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夏商周三代共出现了三种不同的鬼神世界观范式。第一种大致产生于仰韶文化时期,持续至殷商早中期。此时生业问题是主要问题,人们主要崇拜自然神,川泽山林被认为是鬼神世界之所在。第二种鬼神世界观范式在龙山时期出现,成熟于殷商早中期并结束在周灭商前后。在这一时期,阶级问题是主要问题,祖神地位逐渐居于自然神之上并进而融合自然神。而鬼神世界之所在也从川泽山林转移到宗庙中。上帝是祖先世界的最高神明,他只与其后裔殷人交流,商王室以此有了不移的天命。第三种鬼神世界观范式是周人宗教改革的结果,周人将上帝与鬼神世界高升于天,以天地分割了人神世界,使上帝不能以祖神的身份居于殷人的宗庙中,以此打破殷人对于天命的垄断。也就是说,三代鬼神世界观经历了一个范式转换的过程,上帝绝非一开始就在天上。  相似文献   

2.
商代自然灾害的种类很多,水、旱为主的灾害频繁发生,并且引起自然环境的恶化。殷人心目中导致灾害发生的因素有天帝神祗降祸、祖先降灾、鬼神示警三方面。面对灾害,殷人更多的是采取巫术救荒的办法,当然也采取了一些实际有效的救灾措施。  相似文献   

3.
走出原始的蒙昧而步入奴隶社会的殷人非常迷信而且崇尚鬼神,其心中盛行的是鬼神降疾的迷信观点.与此相对应,祭祀求神除病是占主导地位的治疗方法.随着殷人对自然和自身的认识,他们对某些疾病也有了一定合理的解释,认为风寒致病、酗酒伤身等.同时也掌握了一些科学的治疗方法.尽管殷商医学中含有大量迷信落后的成分,但与同时代的世界其他各地相比,其医学还是相当发达的.  相似文献   

4.
医巫同源与分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医巫同源”现象不仅出现在原始社会时期,而且还存在于文明较为发达的奴隶社会.从出土的甲骨文材料看,殷人已经具备了疾病起因的三种观念:一、天帝降疾;二、鬼神作祟;三、蛇虫致疾.在殷人疾病观念形成过程中,巫人(贞人)的活动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周灭殷商后,巫的地位下降,医工分离逐渐取代了医巫同源.扁鹊提出“信巫不信医者不治”的观点,继承了殷人疾病现的理性因素,同时也是周文化取代殷人“重工文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一、殷人对天的崇拜《中国史稿》提到中国古代社会的宗教信仰时说:“天”字在商代一般只用为“大”的同义字,如“天邑商”即“大邑商”,“天乙”即“大乙”或“太乙”,没有神秘的含意。周人才把天奉为有意志的人格化的至上神,为奴隶主贵族的统治捏造理论根据。(P.273)  相似文献   

6.
鬼神是世俗文化的天然内容。人类创造的鬼神具有符合人们心理文化所认可的“形象”。近代的“鬼神形象”与古代文化中的鬼神形象虽有历史传承的相互联系,但很多鬼神已与古时的形象大异其趣。鬼神始终随着时代与社会的变化而具有不同的“形象”。其实,就世俗文化而言,人的鬼神化和鬼神的人化,本是难以分舍的社会现象。人创造了鬼神,同时人也受缚于鬼神;神的威严和鬼的怪诞,其实是人的卑弱在天国与地狱世界的折射。尤其在近代,鬼神崇拜事实上成为中国社会转轨的文化心理羁绊。因而,面对世界科学民主浪潮的啸声,这沉重的“鬼神”迷信便成为先觉者们举步投足首先必须破解的精神枷锁。  相似文献   

7.
祖乙迁邢与卜辞井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祖乙迁邢地望指实“殷人屡迁”是商代历史的一个重要特点。东汉张衡《东京赋》云:“殷人屡迁,前八后五,居相圮耿,不常厥土。”所谓“前八后五”是指商汤以前迁徙八次,立国之后迁都五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戏曲中有大量的描写鬼神的作品 ,其主要内容表现人鬼相恋 ,与世抗争 ,因果报应和人神相遇 .与小说中的同类作品相比 ,同中有异。作家利用对鬼神的描写寄寓自己深刻的思想情感 ,作家写鬼写神是为了写人 ,对神鬼世界的描绘是对人间社会的体悟  相似文献   

9.
<搜神记>是东晋思想家、史学家干宝的心血之作.他以史官的身份记录鬼神故事,在汉儒的天人感应思想影响下,于神秘莫测的鬼神世界的描绘中自始至终贯穿着儒家"孝"、"德"、"仁"、"礼"等伦理观念.  相似文献   

