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中国需要继续出发,而如何找到全面深化改革的不竭动力,如何激发社会活力,成为一个巨大挑战。这一挑战,也和政治、经济和社会是否能确立"新常态"联系在一起。分权给社会现在面临的问题是,新一轮改革,是从以往的分权式改革转向集权式改革,这表现在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等新权力机构的成立。集权是为了克服既得利益对改革的阻力和反对,就像习近平所说的,好肉都吃了,剩下的都是硬骨头。改革者需要权力,没有  相似文献   

2.
文斌 《领导科学》2020,(4):104-106
利益分化视域下单位成员可具体划分为既得利益获得者、稳定利益获得者、持久利益丧失者、预期利益获得者四种类型,其可能出于保护既得利益、维持利益稳定、改变窘迫现状、保护预期收益等原因导致成员间信息不对称。单位领导者可通过增强既得利益获得者预期利益感知、维持稳定利益获得者利益、规范持久利益丧失者行为、加强对预期利益获得者的监管等予以矫治。  相似文献   

3.
政经评论     
■《南方周末》:思想解放关键是突破既得利益的重围目前,新一轮的思想解放大潮,正席卷广东。如果说三十年前的改革是自上而下,上下同心,那么现在则是明显的两头热,中间冷。1月17日,《南方周末》评论员文章认为,思想解放的阻力首先来自观念上的羁绊,更大的阻力来自既得利益,要解放思想关键是突破既得利益的重围。过去三十年的改革进程,是一个利益结构越来越不均衡的过程。强势群体拿走了过多的利益。新一轮的改革开放同时也是利  相似文献   

4.
中共中央党校党建教研部主任、教授王长江日前撰文说,既得利益的干扰和阻碍作用在今天我们进行政府体制创新的过程中日益体现出来,保持对既得利益的高度警惕,把既得利益的干扰降到最低限度,对于保障改革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5.
当下,推进中国改革深入的最大难点,或者说中国改革最大的障碍是什么?中国新一届领导集体给出的答案似乎是:涉及重大利益调整的改革。对于改革下一步的认识,中国新领导们已有共识:最关键、最难整的问题是利益调整和利益博弈。那么,究竟该如何启动这一步?显然,仅有方向仍不足以让人能甩开膀子。最起码,方向本身就需要具体化。  相似文献   

6.
《领导科学》2012,(4):64
2012年2月初,温家宝总理在广东考察时重提邓小平南巡讲话:不改革就死路一条。30多年的改革已进入深水区,继续向前困难重重。改革难以推进,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既得利益者的阻碍。有些改革权力掌控者本身就是既得利益格局的一分子。领导  相似文献   

7.
<正>任何一项改革,都会触动既得利益,在方向不错的前提下,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科学评估现有改革的成就与不足,不难发现中国的司法改革,已经不得不寻求体制性的突破。这是因为:其一,以往的司法改革举措,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很大程度上局限于司法系统本身,难以超脱现有司法体制的局限。时至今日,体制内的增量改革已越发接近自身功能的极限,能够修补的差不多都修补了,不能修补的问题多是体制性障碍,因而进入  相似文献   

8.
冯秀成 《决策》2012,(9):58-60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已进入调整政府自身权力配置的深水区,改革最大的阻力来自既得利益格局。  相似文献   

9.
从中外财政历史可以看到,财政关乎民生忧患,联通民主建设。如何通过财政改革触动和改变既得利益格局既是一个需要统筹全局的技术问题,更是一项考验执政者智慧的政治问题,其艰难程度超出常人的想象。我们在财政史中能够看到很多故事:财政改革的错综复杂,阶级之间的斗争与合作,民众的生计维艰与激烈抗争,妥协、改良、利益调整、利益固化与革命的抉择,财税改革对民主政治的促动,等等。这些内涵厚重、精彩纷呈的故事不仅让我们真切地感知历史长河的缓缓流淌或突发潮涌,而且故事背后的经验教训也给予我们诸多启示,这些启示如同源自各方的江流,推动我们走进思考之海洋。  相似文献   

10.
打破利益格     
课题背景:今年年初。清华大学一份研究报告发出“中国正在陷入转型陷阱”的警告,而特殊利益集团已成为中国避免转型陷阱的心腹之患。改革能否继续深入关键在如何打破利益格局。1月17日下午。新任广东省省长朱小丹在媒体见面会上强调,广东有决心突破这种利益格局。在中国改革大业山重水复之际。来自改革排头兵的声音让人们似乎看到了新的希望。  相似文献   

