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亲子趣事     
何如平 《女性天地》2006,(10):49-49
女儿渐渐长大,“破坏力”渐渐增强,我每日穷于应付。忽然发现,她爸爸看女儿的眼光变得越来越独特了。那天她爸爸一回家,我就向他诉苦:“女儿把我刚买的一本小说撕破了,还咬掉了几页。”她爸爸说:“没事没事,不就是一本书吗?人家古人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我们女儿现在就开始翻书啃书,说不定将来是个文学家呢!”说得自己眉开眼笑。过了几天,我又指着金鱼缸诉苦:“宝贝女儿今天把金鱼捞起来看,看完又不知道放回鱼缸,金鱼都干死了。”她爸爸充满自豪地说:“我们女儿对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善于观察,勇于探索,这正是一个科学家必备的素质,将来她…  相似文献   

2.
小晨 《伴侣(A版)》2016,(12):40-41
意外成为广告童星 2001年,高君雨出生于广州越秀区.高君雨的父亲在公安局工作,母亲自营公司.2岁多的时候,爸爸就开始和她做游戏.军人出身的爸爸设计了“打靶识字”游戏:家里客厅的墙上排满了装着汉字的汽球,爸爸下班后就带着高君雨用玩具枪打汽球,每打中一个汽球,高君雨就把那个汽球里的字读出来.  相似文献   

3.
女儿算是漂亮女孩,正读高中。她平时话不多,文文静静地挺讨人喜欢,可就是学习不好。孩子的毛病,做爸的当然清楚。这孩子静不下心来学,也吃不了苦,她趴在书桌上,照镜子的时问有时比写作业的时间还长。一天晚上,她写作业时又照镜子,我忍不住说,看你也做不下去,过来和爸爸谈谈心。女儿过来说,又要上课了,你的那些道理我全都能背诵,告诉你,就是考不上大学,我也能找到工作。我说你凭什么呀,她说,就凭你女儿这个形象。我说,爸今天不给你讲道理,给你讲个故事,女儿说这个我爱听,我说,你以前不是常问爸爸有没有初恋吗?说没有,是爸爸骗你的,爸有。 我上初三那年15岁。过年  相似文献   

4.
忠告自己     
在玛丽亚大约12岁时,有个女孩子是玛丽亚的对头,她总爱挑玛丽亚的缺点。日久天长,她把玛丽亚的缺点数了一大串,什么玛丽亚是皮包骨,不是好学生,是捣蛋姑娘,讲话声音太大,自高自大……玛丽亚尽量克制着自己。最后,她再也忍不住了,含着眼泪和愤怒去找爸爸,爸爸平静地听完玛丽亚的申诉后,问道:“她所讲的这些是否正确?”“正确?但我想知道的是怎样回击!它同正确有什么关系?“玛丽亚,难道知道自己实际上是怎样的不好吗?现在你已知道那个女孩子的意见,去把她所讲的都写出来,在正确的地方标上记号,其他的则不必理会。”玛…  相似文献   

5.
观点:即使是“形婚”,为了孩子也不能离 代表人物:连翘,37岁,公务员 许平,40岁,出租车司机 有人说,离异家庭的孩子心理或多或少会受影响,因为这个原因,许多家长不愿离婚. 连翘坦言自己的婚姻就是“形婚”,徒有婚姻的外壳,没有婚姻的实质.连翘的婚姻很失败,孩子4岁了,老公好吃懒做一分钱不赚还不干家务,全凭她养着,就一样好处,不家暴,不打闹.两人日子过得跟白开水似的没滋味.但她不敢离,因为儿子疼爸爸,一旦离了婚,以她老公不负责的态度,估计一年半年也难来见孩子一眼.为了儿子心灵成长的需求,她只好当另一个儿子一样养着老公,只因为她的儿子需要一个爸爸.连翘说朋友都劝她离,她也知道大家都是好意,可现实摆在这儿,儿子离不开爸爸,她也舍不得儿子难过,怎么办?  相似文献   

