩证关系.在我国,随着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政府职能的多样化,片面地强调以“量入为出”为主最终不能解决财政问题,“量出为入”作为一种政府的主导理财原则具有更多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