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徐志摩和林徽因——永不暝目型徐志摩对林徽因的激情至死不渝与徐志摩至死没有得到林徽因的爱有关,这是“剥夺”导致激情增加,证明了“实现”会导致激情减少。假设徐志摩对林徽因的追求在英国就大功告成,这段脍炙人口的恋情不会浪漫如初。至少从徐志摩的性格,尤其后来和陆小曼的爱情悲剧看,这种推论并非空穴来风。  相似文献   

2.
徐志摩和林徽因--永不暝目型 徐志摩对林徽因的激情至死不渝与徐志摩至死没有得到林徽因的爱有关,这是"剥夺"导致激情增加,证明了"实现"会导致激情减少.  相似文献   

3.
"自我同一性混乱"这个概念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埃里克森提出来的。本文以心理学的视角去解释林徽因对徐志摩的爱恋,认为在伦敦的时候,正处于"同一性危机"的林徽因对徐志摩产生了朦胧的爱恋;随着"自我同一性"的获得,林徽因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爱情观和婚姻观,对徐志摩的爱也渐趋理性。而这些转变与林徽因的幼年经历,父亲潜移默化的影响有极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叶凡 《女性大世界》2006,(1):132-135
百年后,我们想起她。仿佛依旧闻到淡淡的幽香,想起曾经与她擦肩而过的徐志摩,想超她笔下的《你是人间四月天》,想起她描绘的那些优美的建筑,想起她曾经魅力四射的太太客厅。这一刻,林徽因仿佛又站在我们眼前,她淡淡春山般的双眉,盈盈秋水般的眼眸,和睑颊上婉约的笑窝依稀可见……  相似文献   

5.
韩石山 《金色年华》2009,(12):29-31
当今之世,说某人是个天才,未见得全是夸赞,然而,对于徐志摩,却只能这么说,否则你解释不了,一个原来没有想到写诗的人,会在短短十年问,成为二十世纪中国最著名的诗人;更无法解释,好些名人因多角婚恋而身败名裂,至少也是声名受损,独有徐志摩却是,每经过一次婚恋,增加人生的一重光彩。张幼仪,林徽因,陆小曼,一个女人显示着他的一个优异的侧面。  相似文献   

6.
薛晶晶 《现代妇女》2013,(12):262-263
电视媒体的相亲节目泛滥,在以博取眼球为目的的节目里,爆出的却是低俗和盲目拜金的爱情价值观,这些扭曲的思维正影响着我们年轻的一代人。我们不妨放下盲目,去传统里回顾一段爱情故事。一代才女林徽因和诗人徐志摩,哲学家金岳霖,建筑学家梁思成的爱情故事里,那里有值得掘取的黄金。林徽因的理性和智慧,徐志摩的浪漫和热情,金岳霖的深沉和脱俗,梁思成的风度和气量,以及张幼仪的自强和博爱给我们的是闪动着光芒的爱情价值观,无论是哪一种,都是值得作为和谐社会情感导向的。  相似文献   

7.
情痴金岳霖     
理性是灵魂最高贵的因素说起中国现代第一才女林徽因,很多人会提及徐志摩和梁思成。其实最爱林徽因的并不是这两个男人,而是哲学家金岳霖。他一生痴情于林徽因,终生未娶。金岳霖对待感情问题却相当理性。他钟爱的一个学生因为爱情受挫,萌发轻生念头。他对学生说:恋爱是个过程,恋爱的结局结婚或不结婚,只是恋爱的幸福与否,应从恋爱全过程来看,而不应仅仅从恋爱的结局来衡量。  相似文献   

8.
刘华 《当代老年》2007,(9):12-13
误区一 反正有法定继承,有没有遗嘱都一样 有读者认为,继承这事有《婚姻法》、《继承法》管着,就是自己不立遗嘱或老人没有立遗嘱,继承时也不会乱,法律怎么规定就怎么来。因此,有没有遗嘱都一样。  相似文献   

9.
礼物     
老人和孩子相识有一年多了,两人很喜欢在一起聊天。 有一天,老人对孩子说:“有一样东西之所以为礼物,是因为在你能收到的所有礼物中,你会发现它是最珍贵的。”  相似文献   

10.
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闭幕了. 去年这个时候我写了篇《珍惜两会》,寄望代表珍惜全国两会这个建言机会、珍惜人民代表这个宝贵资源. 今年这个时候,我却想起一首诗和一首歌.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这是徐志摩《再别康桥》诗中的. "找点儿空闲,找点儿时间,领着孩子,常回家看看;带上笑容,带上祝愿,陪同爱人,常回家看看."这是《常回家看看》歌里的.此曲提醒现在忙碌的年轻人即使工作再忙也不能忘记亲情,愿多回家看看老人.  相似文献   

11.
正《在中国作恶"坏老人"移民美国,下场凄惨》《蛮不讲理的中国老人竟然在加拿大傻眼了》……朋友圈,类似奚落老年人的文章层出不穷。近来,一篇《学做老人》的文章在老年群体中被热传,其反思的口吻,颇有回应上述指责的味道,"第一次做老人,我们还在学习,请给点时间"。老人也要"学着做"吗?  相似文献   