6.
《金色年华》2009,(3):27-27
有个女子告诉我,年轻的时候,真的很傻,她曾在闲极无聊时,拟了一个“黑名单”,上面是明示或暗示追求过她的男人。隔了一段时间,把它拿出来看一看,数一数,然后很自恋地照照镜子,那种感觉真的很好。  相似文献   

7.
2013年4月1日早上,爸爸从老家打来电话,声音颤抖,说妈妈突发脑出血,正在抢救深夜,我们从东莞赶回老家,爸爸正守候在妈妈身边、医生给我们看妈妈的脑部CT,脑出血面积太大。我们都被吓住了,只有爸爸那么坚定,说了三句话:“全力救她。”“用最好的药,请最好的专家。”“瘫痪不要紧,只要她活着。”  相似文献   

8.
徐四春 《老年世界》2014,(12):25-25
三个月前,娘娘去世了。娘娘是我们家的保姆,南方人把父亲这边的姐妹唤作“娘娘”(一声)。她是爸爸的远房亲戚,和爸爸平辈,我们就叫她“娘娘”。她出生世家,养的一身好规矩,头发纹丝不乱,发髻边插一朵茉莉或者白兰花,湖蓝色斜襟的衣服滚着细细的玉色牙边,腋下一条手绢,说不出的高贵清爽。  相似文献   

9.
强音  白芷 《职业》2012,(34):58-60
爸爸教我弹手风琴 阮明园生活在一个音乐世家,爷爷、爸爸、姑姑、叔叔无一例外都是搞音乐的,可以说她是在音乐声的浸润下成长的,阮明园打趣地说:"别人家过年去练歌房K歌,我们全家自己在家办音乐会,吹、拉、弹、唱我们样样都能来."阮爸爸是一名国家二级演奏员,担任着晋中文工团乐队队长,在乐队中负责键盘独奏、伴奏.业余时间爸爸也从事儿童手风琴教学,所带的学生好多都考入了专业院校.阮明园从小就跟随爸爸学习手风琴.三岁起爸爸开始教她电子琴,然后是钢琴,再然后就是伴随她十几年的手风琴.  相似文献   

10.
小人大幽默     
一、路路四岁,可爱这人。一天,我们见她向隔壁阿姨吹牛:“阿姨,你哪里都长得好看。我妈妈可惜太胖了。”阿姨说:“路路,这样讲妈妈听了会伤心的。”路路若有所思地跑回家了。很快她又跑出去对阿姨说:“我妈妈忙着看电视,没有空伤。C广二、路路的爸爸有爱吹牛皮的习惯,治路妈称之为“放大炮”。有一天,路路爸爸吹遭:“过段时间我带你们出去旅游,几千元的费用不成问题。”路路叹口气道:“爸爸,真希望你这一炮能打得响。”三、邻居阿姨抱两岁的强强过来玩。强强抓住路路的头发,把路路都抓疼了。路路大哭,末了说:“哎!现在的…  相似文献   

11.
他的泪水终于不可抑制地流淌下来,他曾经是那么地不想要她,曾经待她只是个法律意义上的孩子。虽然受了那么多苦,但她从来都不曾怪过命运,更不曾怪过自己,她想的从来都是要好好疼爸爸。"我是你女儿,你是我爸爸。"在女儿心里,原来只有这简简单单的几个字。  相似文献   

12.
张丹 《老年世界》2014,(13):22-23
爸爸离开我们已经三年多了,妈妈似乎总走不出爸爸离世的阴影。尽管她每天忙得不亦乐乎:参加各种保健活动,偶尔约牌友在院子里打打小牌,在院外开垦了一小块碧绿盎然的菜畦。可是,我觉得妈妈仍是不快乐的。有好多个夜晚,妈妈房里的灯都亮着,透过门缝,我悄悄望过去,只见她斜靠在床头,一动不动地凝望着墙上爸爸的遗照。灯光下妈妈是那样孤单苍老。我想,妈妈只是不想让我为她担心,所以她用刻意的忙碌,掩饰内心的孤独。爸爸已经走了,我真不想看着妈妈把自己囚禁在痛苦的追忆里,我要给妈妈找一个知冷知热的老伴,相互搀扶着走过以后的岁月。  相似文献   

