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星竹 《金色年华》2007,(10):55-55
萨依特曾是埃及的一位政府高官,34岁就做了副市长,可谓前程一片灿烂。可惜,就在他飞黄腾达的时候,他主管的城市却发生了一场火灾,于是他被免职。那年他37岁。离官退位后,萨依特的周同依然是一些显赫的人士,富翁,高官,大财团的董事长……大家都为萨依特惋惜,认为他会非常痛苦,最少也要来找他们帮忙。准想,萨依特却回到乡村,过起了平民百姓的生活。  相似文献   

2.
洛施 《伴侣(A版)》2016,(2):54-55
一每天靠安眠药入睡是周瑾的习惯,这个习惯维持了两年.有人建议他将买安眠药的钱拿去买几瓶酒,因为酒是饮品,而药是毒.周瑾得体地回应着这些道貌岸然的关心,却在心里暗暗反驳:去你丫的,老子好不容易才用安眠药戒了酒!两年前的周瑾有着很深的酒瘾.周瑾曾说:我可以三天不吃饭,但是不能一天不喝酒.他甚至在自己的家中专门腾出了一间房间当作酒窖收藏各种各样的酒.酒窖里的红木酒柜都是意大利进口.但只有极少数人知道,周瑾并不爱酒,也不懂酒,更不会品酒,酒瘾上来的时候逮到什么酒都往嘴里倒.  相似文献   

3.
张君从英国留学归来,我们几个好友为他设宴洗尘。席问,一个朋友不雅的口头禅使他很不快,几次露出厌恶的表情。席散送张君回家的路上,我替那位朋友解释说,那句口头禅不过是无所指的语言习惯.听惯了也就不觉得什么了.张君沉默了一会儿说:“我给你讲一下我刚到英国时的经历吧!”  相似文献   

4.
5.
曹林 《老年世界》2008,(6):26-27
从“红包有理论”到“医生弱势论”,看惯了医生群体为自身利益辩护的新闻,可辩护归辩护,但大多都承认了这样一个基本现实:不断上涨的医疗费用确实让国人不堪重负,中国人看病确实偏贵——可如今竟有人连这都不承认了,广州市政协委员、卫生局副局长曾其毅近日接受媒体采访时称:“走遍全世界,中国看病最不贵”。他认为看病贵感觉主要源于价值观问题,看个感冒花100多元钱就觉得贵,是对生命和医疗技术的不尊重。修一个人一百多觉得贵,喝次茶花上百、换个汽车零件要几千却没人觉得贵。(《新快报》2月19日)  相似文献   

6.
岁寒 《女性天地》2011,(1):44-44
周末,几个死党聚在一起大吐苦水,言语间都对家里的老婆大人充满敬畏。我鄙夷地扫视了他们一圈儿,告诉他们,在我们家,我是老虎,老婆是绵羊。兄弟们无比佩服地看着我,央求我传授一些技巧。  相似文献   

7.
张女士最近总是胃痛,稍微吃多一点就觉得胃胀,吃了胄药也不见缓解。来到哈医大四院消化内科门诊,一查胃镜,居然得了胃溃疡。张女士纳闷了,自己一向三餐及时,早餐也吃,自认为在饮食习惯上还是非常好的,为什么会得胃病呢?我详细问诊后发现,原来张女士性格内向,且由于丈夫在国外,常年独自一人吃饭。她得胃病主要是常年一个人吃饭造成的。  相似文献   

8.
被别人生活的生活潘国本我们的生命,是上苍配给我们的那段有限时间,所以说,时间就是生命。到手的时间按理是应当完全自主了,然而不,还是有好些方面好些人要跑来抢夺的。被人抢走了钱财还有官司可打,抢走时间一无奈何,眼巴巴看着自己的生命被毁、被葬。悲哉!比如,...  相似文献   

9.
王学 《华夏少年》2007,(2):73-73
我们班原来的班长刘莉是一个我最敬佩的人。她个子矮矮的,身材瘦瘦的,她不但穿着朴素,而且做起事来非常麻利。  相似文献   

