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后西方时代"来临及中国崛起的国际政治背景下,好莱坞电影所建构的"中国形象"不同以往,折射出西方国家所隐含的新的政治文化意愿,但始终是以一种西方为中心和主体的文化策略为前提。在此背景下中国电影需积极建构跨文化传播中自身的主体形象。目前中国电影的跨文化输出存在各种问题。以打造"中国梦"作为中国电影跨文化传播的文化内核,并增强跨文化传播过程中异质文化里相似性文化基因的传递将会是行之有效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美国华裔女作家汤亭亭的代表作《女勇士》展现了为传统男权所压迫的中国传统女性、为美国霸权文化所压迫的二代华裔移民女性和作者理想的美国华裔女性三类人物的命运,在男性话语和欧美话语双重压迫下以"错位的自我"进行妥协与让步,最终自我建构了理想的美国华裔女性的女勇士形象。  相似文献   

3.
华裔美国人的形象在美国"东方主义"者的电影剪切艺术中,被大大地歪曲了,伍慧明却力图在小说《骨》中用"东方主义"者惯用的电影叙事方式改变这种状况,并使主人公莱拉成为新的华裔女性形象,以此来校正大众对唐人街的认识上的"盲点".  相似文献   

4.
借助后殖民主义批评理论和女性主义理论,以女性主体意识发展的三个阶段为依据,通过对比研究和归纳总结,分析作品《女勇士》中的打破沉默和不同女性形象,论证作者对"不许说"禁令和性别二元对立的解构,阐述美国华裔女性如何建构"双性同体"的性别身份。  相似文献   

5.
本文选择美国拍摄的电影作为研究对象,研究这些电影作品如何塑造其中的华人女性形象。本论文以著名的文学理论家与批评家爱德华·萨义德的《东方学》为理论指导,从多角度分析美国影片中华人女性的形象。在全球语境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好莱坞电影中对华人女性形象的定格,在很大程度上,对世界眼中的中国文化产生了一些并非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在国际传播视域下,西藏题材电影面临着两种截然相反的文化境遇:一方面是展示中国民族文化的重要场域;另一方面它又是西方进行西藏的"独立国想象"和妖魔化中国的重要战场。尽管近年来中国也有不少影片表现西藏主题,然而面对以好莱坞为代表传奇性叙事方式的欧美电影,中国表现西藏题材的电影难以跻身于全球文化市场。本文既批判欧美电影在表现西藏形象方面的东方主义意识形态本质,又审视中国西藏题材电影在表现西藏形象中还存在的"东方人的自我东方主义"倾向,为通过电影艺术建构客观、真实的西藏形象提供了叙事策略。  相似文献   

7.
《女勇士》是美国华裔文坛的佳作,意蕴丰厚,提供了多元解读的可能。其中,可以从女性主义批评出发,剖析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探索其"从没有自我的自我中寻找自我"的主体性建构的艰难历程和不同的轨迹。  相似文献   

8.
滥觞于20世纪70年代的多元文化主义与美国华裔女性文学有着紧密的联系。多元文化主义既是一种社会政治理论,又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美国华裔女性文学在不同时期的作品正是这种社会政治理论的实践映照。水仙花、黄玉雪、汤亭亭、伍慧明等作家作品中刻画的华裔妇女形象,真实地再现了不同历史时期华裔妇女的社会地位、生活状况以及融合东西方文化重构文化身份的历程。  相似文献   

9.
比较华裔美国新作家翟梅莉的《我的幸运脸蛋》(1997)和华裔美国知名作家谭恩美的《灶神之妻》(1991)可以看出:翟梅莉颠覆了谭恩美东方主义式的中国书写模式,力图解构刻板化的中国"他者"形象,建构与西方平等的积极的中国形象。谭恩美采用"异国情调"式的叙事方式在小说中一味描写静止落后的旧中国,刻画令人同情的中国女性和邪恶的中国男性形象。而翟梅莉则采用"存在主义"式的叙事方式尽力向读者展现蓬勃发展、充满活力的当代中国,塑造正面的中国女性形象和非刻板化的男性形象。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美国电影《漂亮女人》为例,分析了好莱坞将不计其数的“灰姑娘”童话演绎成经典,以梦幻的形式构建着女性的“刻板印象”这些对女性形象的潜在歪曲暗中削弱了妇女的自尊和创造力,同时也给其他群体对妇女的认知带来了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