13.
亲子趣事     
《女性天地》2010,(3):53-53
词语解释 我喝醉了酒,一连几天,老婆都不理我。晚上,女儿问我“俯视”、“侧视”和“仰视”三个词语的意思。我想讨好老婆,便故意高声地对女儿说:“爸爸笨,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你妈妈特别聪明,你去问她,她一定会告诉你的。”  相似文献   

14.
在央视打拼的7年里,董卿坦言有苦、有累、有委屈,这次春晚上的口误风波,让她颇感压力,甚至躲在家里哭了一天,但是个性倔强的她直言:"我所有的付出都是有价值的。用我的劳动、付出,让观众得到快  相似文献   

15.
女记者变“村姑”陪重症爸爸 时年28岁的刘阿娟曾在北京当过3年财经记者,做过央视主播王凯一个新闻项目的策划人,跟着“罗辑思维”团队学习自媒体经营.那时,她接触的多是商界巨擘和社会名流,并准备出国学习深造,扎根大都市生活.但不久后传来的一个噩耗,打乱了阿娟的人生规划.  相似文献   

16.
正所有的一切,在她的剪子下,都变成了有生命的东西。她被称为“世界民间工艺大师”,也是首位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杰出中国民间艺术大师”称号的中国人。听着大家称她“大师”,这位76岁的大娘咧着几乎掉光牙的嘴说:“我就是一个农民。”她叫库淑兰,出生于陕西旬邑县的赤道乡王村,在一个没有围墙的土窑洞里住了一辈子。村里人都以她为傲,这个认字不多的小脚女人,用一把  相似文献   

17.
作为班长的朱文仙说话像个小大人,她是年轻的班主任何素芸的“得力助手”。她生长在一个普通家庭,爸爸做保卫,妈妈从事电子业,但他们都对她的成绩要求严格,每门功课必须95分以上(语文95,英语数学都100),就在上学期期终考,她考了语文94,英语100,数学98,所以招来父母更严厉的管教了!她有最怕的事情:考试不及格。她的梦想是“做一个大老板,不必听别人的话”,  相似文献   

18.
正◆《纽约时报》用整版篇幅报道她,盛赞她有"女战士的伟大梦想"◆纵横T台60年的传奇名模卡门,78岁高龄来北京为她走秀◆章子怡、董卿、Lady GaGa和丹麦王子夫妇,都是她的会员顾客2011年2月下旬,由章子怡主演的好莱坞大片《巾帼英雄》在浙江横店"杀青"。拍摄该片所需的服装,几乎全都出自一人之手,她就是被誉为"中国香奈儿"的设计师郭培。多年来,她不仅为国内外多部影视剧担任服装师,也是北京奥运会礼服的设计者。每年的央视春晚,90%的主持人及主要  相似文献   

19.
我很怕爸爸,特别怕爸爸教训我时的“雷声”。 早上,当我睡得正香甜的时候,爸爸的一声“炸雷”就会把我惊醒:“快起来!去读书!”晚上,当我津津有味地看电视的时候,“雷声”又在我耳边回响:“快睡觉!”我的老天爷呀!一年365天,差不多天天都这样,爸爸的“雷声”什么时候才会消失啊!  相似文献   

20.
1·扯耳朵陈明明上学以后,学习成绩不大好,他爸爸经常扯着他的耳朵打他.有一次,爸爸给他买了两个笔记本,他故意当着爸爸的面,在笔记本写名字的时侯,把“陈明明”写成“乐明明”。“混蛋”上了几年学,怎么连自己的姓都写错了?”爸爸生气地一把扯住明明的耳朵,又准备打。“爸爸,您先别打,我哪儿写错了?”明明歪着脑袋问。‘陈’字怎么没有耳朵?”“耳朵?耳朵早被爸爸扯掉了!”明明愤愤地说。2.读书破万卷父亲正在剪从图书馆借来的杂志。儿子:“爸爸,你怎么把书剪破了?”父亲:“你懂什么,这叫读书‘破书调万卷’嘛!”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