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钓鱼     
父亲和儿子来到一个鱼塘边钓鱼.不一会儿,父亲就钓到了好几条大鱼,儿子却一无所获. 儿子实在想不明白,便来到父亲身边,向他请教钓鱼的秘诀. 父亲说:"如果你确定要钓什么鱼,你就准备做一系列的选择吧.选择的正确与否决定你能否钓到鱼,或者更准确地说能否钓到大鱼."  相似文献   

2.
一凡 《现代交际》2002,(10):35-35
一位父亲带着儿子去参观梵高故居,在看过那张小木床及裂了口的皮鞋之后,儿子问父亲:“梵高不是百万富翁吗?”父亲答:“梵高是位连妻子都没娶上的穷人。”第二年,这位父亲带儿子去丹麦,在安徒生的故居前,儿子又困惑地问:“爸爸,安徒生不是生活在皇宫里吗?”父亲答:“安徒生是位鞋匠的儿子,他就生活在这栋阁楼里。”这位父亲是一个水手,他每年往来于大西洋的各个港口,这位儿子叫伊东·布拉格,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获普利策奖的黑人记者。20年  相似文献   

3.
猴子节食     
在一家超市里,父亲母亲、年轻的儿子一家三口在完成了家庭购物计划之后,父亲让儿子将使用过的购物手推车送回到原来的地方。“爸爸,你看到没有,手推车扔得到处都是,没有一个人送还,这也是超市专门雇人负责归拢手推车的原因。”父亲耐心地教导着儿子:“那么,儿子,你认为送还手推车是不是一件有益的事情呢?”  相似文献   

4.
在一家超市里,父亲、母亲、年轻的儿子一家三口在完成了家庭购物计划之后,父亲让儿子将使用过的购物手推车送回到原来的地方。“爸爸,你看到没有,手推车扔得到处都是,没有一个人送还,这也是超市专门雇人负责归拢手推车的原因。”父亲耐心地教导着儿子:“那么,儿子,你认为送还手推车是不是一件有益的事情呢?”  相似文献   

5.
正烦恼背后都藏着一点惊喜,婚姻,要的就是一股子乐观劲儿。我和媳妇准备带儿子出去吃饭,一番梳洗换衣耽误了不少时间,儿子站在门口等急了,开始闹。我和媳妇赶紧走到门口去哄,我问儿子:"中午你想去哪里吃饭?"儿子还没回答我,就猛地一推门,门"哐当"一声就关上了。我和媳妇一愣,几乎同时问了一句:"你拿钥匙了吗?"媳妇说:"钥匙还在屋里呢。"儿子开心地说:"出发,出发,出发。"我问:"怎么办?"媳妇说:"找个开锁公司吧。"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把自己锁在门外。你知道眼前就是家,可  相似文献   

6.
很多年以前,在奥斯维辛集中营里,一个犹太人对他的儿子说,现在我们惟一的财富就是智慧,当别人说一加一等于二的时候,你应该想到大于三。纳粹在奥斯维辛毒死了几十万人,父子俩却活了下来。1946年;他们来到美国,在休斯敦做铜器生意。一天,父亲问儿子一磅铜的价格是多少?儿子答35美分。父亲说:“对,整个得克萨斯州都知道每磅铜的价格是35美分,但作为犹太人的儿子,应该说成是3.5美元,你试着把一磅铜做成门把看看。”20年后,父亲死了,儿子独自经营铜器店。他做过铜鼓,做过瑞士钟表晒上的簧片,做过奥运会的奖牌,他曾把一磅铜卖到3500美元,这时他已是平考尔公司的董事长。然而,真正使他扬名的,是纽约州的一堆垃圾。  相似文献   

7.
婆婆与媳妇常常是对着干的双方,尤其是当婆婆和儿子儿媳 住在一起时,那更是天天唱对台戏。婆婆往往喜欢给家里的几口人 划分派别,把自己和儿子、孙子等划归为“里人”派,媳妇划成“外 人”派。在日常生活中,婆婆喜欢斤斤计较,偏向“里人”或自己, 所以婆媳之间常会发生“唇枪舌战”,以语言论英雄。为维护自己 的利益,媳妇可以这样做。  相似文献   