12.
微心情     
饥饿使我成为一个对生命的体验特别深刻的作家。长期的饥饿使我知道,食物对人是那么的重要。什么光荣,事业,理想,爱情,都是吃饱肚子之后才有的事情。因为吃,我曾经丧失过自尊;因为吃,我曾经被人像狗一样地凌辱,因为吃,我才发奋走上了创作之路。——莫言走着走着,就散了,回忆都淡了;看着看着,就累了,星光也暗了;听着听着,就醒了,开始埋怨了;回头发现,你不见了,突然我乱了。——徐志摩世事往往如此,想回头已经来不及,即使你肯沦为劣马,不一定有回头草在等着你。曾经我们都以为自己可以为爱情死,其实爱情死不了人,它只会在最疼的地方扎上一针,然后我们欲哭无泪,我们辗转反  相似文献   

13.
亮华 《老年世界》2008,(3):12-12
比利时的《老人》杂志曾在全国范围内,对60岁以上的老人开展了一次题为“你最后悔什么”的专题调查。调查结果十分有意思:  相似文献   

14.
一个年轻人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碰到一位老人,年轻人便问:“这里如何?” 老人反问: “你的家乡如何?” 年轻人说:“简直糟糕透了。”老人接着说:“那你快走,这里同你的家乡一样糟。”后来又来了另一个年轻人问同样的问题,老人也同样反问,年轻人回答说:“我的家乡很好,我很想念家乡的人、花、事物……”老人便说:“这里也是同样的好。” 旁观者觉得诧异,问老人为何前后说法不一致呢?老人说:“你要寻找什么,你就会找到什么!”  相似文献   

15.
正选择性关注个别老年人的负面行为,有失公正。公交车上"故事"多网络上,对老年人特别是坏老人的"吐槽"绵延数年,生生不息:不管你喜欢不喜欢,在小区花园放着震耳欲聋的音乐跳着广场舞;明明是他走路不小心撞了你,却大声斥责你:"为什么不让着我"……摊上了"扶老人反被讹""碰瓷老人"等热门话题,网络中的老人就不仅仅是令人讨厌了,简直就是妖魔鬼怪般的存在,"老人即地狱",唯恐避之不及,"以后看到老太倒地别说扶了,只要看到的都有罪"。  相似文献   

16.
◎梁思成:“我已经完全被你‘俘虏’了……” 林洙1928年出生于福州。1948年,林洙高中毕业后准备到清华先修班学习,她的父亲是一名铁道工程师,与林徽因是同乡,因此托林徽因照顾她,从此林洙结识了梁思成一家。  相似文献   

17.
杨早 《炎黄世界》2011,(6):55-57
多少年后,林洙成了梁思成的续弦,又成了他的遗孀。她仍然记得小时候上海家里,客人如何频繁地提及梁先生与梁太太:“林徽因是我们福建的才女。在我们家的客厅经常有些家乡人来拉家常,几乎每次都要提到林徽因,并谈到她嫁给梁启超的长子梁思成的事儿。”(《大匠的困惑》)  相似文献   

18.
和往常一样,我来到长沙烈士公园晨炼,一位素不相识的女士打量我一番之后说:“昨晚好像在《焦点访谈》特别节目中看到了你,怎么今天就到这里来了?”自4月17日那天起,每天都有熟悉和不熟悉的人向我问起这事,我简直成了新闻人物。我的确参加了中央电视台为《焦点访谈》开播5周年而举办的特别节目《焦点的报告》的录制。3月14日下午,我坐在演播室头排正中位置,接受了《实话实说》主持人崔永元的采访,同《焦点访谈》主持人方宏进、敬一丹、水均益和几位记者进行了交谈,感到十分高兴和荣幸。我是一个退休老人,怎么会受到《焦点…  相似文献   

19.
《炎黄世界》2009,(5):1-1
《炎黄世界》1994年1月份创刊时,两位文学世纪老人都题了词。巴金老人题词是:“讲真话!”,一针见血,十分尖锐;冰心老人题词是:“心之桥”,语短心长,寄意甚深。而这两句话六个字却实实在在地勾画出了《炎黄世界》的编刊指导思想,一直鼓励着我们,引导着我们走过这风风雨雨的十多年时间。  相似文献   

20.
曾经和当今的中国一样,认为子女把老人送进养老院是不孝行为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日趋严重,很多老人需要等候相当长的时间,才能入住国家的养老院 政府鼓励更多私营老年公寓或养老院的设立 澳洲 两位老人的度假村式养老 六十多岁的Ray,几乎每天都要驱车去父母的住处转一圈。有天早晨去得早,看见老爸小跑着出门往餐厅去,开心写在脸上,老妈步速较慢,但也已出门,看到儿子来,拉住他,“早茶的曲奇可好吃了,去得晚了就没了。你爸跑得快,他去占位。”这一刻,Ray觉得送老人来这里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