11.
<正>为什么改革开放30多年了,讲起改革来还是颇为沉重?再进一步问,为什么我们这个体制,改起来那么难?这里有不少感慨。现在一个认识是,维系老体制的既得利益太顽固。这个说法当然有道理。改革以来国民经济壮大了多少倍,所有既得利益也一起壮大了。现在一件事情,背后都是多少亿、多少亿实实在在  相似文献   

12.
宋立根 《决策》2006,(2):28-29
公车改革进退失据,究其原因主要是制订的方案缺乏公平,公正,一般都是以确保公务员阶层的既得利益为出发点。而作为改革支付成本的纳税人却没有任何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政治语境中,"既得利益"不是一个好词,人们认为既得利益扭曲了政府决策,使很多决策不仅没有为多数人雪中送炭,反而给少数人锦上添花。既得利益代表的是少数人的特殊利益,而决策应该实现整体利益,既得利益俘获决策,就会使特殊利益凌驾于整体利益之上。这样说来显得不可捉摸,一些历史故事可以帮助我们把"特殊利益"、"整体利益"形象化。公元208年,曹操不费一兵一卒拿下荆州,志得意满、挥斥方遒,正是顺江东下、踏平东吴、一统海内的好时机。当此大军压  相似文献   

14.
正纵观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历程,地方改革无疑是推进整体改革的重要力量。全面深化改革,地方仍然是推进的重要力量。必须看到,地方改革探索与中央顶层设计是辩证统一的:推进地方改革要在加强顶层设计的前提下进行,加强顶层设计要在地方改革探索的基础上来谋划。改革是一场革命,改的是体制机制,动的是既得利益,不真刀真枪  相似文献   

15.
时事政策     
《领导决策信息》2013,(15):10-11
凝聚共识、放权让利、尊重市场、还富于民、转型发展、收入倍增、公平正义、美丽中国,是十八大开局的突破口和中国经济发展新"红利"的源泉。当今中国面临全球经济大局之乱、国内既得利益羁绊,改革难度不亚于邓小平开启改革开放之际。"没有水分的增长"关键靠政府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上下结合"  相似文献   

16.
正这些年来,旧有体制凝固了一些人的既得利益,当改革步入深水区和攻坚期,进一步深化改革将牵一发而动全身,很可能会触动既得利益者的根本,引发其抵抗。因此,改革者需谨慎行事,既要善于安抚,善于处理利益置换,也要革除腐败的体制性根源,进行彻底改革。中国改革开放之路遵循先易后难,除经济改革外,其他领域不是不改,而是先改经济后改其他。下一  相似文献   

17.
贺海峰 《决策》2013,(1):38
面对中国发展转型的诸多压力与挑战,已经执政60多年的中国共产党,又一次处于"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历史节点.当此关口,新任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首次出京,就来到改革开放前沿阵地深圳,向莲花山公园的邓小平铜像敬献花圈.此举表明,新一届中央领导人欲唤醒当年"杀出一条血路"的锐气、胆略,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 啃硬骨头、勇涉险滩,势必遭致既得利益反弹.从中央权力结构看,中央实际权力大多分散于各个部委,而非集中于最高决策机构.所谓"国家利益部门化、部门利益个人化",并非无的放矢.比如,收入分配改革方案虽已讨论多年,但仍迟迟不见出台.正是既得利益挟持改革议程,最终形成"不改革"的僵局.  相似文献   

18.
改革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利益调整的过程,每一个改革措施的出台都会使一部分人的既得利益遭受损失。这次机构改革规模之大、范围之广可谓史无前例。那么,那些利益受损者如何对待这次冲击呢?  相似文献   

19.
杨雪冬 《决策》2013,(12):18-18
在下一步的改革中,不仅要善于进行“增量改革”,创制出新的制度,更要勇于进行“存量消化”。清理和废止旧的制度。清理和废止旧制度,才更是与既得利益诀别的方式。  相似文献   

20.
徐艳红  刘赫 《领导文萃》2014,(12):123-126
正一、五成以上被调查者认为"既得利益"是一个"贬义词"当问及"提到既得利益,您的第一感知如何"时,五成以上被调查者认为"既得利益"是一个"贬义词"(50.67%),三成多的被调查者认为是"中性词"(35.24%),一成多的被调查者认为是"褒义词"(11.16%)。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公众普遍反感既得利益及既得利益者。既得利益,字面意义是指人们已经获得的某种法定的利益或权益,本来只是个中性词。专家指出,"既得利益"带有贬义色彩,是从苏东剧变之后慢慢演化的。近年来,国内一些学者频频指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