8.
第十六届美国总统亚伯拉罕·林肯出身于一个鞋匠家庭,而当时的美国社会非常看重门第。林肯为竟选总统在参议院演说时,受到一个参议员的羞辱。那位参议员说:“林肯先生,在你开始演讲之前,我希望你记住你是一个鞋匠的儿子。”林肯不卑不亢地回答:“我非常感谢你使我想起我的父亲,他已经过世了,我一定会永远记住你的忠告,我知道我做总统无法像我父亲做鞋匠做得那么好。”参议员都陷入了沉默,林肯转头对那个傲慢的参议员说:“就我所知,我的父亲以前也为你的家人做过鞋子。如果你的鞋子不合脚,我可以帮你修好  相似文献   

9.
断箭     
春秋战国时期,一位父亲和他的儿子出征打仗。父亲已做了将军,儿子还只是马前卒。又一阵号角吹响,战鼓雷鸣,父亲庄严地托起一个箭囊,其中  相似文献   

10.
近日,在电视剧《勇敢的心》中,饰演传奇人物霍啸林的杨志刚很火.霍啸林虽然被迫娶了六位夫人,爱的却永远是“梅九哥”.杨志刚跟他一样,心里只有媳妇张静,二人的相爱,堪称“倾城之恋”.圈里人都知道杨志刚有一个独特的习惯,合作时不计较片酬,只要求带着媳妇和儿子一起拍戏,宁可少赚钱,也要和家人在一起.相恋12年,夫妻俩生死相依,早已将彼此的生命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11.
先讲个故事吧:父亲和儿子坐在大树下,儿子翻看着手中的报纸.父亲指着大树上面问儿子:树上是什么呀?儿子回答:是麻雀.过了一会儿,父亲又问儿子:树上是什么呀?儿子不耐烦地回答:是麻雀. 又过了一会儿,父亲又问儿子:树上是什么呀?儿子把手中的报纸一扔:你有病呀,跟你说过了那是麻雀,是麻雀.  相似文献   

12.
正早上送孙子孙女(以下统称孙子)去幼儿园,再赶回家给要去上班的儿子媳妇做早餐,等他们都走了,便开始搞卫生、洗衣服,下午又去接孙子,做晚饭。这是一个帮子女带孩子的中老年人的真实写照,忙得甚至都很难有坐下来看看电视、  相似文献   

13.
正施恭升,出生于福建福清。他在山西开砖厂,资产上千万。可就是这样一个事业有成的父亲,却遇上了一个败家的儿子。10年的时间,施恭升数次将儿子拉回正道:当不足16岁的儿子染上赌瘾,施恭升放弃事业做陪读父亲;儿子高考无望,施恭升带他远赴南非辛苦创业;当儿子又沾上毒品,施恭升毅然带  相似文献   

14.
美国的婆媳关系文/阿珠我是以探亲的身份来美国和儿子媳妇同住的。我们刚来,儿子媳妇的美国同事们一一表示祝贺:“很高兴你们母子团聚。”但当听说我们来要“住半年”之久时,美国人没有一个不“大惊失色”。特别是那些女同事,更是认为我媳妇“太可怜”,表示深切的同...  相似文献   

15.
一巴掌打来儿子的仇视,难道历史又要重演 2011年11月的一天,著名作家麦家接到儿子班主任的电话,班主任告诉麦家,他的儿子麦恩在班里和同学打架,让他到学校去一趟.麦家挂掉电话,驱车赶往儿子的学校.在老师办公室,14岁的儿子麦恩直挺挺地站着,嘴巴上翘,一副不屈的神情. 看到父亲走进来,麦恩只是望了他一眼,目光又投向别处.麦家厉声喝问:“为什么和同学打架?”麦恩只是轻蔑地望了父亲一眼,没有理会他. 麦家觉得自己作为父亲的威严受到了挑战,不由分说,甩手就给了儿子一巴掌,鲜血从儿子的鼻孔里流了出来.麦家后悔自己下手太重了,他心疼儿子,却又放不下父亲的架子,吼了一句:“臭小子,看我回家怎么收拾你!”然后就离开了.  相似文献   