10.
苗族历史上是一个信鬼好巫的民族,其鬼神崇拜具有多魂说、神鬼不分、多神崇拜、崇奉始祖神蚩尤和图腾神盘瓠,凸显巫术色彩诸多特点.作为文化原型,鬼神崇拜的实质乃是苗族"精神的本原".我们要坚持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对之进行现代审视.  相似文献   

11.
远在邹衍之前阴阳五行说就已经有了丰富的形态。阴阳的特殊含义在殷商以前已经出现 ,将阴阳与灾异结合在一块 ,出现在《周易》时代 ,五行可能产生于夏代 ,明确于商代 ,阴阳与五行互为发明的时间早于邹衍的五德终始说。取象于自然的阴阳五行是邹衍发表其宇宙本原之生成的基础。在对儒家宇宙观的批判中 ,战国后期的邹衍提出了“裨海”、“大瀛海”等的概念 ,从而把人们对宇宙的认识引向更广袤的天地。  相似文献   

12.
“商奄之民”与殷人同为商人后裔 ,故鲁、卫“皆启以商政” ;商、周均为农业民族 ,故鲁、卫“疆以周索”。夏人处于游牧阶段 ,其生产生活方式适用于戎狄部族 ,故晋国“启以夏政 ,疆以戎索”。齐太公望初封时也“因其俗 ,简其礼”。顺应原住居民的生产生活习惯 ,根据具体情况分别施政 ,是周王室为新封诸侯制定的共同原则。周初分封是周人对异姓部族邦国原住居民进行直接统治的初次尝试 ,由此引起中国古代社会发生重大变化 ;而上述原则是周初分封得以成功的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13.
商代尤其是迁殷以后进入了我国奴隶制的鼎盛时期 ,农业和手工业生产得到快速的发展 ,生产规模不断扩大 ,剩余产品不断增加 ,商品交换活动逐渐频繁 ,已开始使用货币。商业在商代国家经济发展中已经占据了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4.
冥婚形式及原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起源于上古时代的冥婚习俗,是中国婚姻史上的一种特殊现象。自周以前产生此俗以来,不断发展。隋唐五代、尤其是唐代,冥婚现象自上而下已蔚然成风,明清时亦屡见不鲜。冥婚现象在我国流行的范围比较广,产生了各种花样不同的形式。历代论者大都认为冥婚陋俗与礼不合,荒诞无稽,提出各种批评看法。然而,冥婚之俗并未因时代推移而消逝,直至民国时一些地方还存此俗,就是当今社会也未绝迹,进行冥婚者仍时有见闻。  相似文献   

15.
殷墟辑思录     
殷墟是武丁时代的国都,曾经是亚洲青藏高原以东的政治中心,在其繁荣和强盛的背后显现出殷商的几个特点:嗜好迁都,嗜好占卜,嗜好饮酒,嗜好虐杀。所以,武丁建都安阳后,殷商之统治者依然按照上述惯性发展,最终导致纣王朝以酗酒和暴虐而灭亡。文章从地理、历史、文化和哲学的角度分析了殷墟及其出土文物,针对卜述结论进行了考证。  相似文献   

16.
探讨文献和古文字材料中所见的殷代遗民的身份 ,可以看出西周初年被周人迁往洛邑的所谓“殷遗”、“殷顽民”等 ,其实都是殷代的贵族 ,其中大多数还是与商王有血缘关系的同姓贵族  相似文献   

17.
商代盛行的巫术观念是人祭广泛实行的思想根据;异族间文化冲突所引起的种族仇恨,使得商人大量杀害异族以祭祀神灵,是人祭习俗在商代盛行的现实根据。人祭习俗在周代呈现衰败的趋势,这一方面是由于先周时期,周人本无人祭习俗;另一方面是由于商末周初,周人进行思想文化大变革,提出"敬德保民"的口号,人的地位得到抬高。  相似文献   

18.
从古文字看商周祭祀制度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人非常迷信,祭祀特别频繁。周人在商人的废墟上立国,传承殷商祭祀文化,并进行了诸多改革,从而形成独特的周文化。从商至周,祭法由繁趋简,祭祀对象由天神、地祗、人鬼几乎无所不祭转向主要祭祀血缘近亲,祭品种类、数量由多变少,祭祀场所主要转向宫内,祭祀观念中渗入新的内容“德”,并以祖德来调节人与社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该文对"奠基牲"的考古发掘情况进行了介绍,对"奠基牲"的身份及产生根源问题进行了探讨,驳斥了"长子说"、"祭品说"和"不明血缘说",认为"奠基牲"是特指建造过程中用于墙基下、墙体中、房基下和居住地面下的人牲,见于先秦,盛于殷商。他们的存在源于胜利者惧于仇敌的鬼魂复仇,而采取的将他们的灵魂以重物镇压封锁的措施。所以实际上,他们并不具有奠基趋吉避凶的本义,本文因于习惯,仍沿用学界称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