10.
陈祖芬 《老年人》2003,(11):7-9
“收容”的朋友们韩美林说,傍晚6点钟在住地“21世纪饭店”门口集合,去他家。正是“两会”期间,几个朋友分别是文艺界三个组的全国政协委员,6点钟一到,就很整齐地在饭店门口会合了。张贤亮驾着他从宁夏开来的宝马车,前面坐着冯骥才,后座是王铁成和魏明伦。我和韩美林、潘虹、陈铎、陈钢、吴雁泽、郝骏坐上一辆中巴,向东郊开去。不知谁说了句:“张贤亮他们知道去哪里吗?美林在北京有两个家,一个在市中心,一个在近郊。美林只说去他家,没说去哪个家。”艺术家说话如作画,只求感觉,不求准确。美林一听这话,傻愣愣地眨巴起大眼睛。郝骏拿起手机给…  相似文献   

11.
<正>胜利者不定是跑得最快的人,而是最能耐久的人。——非洲谚语世人皆说,从容不迫,细水长流。经过四季漫长的熏陶,瓜果才能结出诱人的果实;历经千山万水的跋涉,旅人方可品悟到世间的真谛。一位画家急于求成,作品总是不尽人意;另一位画家心如止水、胸有成竹,成稿栩栩如生配色动人,仿佛富有  相似文献   

12.
大学毕业后,我曾经历过一段炼狱般的日子。由于刚好撞上自主择业的风头浪尖,家里又没有靠得住的关系,工作成了老大难问题。再加上我性格比较内向,不善交际,说起话来更是拙嘴笨舌,所以参加过无数次人才交流会仍旧是一无所获。买好去广州的火车票之后,口袋里只剩下不到100元钱,但我横下心要出去闯一闯。南方确实有不少空缺的职位,可是这个过分注重经验的社会,留  相似文献   

13.
贾迪·波德默是犹太人,他在商界的成功史已没人知道,因为他没留下任何文字性的东西。然而,他在危难时期的一个决定,却让世人永远记住了他。1942年3月,希特勒下令搜捕德国所有的犹太人。68岁的贾迪·波德默召集全家商讨对策,最后想出一个没有办法的办法:向德国的非犹太人求助,争  相似文献   

14.
子曰  寒月 《伴侣(A版)》2008,(6):40-41
正一麦歌从美梦中醒来,睁开眼就被站在床前的人影吓了一大跳。令狐欢早已经起床,静悄悄地立在床前,盯着她看。窗外有微弱的光线照进来,在令狐欢的身上镀了一层五彩的光晕,使他看起来愈加诡异。麦歌还惊魂未定,令狐欢轻轻的声音像幻觉,我们散了吧。  相似文献   

15.
3月里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记者来到了余万霰的家里——小小的房间,绿色的墙壁,给人温暖舒适的感觉。"还是家里舒服啊!"见到本刊记者,余万霰这样感叹。余万霰刚回到南昌,而据他自己说,"离开家乡的几个月时间里每天都在思乡!"  相似文献   

16.
女人们总想嫁一个在社会上叱咤风云的大男人,其实,小男人自有小男人的美妙。  相似文献   

17.
在全球金融海啸的席卷之下,是谁还在楼市哀鸿满地的肃杀中仍在不停地买房换房,兴致勃勃地装修布置、邀请好友来同住?随着开心网新组件"买房子"在众网友的千呼万唤中终于露面,玩够了"争车位"、"朋友买卖"的开心网友们又笑闹着开始了新一轮的人生游戏.  相似文献   

18.
陶冶 《老年人》2014,(3):25-26
正她,何许人也,为何使人感动?这得从头说起。那是2012年冬的一天,家里电话铃响了,我拿起话筒一听,说话的是个细声细气的女同志:"你是陶先生么?我叫欧阳慧龄,还记得我吗?"我一时想不起来。她见我半天没做声,说:"我是莫应丰的家属。""喔,嫂夫人。"我醒过神来了:"你好,20多年不见了,你还记得我?""怎不记得,那年老莫躲在你老家写《桃源梦》,就是我送他来的,还在你家吃了中饭哩……"说着她长叹一  相似文献   

19.
美国一位大学教授对自己的学生们说:"我想请大家做个心理测试——谁是你心中最值得珍惜的人?哪位同学愿意上台来配合我?请走上讲台。注意,不要半途而废,而要配合到测试结束!"于是,有一名勇敢的女生走上了讲台。这位教授说:"请你在黑板上写下在你心中举足轻重、值得珍惜的20个人的名字。"女生照做了,她写了一连串的名字,有自己的邻居、同事、朋友和亲人。  相似文献   

20.
廖仲毛 《职业》2003,(6):56
许多成功的人曾经贫困潦倒。他们的成功可能只是缘于一次偶然的机遇。他们的成功故事,最好地诠释了一个道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