16.
很小的时候就知道了,我们本来不是哥两个.我还有个二哥,在乡下. 母亲一共是三个儿子,大哥、二哥和我,二哥在五岁那年被送了人.送的也不是别人,是父亲的大哥.大伯与大娘不生育,吃遍了好多药,可还是没有生下一男半女,最后,绝望的大伯找到了父亲,因为父亲刚好是三个儿子,大伯说,过继给我一个吧.  相似文献   

17.
苦涩的孝顺     
黄方国 《老年人》2004,(7):32-32
母亲去世后,年迈且瘸腿的父亲终于扛不住生活的艰难,不得不答应来我家养老。离开乡下老家时,父亲一定要我跟他一起去向邻居们告别。乡亲们都说:“黄爹,您儿子儿媳真孝顺啊!”父亲听了这话,笑容从满脸的皱纹沟里溢了出来。回到城里,天色微暗,已是万家灯火。妻子没有来接父亲,打发儿子下楼来了。在我的提醒下,儿子敷衍地叫了一声“爷爷”,连正眼都没看一下,就提着爷爷的包裹上楼了。父亲尴尬地站着,显得手足无措。我正要呵斥儿子,却被父亲阻止了:“他还小,不懂事,在一起住惯了,自然就亲了。”说完,一瘸一拐地走到了我的前面。打开家门,妻子坐…  相似文献   

18.
在奥斯维辛集中营,一个犹太人对他的儿子说:“现在我们惟一的财富就是我们的智慧,当别人说一加一等于二的时候,你应该想到大于二。”纳粹在奥斯维辛毒死五万多人,这父子二人却活了下来,真不知是出于侥幸,还是因为他们“一加一大于二”的信念。1946年,他们来到美国,在休斯敦做铜器生意。一天,父亲问儿子一磅铜的价格是多少?儿子答是35美分。父亲说:“对,整个得克萨斯州都知道每磅铜的价格是35美分,但作为犹太人的儿子应该说35美元。你试着把一磅铜做成门的把手看一看。”二十年后,那位父亲死了,儿子独自经营铜器店,他做过…  相似文献   

19.
父爱的传递     
父亲是一个作家,也是一个工作狂,成家之后就很少顾家,儿子呱呱坠地之时也不例外。儿子12岁那年,母亲受不了父亲的冷落,狠心去了美国,儿子判给了父亲。从此,父亲又当爹又当妈地带着儿子,日子过得异常艰难。更艰难的是,儿子已经开始懂事,内心深处的恋母情结,让他怨恨的是父亲的冷漠逼走了母亲。父亲跟任何女性的一个电话、一次通信,都令儿子反感,经常赌气住在学校多日不回家。在儿子心里,一直幻想着有朝一日,母亲会从美国回来,一家三口破镜重圆,重新过上和谐幸福的生活。但每一次,父亲总是这样回答他:"你妈妈的生活观念与我不一样,如同两条平行的铁轨……"这期间,父亲的工作与事业如日中天。因巨大的声誉与社会地位,身边一直不乏美女追求者。有一天,儿子放学回家,父亲有些不自然地招呼他:"儿子,快过来认识一下,这是刘阿姨。"儿子望着"刘阿姨",又望了望有些情怯的父亲,当即扔下硬邦邦的一句话:"你别想给我找后妈,否则我会永远离开这个家!我妈肯定会回来的,我一定要等我妈妈回来!"  相似文献   

20.
今年是国际老年人年,说到老人,说到养老,不得不让人想到婆媳关系,不得不让人想到中国的一句古话——养儿防老。我没有尝过婆婆的厉害,据说与那种守寡带大独生子的婆婆十分难处。这一类婆婆对媳妇百般苛刻,总是看不顺眼。一曰,儿子是妈妈带大的,现在跟你媳妇过日子,当妈的不放心;二曰,儿子的习惯只有母亲明白,妈的心思只有儿子知道,媳妇说啥干啥都不得法。当然还有第三种说法,媳妇都比婆婆厉害,如今是婆媳关系颠倒了。常言道清官难断家务事,家务事中恐怕最难判断是非的就是婆媳之间扯不清的麻纱事了。要是轮到我也老了,也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